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75112      Online Users : 8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262


    Title: 《三言》寶物敘事之研究
    The Study of Precious in San-yen
    Authors: 紀玟萍
    Contributors: 楊明璋
    紀玟萍
    Keywords: 三言
    寶物
    敘事
    民俗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8-06 11:46:13 (UTC+8)
    Abstract: 《三言》承襲了宋元話本豐富多元的民間生命力,亦呈現了馮夢龍以文人的身分從事話本整理、潤飾和加工的文學歷史地位,可說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因此歷來學者研究討論的範疇自然是十分廣泛。但若將《三言》中的「寶物」視為一主題全面式的探討仍未見,因此本研究擬從物的視角來檢視《三言》,特別是其中的寶物敘事,探究其故事情節發展、功能作用、象徵意義及其反映的民俗文化。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四節。說明研究《三言》寶物敘事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範圍及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三言》各類型故事中的寶物」,分為五節。第一節「《三言》故事中的主題類型」藉由歷來各家對話本小說題材之討論,將《三言》故事中的寶物分為愛情婚姻、公案故事、社會世象與神仙鬼怪等四類;第二節「《三言》愛情婚姻故事中的寶物」依其性質可分為定情信物與婚嫁聘金等二類;第三節「《三言》公案故事中的寶物」依其內涵可分為民間糾紛、情愛糾葛、繼立析產和奪財害命等四類;第四節「《三言》社會世象故事中的寶物」依其特性可分為誠信任俠和發跡變泰等二類;第五節「《三言》神仙鬼怪故事中的寶物」依其意涵可分為悟道成仙、伏妖降怪和妖異鬼怪等三類。
    第三章「《三言》中寶物的敘事功能」,分為四節。第一節「《三言》中的寶物與故事結構樞紐」,可歸納為獲寶-錯用-失敗與持寶-解難-歸位等兩項情節模式;第二節「《三言》中的寶物與情節發展線索」,可分為展開敘事和推動情節兩項功能;第三節「《三言》中的寶物與人物形象塑造」,探討寶物與人物話語行動和寶物與人物心理細節兩項層面;第四節「《三言》中的寶物與主題意旨隱喻」,分析故事結構樞紐相關的隱喻和與情節發展線索相關的隱喻兩個面向。
    第四章「《三言》中寶物敘事的民俗意涵」,分為三節。第一節「《三言》中的禮物與社群關係」,可從表達性與工具性的禮物餽贈來探討其社群關係;第二節「《三言》中的財寶與金錢觀」,可藉由《三言》掘藏故事中的寶物及其金錢觀思考與民俗文化相關的連結;第三節「《三言》中的法寶與民間信仰」,可從精怪、兵器、日用等三個層面來討論法寶與民間信仰的關係。
    第五章「結論」,《三言》寶物敘事之研究,可分析出其所代表的主題類型、敘事功能及民俗意涵。然而,本論文尚有相關延伸性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值得供後學進一步研究。
    Reference: 一、古代典籍
    (漢)劉安著,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選,馮克誠總主編:《儒道教育思想與《淮南子》選讀》(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漢)王充著,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編:《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晉)郭樸:《郭氏玄中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晉)葛洪著,陳飛龍註譯:《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2000年)
    (唐)李肇:《國史補》,收錄於《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吳自牧:《夢梁錄》(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
    (宋)羅燁:《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
    (明)馮夢龍編纂、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明)馮夢龍編纂、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
    (明)馮夢龍編纂、廖吉郎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恒言》(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清) 曹寅、彭定求等奉康熙敕命編纂:《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收入李漁:《李漁全集》第3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二、現代專著(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1.外文專著
    (日)小野四平著,施小煒、邵毅平等譯:《中國近代白話短篇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加)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台
    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
    (法)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法)牟斯著,康尼申英譯,何翠萍、汪宜珍中譯:《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台北:允晨文化,1984年)
    (法)莫里斯‧古德利爾著、王毅譯:《禮物之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法)莫里斯‧郭德烈著、董芃芃等譯:《人類社會學的根基:人類學的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俄)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美)丁乃通編著、鄭建威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阿蘭.鄧蒂斯著,陳建憲、彭海斌譯:《世界民俗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美)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香港:三聯書局,2006年)
    (美)斯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美)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民間文學主題索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美)路易士‧海德著,吳佳綺譯:《禮物的美學》(台北:商周出版,2008年)
    (英) Tim Dant著、龔永慧譯:《物質文化》I(台北:書林出版社,2009年)
    (英)丹尼爾‧米勒著,費文明、朱曉寧譯:《物質文化與大眾消費》(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
    (德)艾伯華著、王燕生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二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2.中文專著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王立:《武俠小說通論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王根林等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王青:《海洋文化影響下的中國神話與小說》(北京:昆倫出版社,2011年)
    仲富蘭:《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吳存浩:《中國民俗通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吳籃鈴:《小說言語美學》(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豐楙:《神話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08年)
    李盾:《中國古代小說演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李修生編著:《中國文學史綱要(4)明清文學》(台北:曉園出版社,1991)
    李桂奎:《元明小說敘事形態與物欲世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汪玢玲、陶路《俚韻驚塵──《三言》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苟波:《道教與明清小說》(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周先慎:《古典小說鑑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孟昭蓮、寧宗一:《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二)》(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5年)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
    姜彬:《吳越民間信仰民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社,1992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胡萬川編著:《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外二種) (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徐志平、黃錦珠:《明清小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袁愈荌譯詩、唐莫堯注釋:《詩經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高丙中:《中國民俗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
    張建業主編:《李贄全集注》第六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張國風:《公案小說漫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0)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許平:《饋贈禮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
    許清雲:《唐詩三百首新編》(台北:華嚴出版社,1995年)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95)
    陳炳熙:《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傅衣淩:《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程薔:《中國識寶傳說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
    程薔:《驪龍之珠的誘惑:民間敘事寶物主題探索》(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黃正謙:《山海經》(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社1982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萬建中:《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故事研究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萬建中:《解讀禁忌──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萬建中等著:《中國民間散文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劉上生:《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仲宇:《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8年)
    劉炳澤、王春桂:《中國通俗小說概論》(台北:志一出版社,1997年)
    劉衛英:《明清小說寶物崇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劉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樂蘅軍:《宋代話本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之二十九)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69年)
    歐陽代發:《解讀宋元話本》(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
    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局,1999年)
    蕭相愷:《宋元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蕭新橋、劉福元:《話本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錢穆:《論語新解》(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5年)
    閻雲翔著,李放春、劉瑜譯:《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繆詠禾:《馮夢龍與三言》《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叢刊之八》(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謝路軍:《中國道教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
    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聶石樵主編:《古代文學中人物形象論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羅小東:《三言二拍敘事藝術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譚正璧:《三言二拍源流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譚正璧:《三言二拍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王珍華:《馮夢龍三言小說藝術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2007年)
    呂堃:《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信物》(大連:遼寧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3年)
    周盈君:《封神演義中的法術、寶物及其文化內涵》(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林漢彬:《三言福禍始微觀念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崔恒:《三言題材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陳延陽:《白蛇傳故事的宗教學詮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2年)
    陳裕鑫:《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黃惠華:《《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1996年)
    萬明田:《中國古典戲曲中的定情信物研究》(合肥:安徽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四、單篇論文(依姓氏筆畫多寡排列)
    (美)浦安迪:〈打一用物:中國古典小說中物體形象的象徵與非象徵作用〉,《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年第1期
    (美)浦安迪著:〈《金瓶梅》與《紅樓夢》中的亂倫關係〉,收入(美)浦安迪著、劉倩等譯:《浦安迪自選集》(北京:三聯書局,2011年)
    方勝:〈明清小說和民俗〉,《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3期
    王立:〈《聊齋誌異‧八大王》的西域傳說源流及文化意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8卷第6期(2008)
    王立:〈中國文學中的主題與母題〉,《浙江學刊》2000年第4期
    王立:〈中國古代掘寶母題動植物功能的跨文化探源〉《上海大學學報》第12卷第4期(2005)
    王立:〈明清小說中的寶失家敗母題及淵源〉,《中國古代文學主題學思想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
    王立:〈明清小說的金銀變化母題與貨幣制度〉,《浙江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2000)
    王立:〈劍的母題原型與神物幻想〉《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王立:〈金庸小說尋寶奪寶母題的佛經文學來源〉,《武俠文化通論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王立:〈蛇鼠、藏寶、掘寶秘訣與佛經故事──中國古代掘寶母題動植物功能的跨文化根源〉,《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5)
    王立:〈逐兔見寶母題的佛經文獻淵源〉,《佛經文學與古代小說母題比較研究》(北京:昆倫出版社,2006年)
    王立言、人民:〈三言二拍研究綜述(上)〉,《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4期(總第27期);〈三言二拍研究綜述(下〉〉,《中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總第28期)
    王言鋒:〈以意外和機遇構建的富貴之夢──論市民暴富心理與晚明白話短篇小說中的發跡變泰故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王青:〈漢魏六朝文學中所見的西域商貿〉,《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冉紅音:〈意蘊豐富的命名──評〈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涪陵師專學報》第16卷第3期(2000)
    吳明東、葛衛東:〈功利觀的萌發與市民道德觀的升值──《三言二拍》思想新變闡釋〉,《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宋子俊:〈欽異拔新 恫心駴目──論〈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人物塑造及其悲劇主題的社會意義〉,《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李虹:〈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紅樓夢》中的禮物餽贈現象研究〉,《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4輯
    李勝、張德雲:〈《三言》中「物」的場域功能與類型〉,《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5期(2004)
    李鵬飛:〈古代小說人物研究方法當議〉,《北京大學學報》第46卷第3期(2009)
    李鵬飛:〈試論古代小說中的「功能性物象」〉,《文學遺產》2011年第5期
    沈廣仁:〈明代小說中物品的象徵性與情節性〉,《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6期(2001)
    周建渝:〈重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2001)
    武宇嫦:〈論亞洲民間寶物故事中的禁忌型態與意義〉,《山西師大學報》第38卷第6期(2011)
    段友文:〈南蠻盜寶型傳說母題的文化闡釋〉,《民間文學論壇》1998年第1期
    苗懷明:〈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的源流與特色〉,《華夏文化》2001年第3期
    孫進:〈試論道具在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作用〉,《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總第79期)
    孫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收錄《明史研究論叢》第1輯(台北:大安出版社,1982年)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嶺南學報》第2卷第2期(1931)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著述續考〉,《嶺南學報》第2卷第3期(1932)
    徐文助:〈馮夢龍之生平及其《警世通言》〉,《師大學報》第27期(1982)
    高師桂惠:〈《金瓶梅》「禮物」書寫初探〉,《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2)
    高師桂惠:〈《聊齋誌異》禮物書寫探析──細讀〈鳳仙〉與〈醜狐〉〉,《文化越界》第1卷第7期(2012)
    高師桂惠:〈「物趣」與「物論」:《聊齋誌異》物質書寫之美典初探〉,《淡江中文學報》第25期(2011)
    康韻梅:〈《三言》中婦女的情慾世界及其意蘊〉,《台大中文學報》第8期(1994)
    康韻梅:〈唐人小說中的人生觀照〉,《T&D飛訊》第128期(2011)
    張丑平:〈古代小說中愛情信物的文化內蘊與敘事意義〉,《學術界》2012年第11期
    張克哲:〈《三言》《二拍》本事資料拾遺〉,《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3期
    張青:〈明傳奇中的定情信物〉,《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張國風:〈珍珠衫、百寶箱和通靈寶玉〉,《文史知識》2007年第5期
    張寶月:〈三言中定情信物的功用〉,《青年文學家》2010年第1期
    陳文新:〈總序──開創文藝民俗學研究的新局面〉,收入汪玢玲、陶路著:《俚韻驚塵──《三言》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晨:〈三言對中國古代小說敘事意象功能的開拓──以「帕」為例〉,《青年文學家》2009年17期
    陳鵬翔:〈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收入陳鵬翔主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傅承洲:〈馮夢龍研究六十年〉,《文史知識》1991年第4期(總第118期)
    湯哲聲:〈民俗文化學與中國文學批評〉,收入朱棟霖、陳信元主編《中國文學新思維》(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中心,2000年)
    程國賦:〈論唐五代小說中的胡商現象〉,《西北師大學報》第38卷第6期(2011)
    程毅中:〈《包龍圖判百家公案》與明代公案小說〉,《文化遺產》2001年第1期
    閏秋霞:〈寶物形象和拯救無意識〉《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黃麗月:〈台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範圍〉,《中國文化月刊》第266期(2002)
    楊宗紅:〈三言二拍的生態倫理觀念〉《中南大學學報》第17卷第6期(2011)
    楊勇、韓田鹿:〈論百寶箱意象的敘事功能〉,《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07)
    楊師明璋:〈講唱之劍──以敦煌本〈伍子胥變文〉為中心的討論〉,《政大中文學報》第18期(2012)
    楊師明璋〈變物:敦煌俗文學中物的敘述之研究〉(國科會計畫NSC101-2410-H-004-146-)
    萬建中:〈中國民間幻想故事中魔物話語的文化解讀〉《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萬建中等:〈魔寶主題的敘述狀況與意義〉,收入萬建中等著《中國民間散文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勇強:〈掘藏:從民俗到小說〉,《文學遺產》1997年第6期
    劉衛英:〈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金銀詠嘆──兼論明清文學中金銀描寫的文化意義〉《黑龍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歐陽健:〈《三言》《二拍》中發跡變泰主題新說〉,《山東大學學報》1985年第5期
    潘建國在「古代小說前沿問題叢談(之三)」中的主持人語。收入李鵬飛:〈古代小說人物研究方法當議〉,《北京大學學報》第46卷第3期(2009)
    潘健:〈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三言二拍》傳播社會規範與嚮往追求社會資源的矛盾〉,《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4期
    鄭新麗:〈原型-批評視野下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石河子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2007)
    黎躍進、鄧寒梅:〈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新視角──讀《民間信仰影響下的古典小說創作》〉《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鮑煥然:〈民俗與小說的遇合〉,收入陳勤建主編《文藝民俗學論文集》(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韓林、張桂琴:〈《聊齋誌異》中古人識寶故事的傳承和演變〉,《內蒙古大學學報》第43卷第5期(201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15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501.pdf2688KbAdobe PDF229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