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142/144115 (79%)
Visitors : 50614682      Online Users : 2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927


    Title: 桃園縣國民中學適性輔導評估指標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Adaptive Counseling in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s.
    Authors: 林光偉
    Contributors: 秦夢群
    林光偉
    Keywords: 適性輔導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模糊德菲術
    評估指標
    Adaptive Counseling
    12-Year Basic Education
    Fuzzy Delphi Method
    Evaluation Indicator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7-29 16:16:3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學適性輔導評估指標,當前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之中,落實學校的適性輔導工作是重點任務。首先藉由文獻探討適性輔導相關論述為基礎,初擬指標架構,運用專家問卷以及模糊德菲術(fuzzy Delphi method),並以桃園縣政府教育局行政人員、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務主任、輔導主任、輔導與諮商中心專業人員及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蒐集政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共發出10 份專家問卷及16 份正式問卷。根據正式問卷填答結果,計算各層面、項目及指標之三角模糊數(triangular fuzzy number),再將其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求得各層面、項目及指標之效用總值,自訂門檻值為0.6,篩選出3層面、17項目及37個指標,並以歸一化之方式確立各層面、項目及指標權重。各層面之權重由高至低依序為課程規劃與教學活動(33.9%)、組織與行政運作(33.6%)以及生涯檔案建置與應用(32.5%)。最後根據此指標架構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junior high school adaptive counsel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counseling in the school becomes the foremost important task when promoted by the current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e study first applies a literature review to discuss the adaptive counseling related discourses as the foundation, drafting the indicator framework, and using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les, directors of teaching affairs, counseling directors, counseling and experts at the consultation center, thereby to collect the opinions of policy stakehold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10 expert questionnaires and 16 official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he results of official questionnaire then underwent calculation of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for the different levels, items and indicators, followed by defuzzification to yield the total valid value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items and indicators. The self-developed threshold value is 0.6 with 3 levels, 17 items and 37 indicators selected, which is applied with normalization to validate the different levels, items and indicator weights.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levels are sorted in descending order, namely course plan and teaching activity (33.9%),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33.6%) and the career fil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32.5%). Finally, the study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based on this indicator framework.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方崇雄、陳玫良(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生涯發展議題之探討。測驗與輔導,155,3225-3230。
    王延煌、張明文(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與規劃。教育研究月刊,205,47-56。
    王廣亞、林騰蛟(1999)。分流教育與人才培育。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9,18-27。
    田孟婷(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國中教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田振榮等(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究報告。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專案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吳芝儀(2011)。生涯輔導與諮商。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政達(2004)。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昭蓉(2006)。臺灣地區國民教育機會之縣市差異。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1996)。教育名詞-分流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8,85。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67。
    吳清山、林天祐(2012)。教育名詞:十二年國教。教育資料與研究,104,181-182。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53-66。
    吳清基(2005)。建構優質學校教育環境。飛揚,36,3-8。
    李政翰(2006)。教育指標建構對教育發展重要性之探討。教育與發展,23(5),107-110。
    李然堯(1998)。美英綜合中學之研究及其對我國實施綜合高中之啟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然堯 (2003)。關於12年國教的一些說明。教育研究。115,32-39。
    李然堯(2006)。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分流機制與生涯輔導之檢討。中等教育,57(6),4-22。
    阮亨中、吳柏林(2000)。模糊數學與統計應用。臺北市:俊傑。
    周愚文(2011)。我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形成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05,32-46。
    林文瑛、王震武(2006)。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分析。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林海清(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23,5-15。
    林嘉慧(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適性輔導知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金樹人(1991)。大專生涯規畫課程的實施一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為例。學生輔導通訊,14,25-29。
    孫志麟(2000)。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121-148。
    徐昊杲、武曉霞、徐美鈴、羅珮瑜、虞邦敏、楊惠娟(2012)。心理測驗工具應用在國中學生選習技藝教育課程之研究。測驗學刊,56(1), 219-245。
    徐昊杲、蔡宜穎(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國民中學生涯輔導的理念與推動。新北市教育,4,12-16。
    徐美鈴(2012)。幫助孩子適性發展揮灑才能。新北市教育,4,22-25。
    涂惠萍(2007)。提升國民小學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實務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航空城教育計畫。取自 http://www.erdc.tyc.edu.tw/page.php?mid=105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國保(2008)。少子女化的技職教育特色與因應策略。研習資訊,25(5),3-9。
    張國保(2013)。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的策略。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11-48頁)。臺北市:五南。
    張鈿富(2001)。教育指標理念簡介。載於簡茂發、李琪明(主編),當代教育指標:國際比較觀點(1-25頁)。臺北市:學富。
    教育部 (2007)。十二年國民教育規劃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7)。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答集。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升學制度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十大中心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公聽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40.111.34.179/draft/plan/12-BE.pdf
    教育部(2012a)。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修訂版)。取自: http://dbook.horma.com.tw/work_web/education.pdf
    教育部(2012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取自: http://12basic.edu.tw/files/news_files/uaqjc.pdf
    教育部(2013)。「志願選填試探與輔導系統」輔導策略Q&A。取自 http://12basic.tyc.edu.tw/index.php?page=download#
    莊玉鈴、秦夢群(2010)。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臺灣教育,622,2-9。
    許瑛玿(2012)。國中實施適性輔導之現況與未來展望─從十二年國教的影響談起。「銘傳大學2012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銘傳大學基河校區J616國際會議廳。
    連廷嘉(2012)。生涯價值觀內涵建構與適性輔導。教師天地,177,17-24。
    郭盈伶(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益興(2012)。十二年國民教育規劃與實施─新世紀百年樹人領航計畫。載於吳清基(主編),開創教育新境界(120-158頁)。臺北市:師友月刊雜誌社。
    陳梅娥(2003)。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淑珍(2004)。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於發展網路教師評鑑系統之研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資訊科技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陳清溪(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9,53-78。
    陳麗珠(2004)。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設計與經費推估之研究。教育學刊,22,19-42。
    游靜秋(1997)。臺灣地區環境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家偉(2006)。臺灣地區大學排名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良志、謝松益、張炳騰(2001)。三種模糊德菲法之比較--以銀行員甄選因素之評估為例。工業工程學刊,18(1),74-86。
    黃良志、謝松益、張炳騰(2001)。三種模糊德菲法之比較--以銀行員甄選因素之評估為例。工業工程學刊,18(1),74-86。
    黃榮村(2003)。綜合高中之昨日、今日、明日。臺北市:教育部。
    楊思偉 (2004)。規劃12年國民教育理論之分析。教師天地。128,64-71。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31。
    楊朝祥(2000)。向前看?向後退?─十二年國教如何落實。師友月刊,401,44-47。
    楊朝祥(2002)。多元入學方案面面觀 。國家政策論壇,1,223-232。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瑩(2006)。教育機會均等。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269-309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詹棟樑(2005)。中等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臺灣立報「適性教學 第一線老師霧煞煞」。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2135。
    劉興欽(2010)。國民小學優質學校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之研究。臺北市:心理。
    謝斐敦(2003)。德國與臺灣教育分流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鍾欣儒(2008)。臺北縣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公辦民營經營型態評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韓楷檉(1996)。成人的生涯發展與規劃。社教資料雜誌,217,10-12。
    韓繼成 (2006)。12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44,85-97。
    魏志衡(2008)。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再建構之研究─標竿取向。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媛琦(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認知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NowNews今日新聞網「總統發表元旦祝詞 推動百年樹人 走出百年和平」。 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1/01/11490-2678500.htm
    二、西文部分
    Chen, S. J., & Hwang, C. L. (1992).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Gati, I., & Amir, T. (2010). Applying a systemic procedure to locate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8(4), 301-320.
    Jones, G. Brian (1970).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mprehensive career system of individualized guidance. 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March, 22-26.
    Jones, A., Buntting, C., Hipkins,R., McKim, A., & Conner, L.(2012). Developing Students` Futures Think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42(4), 687-708.
    Super, D. 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 185-190.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D. Brown & L. Brooks (Eds. ),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197-261.
    Swain, R. (1984). Easing the transition: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529-532.
    Yeager, David Scott., Bundick, Matthew J., & Johnson, Rebecca. (2012). The role of future work goal motives in adolescent identity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mixed- methods investig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37(3), 206-217.
    Oakes, 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of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 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97171002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7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201.pdf9146KbAdobe PDF297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