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92/144379 (79%)
Visitors : 51195970      Online Users : 9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200


    Title: 國中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uthors: 管意凱
    Contributors: 林邦傑
    管意凱
    Keywords: 校長正向領導
    教師正向心理資本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7-01 12:24:33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差異情形,最後探討國中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和桃園縣之國中正式教師為對象,共發出896份問卷,回收831份,有效問卷823份,回收有效率91.85%。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IBM SPSS Statistics 20.0版及IBM SPSS Amos 21.0版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結構方程模式(SEM)等統計分析。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目前臺北市、新北市和桃園縣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呈中上程度。
    二、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差異。
    1. 男性、年齡51歲以上、服務年資5年以下、兼任行政職務、服務於24班以下學校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的程度較高。
    2. 男性、年齡51歲以上、兼任行政職務之國中教師表現出較高的教師正向心理資本。
    3. 男性、年齡51歲以上、兼任行政職務之國中教師表現出較佳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三、 國中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兩兩之間具有正相關。
    四、 國中校長正向領導透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其中教師正向心理資本具中介效果。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校長、國中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toward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Finall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The research is to adopt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targeting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ounty. A total of 896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831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There were 823 valid samples,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91.85%. The date analyses, through IBM SPSS Statistics 20.0 and IBM SPSS Amos 21.0,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Currently, in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ounty, the percep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wards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are above average.

    2. The percep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owards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2.1 Male teachers, teachers aged above 51, teachers with less than 5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ers as directors or section chief, teachers who teach at a school with less than 24 classes highly perceiv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2.2 Male teachers, teachers aged above 51, teachers as directors or section chief highly perceive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2.3 Male teachers, teachers aged above 51, teachers as directors or section chief highly perceive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3.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toward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4.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hrough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ffects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with mediating effec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y,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丁英哲(2008)。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尤天利(2012)。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仲安(2009)。高承諾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心理資本與變革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關係—跨層次觀點。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王沂釗(2005)。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4,106-117。
    王芝翔(2012)。校長轉型領導及交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後設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長桐(2010)。工作投入與職家衝突關聯性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干擾效果。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俊傑(2012)。國中體育教師心理資本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之預測研究。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娜玲(2008)。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119-156。
    王瓊滿(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仲秀蓮(2004)。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思考、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仲理峰(2007)。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心理學報,39(2),328-334。
    任 皓、溫忠麟和陳啟山(2013)。工作團隊領導心理資本對成員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機制:多層次模型。心理學報,45(1),82-93。
    行政院主計處(2011)。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9次修訂)。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何麗花(2011)。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秀珍(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育新(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函芸(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欣怡(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吳政達(2005)。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九十四年度國科會專題研究(NSC 94-2413-H004-018- )。
    吳政達(2009)。學校組織中領導者與部屬交換關係、組織公平、組織自尊與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2(1),141-161。
    吳政達( 2010)。印象管理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00,53-71。
    吳政達(201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前置變項之跨層次模式分析。教育行政研究,1:2,169-209。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133-159。
    吳禹鴒(2011)。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倏銘(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煥烘、方啟陽(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1-29。
    吳毅然(201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麗真(2013)。臺中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呂浚瑀(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團隊情感氛圍與組織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瑞菱(2007)。經理人教練角色與團體凝聚力之個案調查。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呂詩琦(2011)。國民中學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玉美(2010)。新竹地區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宜璇、吳宗立(2009)。國民小學校長倫理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刊,32,1-27。
    李牧衡(2008)。資訊工作人員之心理資本對工作滿意及生活滿意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俊賢、黃芳銘(2010)。教師心理資本問卷,未出版手稿,嘉義。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勇緻(2012)。新北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姵臻(2011)。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與情緒勞務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建德(2012)。臺北市國小行政人員自我管理與正向領導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超平(2007)。心理資本:打造人的競爭優勢。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56,95-106。
    李雯智(200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市。
    李新民(2003)。高屏地區幼兒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其影響因素之初探。教育學刊,21,149-171。
    李新民(2009)。幼兒教師的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表現的潛在關聯。幼兒保育學刊,7,1-23。
    李新民(2009)。國小教師的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組織承諾、教學效能、組織公民行為的潛在關聯初探。國民教育學報,6,29-61。
    李新民(2011)。正向心理學在學校的應用。高雄市:麗文
    李新民,朱芷萱(2012)。真誠領導的測量與相關後果變項初探。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341-366。
    周良基(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和學業樂觀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正(2012)。國小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工作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關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秀琴(2007)。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佩靜(2013)。高雄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林卓緯(2009)。組織服務氣候與員工組織公民行為-心理資本為中介角色。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俊瑩(201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跨教育階段比較分析:學前教師的特殊性與其影響機制。教育政策論壇,14(3),155-188。
    林家五、王悅縈和胡宛仙(2012)。真誠領導與仁慈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及主管忠誠之差異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38,205-256。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凱莉(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新發(2010)。正向領導的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50(3),1-5。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7(4),1049-1073。
    林鳳珠(2008)。信任關係、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施美芬(2010)。嘉義縣國民小學已婚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啟強(2011)。正向心理資本、工作敬業心、服務氣候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雅棠(2009)。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研究-以台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經營與管理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范熾文、林加惠(2010)。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36,23-50。
    孫淑芬(2001)。工作動機對工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探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桃園縣。
    徐士弘(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秦夢群(2011)。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一版二刷)。台北市:五南。
    高夏雯(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表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高家斌、蘇玲慧(2013)。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分析。 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73-107。
    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志靖(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佳芬(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衝突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信政(2010)。組織變革不確定感、轉換型領導對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庭如(2010)。主管心理資本、部屬心理資本與變革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關係影響之研究:部屬LMX 的調節效果。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舫毓(2011)。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意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雅婷(2012)。國民中學教師心理擁有感、教師工作滿意度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碧容(2012)。北北基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和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韻靜(2011)。內部行銷、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私立高中職教師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文薇(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策略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許毓真(2012)。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壓力、角色衝突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銘顯(2012)。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嘉義。
    連子菁(2011)。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變革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為中介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南市。。
    郭維哲、方聰安(2006)。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信任及承諾為中介變項。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9。
    陳木金(2007)。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推動優質學校經營。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優質領航─行政篇(頁10-25)。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陳怡涓(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溝通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義(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組織衝突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俊瑋(2010)。國中教師集體效能感、教師自我效能感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聯之研究:多層次中介效果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8:2,29-69。
    陳盈儒(2011)。雲林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偉國(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銘峰(2011)。嘉義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帄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麗君(2012)。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彭永青(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466,54-61。
    曾貴珍(2011)。國民中學內部行銷策略 工作滿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韻靜(2006)。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秀芳(2012)。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俊傑( 2006)。「組織公民行為」在學校組織革新上的啟示。學校行政,43,134-145。
    黃俊傑(2008)。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國教之友,59(2),58-65
    黃春日(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柏勳( 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27,63-79。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雅芳(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心理資本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毓琪(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態度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靜文(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麗鴻(2012)。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關係:階層線性模式的驗證。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麗鴻、黃芳銘(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黃馨儀(2007)。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臺灣省北區五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靳宇倡、秦啟文(2010)。心理資本的理論研究。生產力研究,5,33-34。
    廖大偉(2005)。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菁芬(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規模之變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榮泰生(2011)。Amos與研究方法(四版一刷)。台北市:五南。
    熊家民、藺寶欽和陳儀蓉(2011)。員工正向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究-以轉換型領導為中介變項。第六屆海峽兩岸組織行為與人才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劉仲瑛(2012)。國中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娟里(2011)。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契合度之中介效果。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欣怡(2012)。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自我調節之相關研究:以組織不公平對待為中介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潘咨螢(2010)。運用結構方程式模型探討保險從業人員知覺主管支持、心理資本、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系,未出版,台北市。
    蔡仲哲(2007)。經理人教練行為、員工心理資本與員工工作效能之關聯性研究。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台市。
    蔡宜萱(2012)。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激勵與服務導向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家媛(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教育類,49(1),41-62
    蕭佳純、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81-112。
    蕭增鈺(2013)。國民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賴怡芝(2012)。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後設分析。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戴國雄(2013)。國民小學校長心理資本、正向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薛承祐(2010)。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層面、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淑棉(2010)。新竹市學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 以一所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傳崇(2010)。國際卓越的校長領導:學習關鍵的領導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91,28-38。
    謝傳崇(譯)(2011)。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台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8)。
    謝傳崇(2011a) 。正向領導對學校領導者的啟示。竹縣文教,41,9-12。
    謝傳崇(2011b)。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1, 59-82。
    謝傳崇(2012)。校長正向領導:理念、研究與實踐。台北市:高等。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豐宇(2011)。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鍾雯豐(2011)。校長全面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顏弘欽(2013)。心有餘,而力不足?「家庭對工作衝突」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9,61-90。
    藺寶欽(2009)。心理賦權、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轉換型領導之中介角色。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品如(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鐘心淇(2007)。心理資本、薪資水準與工作努力程度關係之研究:以某跨國企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二、外文部分
    Bateman, T. S., & Organ, D. W.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6(4), 587-595.
    Baumeister, R.F.,& Vohs,K.D.(2002). The pursuit of meaningfulness in life. In C. R. Snyder& S.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608-618).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NJ: Prentice-Hall.
    Cameron, K. S. (2003). Organizational virtuousness and performance. In K.S. Cameron, J.E. Dutton & R. E. Quinn (Eds), Positive organizatiional scholarship (pp. 48-65). San Franciso: Berrett-Koehler.
    Cameron, K. S. (2007). Building relationships by communicating supportively. In D. A. Whetten & K. S. Cameron(Eds.), Developing management skills(pp.237-282).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Cameron, K. S. (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C.A.:Berrett-Koehler.
    Cameron, K. S., & Caza, A.(2004).Introduction: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e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7(6), 1-9.
    Cameron, K. S., Bright, D., & Caza, A. (2004),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virtuousness and performanc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7, 766-790.
    Cameron K. S., Dutton J. E, and Quinn R. E.(2009).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Foundations of a new discipline. C.A.: Berrett-Koehler.
    Clifton, D. O. & Harter, J. K.(2003). Investing in strengths. In A. K. S. Cameron, B. J. E. Dutton, & C.R.E. Quinn(Eds.),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pp.111-121). CA: Berrett-Koehler.
    Chen, G. (2007). Subject-object meaningfulness in knowledge work. Unpublished honors thesis, Organizational Stud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nison, D.R.(1996).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l climate? A native’s point of view on a decade of paradigm wa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3), 619-654.
    Dutton, J.E. (2003). Energize your workpla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utton, J. E., & Ragins, B.R. (2007). Explor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t work. NJ: Erlbaum.
    Dutton, J. E., & Sonenshein, S. (2007).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In Lopez, S. and Beauchamps, A. (Eds.), Encyclopedi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Fork, L. Y., Hartman, S. J., Patti, A. L., & Razek, J. R. (2000).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7(7), 714-722.
    Fredrickson, B.L. (1998). 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 300-319.
    Fredrickson, B.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8-226.
    Fredrickson, B. L.(2003). The value of positive emotion. American Scientist, 91,p333.
    Fredrickson, B. L.,& Branigan, C. A.(2005). Positive emotion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rought-action repertori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 313-332.
    Fredrickson, B. L., & Joiner, T. (2002). Positive emotions trigger upward spirals toward emotional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 172–175.
    Froh, J. J. (2004). The hist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ruth be told. The Psychologist, 16(3), 18-20.
    Graham, J. W. (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4(4), 249-270.
    Grant, A. M. (2007). Relational job design and the motivation to make a prosocial differe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2, 393-417
    Hill N., (2001). 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NY:Simon & Schuster.
    Kanov, J. M., Maitlis, S., Worline, M. C., Dutton, J. E., Frost, P. J., & Lilius, J. M. (2004). Compassion in organizational lif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7, 808–827.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9(2),131-146.
    Katz, D., & Kahn, R. L. (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Wiley & Sons.
    Katz,D., & Kahn, R.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nd ed). New York: Weily,.
    Konovsky, M. A., & Pugh, S. D. (1994).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37(3), 656~669.
    Lewis, M. (1993). Self-conscious emotions: Embarassment, pride, shame, and guilt. In M. Lewis & J. M. Haviland(Eds), Handbook of emotions(pp.563 -573).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Lewis, S. (2011). Positive psychology at work: How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appreciative inquiry create inspiring organizations. NY: Wiley.
    Losada, M., & Heaphy, E. (2004). The role of positivity and connectivity in 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team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7(6), 740-765
    Luthans, F. (2002).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695-706.
    Luthans, F., & Avolio, B. (2003). Authentic leadership: A pos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 In K. S. Cameron, J. E. Dutton, & R. E. Quinn (Ed.)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241-258.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Luthans, F., & Avolio, B. J.(2009). Inquiry unplugged: building on Hackman’s potential perils of POB. Journa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 323-328.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4).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3(2), 143-160.
    Luthans, F., & Youssef, (2007). 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 321-349
    Luthans, F., Luthans, K.W.,& Luthans, B. C. (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47, 45-50.
    Luthans, F. Youssef, C. M., & Avolio, B. J. (2007).Psychological capital.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 Li, W. (2005). The psychologi 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1, 247-269.
    Luthans, F., Luthans, K. W., Hodgetts, R. M., & Luthans, B. C. (2001). Positive approach to leadership (PAL):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8(2), 1-20.
    Luthans, F., Avey, J. B., Avolio, B. J., Norman, S. M., & Combs, G. M. (2006).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Toward a micro-interven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7, 387-393.
    Mathieu, J. E., & Zajac, D. M. (1990).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8(2), 171-194.
    Matlin, M.W., & Stang, D.J.(1978). The pollyanna principle: Selectivity in language, memory, and thought. Cambridge, MA: Schenkmam Publishing Company.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
    Peterson, C.(2006). 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ccolo, F. & Coiquitt, A. (2006).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2), 327-340.
    Rhoades, L. & Eisenberger, R. (2002).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4), 698-714.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Press.
    Robinson, S. L., & Morrison, E. W. (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 : 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l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 289~298.
    Sekerka, L. E., Vacharkulksemsuk, T., & Fredrickson, B. L. (2012).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ing and building upward spir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K. Cameron, and G. Spreitzer (Eds.).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pp. 168-177).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ligman, M.E.P. (2000). The positive perspective. The Gallup Review, 3 (1), 2-7.
    Seligman, M.E.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Y: Free Press.
    Seligman, M.E.P. (2011).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NY: Free Press.
    Seligman, M. E. P.,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
    Smidts,A., Pruyin, A.T.H., & Van Riel, C.B.M.(2001). The impact of employee communication and perceived external prestige 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5), 1051-1062.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 653-663.
    Snyder, C. 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s of the mind.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 249-275.
    Tjosvold, D., Hui, C., Ding, D. Z., & Hu, J. (2003). Conflict values and teamrelationships: Conflict’s contribution to team effectiveness and citizenship inchina.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69- 88.
    Wagnild, G. M. & Young, H. M. (1993).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Journal of Nursing Measurement, 1, 165-178.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17,601-61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00911023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1102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301.pdf3201KbAdobe PDF269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