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71735      Online Users : 9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152


    Title: 《說文解字》吉禮字群研究
    Study of Mandarin Chinese Words Concerning Ancient Traditional Etiquette and Manners Worship in Shuowen Jiezi
    Authors: 林彧丞
    Lin,Yu Cheng
    Contributors: 陳廖安
    林彧丞
    Lin,Yu Cheng
    Keywords: 說文解字
    吉禮
    祭祀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7-01 12:13:50 (UTC+8)
    Abstract: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是上古文字集大成者,這本中國第一部有系統、依六書分類的字書,收羅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字,在文字訓詁方面有著空前的成就,更為後學在研究上古文字或文化等層面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本文以《說文解字》吉禮字群為研究對象,首先爬梳出《說文》內與吉禮相關之字群,依其內涵畫分屬性,經由一一考釋字形字義後,歸納出其內涵與特色,進一步探討《說文》吉禮字群與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關係。本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陳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探討學界對於《說文》吉禮之研究、第三節是本文之研究範圍與進路。
      第二章為〈《說文解字》吉禮祭祀人員與祭祀對象字群研究〉,分別探究「祭祀人員」、「行禮態度及動作」、「祭祀對象」、「祭祀對象舉動及回饋」四字群的字例考釋、通訓與特色。
      第三章為〈《說文解字》吉禮祭祀場地及祭祀用品字群研究〉,分別探究「吉禮祭祀場地」、「吉禮祭祀用品」兩字群的字例考釋、通訓與特色。
      第四章為〈《說文解字》吉禮祭祀場地及祭祀用品字群研究〉,分別探究「吉禮事類」、「《說文》其他祭祀相關」兩字群的字例考釋、通訓與特色。
      第五章為〈《說文解字》吉禮字群與中國古代祭祀文化〉,從本文第二章到第四章的研究成果上,進一步研討《說文》吉禮與中國古代祭祀文化之關聯。
      第六章為〈結論〉,呈現本文各章節要點、研究成果、心得,研究所面臨的局限及未來值得繼續深究的課題。
    Reference: 一、《說文解字》專書
    ﹝漢﹞許慎著,﹝南唐﹞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3月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8月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8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8月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二、古籍
    經部
    ﹝周﹞左丘明著,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98年8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

    史部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2000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97年
    ﹝劉宋﹞范曄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

    子部
    ﹝清﹞曾國藩著,王澧華校點:《曾國藩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劉師培:《古政原始論‧劉申叔遺書》,南京:鳳凰出版社,1997年

    三、專書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61年
    王雲五主編:《漢禮器制度及其他五種》,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
    王國維:《定本觀堂集林‧釋禮》,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0月
    何九盈、胡雙寶、張猛:《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何九盈:《漢字文化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宋永培:《說文漢字體系與中國上古史》,廣西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李玲璞、臧克和、劉志基:《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吳文璋:《巫師傳統和儒家的深層結構: 以先秦到西漢的儒家為研究對象》,高雄:復文圖書,2001年
    周冰著:《巫、舞、八卦》,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周何:《禮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9月
    洪燕梅:《漢字文化與生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馬敘倫:《說文解字研究法》,北京:中國書店,1988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臺北:民文出版社,1952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收入《金文文獻集成》,劉慶柱、段志洪、馮時主編,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7月
    許進雄《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臺北:臺灣大學,1968年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許進雄:《許進雄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許錟輝:《文字學簡編‧基礎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
    陳佩芬:《夏商周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
    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北京:中國社會學出版社,1987年
    黃曉芬:《漢墓的考古學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3年7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雷漢卿:《說文「示部」字與神靈祭祀考》,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臧克和:《中國文字與儒學思想》,南寧市:廣西教育,1996年
    潘重規:《中國文字學》,臺北:東大圖書,1977年
    魯實先:《魯實先先生全集1、2--殷栔新詮(上)、(下)》,臺北:黎明出版社,2003年
    魯實先:《魯實先先生全集3──說文正補、轉注釋義》,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
    蔡信發:《說文答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蔡信發:《六書釋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9月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4月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臺北:大元書局,2006年3月
    鄧佩玲:《天命、鬼神與祝禱──東周金文嘏辭探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
    龍宇純:《說文讀記》,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9月。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日﹞白川靜著,加地伸行、范月嬌譯:《中國古代文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3年5月
    ﹝日﹞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英﹞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臺北:協志工業,2006年
    ﹝英﹞弗雷澤(James 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的研究》,臺北:久大文化有限公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版,1991年

    四、學位論文
    余風:《說文解字邑部及其地理文化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金信周:《兩周嘏辭銘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1月
    周何:《春秋吉禮考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7年9月
    季旭昇:《詩經吉禮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周慧菁:《由說文女部見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陳明宏:《說文中的巫術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陳哲:《祭祀文化與說文解字示部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1月
    黃正純:《從說文解字探索古代對人體及疾病的認知》,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7月
    廖容梓:《中國青銅禮器用途與形制研究──以說文解字所見為限》,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羅保羅:《秦吉禮考》,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五、單篇、會議及期刊論文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中國教師》,總第56期,2008年1月
    宋瑋明:〈說文解字與許慎思想淺析〉,《漢湘潭工學院學報》,第3卷第3期,2001年6月
    呂勝男、王寒娜:〈說文解字鬼部與中國鬼神文化〉,《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第26卷第4期,2006年8月
    金榮華:〈說「壇」〉《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
    周聰俊:〈說醴〉《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
    胡靜:〈文化學視角下的「示」部字與鬼神思想〉,《安徽文學》,2009年第11期, 2009年
    徐中舒:〈金文嘏辭研究釋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期,1936年
    陳雅雯:〈談巫、舞、雩的同源文化義涵〉,《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
    黃德寬、常森:〈說文解字與儒家傳統〉,《江淮論壇》,第6期,1994年
    黃宇鴻:〈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古代宗教崇拜〉,《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3期,2002年9月
    曾麗:〈說文解字‧皿部與中國古代文化〉,《才智》,2010年第30期,2010年
    董作賓:〈殷曆譜後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3期,1948年
    雷紫翰:〈說文鼓字釋意辨析──兼言儒家經學對漢代學術的影響〉,《蘭州大學學報》,28卷第3期,2000年
    趙雲濤:〈從說文解字示部字看我國祭祀文化〉,《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第7期,2009年7月
    鄭志明:〈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鵝湖月刊》,第26卷第7期,2001年1月
    劉巍巍:〈試從說文解字中牛、羊字族透視傳統中國人心理〉,《成材之路》,2010年第31期,2010年11月
    賴明德:〈從中國文字以探討古代的祭祀──兼述形聲字的特色(上)〉,《華文世界》第44期,1986年7月
    賴明德:〈從中國文字以探討古代的祭祀──兼述形聲字的特色(下)〉,《華文世界》第45期,1987年9月
    蘇艷艷:〈從「社」字看中國古代社會〉,《語文學刊》,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
    龔鵬程:〈古代的宗教與神話〉,《道教文化》,第3卷第8期,1983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8912023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1202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301.pdf1517KbAdobe PDF2152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