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文獻
1. 丁志達,2003,「績效管理」,揚智文化,台北。
2. 王志雄,2012,軍訓教官績效評估之研究-以某高職為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 王明才,2008,金融機構事業結合管制政策效果之經濟分析-以轉換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後存續銀行之經營效率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
4. 王郁丹,2006,金融控股公司績效評估-以本國上市(櫃)金融控股公司為例,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 王淑慧,2011,金融控股公司多次購併綜效之探討,輔仁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6. 丘昌泰,2002,邁向績效導向的地方政府管理,研考雙月刊,第26卷,第三期,頁4。
7. 石人仁,2006,金融控股公司法制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8. 石淼,2004,台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經營規模、業務整合度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9. 朱明玉,2005,考慮多角化之金融控股公司績效與信用評等相關性之探討,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0. 江婕寧,2003,美國金融控股公司與非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比較-DEA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李正綱、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前程企管,台北。
12. 李金德,1994,教學醫院醫師考核模式之研究:以消費者市場為導向,成功大學工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13.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L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卷,第2期,頁73-94。
14. 林子文,2005,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比較及因應策略之探討,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張乃中,2012,家族集團政商關係、多角化策略與績效關連性之研究:台灣金融控股集團之觀察,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17. 張振芳,2012,國內銀行存放款成長率與資產品質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8. 張詠忻,2008,論我國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下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張翠娟,1992,員工績效評估制度與功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張瀞文,2009,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發展趨勢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1. 陳國鐘,1991,企業管理制度設計範典,台北:永慶。
22. 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文化。
23. 彭金隆,2004,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4. 雲惟炯,2007,金控財務績效分析,天主教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黃良振,2001,觀光旅館業<餐旅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26. 黃英忠,2007,人力資源管理概論,麗文出版社,頁386。
27. 黃重善,2006,以獲利性及風險性探討金融控股公司之整併,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28. 黃書禮、張康聰、彭信坤,2009,2008國內區域研究及地理學門專業期刊排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7-2420-H-305-001)。
29. 黃雅君,2009,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之績效評估-十三家金控,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黃瑞堂,2001,由美、日金融控股公司法評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防火牆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楊文山,2013,金融控股公司退場機制之研究-兼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兼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32. 葉亮賢,2010,金融控股公司服務品質績效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葉秋英,2003,國內金融控股公司與外商銀行在台分支機構企業經營模式對獲利能力影響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劉憲明,2012,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績效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35. 蔡嘉文,2003,金融控股公司購併行為之價值分析-以國泰金融控股公司購併世華銀行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盧廷生,2007,金融控股公司購併評價合理性探討-以國泰金融控股公司購併第七商銀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盧賢銘,2008,落實金融控股公司之公司治理,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8. 蕭毓瑞,2005,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探討-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個案分析,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9. 謝雅惠,2002,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現況分析與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
1. Carroll, S. J. & C. E. Schneier, 1982,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review systems: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s.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2. Cascio, W.F., 1992,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ts, New York: Mc Graw-Hill INC.
3. Edwards, M. R. & J. R. Sproull, 1983, Rating the Raters Improves Performance Appraisals,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128(8):77.
4. Evans, H., 1996, Who Nee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IMA),Vol .74, No.11, 20-25.
5. Hamilton, R. W., 1986, Statutory Supplement to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Including Partnerships and Limited Partnerships, Minn.: West Pub.
6. Mathis, R. L. & J. H. Jackson, 1988,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N. West.
7. Porter, L. W. & E. E. Lawler,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s & Performance Illinoiss, New York: Homewood.
8. Pride, H. and Kapoor, 1991, Business: Houghton Mifflin Co.(Boston).
9. Schermerhorm, J. R., 1999, Management for productivity, 3r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0. Schuler, R. S., 1995,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5th ed.,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1. Schuler, R. S., 1997, 吳淑華、黃曼琴譯,人力資源管理,第五版,臺中: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