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5775
|
Title: |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的發展:透過身份、語言、生計的分析 The Evolvement of Taiwan’s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An Analysis Based on Ethnicity, Languages and Livelihood |
Authors: | 伊萬納威 |
Contributors: | 林修澈 伊萬納威 |
Keywords: | 原住民族發展 原住民族政策 身份認定 民族認定 族語振興 部落產業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peoples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personal ethnicity certification ethnic certification aboriginal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industries in aboriginal communities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5-01 15:21:32 (UTC+8) |
Abstract: | 本文探討台灣原住民政策的發展,透過原住民/族身份、語言、生計三條線索,評析原住民族現況與現行政策的發展。
原住民族及政策發展,深受台灣政治社會變革及原運之影響,1996年國會「二月政改」運動,促使原民會成立,原住民族政策邁入新的里程碑;2000年民進黨執政期間,更是原住民族政策法制化的關鍵時期。諸項政策裡,原住民/族身份、語言及生計等政策,攸關著當代原住民族發展的核心議題。
身份,係指國家認定原住民個人和民族身份,個人身份必然是民族的一份子。是國家作為行政的第一步,亦是政策給付的依據。為確保原住民身份邊界,採用血緣主義及「從姓或傳統名字」的家族主義原則認定。民族認定政策,以民族學理為基礎,尋找或分辨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以維繫民族身份邊界。在此進程裡,提案修訂刪除「家族主義」與平埔族問題;以及民族認定,主觀認同凌駕客觀條件,均是挑戰原住民/族身份邊界的關鍵因素。
語言,為民族邊界的首要客觀條件,區辨我族與他族的重要依據,是原住民族社會整合過程的最後一道防線。主流社會輿論壓力,成為原住民族重新檢視核民族發展的核心價值,進而制訂族語振興計畫。自2001年首屆辦理族語認證、族語納入教育體制、九年一貫族語教材、頒佈書寫系統、原生族語考試,編纂辭典,以及搶救瀕危族語等計畫,帶動原住民族社會對族語的重視。為鼓勵以族語書寫創作及開拓族語發展途徑,國家辦理「族語文學獎」,意義深遠。
生計,為原住民族社會整合過程的生計變遷,牽涉人口遷徙、職別及生計方式等變遷。受到國內外勞工及產業政策等之衝擊,致原住民族失業情況,歷年均高於一般國民。為能保障在原鄉就業機會,制訂並修訂相關法令之外,並提出原鄉部落產業經濟發展的政策,以吸引族人回流,舒緩人口持續外流;發展原鄉部落經濟;以達族語文化傳承之目的。
綜觀原住民族政策是為保護原住民族生計,惟具原住民/族身份者始可享有各項政策資源;而語言,則是維繫民族身份邊界的重要條件。因此,身份、語言、生計政策,是攸關當代原住民族發展的重要條件。 The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evolvement of Taiwan’s policy towards aboriginal peopl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e of Taiwanese aboriginal peoples and the current policy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ethnicity, languages, and livelihoo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boriginal peoples and the evolvement of Taiwan’s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have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s in Taiwan and the Indigenous Rights Movement. The “February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arliament in 1996 resul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cil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IP), setting a new milestone to Taiwan’s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In 2000, the DPP came to rule an began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to become institutionalized. Among the established policies, the policies relating aboriginal ethnicity either personal or ethnic, languages, and livelihood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key issues for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s aboriginal peoples.
Ethnicity specifically refers to an officially certified status both for a person and for one’s own ethnic group. A certified aborigine must be a member of a certified aboriginal people. It is the first step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also where the policy-related payments are based on. To maintain ethnic boundries among individuals, consanguinity and familism (adopting the surname of the aboriginal parent or using an aboriginal name) are the principles for ethnicity certification. As to the policy for ethnic certification, it is based on ethnological theories and tries to find or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among ethnic groups to maintain ethnic boundries among aboriginal peoples. Along the way, abolishing the “familism” principle and discussing the issue on Pingpu aborigines have been proposed. Also, the trend of ethnic certification goes that subjective identity overrides objective criteria, which is a key factor impacting the boundries of aboriginal individuals and ethnic groups.
Language is the top objective criterion to define ethnic boundries, serving as a crucial basis to distinguish one’s own ethnic group and the other peoples, and a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i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aboriginal society. Pressures from mainstream society made aborigines re-examine the core value of aboriginal development, further drawing up plans for revitalizing aborignal languages. The following has made peop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boriginal languages in aboriginal society: that the Accreditation Test of Aborigi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or Adults began in 2001, aboriginal languages are taught at school, the 9-Year Integrated textbooks for aboriginal languages have been edited, the writing systems of Taiwanese aboriginal languages have been announced, the Accreditation Test of Aborigi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or Students has been held, and the plans for editing several aboriginal language dictionaries and revitalizing endangered aboriginal languag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encourage creative writing in aboriginal languages and broaden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boriginal languages,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Awards for Creative Writing in Aboriginal Languages, which has been meaningful.
Livelihood traces the changes of the economic life i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aboriginal society, covering the aspects of immigration, jobs and ways of earning a living. Impacted by other domestic workers, foreign workers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y,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aborigines has been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aiwanese citizens. To promote employment in aboriginal communities,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makes new laws and revises related regulations, but also puts forth policies with the aim to spu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communities. It might attract aborigines back home and slow the rate of outward migration. Further, aborigina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uld be passed down.
Overall, the policy toward aboriginal peoples aims to protect aboriginal peoples’ livelihoods. Only certified aborigines enjoy various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policy. On the other hand, language is a crucial criterion for maintaining ethnic boundries. Thus, policies of aboriginal ethnicity, languages, and livelihood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peoples. |
Reference: | ● 專書 王人英 1967《台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一。 王鍵 2009《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1895-1945)卷一》台北:海峽學術。 巴蘇亞 博伊哲努(浦忠成) 2005《從部落出發 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2007〈台灣原住民族語教學發展的趨勢〉收錄於《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87《台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台北:大佳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編譯) 1997《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99《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002《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1987《原住民-被壓迫的者的吶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2002《回歸與落實-平埔族群的未來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民進黨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 1993《民主進步黨政策白皮書 綱領篇》台北:民主進步黨。 羊憶容 1998《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圖書社會學叢書。 李壬癸 2010《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台元 2012《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李憲榮 2004《加拿大語言政策:兼論美國和台灣的語言政策》台北: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佐山融吉 1927《番族調查報告書 紗績族 前篇》一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林修澈 1999《原住民身份認定的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1《原住民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2《噶瑪蘭族族認定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3《太魯閣族=賽德克族認定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4《台灣原住民族認定法草案報告書暨座談會議記錄》台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05《平埔族分布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7《撒奇萊雅族認定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8《賽德克族正名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林耀華 1991《民族學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林淑雅 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胡明揚 2004《語言和語言學》(修訂版)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長江 1992《文化語言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高淑芳 等 2008《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評估研究 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孫大川 等 2009《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計畫之評估研析》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許木柱 1992《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秉璋 陳信木 1993《邁向現代化》台北:桂冠圖書。 陳茂泰 孫大川 1994《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陳美如 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 原 2004《社會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中華 等 2007《語言學與文化人類學的邊緣化及其交迭領域》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陳枝烈 2010《原住民教育-18年的看見與明白》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張建成(主編) 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張學謙 2011《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教育部 2003《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著作獎 十年祭》。台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推展中心。 教育部秘書室(彙編) 2008《教育部2000-2008年施政成果輯要》台北:教育部。 黃宣範 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美英 1996《從部落到都市─台北汐止鎮山光社區阿美族遷移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黃鈴華(伊萬納威) 2005《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國家發展文教基金會。 彭懷恩 2005《台灣政治發展與民主化》台北:風雲論壇。 溫吉 1999《台灣番政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寧騷 1995《民族與國家-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的國際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蔡明哲 1995《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友月 2009《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台北:聯經。 劉益昌 1996《台灣的考古遺址》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賴澤涵(主編) 2008《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台北:威仕曼文化。 謝世忠 1986《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謝高橋 1991《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戴昭銘 2003《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 2007《賽德克族正名96年度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譚明華 1993《民族與發展-東西部接合地帶少數民族發展問題》。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藤井志津枝 2001《台灣原住民史 政策篇(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Feliks Gross(王建娥 魏強譯) 2003《公民與國家-民族、部族和族屬身份》北京:新華社出版社。 Will Kymlicka(鄧紅風 譯) 2003《少數族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台北:左岸文化。 陳俊男 1999《奇萊族(Sakizaya人)的研究》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論。 2010《撒奇萊雅族的社會文化與民族認定》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廖文生 1984《台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論。 鄭良偉 1990《演變中的台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 ● 專書篇章/期刊論文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1998〈從原住民觀點看平埔族〉收錄於《新使者》(原使者 新刊)台北: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王明珂 1993〈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台灣的族群經驗〉收錄於《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王雅萍 2006〈台灣多元文化政策理念與實踐:以鄉土文化與鄉土語言教學為中心的檢視(1990-2006)〉發表於「第十二屆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年會」。 2010〈原住民族語師資培育方向〉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辦「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 語文學習領域原住民族語教學研討會」。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瓦歷斯貝林 2006a〈原住民族憲法專章暨頭目會議致詞稿〉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6b〈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 演講稿〉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石慶龍 2012〈邵語的使用現況與搶救方式〉刊載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1987〈不知不覺喪失原住民身份〉收錄於《原住民-被壓迫的吶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伊萬納威 2006〈二月政改與原民會的成立〉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 2007〈賽德克族的認定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2008〈近30年的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2012〈原住民族語認定政策的制訂過程〉新竹:交通大學。 2013〈原住民族發展的研究趨勢:環繞在原住民身份及民族語言兩個政策的分析〉發發表於《民族學界》第3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夷將拔路兒 1985〈原住民〉社論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2007〈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發表於「政黨輪替的實踐與展望系列-第四場」台北:凱達格蘭學校。 羊憶容 1991〈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的反省〉收錄於賴澤涵 黃俊傑(主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所。 朱雲漢 2000〈90年代民主轉型期經濟政策制定的效率與公平性〉收錄於朱雲漢 包宗和(主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代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圖書。 李壬癸 1994〈母語的維護與發展〉收錄於「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李台元 2012〈瀕危族語搶救計畫與認證考試〉收錄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李登輝 1996〈李登輝總統致詞稿〉收錄於教育部編印《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台北:教育部。 汪秋一 2007〈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的變革與檢討〉收錄於《原教界》第14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林欣宜 2005〈身份、族群關係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清代竹塹社熟番為例〉,收錄於《國家與原住民:亞太地區族群歷史研究 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林英津 2010〈原住民族語言政策的觀察:從『國語政策』到原民會的『族語認證』〉,黃樹民、章英華 主編《原住民族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林修澈 2005〈身份加分與族語加分〉,收錄於《原教界》第5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邱文隆 2008〈原住民族語言師資的培訓〉,收錄於《原教界》第21期。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范珍輝 1999「社會整合」詞條,收錄於《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第一冊 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唐美君 1989「身份」詞條,收錄於《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 人類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馬凱 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四:原住民族經濟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馬學良 戴慶夏 2009〈語言與民族〉收錄於周慶生(主編)《中國語言人類學百年文選》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孫大川 周惠民 2010〈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計畫之評估研析〉刊載於《研考雙月刊》第34卷期。 章英華 林季平 劉千嘉 2010〈台灣原住民的遷移及社會經濟地位之變遷與現況〉,收錄於黃樹民 章英華主編《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會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高清菊 2012〈賽夏語的使用現況與搶救方式〉刊載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陳文華 2007〈影響原漢雙族裔族群認同的因素探討:從生態系統理論觀點〉收錄於《玉山神學院學報》第14期。花蓮:玉山神學院出版委員會。 陳木信 2007《95年台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0〈都市原住民之社經與人口組成—遷移的選擇性和困境〉發表於「原鄉到都市─原住民族城鄉資源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郭明正 吳永昌 2007〈Seediq Bale回顧太魯閣族正名過程,省思原住民族稱正義〉。南投:仁愛鄉。 陳誼誠 2005〈原住民學生的升學與優待〉,刊載於《原教界》第5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陳睿芸 2012〈噶瑪蘭語的使用現況與搶救方式〉刊載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段洪坤 2009〈西拉雅平埔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發表於鼓動原鄉:打里摺論壇研討會。埔里:台灣打里摺協會。 華加志 1999〈開幕詞〉收錄於許介麟主編《原住民族權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黃美英 1987〈台灣土著移民的都市適應與人權現況〉收錄於中國人權協會《台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台北:大佳出版社。 黃美金 2003〈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回顧與展望〉刊載於《原住民教育季刊》第 29期。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 楊智偉(Voyu) 2006〈台灣憲法的發展願景(下)〉發表於《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6期。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楊趙睿君 2012〈原民會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計畫的規劃與執行〉刊載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鄭瑞城 2008〈族語文學創作 落實族語文字化〉,收錄於教育部《2007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台北:教育部。 鄭川如 2012〈原住民媽媽生不出原住民小孩?—「原住民身份法」之違法性分析〉發表於「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 劉千嘉 2010〈都市原住民群聚、遷徙與世代差異:以北部地區為例〉發表於「台北市及台北都會區人口問題及對策」研討會。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撒韵武荖Sayum Vuraw 2012〈撒奇萊雅語的使用現況與搶救方式〉刊載於《原教界》第48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蕭新煌 1996〈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收錄於徐正光 蕭新煌〔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 謝劍 1989「國家」詞條,收錄於《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 人類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謝國平 2007〈語言流失與RLS在台灣〉收錄於中研院語言所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 政府出版品 教育部秘書室(彙編) 2008《教育部2000-2008年施政成果輯要》台北:教育部。 2014〈加強原住民技職教育〉台北:教育部。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 臺灣省山地建設協會(印行) 1985《山地行政法規彙編》台北:臺灣省山地建設協會。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 1951「山地施政要點」。 1953「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畫大綱」。 1963「促進山地行政改進方案」。 1988「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 1954《臺灣省山地行政法規輯要》南投:臺灣省政府。 1985《臺灣省山胞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1989《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第1期第2(79)年度計畫》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8《台灣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3《91年台灣原住民族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8《原住民族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87-101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06《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週年施政成果專輯》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12《原動十五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5週年施政成果專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中程(98-101)施政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中程(99-102)施政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中程(102- 105)施政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3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90-99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試務工作及題庫建置成果報告書》。 (2009-2013)「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專區-行政院暨所屬機關進用原住民情形彙總表」。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委員會議 1997a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紀錄。 1997b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紀錄。 1998a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9次委員會議紀錄。 1998b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11次委員會議紀錄。 1998c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18次委員會議紀錄,「馬賴古麥委員專案」。 2000a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35次委員會議紀錄。 2000b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35次委員會會議紀錄。 2002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56次委員會議資料。 2002b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57次委員會議資料。 2003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63次委員會議紀錄。 2003b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63次委員會議資料。 2006行政院原民會族第81次委員會議紀錄,《撒奇萊雅族資料彙整》。 2008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92次委員會議資料。 2008b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第92次委員會議紀錄。 ● 公(簽)文 2003 簽辦「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第3條修正條文草案公聽會乙案。 教育文化處 簽文,陳建年主委 批示文。 教育文化處 02C-911392號簽呈。 教育文化處 092I0D00247號公文。 教育文化處 092I0D00247號公文。 2003〈優待辦法〉第3條條文(草案)公聽會會議記錄〉。 2005a「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確認會議業務報告。 2005b〈政大原住民各族語之語言符號系統說明〉。 2005c〈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總說明〉。 2005d〈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制定過程〉,教文處彙整表。 2005e〈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振興原住民族語言工作現況報告〉 2006〈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畫 核定版〉。 2007〈第3023次院會原民會報告『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工作報告』〉。 ● 政府公報 《立法院公報》院會紀錄 (1989)第78卷第8期。(1989)第78卷第30期。(1990)第79卷第49期。(1992)第81卷第58期。(2000a)第89卷第27期。(2000b)第89卷第33期。(2001a)第90卷第10期。(2001b)第90卷第14期。(2001c)第90卷第21期。(2004)第93卷第42期。(2005a)第9卷第5期。(2005b)第94卷第70期。(2005c)第94卷第76期。(2006a)第95卷第4期。(2006b)第96卷第82期。(2007a)第96卷第16期。(2007b)第96卷第20期。(2007c)第96卷第52期。(2007d)第96卷第76期。(2009a)第98卷第3期。(2009b)第98卷第28期。(2012)第101卷第65期。(1997a)第86卷第57期。(1997b)第86卷第1期。(1997c)第87卷第1期。
《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 (1998)第87卷第 6期 。(1999)第88卷第27期。(2000)第89卷第23期。(2001)第90卷第5期。(2004)第93卷第24期。(2006)第95卷第44期。(2008)第97卷第46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1991a)總院第984號政府提案第4179號。(1991b)院總第1556號委員提案第469號。(1992a)院總第1556號委員提案第609號。(1992b)總院第984號政府提案第4179號之1。(1994)院總第1556號政府提案第5084號。(1996a)總院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1448號。(1996b)總院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1473號。(1997)院總第1722號政府提案第5939號之1。(2000a)總院第1722號政府提案第7348號。(2000b)院總第1408號政府提案第3115-2號。(2000c)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2841號。(2000d)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2935號。(2000)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2980號。(2000e)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3034號。(2001)院總第1408號政府提案第3115-3號。(2002)總院第1722號政府提案第8688號。(2003)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4819號。(2004)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5578號。(2005a)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5313號。(2005b)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6684號。(2006)總院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6728號。(2008a)總院第887號政府提案第11144之520。(2008b)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8367號。
立法院委員會議紀錄 1997 立法院 教育、內政及邊政兩委員會審查院會交付審查「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第一次聯席會議錄。 1997 立法院 教育、內政及邊政兩委員會第二次聯席會會議紀錄。 2000 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併案審查「原住民身份認定法草案」第一次會議紀錄。 《行政院公報》(2002)第8卷第23期,訂定「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
● 網路查詢資料 王甫昌〈社會運動〉http://www.ios.sinica.edu.tw/ios/people(2013-4-10)。 孔文吉(尤稀‧達袞)〈原住民看世紀末的國家認同〉http://www.ptt.cc/bbs/sttmountain/M.1211689409.A.C77.html(2013-4-1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9人口統計資料」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2009-12-5) 「2012人口統計資料」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2012-11-1) 「2010年原住民族經濟調查統計」http://www.apc.gov.tw/portal(2013-3-11) 「法規查詢法律體系」http://law.apc.gov.tw/LawCategoryMain.aspx(2014-2-1) 「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統計」(2002-2012)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19F6DD25969(2012-4-2) 行政院院會決議http://www.ey.gov.tw/lp.asp?ctNode=1229&Ct(2010-3-21) 行政院主計處中央政府總預算http://www.dgbas.gov.tw/np.asp?ctNode=1189(2010-3-2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3643.htm(2012-10-2) 吳密察〈皇民化運動〉《台灣大百科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2013-4-10) 洪麗完〈土牛紅線〉《台灣大百科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2013-4-11) 原視諮委會訊息報導「公視基金會第2屆原住民電視台諮議委員會第3次會議訊息報導」。http://web.pts.org.tw/titv/mealc/main.php?XMAENO=1291(2010-11-6) 原視諮委會訊息報導「公視基金會第2屆原視諮議委員會第10次會議訊息報導」 http://web.pts.org.tw/titv/mealc/main.php?XMAENO=1291&X(2010-11-6) 原視公開資訊-節目製播http://web.pts.org.tw/titv/indigenoustv/pdf(2010-11-6) 原視公開資訊-公共價值評量http://web.pts.org.tw/titv(2010-11-6) 臺灣省政府公文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2011-01-01) 臺灣省地政處函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2011-01-01) 臺灣省議會〈1998楊仁福、曾華德、林春德等聯合質詢省府書面答復〉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2011-01-01) 國立台彎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https://www.sce.ntnu.edu.tw(2012-11-1) 銓敘統計年報-提要分析http://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2011-01-01) 自由時報電子報「考上原民特考 放棄當原住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28/today-life8.htm(2011-8-28)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4259503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9503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503101.pdf | 3203Kb | Adobe PDF2 | 675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