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文獻
1. 王子瑋,2004,建築修繕產業採創新企業經營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俊清,2012,市場導向、行銷能力與創新能力對新產品績效之影響,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3. 王俊鈞,2009,預售屋、新成屋與中古屋之偏好選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4. 王洪衛、黃賢金,1998,房地產市場營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5. 司徒達賢、李芳仁、吳思華,1985,企業概論,台北:教育部空中大學教學委員會。
6. 成詩淳,2013,房屋銷售廣告與居住意象之傳遞,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7. 吳承霖,2011,區域性房地產行銷策略之研究 -以桃園地區房屋建案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8. 吳美馨,2013,房地產仲介業之服務創新-以信義房屋為例,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9. 吳瑞,2012,以多層次的觀點探討地區人口屬性對住宅價格之影響-以臺中市中古屋市場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10. 呂彥毅,2013,組織文化、顧客知識管理及服務創新與銷售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房屋代銷公司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 李田樹、李芳齡譯,Gary Hamel著;,2000,啟動革命,天下遠見出版社。
12. 李秀鈴,2010,房地產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虎尾高鐵特區建商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3. 李鴻毅,1997,不動產經營與管理,中國地政研究所出版,台北,頁54-60。
14. 沈絢霓,2010,建築拆除物資源再利用技術創新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林坤志,2001,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與其效益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房地產業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紀瑜,2012,法拍屋市場與中古屋市場之屬性差對產品風險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所)碩士論文。
17. 林家弘,2004,競租價格模型與屬性價格模型對捷運車站周邊房價預測之比較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林鴻文,2008,住宅屬性之價值評估:應用特徵價格模型於台中市中古屋市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9. 邱素美,2013,建築業創新之研究-以建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姚玲珍,1999,中國住宅市場行銷,中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1. 洪政豪,2013,應用多種資料採礦技術對不動產價格漲跌之預測-以台北市中古屋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2. 洪御仁,2007,中古屋及預售屋房價指數之建立、評估與整合─台北都會區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洪淑娟,2008,總體經濟變數與中古屋、預售屋房價互動關係之研究,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翁志賢,2001,消費者購屋行為之探討-品牌權益、品牌態度與購屋評估準則對購屋意圖之影響,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系。
25.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台北:麗文文化。
26. 張和崇,2013,應用人工智慧與果蠅演算法對房價預測之比較分析-以臺北市中古屋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7. 張秉鈞,2011,建構建築業的創新起造平台,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8. 張芝綺,2011,綠建築創新擴散模式之研究―以紅星綠建築為例,朝陽科技大學數位化產品設計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29. 張金鶚,1991,房地產真實交易價格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臺北市。
30. 張金鶚,1996,房地產投資與決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華泰書局,臺北市。
31. 張金鶚,1999,房地產投資決策分析析-理論與實務,華泰書局,臺北市。
32. 張金鶚,2003,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房地產市場分析。
33. 張瑛娟,2011,臺灣房地產市場下方風險之研究-以中古屋及預售屋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4. 張瑞德,2011,中古屋交易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仲介業者義務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曹維麒,1998,中國大陸房地產行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
36. 莊景勛,2013,模糊調適性網路於台北市中古屋價格之預測,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許士軍,1983,管理學,東華書局。
38. 許文昌,1992,不動產估價,文笙書局,台北,頁86-93。
39. 郭崑謨,1984,行銷管理,三民書局。
40. 陳卲玥,2013,因應環境變遷創新建築設計策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41. 陳信義,2002,兩岸房地產市場行銷策略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陳政偉,2010,新屋房價、中古屋房價與台灣加權股價、營建類股價之關聯性分析,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所)碩士論文。
43. 陳相甫,2010,住宅品質變化對房價指數之影響-新推個案 vs. 中古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陳秋忍,2008,中古屋與法拍屋成交價格之比較:以屏東市透天厝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45. 陳翠芸,2008,高雄市建築開發商之創新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46. 陳龍乾、黃賢金,2000,現代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47. 喬志敏,2001,房地產經營管理教程,立信財經叢書出版公司。
48. 彭建文、張金鶚,2000,總體經濟對房地產景氣影響之研究,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研究彙刊C:人文及社會科學,第10卷第3期,頁330-343。
49. 曾文龍,1987,不動產行銷學,北星圖書事業公司出版。
50. 黃立宇,2010,法拍屋底價訂定與中古屋市場價格之分析-以台南市東區透天住宅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
51. 黃郁婷,2012,法拍屋與中古屋成交價格之比較--以高雄市鼓山區大樓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2. 黃登源,1998,「應用迴歸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53. 楊謙柔,2009,都市住環境設施評價模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54. 詹旭斌,2010,中古屋房價及股價間非線性之短期調整-以亞洲新興國家為例,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蔡育政,2009,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市北屯區、西屯區、南屯區、中區、東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56. 蔡家幸,2012,影響消費者購買房屋之意願的成因探討 -以台中地區房地產銷售為例,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7. 蔡睿明,2009,中古屋買賣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8. 蔡耀如,2003,我國房地產市場之發展、影響暨政府因應對策,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五卷第四期,頁31-64。
59. 鄭宗文,2006,高雄巿中古屋消費者購買行為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
60. 盧建霖,2012,建商土地開發及房屋銷售時機選擇分析,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61. 謝佩含,2006,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2. 謝明瑞、莊孟翰,1997,房地產投資,國立空中大學。
63. 簡博浩、簡博秀,2001,臺灣的房地產景氣與策略規劃,臺灣土地金融季刊,頁113-130。
64. 顏子承,2011,因應環境變遷創新建築設計模式之實證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65. 顏聰玲,2004,不動產市場分析與預測,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二、 英文文獻
1. Adelman, I. and Z. Griliches, 1961, On an Index of Quality Chan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ol.56, 535-548.
2. Allan Afuah ,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3. Alonso, W., 1964, Location and Land Us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Barnett, H. G. ,1953, Innovati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Change,McGraw-Hill, New York.
5. Barras, R., 1994, Property and the economic cycle: Cycles revisited. Journal of Property Research, 11:183-197.
6. Carn et al., 1988,Real Estate Market Analysis。
7. Court, A. T., 1939, Hedonic Price Indexes with Automobile Examples, The Dynamics of Automobile Demand, 99-117.
8. Damanpour, F.,1991,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555-590.
9. Djellal, F. & Gallouj, F, 2001, Patterns of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 service firms: Postal survey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models,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8(1), 57-76.
10. Drucker, F.P.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Harper and Row.
11. Fanning and Winslow, 1988, The Appraisal Journal.
12. Freeman, C. ,1982,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3. Garcia, R., and Calantone, R.,2002, A critical look 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ypology and innovativeness terminology: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2), 110-132.
14. Hipp, C. & Tether, B. & Miles, I., 2000, The Incidence and Effects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s: Evidence from Germ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 4(4), pp. 417-453.
15. Holt, K., 1983,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Butterworths, 2nd ed.
16. Lancaster, K., 1966,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4(1), 132-157.
17.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18.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1-73.
19. OECD ,1991,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the Challenge for Economic Policy, Paris: OECD.
20. Ridker, R. and Henning, J., 1967,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ir pollu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9, 246-57.
21. Roberts, E. B.,1988, What we’ve learned: Managing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31(1), 11-29.
22. Rogers, E. M. ,1962,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23. Rosen, S., 1974, Hedonic Price and Implicit Market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ure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2, 34-55.
24. Schumpeter, J. A., 1961,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Schumpeter, J. A.,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26. Von Thunen, J. H., 1966, Von Thunen’s isolated state,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r IsolierteStaat. (translated by C.M. Wartenberg;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P. Hall). Oxford: Pergamon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1826).
27. Voss, C., Johnston, R., Silvestro, R., Fitzgerald, L., and Brignall, T., 1992,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performance in service,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3(1), 40-46.
28. Wheaton, W. C., 1976, A Bid Rent Approach to Housing Demand,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4, 20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