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5058
|
Title: | 以智慧財產權角度看國際品牌管理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Bran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Authors: | 張祐瑄 Chang, Yeo Shyen |
Contributors: | 馮震宇 Jerry G. Fong 張祐瑄 Chang, Yeo Shyen |
Keywords: | 品牌 智慧財產權 商標 寶潔 連我 寶僑 微信 Br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mark P&G LINE WeChat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4-01 11:14:14 (UTC+8) |
Abstract: | 品牌的形成要素相當多元,除了品牌名稱、廣告、產品外,也包含了商譽、企業文化以及形象等,正因品牌代表了某一特定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消費者方能清楚的辨別產品的來源,經過時間對於品牌認識的了解進而可能產生信賴與忠誠。
雖然品牌的重要性迄今受到企業的重視,可惜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與品牌之間的關係較不關心,可能認為品牌申請商標後即萬事俱備,並未考慮以多方面的智財權給予品牌更為周全的保護和支持,加上智財權的保護非遇到權利侵害時,甚難看出其價值,更導致企業對於品牌相關智財議題的忽視。故本論文主旨乃試圖探討品牌與智慧財產權之間的互動關係,並特別對於品牌向國際發展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多加著墨。
本研究將品牌相關的經營管理理論以及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法整理匯整後,分析歸納企業在建立國際品牌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可採行的步驟、智財策略等,希望能提供企業進軍國際時的決策參考;而後,本研究選擇以Procter & Gamble 中國、LINE Corporation以及騰訊微信做為個案研究之標的,進行品牌相關的策略分析以及蒐集商標、設計專利等資料,以分析此這三個品牌在中國的經營狀況,最後根據分析結果給與其品牌相關的智財建議。
研究顯示企業在品牌相關的智財布局或多或少仍有疏忽之處,唯有品牌與智財兩者密切配合,方能讓企業享受品牌所帶來的美好成果。故建議企業應在品牌發展時,即將智財議題納入考量,並且以智財/商標管理系統管理密切追蹤品牌與智財權的狀態。 Brand is composed of many different elements such as brand name, slogan, products and firm’s culture etc. Brand helps customers to tell the difference from one product to another. Strong brands can lead to higher profit through great brand royalty or brand awareness.
Although firms has noticed the importance of brands, firms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brand. Most company might feel that having trademark is quiet enough. Moreover, not until their brand is harmed by other competitors will the firms realize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is research discus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IP and brand. Especially the issue related to making an international brand.
After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brand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his research try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firms might meet, the steps firms could take and the IP strategy firms could use. Then, this research take Procter & Gamble China, LINE Corporation, Wechat as case study objects. By analyzing their brand strategy and IP rights they own, the research comes out the conclusion and some advises for managing brands.
According to the case study above, firms somewhat ignored par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he brands. Firms must take IP protection in to account while the very beginning stage of making a brand. Also, firms should u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to check the status of IP rights and the brands. 國立政治大學 1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次 iv
細目 vi
圖次 ix
表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3
第四節 章節架構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品牌管理 8
壹、 品牌定義 8
貳、 品牌資產 9
參、 品牌權益 9
肆、 組成品牌資產要素 13
伍、 品牌策略 16
第二節 國際品牌管理 21
壹、 國際品牌管理架構 21
貳、 國際品牌命名標準化與在地化 27
第三節 與品牌管理相關之智慧財產權 28
壹、 智慧財產法 28
貳、 競爭法 37
第三章 國際品牌管理之智財議題與規劃 46
第一節 國際品牌的命名與決定流程 46
壹、 國際品牌命名 48
貳、 品牌名稱篩選要件 50
第二節 品牌的智財策略規劃 54
壹、 品牌力量分析 54
貳、 品牌申請註冊策略 59
第三節 品牌的維護與保護 70
壹、 商標管理系統 70
貳、 對著名商標的維護與保護 71
第四節 小結 77
第四章 個案研究 80
第一節 以P&G為例 80
壹、 P&G公司簡介 80
貳、 P&G的品牌策略 83
參、 P&G品牌之智財策略 85
肆、 結論 93
第二節 以LINE連我為例 95
壹、 LINE公司簡介 95
貳、 品牌策略(經營模式) 99
參、 品牌之智財策略 101
肆、 小結與建議 107
第三節 以微信WeChat為例 110
壹、 騰訊公司簡介 110
貳、 微信品牌策略 112
參、 微信品牌之智財策略 114
肆、 小結與建議 120
第四節 比較與結論 122
第五章 建議與結論 12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研究討論與建議 128
參考文獻與附錄 1
中文 1
英文 4 |
Reference: | 中文
書籍
1. 張宇宙(譯) (民99),馬化騰的騰訊帝國(原作者:林軍),台北市:商周出版。
2. 吳克振(譯) (民90),品牌管理(原作者:Kevin Lane Keller),初版,台北市:華泰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3. 孫遠釗(民97),商標/品牌授權策略與實務,初版,台北市:元照出版。
4. 章毓群(民98),商標申請策略與管理,二版,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5. 陳櫻琴(民94),科技產業的第五元素-競爭法的建構與解讀,台北巿:翰蘆圖書。
6. 李清華編譯(民94),寶潔P&G品牌操作手冊,台北市:憲業企管顧問公司。
7. 陳琇玲(譯) (民93),P&G品牌行銷密碼(原作者:Dyer Davis),台北市:時報文化。
8. 蕭富峰(民92),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看P&G,台北市:天下遠見。
報告、論文
1. 王敏銓,從維多利亞秘密案看美國聯邦商標淡化法,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二OOO~二OO三,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7年,頁235-238。
2. 林方蕾,發展一套品牌命名決策模式—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之應用,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3. 賴韻茹,應用專利與商標分析智慧財產權之 經營模式-以 P&G 為例,臺北科技大學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2012年。
4. 黃愛倫,跨國企業併購建立品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5. 胡紹謙,品牌競爭與公平交易法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08年。
6. 古詩苹,時裝設計產業智慧財產保護之研究,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期刊
1. 唐衛華,跨文化視角下的品牌翻譯,長沙大學學報,第24期第6卷,2010年,頁118-119。
2. 高微微、熊君容,品牌的文化內涵及英語翻譯,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2007年,頁45-47。
3. 呂國禎,昔日運動鞋大亨20億的一堂課,商業週刊,第952期,2006年2月20日。
4. 劉蓁蓁、王義明,公平交易法與商標法重疊交錯的地帶 論著名商標及商品外觀之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7期,2005年07月。
判決&解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2010)民提字第16號民事裁定書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高民終字第1544號
3. 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384號行政判決
4. 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著字第09600108650號
網頁資料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受理事前認定馳名商標,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318257&ctNode=7123&mp=1,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8月 14日。
2. 陳怡如,【東京直擊】平台化+社群化,LINE用兩大武器迎戰Facebook,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3851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2日。
3. 許凱玲,LINE會是終極網路社群服務嗎?充滿野心推出LINE Channel平台,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3797,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2日。
4. C. Jay Tech Blog,LINE 舉行企業年會 Hello, Friends in Tokyo 2013 用戶群一年來成長 460%,http://jay506.pixnet.net/blog/post/30761441-line-%E8%88%89%E8%A1%8C%E4%BC%81%E6%A5%AD%E5%B9%B4%E6%9C%83-hello,-friends-in-tokyo-2013-%E7%94%A8%E6%88%B6,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2日。
5. 快手小貓,LINE 東京發表會宣告建立LINE Channel的雄心壯志!http://www.app01.com.tw/news_view.aspx?post_no=1193,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2日。
6. Frances,日本觀察》「LINE」推出電視卡通LINE TOWN
日本觀察》「LINE」推出電視卡通LINE TOWN,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50008#ixzz2qFF10SQm,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2日。
7. 科技產業資訊是,iPad商標權價值6000萬美元 蘋果向唯冠付和解金,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pclass/2012/pclass_12_A17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1月2日
8. 劉蘊文,簡介中國2013年新修正通過之商標法(一),http://www.wipo.com.tw/wio/?p=3783,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29日。
9. 劉蘊文,簡介中國2013年新修正通過之商標法(二),http://www.wipo.com.tw/wio/?p=3867,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29日。
10. 中國知識產權網,關於中國商標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要點,http://www.cnipr.com/CNIPR/CNIPR1/201310/t20131010_179053.htm,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9日。
11. 王芳潔,誰的微信,http://tech.hexun.com.tw/2013-04-15/15316627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月3日。
12. 蒹葭遠山,微信 vs 騰訊微信 vs 運營商的三國殺, http://www.tmtpost.com/734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月3日。
13. 科技報橘,蘋果為什麼要先在「牙買加」申請 iWatch 商標?http://techorange.com/2013/07/04/the-iwatch-name-was-first-registered-in-jamaica/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8月9日。
14. 章忠信,應用美術著作之保護,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9&act=read&id=26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月14日
英文
1. A., L. A. Hayes, G. M. Zinkhan and A. L. Balazs (2002),International Brand-Name Standardization/Adap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0(3),22-48。
2. Baker & McKenzie Company (2006),Best Practices Help Launch and Protect a Global Brand,Managing Exports & Imports,2006(3),1-13。Alashban, A.
3. Chan, A. K. and Y. Y. Huang (1997),Brand naming in China:a linguistic approach,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15(5),227-234。
4. Chan, A. K., Y. Y. Hunag and D. X. Wu,Chinese Brand Names and Global Brand Names:Implications from Two Corpus Analyses。
5. David A. Aaker (1991),Managing Brand Equity: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New York,The Free Press。
6. David A. Aaker (1996),Measuring brand equity across products and market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8(3),103。
7. Fetscherin, M., I. Alon, R. Littrell and A. Chan (2012),In China? Pick Your Brand Name Carefull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0(9),26-26。
8. Huang, Y. Y. and A. K. Chan (1997),Chinese brand naming: from general principles to specific r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16(4),320-335。
9. Keller, K. L. (1993),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The Journal of Marketing,53(1),1-22。
10. Keller, K. L., Heckler, S. E., & Houston, M. J. (1998). The effects of brand name suggestiveness on advertising recall.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48-57.
11. Keller, K. L. (2001). 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a blueprint for creating strong brand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68-72。
12. Kotler, P., & Gertner, D. (2002).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9(4), 249-261.
13. Laforet, S. and J. Saunders (1994),Managing brand portfolios:how the leaders do it,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34(5),64-76。
14. Lemper, T. A. (2012),Five trademark law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brands, Business Horizons,55(2),113-117。
15. Petty, R. D. (2007),Naming names:Trademark strategy and beyond:Part one—Selecting a brand name,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15(3),190-197。
16. Petty, R. D. (2007,Naming names:Trademark strategy and beyond:Part two—Dealing with rival brand names,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15(4),232-238。
17. Petty, R. D. (2010). Naming names: Part three–Safeguarding brand equ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developing a family of trademarks.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7(8), 561-567.
18. Sandner, P. (2010),Trademark Fil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Valuation: Creating, Hedging, Modernizing, and Extending Brands,The 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Springer,73-142。
19. Susan Douglas P., C. Samuel Craig and Edwin J. Nijssen (2001),Integrating branding strategy across markets:building international brand architectur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9(2),97-114。
網頁資料
1.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Dictionary:Brand,http://www.marketingpower.com/_layouts/dictionary.aspx?dLetter=B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9月 3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智慧財產研究所 100361006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361006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智慧財產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151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