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4365
|
Title: | 社會給付行政中行政機關之諮詢及提供資訊義務─ 兼論社會法地位回復請求權 A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Consult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Obligations in Social Welfare Procedure─ Including a Discussion on the Right to Recover the Procedure Status |
Authors: | 侯幸彤 Hou, Hsing Tung |
Contributors: | 孫迺翊 Sun, Nai Yi 侯幸彤 Hou, Hsing Tung |
Keywords: | 正當法律程序 正當行政程序 程序基本權 協助義務 良好行政 諮詢 提供資訊 社會法地位回復請求權 社會行政程序 信賴保護 due process of law due process of administration the procedural constitutional rights obligation to assist Good Administration consultation information the right to recover the procedure status soci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bona fide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3-03 15:37:26 (UTC+8) |
Abstract: | 摘 要 資訊時代下,要求國家對於人民提供資訊,係為行政程序要求公開透明化之國家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法制發展,主要著重在要求政府對不特定多數人公開資訊之相關法制建構。相較於此,課予行政機關於行政程序對特定人民提供資訊,無論是行政機關為單方面的資訊提供,或進一步以對話的方式提供意見的諮詢,為我國法制規範上未予關注之處。現代社會變遷下,行政任務內容朝向複雜及專業化發展,國家扮演的角色亦隨之重新定位,除了在消極方面,要求國家不得過度干預人民權利的行使外;在積極的面向上,國家負有提供人民生存照顧服務的義務。具體落實在一般行政程序當中,由於行政任務的變遷以及法規的繁雜,常使人民難於釐清之間的權益關係,除此之外,在社會行政程序中,程序相對人大多具有在資訊取得較為弱勢之特徵,為了有效落實並達成個別社會給付之目的,需透過行政機關在社會給付行政程序中,提供人民相關協助。 要求國家於行政程序中提供人民相關資訊,涉及正當行政程序在憲法上的定位。釋憲實務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發展,及對該概念所為的闡釋,說明程序在憲法上亦受到檢視。除了透過憲法明文規定之權利推導出程序的要求外,特別是在行政領域中,行政程序基本權的肯認,所能發揮人民權利保障的功能,係為近年來實務及學理上,就該權利主張之具體依據及內涵,於法制發展上關注的重心。而要求國家對個別人民提供資訊,足以作為行政程序基本權的具體內涵之一。 在法律的層次方面,基於公益的考量,課予行政機關於行政程序中踐履相關的義務,必須進一步探求系爭法規之規範意旨,透過保護規範理論的操作,探究人民是否具備主觀公權利。我國行政程序法中,並未就行政機關對人民之諮詢及提供資訊義務作一般性規定,然而,在個別社會相關專業法規當中,則存在許多課予行政機關負有諮詢及提供資訊之具體規範。對此,德國法上考量在一般行政程序中,相較於在社會行政程序中的不同需求,將行政機關之諮詢及提供資訊的內容作不同規範,甚至及於行政程序尚未開啟前之程序階段作討論。在我國未就社會給付行政程序另行規範一部專業法規的前提下,在社會給付行政程序中,說明行政機關對個別人民負擔諮詢及提供資訊義務之正當性,分別從行政程序法之一般性規定,及個別社會專業法規之規範作探討。 行政機關違反行政程序行為的法律效果,除了影響系爭行政決定作成的效力外,在國家責任制度方面,透過地位回復請求權之制度建構,俾使人民得請求回復到,如同行政機關已為正確資訊提供之程序地位,進而得為權利之行使及選擇。地位回復請求權對於人民權利保障所能發揮的功能,殊值作為未來我國相關法制度發展的思考面向。 關鍵詞:正當法律程序、正當行政程序、程序基本權、協助義務、良好行政、 諮詢、提供資訊、社會法地位回復請求權、社會行政程序、信賴保護。 Abstract Under the information age, requiring the Stat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people, is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of transparency.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legal system, mainly focused on asking the Government for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to public. Compared to this, whether to ask administrative agenc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urther to provide advice on ways of dialogue to the specific people were not of the legal norms of the attention. Changes in modern society, the administration task definition faces complex and the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the State is to reposition, except the negative side, requires that the State shall not interfere unduly with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on the positive side, the State have obligations to provide the life of care. Realization in gener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due to the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tasks,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y of regulations, often makes people difficul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soci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most people are more disadvantaged on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and achieve social benefits purposes, asked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to provide people to assist in the social welfare procedure. Require the State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to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people, is related to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nstitution. Due process of law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Judicial Yuan, to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 has also been reviewed in the Constitution. Except through the right of the Constitution provides to derive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process, there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procedural constitutional rights. Especially in administrative area,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and doctrinal in recent years, are committed to advocating the basis and content of the rights. Require the Stat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specific people, enough to serve as one of the content of the procedural constitutional rights. At the level of the legal aspects, based on public interest considerations, oblig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agency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must further explore whether people have the right of the legal norm.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of Taiwan, does not provide for the oblig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to consult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to specific people. However, among the social regulations, provide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must provide consultation and information. In this regard, Germany considered the law of gener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compared to the different need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provides consulting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content, even before the stage has not yet been opened. In the case of social welfare are not 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regulations. The legitimac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in social welfare procedures to provide advice and information to the people of the obligations, can be discussed separately from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f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violate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the validity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made. In the regime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through on the right to recover the procedure status, so that people will ask to return to, as administrative agency to provide correct information, for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s and choices,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legal system. Key Words:due process of law, due process of administration, the procedural constitutional rights, obligation to assist, Good Administration, consultation, information, the right to recover the procedure status, soci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bona fide. |
Reference: |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中文部分:專書論文 Schmidt – Aßmann, Eberhard著,林明鏘、陳英鈐、孫迺翊、陳耀祥、許春鎮、張錕盛、張桐銳譯,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 ─ 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2009年10月,臺北:元照。 王順民,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 ─ 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2008年9月,紅葉文化。 司法院政風處,101年度司法業務年報 ─ 案件分析,2013年10月,臺北市,司法院。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版,2003年2月,頁51-100,台北市:學林文化。 -------- 台灣行政訴訟法制的沿革、演進與發展課題,收於:2006年兩岸四地法律發展)─ 違憲審查與行政訴訟,上冊,2007年8月,頁278-282,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 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收於:人權思維的承與變,憲法理論於實踐 (四),2010年9月,頁205-270,臺北:新學林。 -------- 行政法基本十講,2012年2月,臺北:元照。 李建良、李惠宗、林三欽、林合民、陳春生、陳愛娥、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2版,2004年5月,臺北:元照。 李惠宗,憲法要義,6版,2012年9月,臺北:元照。 李震山,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 」,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 2002年6月,頁71-83,臺北:元照。 -------- 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2005年10月,臺北:元照。 -------- 論程序基本權之建構與落實 ─ 幾個行政程序法適用問題之探討,收於: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訟,台灣行政法學會編,2005年10月,頁63-99,臺北:元照。 -------- 行政法導論,修訂9版,2011年10月,臺北:三民。 沈政雄,現代給付行政之行為形式與法律關係 ─ 以社會保障給付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 ─ 憲法專論(一),1985年5月,臺北。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4版,2010年9月,臺北:元照。 邵惠玲,行政程序中的社會權利實現 - 德國社會法地位回復請求權制度之形成初探,收於:訴訟理論新思潮與實務,陳計男教授七秩華誕祝賀論文集,2010年12月,頁357-380,臺北:元照。 吳文城,論我國之程序基本權及其所形成之程序保障體系,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允翔,程序基本權之建構及保障 ─ 以行政程序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論文,2013年。 吳佳玲,我國非自願性失業勞工單一窗口全程服務模式成效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學位論文,2012年。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3版,2004年,臺北:三民。 -------- 行政爭訟法論,修訂6版,2012年,臺北:元照。 --------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2版,2012年10月,臺北:三民。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權利分立,2003年10月,臺北:新學林。 林三欽,「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之研究,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輯,2002年7月,頁235-265,臺北:元照。 林再辰,訴訟救濟途徑選擇錯誤及審判權限衝突之探討 ─ 由訴訟基本權之保障觀點解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明昕,論行政訴訟與其他法律之關係,收於:義薄雲天、誠貫金石 ─ 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2006年6月,頁598-600,臺北:元照。 -------- 論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之「故意或過失」,收於:公法學的開拓線,2006年9月,頁191-230,臺北:元照。 -------- 國家賠償法制之若干疑點 ─ 以「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關係為中心,收於:法治的開拓與傳承 ─ 翁岳生教授的公法世界,2009年1月,頁349-361,臺北:元照。 林明鏘,論型式化之行政行為與未型式化之行政行為,收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頁337-361,臺北:月旦。 -------- 憲法與行政程序,收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2002年12月,頁343-375,臺北:元照。 -------- 歐盟行政法 ─ 德國行政法總論之變革,2009年12月,臺北市:新學林。 林佳和,從行政法院判決論給付行政之法學方法 ─ 以就業促進領域違法授益處分之撤銷為例,收於:行政訴訟與違憲審查 ─ 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論文輯(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中心主編,2013年12月,頁197-242,臺北市:新學林。。 林俊廷,社會福利之裁量權統制 ─ 以受給權保護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林起衛,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之研析,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超駿,提審法、人身保護令狀與外國人驅逐出國程序之收容,收於:黃舒芃主編,憲法之解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 (下冊),2010年12月,頁519-575,臺北市:新學林。 林錫堯,公法上不當得利之試探,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輯,2002年7月,頁267-286,臺北:元照。 -------- 行政法要義,2006年9月,臺北:元照。 周欣宜,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理論發展與實務運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2012年。 城仲模,二十一世紀行政法學發展之新趨勢,收於:行政命令與行政處罰及行政爭訟之比較研究,台灣行政法學會編,2001年12月,頁21-72,臺北:元照。 翁岳生,論西德一九六三年行政手續法草案行政法法典化之新趨勢,收於: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1版,1990年9月,頁183-226,臺北:自版。 -------- 西德一九七三年行政手續法草案之研究,收於: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1版,1990年9月,頁227-256,臺北:自版。 -------- 西德一九八一年國家賠償法之研究 ─ 中德國家賠償制度之比較與檢討,收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1994年6月,頁107-156,臺北:月旦。 -------- 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2006年7月,臺北:五南。 孫迺翊,行政法上社會給付請求權之成立與存續保障 ─ 以德國社會法典第一編及第十編為借鏡,收於: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7年9月,頁643-663,臺北:元照。 -------- 體系內與體系間的平等 ─ 以我國社會保險被保險人之分類及其權利內涵之差異為例,收於:黃舒芃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上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10年12月,頁63-135,臺北市:新學林。 許玉秀,正當法律程序原則,2011年10月,臺北:軍法專刊社。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版,2007年1月,頁181-206,臺北:元照。 許育典,憲法,3版,2009年7月,臺北:元照。 陳昶宇,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陳春生,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 ─ 行政行為形式論,1996年8月,臺北市:三民。 -------- 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2007年3月,臺北:元照。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修正7版,2011年8月,臺北:三民。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 ─ 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二),中央研究院人社會研究所,2000年8月,頁253-272,臺北:新學林。 -------- 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權保障,收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輯,2004年10月,頁267-289,臺北:元照。 陳敏,行政法總論,8版,2013年9月,臺北:新學林。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 ─ 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於:憲法體制與法制行政 ─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行政法總論篇,1998年8月,頁127-168,臺北市:三民。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2007年,臺北:翰盧。 郭明政主編,社會法 ─ 社會安全法規彙編,2009年3月,臺北:元照。 黃舒芃,立法者對社會福利政策形成自由及其界線 ─ 以釋字第649號解釋為例,收於:框架秩序下之的國家權力 ─ 公法學術論文集,2013年9月,頁329-388,臺北:新學林。 黃錦堂,行政程序法理念與重要釋義問題之研究,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373-419,臺北:元照。 程明修,雙階理論之虛擬與實際,收於: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5年10月,臺北:新學林。 -------- 公法上回復原狀請求權( Wiedergutmachungsanspruch )的實現管道 ─ 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334號判決v.s.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98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收於:行政訴訟之研討(二),行政訴訟研究會主編,2012年11月,頁423-442,臺北市:臺灣法學。 張宏明,論事實行為之行政爭訟 ─ 以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張桐銳,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 ─ 公法學篇(一),2002年5月,頁219-253,臺北:學林文化。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6月,頁29-70,臺北:元照。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 ─ 論正當行政程序,2版,2003年10月,臺北:元照。 -------- 行政程序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3版,2006年10月,頁25-155,臺北:元照。 雷文玫,再訪社會權,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輯,2002年7月,頁571-599,臺北:元照。 詹鎮榮,生存照顧,收於: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2005年9月,頁273-280,臺北:元照。 -------- 行政程序之平等保障,收於:公法研究的世代對話,法治斌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論文輯,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中心主編,2013年12月,頁353-374,臺北:新學林。 劉定基,從大法官解釋公務員不服考績評定之救濟權 ─ 以審查密度及正當法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於:行政訴訟與違憲審查 ─ 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論文輯(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中心主編,2013年12月,頁243-276,臺北:新學林。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 ─ 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廖義男,國家賠償法,增訂版,1993年7月,臺北市:三民。 -------- 臺灣當代公法學理論之發展及行政法制度之建立與變革,收於:法治的傳承與永續,第一屆翁岳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論文輯,2013年6月,頁1-30,臺北:新學林 廖福特,從人權宣言邁向人權法典 ─「歐洲聯盟基本權憲章」之實踐,收於:洪德欽編,歐洲聯盟人權保障,2006年11月,頁11-58,臺北:中研院歐美所。 葉百修,國家賠償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 ,3版,2006年10月,頁557-643,臺北:元照。 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2001年11月,臺北:翰盧。 -------- 面對行政程序法,2版,2010年3月,臺北:元照。 董保城 / 湛中樂,國家責任法 ─ 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2版,2008年9月,臺北:元照 葛克昌,納稅人之程序基本權 ─ 行政程序於稅捐程序之漏洞,收於: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2002年,頁3-23,臺北:翰盧。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3版,2006年10月,臺北:新學林。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2001年4月,正典。 蔡進良,行政程序中之正當法律程序 ─ 憲法規範論,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鍾秉正,社會保險法論,2005年,臺北市:三民。 -------- 社會保險爭訟之研究,收於:義薄雲天、誠貫金石 ─ 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2006年6月,頁689-719,臺北:元照。 蕭文生,自程序、組織與救濟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2000年12月,嘉義市:自版。 (二) 中文部分:期刊 Becker, Ulrich著,孫迺翊譯,克服金融危機與債務危機:德國社會法最新改革,臺灣法學雜誌,226期,2013年6月,頁49-61。 Pitschas, Rainer著,黃鉦堤譯,論德國行政法總論之改革,憲政時代,24卷1期,1989年7月,頁171-187。 Schmidt – Aßmann, Eberhard著,陳英鈐譯,從行政法的背景看行政訴訟的任務與功能變遷,政大法學評論,72期,2002年12月,頁333-370。 Zacher, Hans F.著,郭明政譯,德國社會法典計畫( Das Vorhaben des Sozialgesetzbuchs ),政大法學評論,60期,1998年12月,頁325-338。 王玉葉,歐洲聯盟之輔助原則,歐美研究,30卷2期,2000年6月,頁1-30。 王泰銓、潘建彰,論歐洲共同條約之補充原則,萬國法律,93期,1998年6月,頁38-64。 李玉君,從老年經濟安全探討國民年金制度之基本問題,台灣法學雜誌,113期,2008年10月,頁61-73。 李建良,行政程序行為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雜誌,49期,1999年6月,頁18-19。 -------- 行政程序法與人民之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50期,1999年7月,頁45-46。 -------- 行政程序法與正當法律程序 ─ 初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與規範內涵,憲政時代,25卷3期,2000年1月,頁3-26。 -------- 析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一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期,2000年5月,頁50-67。 -------- 人身自由的憲法保障與強制隔離的違憲審查 ─ 釋字第690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86期,2011年11月,頁60-79。 李震山,論人民請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62期,2000年7月,頁35-46。 沈政雄,給付行政之理論發展與行政法學課題,憲政時代,32卷2期,2006年10月,頁187-238。 吳志光,論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律師雜誌,263期,2001年8月,頁17-31。 林三欽,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的選擇 ─「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6期,2001年9月,頁117-125。 -------- 國家賠償請求基礎之一 ─ 執行職務行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53期,2007年3月,頁30-45。 -------- 國家賠償事件中之違法性認定,台灣法學雜誌,132期,2009年9月,頁93-105。 -------- 違法授益行政處分受益人之信賴保護 ─ 以金錢或可分物給付之授益行政處分為中心,中研院法學期刊,9期,2011年9月,頁1-48。 林谷燕,德國社會法典第一冊─總則─之探討,弘光學報,45期,2005年5月,頁205-229。 -------- 德國社會法法典之沿革與簡介,弘光學報,46期,2005年7月,頁183-204。 林明鏘,人身自由予羈押權,憲政時代,21卷2期,1995年10月,頁3-17。 林紀東,行政法之法典立法問題,法學叢刊,5期,1957年,頁27-32。 林超駿,預防性拘禁之法官(院)保留 ─ 兼評釋字第六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07期,2012年8月,頁176-200。 周月清,我國長期照護之服務輸送困境與建言,長期照護雜誌,10卷2期,2006年7月,頁111-118。 洪家殷,行政程序法與行政救濟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50期,1999年9月,頁67-83。 -------- 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 - 簡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五年訴字第一八五九號判決 -,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2007年5月,頁287-293。 -------- 有持續效力之行政處分與行政處分程序之重新進行,台灣法學雜誌,125期,2009年4月,頁143-148。 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 ─ 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月旦法學雜誌,136期,2006年8月,頁65-87。 -------- 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 ─ 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35卷6期,2006年11月,241-290。 -------- 恩給性社會給付沒保障? ─ 憲法與行政法角度分析,月旦法學教室,52期,2007年2月,頁79-88。 -------- 離婚年金權力分配制度:以德國法為借鏡,中正法學集刊,25期,2008年11月,頁1-48。 -------- 社會給付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 ─ 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輔仁法學,37期,2009年6月,頁111-183。 -------- 社會給付權利之憲法保障與社會政策之形成空間,臺大法學論叢,41卷2期,2012年6月,頁445-516。 -------- 年金制度改革的幾個法學面向思考,月旦法學雜誌,222期,2013年11月,頁93-107。 郝鳳鳴,社會法學門研究之展望,月旦法學雜誌,100期,2003年9月,頁107-113。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最新發展 ─ 評司法院釋字第488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54期,頁153-160。 許育典,大學自治與程序基本權,台灣法學雜誌,130期,2009年6月,頁265-270。 陳春生,給付行政,月旦法學教室,4期,2003年2月,頁38-41 。 -------- 行政法學未來發展與行政程序法,月旦法學雜誌,100期,2003年9月,頁184-196。 陳軍志,論程序瑕疵未補正之後果 ─ 以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第46條為中心,法學叢刊,226期,2012年4月,頁131-154。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 ─ 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之交互作用,台大法學論叢,26卷2期,1997年1月,頁121-141。 -------- 我國行政程序法立法過程之幾個特色,月旦法學雜誌,50期,1999年7月,頁34-40。 --------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62期,2000年7月,頁24-35。 -------- 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 ─ 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29卷3期,2004年1月,頁359-389。 -------- 平等原則作為立法形塑社會給付的界線 ─ 兼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憲政時代,32卷3期,2007年1月,頁259-298。 郭明政,德國1992年年金改革法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47期,1993年6月,頁63-90。 黃舒芃,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16期,2006年6月,頁1-43。 黃源協,從「單一窗口」到「網絡建構」─ 社區化老人長期照護模式,長期照護雜誌,7卷2期,2003年6月,頁103-111。 程明修,行政法上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的多元結構及體系矛盾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一○三號裁定與最高行政法院九○年度裁字第七○五號裁定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6期,2002年7月,頁33-46。 -------- 第一次權利保護優先原則,法學叢刊,208期,2007年10月,頁27-46。 -------- 國家賠償訴訟回歸行政訴訟程序之分析,台灣法學雜誌,138期,2009年10月,頁78-90。 -------- 行政程序法上有關行政處分撤銷與程序重新進行之規範改正,法學叢刊,227期,2012年7月,頁67-110。 張桐銳,論憲法上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123期,2011年10月,頁121-191。 --------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制度之檢討,世新法學,5卷2期,2012年6月,頁235-269。 張淑卿、林麗嬋、蔡誾誾、吳肖棋,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輸送可行方案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14卷3期,2010年12月,頁241-253。 張錕盛,行政行為之法律形式在補貼法上之地位,月旦法學教室,75期,2001年8月,頁198-209。 -------- 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121期,2005年6月,頁54-87。 傅玲靜,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改革 ─ 淺談行政程序迅速原則,中原財經法學,12期,2004年9月,頁67-120。 -------- 由行政之參與論於許可程序中迅速原則之實現 ─ 以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為中心,中原財經法學,13期,2004年12月,頁47-108。 鄭麗嬌,美國各州「失依家庭補助」( AFDC )社會福利方案之評估研究,歐美研究,24卷2期,1994年3月,頁87-118。 詹鎮榮,社會國原則 ─ 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41期,2006年3月,頁37-41。 劉如慧,歐洲法對德國行政法的影響 ─ 以個人權利保護之訴訟權能為例,成大法學,17期,2009年6月,頁1-44。 劉淑範,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之基本理論,政大法學評論,72期,2002年12月,頁1-63。 楊秀娟,單一窗口服務機制的推動,研考雙月刊,26卷5期,2002年10月,頁30-39。 廖元豪,行政程序的憲法化 ─ 論行政處分之正當程序,世新大學學報,9期,1999年,頁213-267。 -------- 美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憲政時代,30卷1期,2004年7月,頁1-44。 廖義男,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200期,2012年1月,頁65-87。 廖福特,人權宣言?人權法典? ─ 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之分析,歐美研究,31卷4期,2012年12月,頁689-751。 董保城,行政程序中程序行為( Verfahrenshandlung )法律性質及其效果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51期,1994年6月,頁76-78。 葛克昌,人性尊嚴、人格發展 ─ 賦稅人權之底線,月旦法學雜誌,206期,2012年7月,頁5-20。 蔡維音,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5期,2009年5月,頁1-33。 -------- 「社會權」此概念有何作用,月旦法學教室,110期,2011年12月,頁12-14。 -------- 最低生存基礎之界定 ─ 從社會救助與個人綜合所得稅進行之交互考察,月旦法學雜誌,212期,2013年1月,頁103-125。 鍾秉正,淺介德國社會法院及相關審判權,月旦法學雜誌,166期,2009年3月,頁5-22。 二、 英文文獻: Berlinguer, Luigi/ Leino-Sandberg, Paivi/ Ziller, Jacques, Law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 European Added Value Assessment 2012. Brussels, European Union, EAVA (2012). Buck, Trevor/ Kirkham, Richard/ Thompson, Brian, The Ombudsman Enterprise and Administrative Justice. Farnham, Surrey, Burlington: Ashgate Pub (2011). Conkle, Daniel O., Three Theories of Substantive Due Process,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85: 63-148 (2006). European Ombudsman, The European Ombudsman Annual Report (EUAR) for 1998 (1999). European Parliament, Law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 European Added Value Assessment - Executive Summary, EAVA (2012). Galligan, D. J., Due Process and Fair Procedures – A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Leino-Sandberg, Päivi, Minding the Gap in European Administrative Law: On Lacunae, Fragment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a Brighter Future, A study ordered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Internal Policies, Policy Department C: Citizens’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Affaires (2011). Mashaw, Jerry L., The Supreme Court`s Due Process Calculus for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in Mathews v. Eldridge: Three Factors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Value, U. Cm. L. REV. 44: 28-59 (1976). -------- Due Proces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Reasoned Administratio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roject of Democratic, The George Washington L. REV. 76: 99-124 (2007). McFadden, Patrick M., The Balancing Test, 1988, B.C.L. Rev. 29: 585-656 (1988). Mendelson, Nina A., Regulartory Beneficiaiies and Informal Agency Policymaking, Cornell L. Rev. 92 no. 3: 397-452 (2007). Mendes, Joana, Good Administration in EU Law and the European Code of Good Administrative Behaviour. in Eui Working Paper Law (2009). Ponce, Juli, Good Administr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12: 551-588 (2005). Reich, Charles A., The New Property, Yale L. J. 73: 733-787 (1964). -------- Individual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The Emerging Legal Issues, Yale L. J. 74: 1245-1257 (1965). Rubin, Edward L., Due Proces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Cal. L. Rev. 72 No. 6: 1044-1178 (1984). Shoraka, Kirsten, Human Rights and Minority Righ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2010). Statskontoret, Principle of Good Administration –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5). 三、 德文文獻: Bauer, Rainer/ Heckmann, Dirk/ Ruge, Kay/ Schallbruch, Martin (Hrsg.),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VwVfG) mit rechtlichen Aspekten des E-Government, Druckerei 2012. Bieback, Karl – Jürgen, Der sozialrechtliche Herstellungsanspruch als Institut staatlicher Haftung für rechtswidriges Verwaltungshandeln, DVBl 1983, S. 159-170. Dörr, Gernot/ Francke, Konrad, Sozialverwaltungsrecht, 2. Aufl., Berlin 2006. Ebsen, Ingwer, Der sozialrechtliche Herstellungsanspruch – ein Beispiel geglück richterlicher Rechtsforbildung, DVBl 1987, S. 389-395. Eichenhofer, Eberhard, Sozialrecht, 8. Aufl., Tübingen 2012. Eichenhofer, Eberhard/ Wenner,Ulrich, Kommentar zum SGB I.IV.X, Köln 2012. Erichsen, Hans-Uwe/ Ehlers,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4. Aufl., Berlin 2010. Fehling, Michael/ Kastner, Berthold (Hrsg.), Verwaltungsrecht, 2. Aufl., Baden-Baden 2010. Häberle, Peter, Grundrechte im Leistungsstaat, VVDStRAL 30 (1971) S. 43-131. Hufen, Friedhelm, Verwaltungsprozessrecht, 5. Aufl., München 2003. Kemmler, Iris, Folgenbeseitigungsanspruch, Herstellungsanspruch und Unterlassungsanspruch, JA 2005, S. 908-911. Kluth, Winfried, Rechtsfrag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Willenserklärung Auslegung, Bindung, Widerruf, Anfechtung, NVwZ 1990, 608-614. Kopp, Ferdinand/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13. Aufl., München 2012. Krause, Peter, Das neue Sozialgesetzbuch: Verwaltungsverfahren, NJW 1981, S. 81-88. Krahmer, Utz, Sozialgesetzbuch I, Lehr- und Praxiskommentar, 2. Aufl., Baden- Baden 2008. Kreikebohm, Ralf/ Spellbrink, Wolfgang/ Waltermann, Raimund (Hrsg.), Kommentar zum Sozialrecht, 2. Aufl., München 2011. Kreikebohm, Ralf/ von Koch, Friedrich, Das Sozialleistungsverhältnis – generalle Rechte und Pflichte zwischen Sozialleistungsempfängern und – trägern, in: von Mayer, Bernd Baron/ Ruland, Franz/ Becker, Ulrich (Hrsg.), Sozialrechtshandbuch ( SRH ), 5. Aufl., Baden - Baden 2012. Kretschmer, Hans-Jürgen/ Baron, Bernd von Maydell/ Schellhorm, Walter, Gemeinschaftskommentar zum Sozialgesetzbuch: Allgemeiner Kommentar (GK-SGB I), 3. Aufl., Berlin 1996. Kreßel, Eckhard, Der Herstellungsanspruch in Vorsorgesystemen, NZS 1994, 395-401. Löwer, Wolfgang, Rechtsverhältnisse in der Leistungsverwaltung, NVwZ 1986, S. 793-800. Maurer, Har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8. Aufl., München 2011. Mrozynski, Peter, SGB I, 4. Aufl., München 2010. Muckel, Stefan , Sozialrecht, 3. Aufl., München 2009. Obermayer, Klaus/ Fritz, Roland (Hrsg.),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3. Aufl., Neuwied und Kriftel 1999. Ossenbühl, Fritz, Staatshaftungsrecht, 4. Aufl., München 1991. Schmidt – Aßmann, Eberhard, Der Verfahrensgedanke im deutschen und europäischen Verwaltungsrecht , in: Hoffmann- Riem, Wolfgang/ Schmidt – Aßmann, Eberhard/ Voßkuhle, Andreas (Hrsg.),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II Informationsordnung,Verwaltungsverfahren Handlungsformen, München 2008. Schmidt-De Caluwe, Reimund, Der sozialrechtliche Herstellungsanspruch: eine Untersuchung der 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eines besonderen Haftungstatbestandes im Sozialrecht, seines Verhältnisses zum Sozialverfahrens- und zum Staatshaftungsrecht sowie eine Kritik seiner bisherigen Dogmatik, Duncker & Humblot 1992. Schmitz, Heribert/ Prell, Lorenz, Verfahren über eine einheitliche Stelle – Das Vierte Gesetz zur Änderung verwaltungsverfahrensrechtlicher Vorschriften, NVwZ 2009, S. 1-12. Schneider, Jens Peter, Strukturen und Typen von Verwaltungsverfahren, in Hoffmann-Riem, Wolfgang/ Schmidt–Aßmann, Eberhard/ Voßkuhle, Andreas (Hrsg.),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and II Informationsordnung,Verwaltungsverfahren Handlungsformen, München 2008. Schulin, Betram/ Igl, Gerhard, Sozialrecht, 7. Aufl., Düsseldorf 2002. Seewald, Otfried, in: Kasseler Kommentar Sozialversicherungsrecht 78. Ergänzungslieferung, München 201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Joachim/ Sachs, Michael (Hrsg.),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München 2008. 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III/1, München 1984. von Koch, Friedrich, Wechselwirkungen von sozialrechtlichem Herstellungsanspruch und Amtschaftungsanspruch bei Auskunftes- und Beratungsfehlern, NZS 1988, S. 167-173. Wallerath, Maximilian, Herstellung und Folgenbestigung im Recht der Leistungsverwaltung, DÖV 1987, S. 505-515. Windoffer, Alexander, Die Gesetzgebungsvorhaben des Bundes und der Länder zur verwaltungsverfahrensrechtlichen Umsetzung der EG – Diensleistungsrichtlinie, DÖV 2008, S . 797-801. Wolff, Hans J./ Bachof, Otto/ Stober, Rolf/ Kluth, Winfried/ Müller, Martin, Verwaltungsrecht II, 6. Aufl., München 2000. Zacher, Hans F., Einführung in das Sozial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3. Aufl., Heidelberg 198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9651034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651034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034201.pdf | | 4696Kb | Adobe PDF2 | 96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