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35
|
Title: | 暢銷的愛戀 The Best Selling of Love |
Authors: | 林峻弘 Lin, Jiun Hung |
Contributors: | 高國魁 Gau, Guo Kuei 林峻弘 Lin, Jiun Hung |
Keywords: | 暢銷書 愛情社會學 反思性 愛自己 希望 Best-Seller Sociology of Love Reflexivity Self-Love Hope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2-10 15:02:37 (UTC+8) |
Abstract: | 暢銷書是人們學習愛情資訊的重要管道,其內含有小說、散文與劇本等文類。它們不僅提供多樣的愛情論述,更是讀者吸收、學習愛情經驗的重要摹本。能夠出版暢銷書的作家們具備強烈的社會影響力與能見度,因此暢銷書反映了社會大眾的愛情觀念,同時也提供人們在愛情生活中該如何自處與面對愛情的生活倫理與準則。本研究亟欲透過暢銷書的研究來理解社會的主流愛情觀念,並從中分析出各種愛情困境的行動導引,最後將之統整並與社會理論家對話。為了研究愛情類的暢銷書,本研究以TPI暢銷排行榜(2004/1~2013/8)的資料作為取樣對象,並以暢銷度為首要考量後挑選適合書籍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暢銷作家在許多方面與社會理論家看法一致。然而,暢銷作家比理論家專注於個人於愛情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愛情困境所能實行的解決方案。愛情類暢銷書的論述呈現高度理性化、自我反思、自我實現等正向積極的現代性特徵,其中「愛自己」的論述更是它們對現代愛情的主要看法。對暢銷書而言,「愛自己」顯然是避免「浪漫愛陷阱」的最佳方式。暢銷書透過「愛自己」的論述將愛情理性化,並且從自我出發,重新建構正向積極的愛情心態。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論述重新建立起讀者對愛情的希望,並且成為讀者持續相信、進入愛情的重要原因。 Bestselling books serve as the very way of getting love information. It contains novel, essay and drama kinds of literatures. They supply various love discourse to help readers to absorb and learn love experiences as such. Those who can publish best seller books are authors with strong social influence and visibility, therefore, books of these authors have the capacity of reflecting love ideas of general public and giving instructions for readers to deal love matters with ethical principles. The goal of the study is to use the best seller books to understand main stream ideas of love, summarizing instructions of hurdles in love and, finally, compile them into a compact form to discuss with theorists. In order to research best seller books of love, we choose the ranking list of best seller books in TPI (Taiwan Publisher Information) website as a target population to sample from, and using the degree of selling as the main sampling factor to select proper samples to research on. Based on our research findings, bestselling authors share same opinions with theorists in many aspects, however, bestselling authors are more focusing on personal struggles in love and the solutions that one can take to deal with. The discourse of best seller books present positive and active modernity portrait, for examples: highly rationalization, self-reflexivity and self-realization. Among these features, “Love Thyself”is the main concept of their way to perceive modern love. For best seller books, “Love Thyself”seems to be the best way to avoid “Traps of Romance” as such. Through the ideas of self-loving, best seller books is able to rationalize love with discourse and start from the point of self to re-construct positive and active mentality. It is from this positive and active discourse that readers can re-establish their hope to love and convince themselves to continually believe or enter into the sphere of love.
Keywords: Best Selling Books, Sociology of Love, Reflexivity, Self-Love, Hope.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含翻譯)
Anthony Giddens,Christopher Pierson、尹弘毅譯,2002,《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台北:聯經出版。 Anthony Giddens、周素鳳譯,2001,《親密關係的轉變》。台北:巨流出版。 Karl Mannheim、張明貴譯,2005,《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台北:桂冠出版。 Lynn Jamieson、蔡明璋譯,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台北:群學出版。 Max Horkheimer,Theodor W. Adorno、林宏濤譯,2008,《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出版。 Niklas Luhmann、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譯,張錦惠,王柏偉合譯,2011,《愛情作為激情》,台北:五南出版。 Sigmund Freud、林克明譯,1971,《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市:志文出版。 Ulrich Beck,Elisabath Beck-Gernsheim、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合譯,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新北:立緒出版。 Zygmunt Bauman、朱道凱翻譯,2002,《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出版。 Zygmunt Bauman、何定照,高瑟儒譯,2007,《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落》。台北:商周出版。 九把刀,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台北:春天出版。 卜怡凌,2013,《愛情關係中成年女性成為第三者之心理經驗及相關心理層面之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女王,2007,《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台北:圓神出版。 女王,2007,《我是女王2─那些壞男人教我的事》。台北:圓神出版。 王力威,2012,《完美無瑕的童話結局?台灣偶像劇與女性觀眾愛情觀之關聯性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世明,2005,《<三言>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與婚姻愛情觀–以<三言>中明代小說為主體的考察》。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如芬,2005,《大學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與其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臺中: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旻琪,2010,《國中中途輟學少女愛情經驗之敘說分析》。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欣祺,2007,《學術書寫中的愛情知識建構─以社會科學學門的碩士論文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思勻,2013,《和吸血鬼談場戀愛吧─以「浪漫愛」概念為基礎探討《暮光之城》熱潮下的青少女愛情觀》。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國樹,2010,《概念隱喻網絡研究:以國語流行歌曲之愛情主題為例》。台北: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培玲,2008,《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史捷,2010,《大學生人格特質、人際溝通能力與愛情態度的相關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乃瑩,2004,《愛情關係中的不安全感與情緒表達衝突: 自我確定性和關係自我確定性的中介效果》。台北: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紹惠,1991,《以道家思想分析赫曼.赫塞之"德密安", "流浪者之歌"及"知識與愛情"》。彰化:靜宜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任曉晨,2007,《言情小說人物愛情嫉妒情緒因應歷程及轉化為讀書會討論媒材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全恩淑,2008,《比較文化視野下的中、韓愛情小說之考察--以清朝初年與韓國朝鮮時代的漢文作品為主》。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成潤淑,1990,《唐傳奇與朝鮮短篇小說之比較研究:以愛情類為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衛茵,2009,《愛誰都可以,要先愛自己》。台北:皇冠出版。 朱麗生,2009,《金庸《射鵰英雄傳》與王度盧「俠情悲劇」五部曲愛情糾葛之比較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欣怡,2009,《在失落的一角遇見愛--關於家與愛情關係的故事》。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江麗珠,2011,《《詩經‧國風》與《聖經‧雅歌》愛情觀之比較》。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何沛熙,2009,《一個沒有位置的位置-雙性戀愛情經驗及其自我定位的發展歷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振民,1999,《未婚男性的愛情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余能城,2012,《跨界書寫的愛情故事:論三毛及其作品》。嘉義: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永昌,1985,《「紅與黑」主角索勒爾的愛情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佩倫,2008,《大學生愛情品質因素探討:人格特質、擇偶偏好與衝突調適》。台北: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 吳奇穆,2010,《席慕蓉愛情詩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孟珍,2007,《大學生依附風格、負向情緒調適預期與愛情關係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宗展,2003,《返假歸真-從愛情敘說朝向主體性實踐》。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岱珍,2005,《物化的愛情─王家衛的電影美學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馨,2012,《臺灣與美國流行音樂錄影帶中的性內容與愛情表現之比 較研究 (2000 與 201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ICS)碩士論文。 吳春鳳,2005,《一個班級幼教師營造同儕友愛情境之歷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昭儀,2004,《大學生的共依附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雯,1988,《約翰傅德愛情悲劇中的社會與個人》。台北:輔仁大學英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若權,2006,《因為不一樣,愛得更堅強!》。台北:時報文化。 吳若權,2010,《懂男人的女人最幸福》。台北:高寶出版。 吳香霖,2009,《擺盪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的愛情-玄小佛小說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素文,2007,《大學生韓劇收視行為對文化認同與愛情價值觀影響之調查研究》。彰化: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淑鈴,2006,《從唐傳奇看唐代婦女愛情觀》。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淡如,2006,《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台北:方智文化。 吳淡如,2007,《愛過,更要好好過》。台北:商周出版。 吳淳萁,2012,《從聊天到「牽手」:探討網路愛情觀與婚姻觀》。台北: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嘉瑜,1996,《衝突原因、處理方式對愛情關係的影響-以焦慮依附型大學生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呂姿雯,2003,《女性雜誌讀者之閱讀行為愛情態度及其解讀型態之研究以女性雜誌中兩性互動論述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苑慈,2008,《單身男性愛情關係中之自我認定敘說分析》。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貞儀,2010,《大學生愛情態度與愛情衝突的生氣情緒表達之相關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靜宜,2007,《大學生的愛情態度與婚前承諾─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文國,1978,《海明威小說中的戰爭,愛情與死亡》。台北:淡江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岑永康,1996,《電影中之非語言傳播:以「愛情萬歲」為例》。桃園: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儒,2000,《從夏米索的詩到舒曼的歌 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台北: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怡玲,2002,《台北市高中學生愛情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怡真,2002,《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衝突》。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欣穎,2006,《從浪漫韓劇中,傾聽青少年的愛情態度:以八位青少年為例》。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亭萱,2012,《愛情分手者接受心理位移書寫經驗與其對情傷復原之影響》。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建偉,2010,《愛情公寓網路同居之研究:人格特質、愛情態度、愛情關係品質與不忠的傾向》。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島鳳,2003,《依戀愛情關係的女人之敘說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偉民,2008,《高中職校學生正向情緒與愛情態度之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維軒,2012,《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論述》。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慧鈴,2007,《網路愛情小說中非理性信念轉化為討論媒材之行動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燿州,2011,《《融化的糖衣》之創作論述 —以「易卜生主義」為論述觀點詮釋愛情類型電影》。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利君,2002,《台北縣市國中學生愛情態度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惠君,1988,《亨利.詹姆斯小說之愛情婚姻觀》。彰化:靜宜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佩珊,2012,《《聊齋誌異》愛情故事中的女性書寫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代玲,2004,《愛情的海市蜃樓──羅曼史小說對國中女學生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群堯,2009,《閩南語歌仔冊敘事研究-以八個愛情故事為例》。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友蘋,2008,《女性教師愛情觀與生活風格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恩,2010,《纏迴無路再立新局:拯救孤單的三段愛情故事》。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光源,2007,《不被看見的存在-男同志愛情經驗敘說》。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秀蘋,2011,《「愛情贓物」 -達利超現實珠寶創作風格之研究與再現》。台北: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佳吟,2007,《愛情與親情的美麗與哀愁--憂鬱症父母家庭中成年女性親密關係之敘說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林欣予,2011,《楊玉環與李隆基之愛情故事書寫研究── 以〈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為例》。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建宏,2010,《彩虹下的幸福-男同性戀者愛情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月,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愛情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伶,2008,《從愛情經驗回觀童年目睹父母婚暴影響之自我敘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英杰,1998,《製造浪漫 消費愛情--台灣羅曼史小說的產銷與閱讀文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珮汶,2013,《未曾戀愛之單身女性的愛情態度內涵探究》。台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筱婷,2005,《大學生的共依附與其在愛情關係中的人際行為之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嘉梅,2007,《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愛情態度、憂鬱情緒與分手因應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靜宜,2004,《聽見愛情在流行音樂之呢喃—台灣高中生愛情觀之調查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馥郁,2012,《「都會˙流行˙李宗盛 —李式情歌文本中的性別敘事與愛情話語」》。臺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台盛,2012,《傳統客家愛情民歌之唱片視覺包裝研究創作》。臺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妙娟,2005,《《紅樓夢》的愛情描寫及愛情觀》。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邱羿翔,2013,《大學生自我分化與愛情觀之相關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咸恩仙,1983,《三言愛情故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佑佳,2005,《明傳奇愛情劇奇巧性關目研究──以「謀設」、「錯認」為討論範圍》。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施奕如,2012,《食色性也 vs. 柏拉圖之愛:論翟理斯對《聊齋誌異》愛情故事的翻譯操縱》。台北: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恩姬,1993,《元人愛情劇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敏峰,2008,《發展多重戀情者愛情經驗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琬棋,2009,《南朝吳歌西曲愛情歌辭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禎璐,2006,《日式純愛情:解構日本純愛劇之愛情敘事公式、特色與心理原型意涵》。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玉珍,2010,《大學生網路交友、自我揭露與愛情態度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胡慈容,2000,《台灣八十年代愛情小說中的女性語言》。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范綾娉,2007,《台北市高中職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愛情態度及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范寶珍,2008,《不同背景及親子互動關係的青少年與愛情態度的關係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唐雅慧,2008,《邊境中的搗蛋鬼:露薏絲‧鄂萃曲《愛情靈藥》中的離散、疾病和雙重視境》。台北:淡江大學英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夏瑋瑄,2012,《身心障礙大學生的愛情經驗探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復建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玉蘭,2012,《《詩經.鄭風》愛情詩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孫頌賢,2007,《大學生伴侶間人際行為對愛情依附的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伊玫,2009,《探討華人社交網站使用者之愛情依附型態對線上自我揭露行為影響--以愛情公寓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徐偉峻,2011,《當「愛情」遇見「現實」─鍾理和的「愛情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鳳儀,1990,《葛雷姆•葛林主要小說中的愛情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宜君,2008,《南部某科技大學生愛情態度與情歌認同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翊齡,2013,《依戀愛情關係者分手後之復原歷程》。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令恬,1999,《原生家庭經驗對大學女生愛情關係的影響及其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成,2004,《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態度與現況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張志揚,2011,《大學生性別、性別角色取向與共依附對愛情關係品質之影響》。新竹: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東美,2008,《愛情圖像應用於插畫之創作與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芳熒,2005,《愛情關係中對方衝突管理方式與自身關係滿意度之關聯》。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展華,2008,《以統計方法探討高中生愛情觀之重要內涵》。新竹: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所)碩士論文。 張國立,2004,《我真的熱愛女人》。台北:皇冠出版。 張曼娟,2007,《你是我生命的缺口》。台北:皇冠出版。 張登科,2009,《從婚紗攝影凝視女性主義角色實現創作之研究愛情色彩之~鏡‧花‧水‧悅》。桃園: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與數位商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皓筑,2010,《父權土壤上的異性戀愛情樹─網路愛情小說中的性別關係與情感再現》。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硯棻,2013,《國小高年級學生愛情態度與愛情教育需求之探討》。台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雯禎,2008,《台灣流行歌詞中的隱喻:以愛情為主題(1990-2008)》。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碩士論文。 張嘉容,2012,《愛情長跑者分手經驗與調適歷程之敘說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鳳珠,2003,《《一千零一夜》中的愛情故事研究》。台東: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鳳霖,2009,《《笑傲江湖》愛情敘事及愛情觀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瀛鐸,2010,《國光劇團二十一世紀初愛情京劇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張麗玲,2007,《青少年的依附、同儕關係、愛情關係與認同之關係研究》。彰化: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蘭心,2008,《一位未婚女性在愛情關係中的衝突協調歷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麗文,2008,《欲走還留-一位女性在愛情關係中的心理歷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聰,2012,《元雜劇中的超自然意識-從愛情題材出發》。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育華,2007,《愛情的越界之旅—許育華創作論述》。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造形藝術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許家齊,2012,《屏東地區大學生家庭價值觀與愛情態度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許常德,2009,《愛情該有五個情人》。台北:三采文化。 許淑溫,2009,《友情?愛情?肢體障礙青少年異性交往歷程》。台北: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詩停,2000,《殊異之轉化:中古不列頓詩謠中的愛情與冒險》。嘉義: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鈴惠,2003,《師院生的情與愛--三對情侶愛情故事的質性分析》。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家瑩,2002,《從馬奎斯的『愛與群魔』看愛情觀與宗教觀》。台北: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郭明珠,2003,《唐傳奇愛情故事〈李娃傳〉〈霍小玉傳〉〈鶯鶯傳〉之寫作技巧研究》。宜蘭: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婉蘋,2013,《九把刀愛情小說及其現象研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燕黛,2008,《被動分手者愛情分手經驗之失落反應與調適歷程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班(92~95)碩士論文。 陳小詩,2009,《雨巷外的烽火——戴望舒愛情詩與抗戰詩的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玉萍,2009,《中國古典中短篇小說中的詩文關係與抒情性──以愛情為主題的討論》。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怡憓,2009,《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自尊與愛情滿意度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臻,2013,《遠距離戀愛者之故事敘說-愛情承諾的望見與預想》。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玨吟,2004,《唉~礙!!愛?!─從客體關係看未婚女性在愛情關係中的內在衝突歷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亭潔,2011,《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品質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亮晴,2011,《高雄市大學生愛情態度與失戀歷程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如,2010,《張愛玲《傳奇》小說之愛情觀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宥妤,2009,《國小六年級學生收視偶像劇之認知真實與愛情態度研究》。台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 陳思葦,2013,《《詩經》與《舊約聖經》的比較--以上帝屬性、民族遷徙、愛情詩、箴言為考察》。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紅連,2009,《高職學生愛情觀與情歌類型偏好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貞吟,1995,《湯顯祖愛情戲曲取材再創作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家維,2012,《遠距離愛情中的男性經驗之研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悅華,2008,《愛情關係中被動分手經驗之敘說 —以實習諮商師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婉容,2011,《探討女性未成年受性騷擾者成年後之異性愛情經驗》。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雪華,2007,《臺灣閩南語歌仔冊中的愛情類故事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蘭,2006,《困頓與重生-以愛情為起點的自我敘說探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萱,1999,《戀戀風塵-愛情歷程之敘說》。台北: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葆文,1989,《中國傳統短篇愛情小說的衝突結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葆文,1997,《中國古典短篇文言愛情小說女性主角形象結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詩潔,2005,《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自我感受與愛情關係品質之相關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鈺馥,2010,《純愛情慾新酷兒:台灣學生愛情電影的性別形象與類型研究1981-2009》。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維平,2013,《台灣單身女性的愛情論述:社群網站中情感短語的寫作∕閱讀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淑,2009,《《倚天屠龍記》愛情敘事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陶晶瑩,2009,《我愛故我在》。台北市:圓神出版。 彭懷志,2013,《高中學生依附關係、人格特質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晴菜,2005,《好想你》。台北:商周出版。 曾淑鳳,2005,《已婚女性愛情分手經驗對婚姻初期適應之影響》。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曾莉,2012,《僑生愛情分手之失落與復原經驗》。台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維瑜,2001,《閱讀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文本及《蕾娜塔報導》使用者》。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秀慧,2008,《複製愛情?—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親子互動對青少年愛情態度影響之探究》。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游凱婷,2007,《解析社會中的專家論述—以兩性愛情指導手冊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游璧如,2005,《兩位站崗女的愛情敘說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宛玲,2003,《舒曼連篇歌集「女人的愛情與生命」Op.42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辜俞敏,2012,《父母婚姻衝突對未婚中學教師愛情態度與家庭價值影響之探究》。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馮雅卿,2009,《經歷父母婚姻衝突之未婚女性在愛情關係中依附運作模式之分析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乙白,2010,《雙重奏:愛情長跑親密關係經驗之敘說研究-對偶觀點》。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黃子琳,2010,《不同愛情依附風格者分手後因應方式之差異:以復原力為調節變項》。新竹: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可欣,2006,《戀愛中大學生之性別角色特質、人格特質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依玲,2013,《大學生愛情態度、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愛情失落之相關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思齊,2011,《永恆聯繫,輕連結,強控制:手機愛情故事》。台北: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容,2005,《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涵,2011,《大專運動員之人際親密能力、愛情觀與人際幸福感》。台北: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益宏,2010,《置之死地的愛情:為愛殺人者生命意義與愛情分手暴力歷程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莉容,2012,《大學生之自尊、社會支持與愛情關係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袖雯,2013,《愛「情歌」.「愛情」歌――台灣國語流行歌曲(1980~2013)之愛情書寫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碧慧,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薇勳,2010,《1906~1930《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短篇小說中家庭女性婚姻與愛情的敘寫》。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齡逸,2006,《《愛情與偶然狂想曲》演出工作報告》。台北: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碩士論文。 楊士本,2011,《台語流行歌所反映的女性愛情觀》。臺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茜如,2000,《大學生愛情觀、性別角色與兩性關係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晴惠,2006,《永恆的愛情冒險之歌--《義大利童話》中愛的追尋與昇華》。台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琄,2009,《「五四女作家」小說之愛情書寫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雅婷,2010,《愛情關係中情緒表達衝突對愛情關係之影響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瑞韻,2010,《舒曼聯篇歌曲《女人的愛情與生命》─詩詞意境與鋼琴合作之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嘉怡,2007,《三島由紀夫愛情觀之悲劇性-以前期長篇作品作品為中心-》。台北: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適冰,2009,《愛情態度與依附風格-五位中學教師的婚姻承諾》。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溫子欣,2003,《青少女學生閱讀愛情小說之研究:以兩班高職女學生讀者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峻廷,2012,《愛情態度、生活型態和科技準備度對網路交友行為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董福強,2004,《高職學生愛情態度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秋妍,2012,《廖輝英小說女性愛情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詹毓玫,2013,《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約會暴力 接受度關聯性之研究》。高雄: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文君,1999,《宋元話本中的愛情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志峰,2013,《兩波成對資料之缺失資料處理方法對交叉延宕分析影響之研究-以「自我決定歷程與愛情依戀對約會暴力行為之影響」研究資料為例》。台北: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廖庭可,2001,《從女大男小的愛情故事裡看--愛情國度裡的年齡、階級、性別認同》。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翠筠,2008,《集錦式的夢幻愛情─瓊瑤電影海報設計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輝英,2009,《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台北:九歌出版。 廖輝英,2013,《戀愛,請設停損點》。台北:九歌出版。 熊翠玉,2006,《元明兩代愛情還魂劇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趙曉娟,2006,《回首戀事浮沉-拉子愛情故事敘說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文芳,2011,《李商隱七言愛情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研究範圍》。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立慈,2012,《大學生愛情關係之情緒表達衝突、生氣表達方式與衝突管理方式對愛情關係滿意度之影響-以東吳大學為例》。台北: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依盈,2010,《於愛情關係中遭遇嚴重謊言之當事人的經驗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孟如,2012,《明傳奇愛情劇中才女的「出走」與「回歸」》。台北: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怡君,2010,《《樂桃桃》-愛情療癒商品設計創作》。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劉玫英,2011,《大學生愛情中的愛情關係攻擊、愛情關係滿意度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恬竹,2005,《基羅加《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中「主題運用」與「寫作技巧」之論述》。彰化: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雅君,2010,《大學生早期家庭經驗及其愛情關係衝突因應之分析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慧琪,2001,《青少女愛情關係中之性別論述--以三位高職女生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燕儷、邱重銘,2009,〈試論2001~2007年間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的變化〉。論文發表於「2009年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學術研討會」,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2009年5月21日。 潘琴葳,2005,《兒時性侵害倖存女性之愛情經驗》。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世宗,2005,《湯姆‧史達帕《真情》、《世外桃源》、《愛之為難》及《莎翁情史》四部愛情劇之辯證方法研究與 自羅洛‧梅存在心理學觀點之內涵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佩孺,2005,《父母離異之成年子女愛情態度與婚姻態度之探究》。臺中: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函錏,2012,《都會區青少年愛情觀、愛情關係與分手經驗之相關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娟,2002,《鬆綁之旅 -- 一個中產階級女性透過愛情邁向做自己的歷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芝蘭,2010,《女性幻想國度中的純粹愛情—論臺灣BL小說》。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蔡思華,2013,《大學生愛情態度與愛情衝突因應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智恆,2008,《回眸》。台北:麥田出版。 蔡雁容,2011,《看電影談時下大學生愛情觀-與八位大學生對話》。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雲任,2011,《喬治.巴特沃斯之聯篇藝術歌曲《愛情隨風飄散》曲目內涵與演唱詮釋探討》。臺中: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蔡碧姬,2012,《國中生的寂寞感、共依附特質和愛情維持行為關係之研究》。桃園: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蕙如,2000,《《三言》與《十日譚》婚姻愛情故事之比較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蔡蕙年,2011,《《流星花園Ⅰ》的現代愛情觀:變形的灰姑娘童話?》。台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菁怡,2010,《愛蜜利‧狄金森:愛情詩》。台南:立德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年嘉,2012,《大學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情形與其愛情依附關係之相關性研究》。台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鄧惠文,2011,《非常關係》。台北:平安文化。 鄧惠文,2011,《寂寞收據─看見鄧惠文的溫柔心事》。台北:三采文化。 鄧惠文,2011,《還想遇到我嗎》。台北:三采文化。 鄧惠文,2012,《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台北:平安文化。 鄭心慧,2013,《瓊瑤90年代電視劇中的愛情敘事與性別研究--以《還珠格格》為例》。臺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羽芯,2006,《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斐文,2009,《不同世代女性的愛情觀、性態度及關係滿意度》。宜蘭: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翔尹,2011,《因第三者介入而分手者其愛情態度轉化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嘉揚,2004,《愛情流行歌曲對歌迷愛情態度之影響關聯-以五月天之愛情歌曲與歌迷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鴻哲,2008,《「大同」世界的愛- 從當代視覺藝術對同性戀愛情觀之研究》。台北: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橘子,2009,《還能再愛嗎?》。台北:春天出版。 蕭登福,2007,《國中生愛情觀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雅馨,2005,《從詩詞情境探討舒曼之作曲手法:聯篇歌曲"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姿斐,2009,《高中職學生自尊、同儕互動、身體意象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台南: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玲玉,2011,《台語流行歌詞中的愛情隱喻(1980-2010)》。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逸琳,2005,《愛情發展與結束歷程中自我的轉化》。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斯璿,2013,《西洋宗教畫在熟女愛情觀圖像創作研究》。臺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薛文軒,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解讀臺灣偶像劇愛情概念之研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鈞芳,2007,《大學生自我分化、愛情態度與其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方式之關係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宜純,2003,《跨越女男的愛情界線--從女同志生命敘說看到雙性戀女同志》。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媚,1988,《探討萊辛「艾米莉亞、嘉樂蒂」、席勒「陰謀與愛情」及黑伯爾「雅格絲、貝瑙爾」三齣平民悲劇中的罪責問題》。台北: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華貿,2007,《積極主動、忠誠與貞潔:《雅歌》中的書拉密女子對愛情持之以恆、始終如一之三要件》。台北: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鍾佳儒,2013,《受家人反對之親密關係發展初探 —一對愛情長跑伴侶之敘說研究》。台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坤峰,2008,《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小姐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莉紅,2010,《蘇偉貞小說的愛情書寫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韓震緯,2012,《家的空間政治:論愛爾蘭劇作家布萊恩‧傅利爾《在羅納莎起舞》與《凱絲‧麥克吉爾的愛情故事》中的性別、國族建構和女性跨國離散》。台北: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志雄,2011,《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研究以「射鵰三部曲」為中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顏子為,2010,《大學生的愛情態度與婚姻觀之相關研究--以高雄縣某科技大學四年級學生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嘉瑩,2010,《論華嚴小說中的愛情及宗教書寫》。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妤庭,2011,《愛情的公共論述:從報紙的「愛情專欄」談起》。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延華,2000,《高中女學生閱讀少女愛情漫畫與愛情態度之關聯》。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子琦,2005,《大學生走出愛情分手困頓經驗之心理歷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雯儒,2011,《情感衝突知覺與愛情希望感之關係分析-成人焦慮與逃避依戀傾向的中介效果》。桃園: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薇芬,2008,《中世紀之愛--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中世紀愛情繪畫》。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藤井樹,2005,《十年的你》。台北:商周出版。 藤井樹,2010,《流轉之年》。台北:商周出版。 譚琪,2010,《婚姻、愛情與情慾自主:都市年輕世代第三者的女性敘事》。台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蘇巧因,2008,《劈腿者人格特質、愛情風格與衝突因應策略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芳儀,2011,《大學生的父母依附與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衝突:信任的中介效果》。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娟娟,2007,《情感敘述表現手法應用於繪本創作論述-以《都是愛情惹的禍》繪本創作為例。》。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振昇,1999,《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文伶,2011,《明代愛情雜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龔寀楨,2010,《未婚同居分手者在愛情經驗中的自我轉變》。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lthusser, 1971, On Ideology, London: New Left Books. Allan G Johnson, 2008,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 U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hristopher Kocela, 2010, Fetishism and Its Discontents in Post-1960 American Fiction, NY: Palgrave Macmillan. Eva Illouz,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London, Los Angeles a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va Illouz, 2007, 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 UK: Polity Press. Émile Durkheim, 1963, In Incest: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Taboo. NY: Lyle Stuart Inc. 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avin Kendall and Gary Wickham, 1999, Using Foucailt’s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100254006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4006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006101.pdf | | 3807Kb | Adobe PDF2 | 4411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