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37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95222      在线人数 : 87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24


    题名: 公民參與公益信託之研究─ 以新北投火車站為例
    Research of Citizen Participate in Public Trust- Hsin Beitou Train Station
    作者: 盧昱伶
    贡献者: 孫本初
    盧昱伶
    关键词: 公民參與
    公益信託
    社區治理
    新北投火車站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2-10 14:59:52 (UTC+8)
    摘要: 我國信託法於民國八十五年公佈,其中「公益信託」是以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信託,公益信託受益人須為不特定多數人,所募得之財務由受託銀行處理,除此之外有監察制度,以確認募款金額使用的確當性。公益信託的概念,是以「1人10萬元不如10萬人1元」的理念匯集眾人力量,以全民參與的方式來達成公益信託目的,因此公益信託是讓民間更簡單直接投入公益活動的最佳方式。

    民國九十六年臺北市文化局與北投地區之八頭里仁協會共同發起,以「新北投車站風華重現」為目標,並於「臺北古蹟公益信託基金」下設立北投古蹟專案,這是臺北市、也是全國第一個以公益信託為號召的公民運動。因此本文透過研究公益信託的實際案例,瞭解在公益信託背後,影響公民參與公益信託的關鍵因素、「新北投火車站風華再現」之公益信託所遭遇之困境、使公民與政府關係成為合作夥伴(Partnership)的重要因素共三個研究問題。

    本研究透過文獻檢閱法以及深入訪談法,共訪談10位受訪者,瞭解政府、私部門、地方居民、八頭里仁協會、學者們對於新北投火車站風華再現公益信託案件之見解及相關經驗分享,輔以文獻分析探討臺灣地區其他地方類似的例子,整理出兩者之間相同及相異之處。最後提出地方政府之事務官及行政人員在面對公益信託案件成立時應更為開放、有彈性;鄉土教學落實方向應朝公民地方情感、意識凝結為首要目標;現行法律修正:建立友善捐贈機制、擴大公益彩券收入使用範圍、建立使用者付費概念、建立收取管理費規定,共三項實務建議。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王文科(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俊秀、鍾淑姬、饒祐嘉(2008),文化資產保存與活用公益信託機制與手法的操作模式研究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編號:9604301),臺北市:行政院。
    丘昌泰(2000),後現代社會公共管理理論的變遷:從新公共管理到新公民統理,中國行政評論,10:1,12月,頁1-32。
    江家慧(2003),公民參與機制運用於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以雲林林內焚化廠設置過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吳涵宜(2003),社區環境改造中民眾參與程度之探討─以「溫州公園」與「福林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李宗勳(2001),社會資本與社區安全之關聯與發展,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9期,頁13-44。
    林怡秀、吳佳蓉(2007),社區意識,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辦公室,未出版,臺中。
    林冠宏(2008),運用公益信託基金模式--建構「北投古蹟專案」,北投社雜誌季刊,49期,頁9-10。
    林冠宏(2013),公私協力建構─「臺北古蹟公益信託基金─北投古蹟專案」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第15期,26-61。
    林純存(2007),應用文化公益信託進行私有古蹟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未出版,臺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紐文英(2012),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張靜玉(2004),從台灣公共藝術與社區總體營造探討意識認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曹資敏(2006),公益信託之現況及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臺北。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秋政、彭俊亨(2011),臺灣公益信託實務發展之分析,政策與人力管理,2卷2期,頁97-135。
    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臺北:五南。
    陳慧慈、楊燁(2007),「新北投車站風華重現」公益信託運動記者會有感,北投社雜誌季刊,45期,頁5-11。
    楊紫森(1988),慈善信託之研究,中興法學,第26期,251-259。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賈堅一(2007),開創以公益信託模式讓「新北投車站風華重現」,北投社雜誌季刊,45期,頁a2。
    蕭文杰、堀込憲二(2011),由文化創意和公益信託的角度思考永續規劃的理念─以「迎新北投火車站回家」與「守護白海豚」活動為例,設計學研究,特刊,頁257-276。
    藍夏萍、吳瓊恩(2008),檢視新公共服務之實踐:臺灣社區治理制度現況, 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

    譯著
    方國輝、陳建文(譯)(1993),公益信託之理論與實務(田中實),臺北 : 財政部金融局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小組。
    王銘銘、藍達居(譯)(1998),作為文化批判的人類學(Marcus M.& Fischer, G.),香港:三聯書店。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臺北:時英。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Owens, R. G.),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陳文俊(譯)(2007),社會學研究方法(第10版)(Earl Babbie),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課會科學研究方法(Frankfort-Nachmias, C. & David Nachmias)。臺北:韋柏文化。

    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石文南(2013年4月19日),漂泊24載 新北投車站將回家,中國時報,地方新聞,2013年4月19日,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41900169.html
    陳一姍(2006年7月24日),借鏡日本經驗 宮崎駿催生龍貓之家,中國時報。2013年3月5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koed2473/article?mid=2724&prev=-1&next=2723


    英文部分
    專書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lense, C. (2005). 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 An introduction. 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lesne, C. & Peshkin, A. (1992). 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te Plains: Lomgman.
    Kvale, Steinar. (1996). Inter 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Light, Richard J. et al. (1990). By Design: Planning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itland, F. W.(1911). Trust and Corporatio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Frederic William. Black’s Law Dictionary.
    Merriam, S. B. (1991).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orse, J. M. (1994). Designing Funde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K.Denzin & Y.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Patton, M.Q.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Raymond L.(1958). Role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 Social Forces.
    Robert M.(1983). Contemporary Field Research. Emerson, ed. Boston: Little Brown.
    Rosalie H.(1968).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 Sciences. Wax. New York: Macmillan.
    Rubin, Herbert J., & Riene S. Rubin. (1995).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Thousand Oaks, CA: Sage.
    Spradley, J. P. (1979). The Ethnographic Inter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Taylor, S. J. & Bogdan, R.(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 York: Woley.

    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Lisa A. Guion, David C. Diehl, and Debra McDonald(2004). Triangulation: Establishing the Validity of Qualitative Studies. Retrieved April 5, 2013, from
    https://edis.ifas.ufl.edu/fy394
    Thurmond, V. (2001). The point of triangulation.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33(3), 254–256. Retrieved May 17, 2012, from
    http://www.ruralhealth.utas.edu.au/gr/resources/docs/the-point-of-triangulation.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100256006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6006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06201.pdf11478KbAdobe PDF278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