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84649      Online Users : 8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19


    Title: 臺灣民主發展與人權保障機制之建構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Construc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Taiwan
    Authors: 翁栢萱
    Weng, Bor Shiuan
    Contributors: 李酉潭
    鄧衍森

    Lee, Yeau Ttarn
    Teng, Yan Sen

    翁栢萱
    Weng, Bor Shiuan
    Keywords: 民主發展
    人權
    人權保障
    巴黎原則
    Democracy Developme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Paris Principles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4-02-10 14:58:50 (UTC+8)
    Abstract: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人權保障體系在聯合國積極推動下逐步建構,並在1993年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巴黎原則〉後,鼓勵會員國設立國家級人權機構,以確保國際人權標準在各國國內獲得實踐,各國亦紛紛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等類型人權機構。臺灣在1996年被美國人權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評定為自由民主國家之後,人權蓬勃發展,各界亦倡議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以接軌國際人權標準,政府乃設置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等人權機制。然而在近年政治發展過程中,符合〈巴黎原則〉的國家人權機構,歷經許多變革迄未成立,顯示我國在保障國內人權與接軌國際人權面向均有努力空間。
    本文從國際人權及憲法保障人權做為法理基礎,並以法制研究途徑及新制度主義研究途徑作為分析架構,從靜態的法制層面和動態的運作層面,探討我國民主發展與人權發展歷程、國際人權體系與人權機構類型、臺灣人權機制現況與特色,並進一步評估我國現行人權機制,主要有下列幾項困境問題:(一)法源位階。(二)職權設計。(三)獨立性。(四)資源配置。(五)業務方法。(六)服務的可及性。(七)參與國際人權體系。(八)與人權非政府組織互動。
    再者本文根據聯合國〈巴黎原則〉重要內涵與促進和保護人權國家機構國際協調委員會(ICC)對國家人權機構的認證基準,歸納國家人權機構實施成功之要件,主要包括:(一)以憲法或法律為設置基礎。(二)以國際人權標準為職權設計依據。(三)確保機構與成員的獨立性。(四)保障組織足夠資源。(五)建立業務方法。(六)提供便利的服務管道。(七)加強國際人權體系的連結。(八)促進與非政府組織合作。
    最後,本文針對我國現行人權機制的諸多問題,分別從組織的性質與定位、設置依據、獨立性、權限與職責、業務方法、人權非政府組織參與等幾個面向,提出具體改革之建議。
    After World War II,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was built gradually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 The〈Paris Principles〉was adopted and proclaimed by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in 1993, which encouraged the Member States to establish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to get practice within countries. Each country also set up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and other types of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has been prospering since 1996, in the year Taiwan was assessed as a free and democratic country by "Freedom House", a U.S. human rights NGO. Thus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was initiative to be set up to consist with the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Human Rights Consultative Committee,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Committee of Executive Yuan and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ommittee by Control Yuan were established.
    There have been the party alternation during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line with 〈Paris Principles〉is still not formulated, which shows the government still needs to make efforts in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comply with the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is article rests on the legal bas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of constitutional and provides analytical framework with both legal-institutional approach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to explore (1) the democracy development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2)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and the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 types and (3) the status of Taiwan`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goes further to evaluate curre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 the government. The main issues as following: (i) level of law sources (ii) authority design (iii) independence (iv)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v) business methodology (vi) the 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 (vii)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viii) the interaction with human rights NGO.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UN〈Paris Principles〉and the certification for national human right institution by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ICC),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e successful elements in implementing national human right institution as following : (i) to be set on the constitution or the law basis (ii) to design the author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iii)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members (iv) to protect the adequate resources for the organizations (v) to establish a business methodology (vi) to provide convenient services access (vii) to strengthen the links with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viii)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wi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inally, for the issues in curre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this article give recommendations from different respective of the (1) nature and positioning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2) basis of setting and (3) independence and (4)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5) business methodology and (6) participation in the human rights NGO.
    Reference: 一、中文
    (一)專書
    大沼保昭,2003,《人權、國家與文明》。北京市:三聯書店。
    中國人權協會主編,2001,《人權法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方立新、夏立安合著,2007,《人權法導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王玉民,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杰、張海濱、張志洲主編,2004,《全球治理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家福、劉海年主編,1998,《中國人權百科全書》。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王振軒,2005,《非政府組織》。臺北市:鼎茂圖書出版社。
    王雲五,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一政治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丘宏達,1994,《聯合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田弘茂,1989,《大轉型》。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朱柔若,2008,《全球化與臺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浤源主編,1999,《如何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
    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臺北市:臺灣研究基金會。
    朱鋒,2000,《人權與國際關係》。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志鵬,2008,《人權全球化基本理論研究》。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何信全,1988,《海耶克自由理論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余英時,1984,《自由與平等》。臺北市:漢新出版社。
    余華川主編,2009,《聯合國改革與發展:歐亞視角國際會議論文集》。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志光,2010,《人權保障的跨國性研究》。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英明、林德昌主編,2001,《非政府組織》。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吳學燕,1981,《國父人權思想之研究》。臺北市:文笙書局。
    呂亞力,1980,《政治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步雲,2008,《人權法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酉潭,2011,《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台灣民主化的核心》。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良,2010,《人權思維的承與辯》。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敏勇,2006,《台灣進行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李震山,2009,《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沈宗靈、黃楠森主編,1993。《西方人權學說(下)》,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阮銘,2000,《民主在台灣》。臺北市:源流。
    阮銘,2001,《民主台灣 vs. 共產中國》。臺北市:玉山。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良黛,1998,《大法官會議憲法解釋與憲政制度之成長-釋憲案與立法權之調適》。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易君博,200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子傑著,2011,《認識大法官解釋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與哈佛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市:月旦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佳龍主編,2002,《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臺北市:臺灣智庫。
    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2010,《聯合國人權兩公約與我國人權發展》。臺北市:社團法人中國人權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編,2011,《2010年台灣人權報告》。臺北市: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慶山等著,2009,《憲法與人權》。臺北市:元照出版社。
    若林正丈,1996,《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市: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倪炎元,1995,《東亞威權政權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臺北市: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旭東等主編,1993,《世界人權縱橫》。北京市:時事出版社。
    孫哲,1995,《新人權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宮澤俊義,1979,《人權概論》。臺北市:八十年代出版社。
    徐正光主編,1991,《徘徊於族群與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
    徐顯明,2004,《國際人權法》。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徐顯明主編,2004,《國際人權法》。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國史館,2002,《雷震案史料彙編-雷震獄中手稿》。臺北市:國史館。
    常健,1997,《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臺北市:洛克出版社。
    張乃雄,1979,《國際法上人權與其保障問題》,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張子揚,2006,《非政府組織與人權挑戰與回應》。臺中市:必中出版社。
    張玉法,1988,《中國現代政治史論》。臺北市:台灣東華。
    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茂桂,1989,《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茂桂等著,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偉,2010,《國家人權機構研究》。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張愛寧,2006,《國際人權法專論》。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張劍寒,1976,《戒嚴法的研究》。臺北市:漢苑出版社。
    許介鱗,1998,《戰後台灣史記(卷二)》。臺北市:文英堂出版社。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瑞興出版社。
    陳瑤華,2010,《人權不是舶來品》。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鵬仁主編,1997,《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黨務工作報告》。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彭懷恩,1997,《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臺北市: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9,《台灣政治發展(1949-2009)》。臺北市: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楊政,1977,《我國歷史文化中人權思想初探》臺北市:帕米爾書店。
    楊國樞等,199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書局。
    葉俊榮,2003,《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臺北市: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葉保強,1997,《人權的理念與實踐》。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葛永光等,1989,《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臺北市:幼獅。
    董翔飛,1999,《中國憲法與政府》。臺北市:三民書局。
    董雲虎主編,2011,《國家人權機構總覽》。北京市:團結出版社。
    廖福特,2010,《國家人權委員會》。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廖福特,2013,《聯合國與人權保障-監督機制、條約內涵、台灣實踐》。臺北市: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趙建民,1994,《威權政治》。臺北市:幼獅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齊光裕,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臺北市:揚智出版公司。
    劉文彬,2005,《西洋人權史-從英國大憲章到聯合國科索沃決議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玲、馬若孟、羅珞珈,1998,《中國第一個民主體系》。臺北市:三民書局。
    鄧衍森,2006,《法治與人權》。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鄧衍森、廖福特、陳志龍、葛克昌等合著,2013,《台灣國際人權兩公約總體檢》。臺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黎淑慧,2004,《人權概論》。臺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龍寶麒,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聯合國》。臺北市:三民書局。
    薛化元,1996,《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市:稻鄉出版社。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著,2003,《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印行。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2000,《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 》。臺北市:國史館。
    韓德培主編,1995,《人權的理論與實踐》。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
    藍博洲,1993,《白色恐怖》。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社。
    魏廷朝,1997,《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5》。臺北市:文英堂出版社。
    (二)專書中論文
    王泰升,2002,〈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1945-1949)〉。收錄於氏著,《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臺北市:元照。頁42-52、59-74。
    江炳倫、吳文程,1992,〈國民黨政治角色的轉變〉。收錄於張京育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121-148。
    吳鯤魯,2004,〈政治自由化的潛流:1970年代威權統治下的台灣人權發展〉。收錄於國史館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頁345-371。
    李步雲,2000,〈人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收錄於王家福、劉海年、李林合編,《人權與21世紀》。北京市:中國法制出版社。頁6-7。
    李酉潭,1999,〈邁向先進的民主:二十一世紀台灣民主化的展望〉。收錄於《跨世紀的政治願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私立東海大學。頁43-65。
    李酉潭、翁栢萱,2010,〈戒嚴時期校園政治案件之分析:以政治大學為例〉。收錄於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及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合辦之「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衝擊與回顧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李鴻禧,1988,〈我國人權之概況與展望〉。收錄於《人權呼聲》。臺北市:中國人權協會。頁29-43。
    周碧娥,1989,〈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市:巨流出版社。頁79-102。
    林佳龍,1999,〈解釋台灣政治的民主化〉。收錄於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與哈佛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市:月旦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87-152。
    柳南榮,2008,〈人權機構與國際交流-大韓民國國家人權委員會的經驗〉。收錄於《2008年第1屆台韓人權論壇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頁129-136。
    胡佛、朱雲漢、文正仁,1997,〈台灣與南韓民主化過程中的國際面向分析〉。收錄於田弘茂、朱雲漢編,《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臺北市:業強出版社。頁458-514。
    柴松林,2001,〈人權申張與人權譜系的擴增〉。收錄於中國人權協會主編,《人權法典》。臺北市:中國人權協會。序Ⅵ。
    馬英九,2011,〈打造新世紀臺灣人權環境〉。收錄於《打造新世紀臺灣人權新世紀-馬總統談話輯》。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社。序論。
    張文貞,2006,〈憲政改造的方式與程序〉。收錄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憲改方向盤》。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5-54。
    梁文韜,2009,〈法治、民主和權利的保障-Locke的法治論初探〉。收錄於蕭高彥主編,《憲政基本價值》。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1-30。
    陳儀深,2006,〈中國國民黨的人權觀念〉。收錄於國史館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市:國史館。頁316-344。
    楊永明,2003,〈和平vs.正義?國際安全秩序與國際人權〉。收錄於台灣民主基金會編,《「人權與民主」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台灣民主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頁22-34。
    葉俊榮,2006,〈從全球憲法變遷的趨勢看台灣憲政改造的定位〉。收錄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憲改方向盤》。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14。
    趙剛,1989,〈五二○事件,社會學的剖析〉。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市:巨流出版社。頁211-221。
    鄧衍森,2013,〈賦稅人權與正義〉。收錄於《台灣國際人權兩公約總體檢》。臺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22-124。
    蕭全政,1990,〈國民主義:台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收錄於《中國的民主前途: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民主基金會。
    薛化元、楊秀菁,2004,〈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收錄於《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頁268-315。
    (三)期刊論文
    朱堅章,1986,〈人權思想的起源及其基本內涵〉。《中國論壇》272:43-53。
    江宜樺,2007,〈台灣戰後政治思想與民主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5:191-199。
    呂慶龍,2003,〈從實務經驗談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議題〉。《研考雙月刊》27(6):62-72。
    李酉潭,1997,〈「從民主化相關概念探討台灣民主轉型的歷程-兼論孫中山建國三程序的意義與作用〉。《政治學報》29:141-192。
    李酉潭,1998,〈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1):133-169。
    李酉潭、翁栢萱,2010,〈我國政府人權指標建構模式之探討-從Freedom House人權指標評比分析〉。《臺灣國際法季刊》6(1):75-134。
    李酉潭、張孝評,2002,〈Rustow與Huntington模式的檢驗〉。《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0(2):45-87。
    李念祖,2012,〈論依巴黎原則於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臺灣人權學刊》1(3):125-143。
    李明峻,2010,〈人權城市與地方自治體人權委員會-以紐約市人權委員會為例〉。《臺灣國際法季刊》7(2):117-148。
    李明竣,1998,〈NGO的人權維護─非政府的國際人權組織簡介〉。《新世紀論壇》4:34-37。
    李明竣、武田美紀子,2004,〈聯合國與國際人權保障-以世界規模增進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台灣國際法季刊》1(1):101-127。
    周志宏,2006,〈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與獨立機關的未來〉。《月旦法學》137:5-24。
    周志宏,2007,〈司法獨立與轉型正義〉。《臺灣民主季刊》4(3):153-160。
    周志杰,2009,〈建構中國特色的人權論述?中共將人權與新儒學結合之分析與省思〉。《人權會訊》94:27-29。
    周志杰,2009,〈正視人權保障制度化的趨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訊》92:19-22。
    周志杰,2009,〈從國際人權發展檢視台灣之人權實踐:結構性的探析〉。《新世紀智庫論壇》45:23-29。
    林吉郎,2004,〈非政府組織(NGOs)外交:台灣經驗的戰略思考〉。《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3:45-70。
    林果顯,2004,〈戰後臺灣統治體制的再思考-威權體制的理論與適用〉。《現代學術研究》 13:45-88。
    法務部,2013,〈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初次報告之審查國際獨立專家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審查〉。《人權會訊》108:25-27。
    侯坤宏,2006,〈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139-203。
    胡藹若,2007,〈人權的理念〉。《復興崗學報》90:297-322。
    孫煒,2008,〈民主國家獨立機關創建理由與制度定位:兼論對於我國政府改造的啟示〉。《行政暨政策學報》46:107-150。
    徐正戎、呂炳寬,2010,〈三代人權與與司法審查〉。《東亞法學評論》1(1):73-90。
    徐永明,2006,〈追求台灣政治的轉型正義〉。《新世紀智庫論壇》35:111-113。
    柴松林,2003,〈人權、人權基礎與人權譜系擴增〉。《T&D飛訊》15:9-10。
    翁栢萱,2013,〈行政院人權保障機制之探討〉。《研習論壇》147:36-46。
    翁栢萱,2013,〈孫中山人權思想的憲制化〉。《孫學研究》14:127-162。
    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13(7月15日),〈申請補償案至今已完成審查10,059件,結案率達99.99%〉。《補償基金會通訊》57:1。
    張子揚,2005,〈聯合國集團對人權非政府組織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12: 1-18。
    張佑宗,2009,〈選舉輸家與民主鞏固—台灣2004年總統選舉落選陣營對民主的態度〉。《臺灣民主季刊》6(1):41-72。
    張明貴,2000,〈新自由主義代表-羅爾士〉。《歷史月刊》108:109-125。
    張玨,2003,〈民間團體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國際接軌之策略〉。《研考雙月刊》27(6):85-99。
    張學海,2004,〈人權思想與人權發展〉。《人權會訊》74:25-28。
    梁文韜,2013,〈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乃人權與轉型正義實踐上的大前提〉。《人權會訊》108:23-24。
    盛治仁,2004,〈從2004年立委選舉結果看選後政局發展〉。《臺灣民主季刊》1(4):169-174。
    許志雄,2010,〈人權與保護〉。《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8:1-34。
    陳明仁,2009,〈獨立機關制度之推動與檢討〉。《研考雙月刊》29(6):43-56。
    陳芳明,2007,〈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5:83-85。
    陳俊宏,2000,〈人權保障與全球治理: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思與言》38(4):1-40。
    陳俊宏,2000,〈人權與民主:共生或互斥?〉。《東吳政治學報》11:107-142。
    陳俊宏,2011,〈台灣落實兩大人權公約的初步檢視:以「種子講師培訓計畫」為焦點〉。《台灣人權學刊》1(1):30-66。
    陳隆志,2009,〈台灣、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新世紀智庫論壇》48:50。
    彭坤業,2012,〈落實兩公約人權新紀元〉。《全國律師》14(3):4-12。
    彭堅汶,2003(6),〈政黨輪替後政府人權政策的探究〉。《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6:69-72。
    黃國敏,2011,〈世界主要權威人權調查機構對臺灣人權調查結果之比較〉。《中華行政學報》9:177-198。
    黃默,2003,〈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倡導、爭論與展望:一個非政府組織的觀點 〉。《全國律師》12月號:4-5。
    楊順富,2001,〈人權的奠基與開展〉。《台灣教育月刊》611:27。
    廖益興,1993,〈台灣威權體制及其轉化的效應〉。《政治學報》21:77-98。
    趙永茂,2008,〈二次政黨輪替後對台灣民主發展的省思〉。《臺灣民主季刊》5(2):161-167。
    劉子琦、楊開雲,1998,〈「黨國威權體制轉型」問題之探討〉。《東海學報》39(5):189-211。
    劉靜怡,2009,〈台灣民主轉型的「人權保障」未竟志業〉。《臺灣民主季刊》6(3):1-46。
    蔡季廷,2012年,〈國際人權公約功能〉。《臺灣民主季刊》(9)4:235-241。
    蔡東杰,2008,〈東亞總統制國家憲政結構發展比較研究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3:81-100。
    蔡茂寅,2004,〈獨立機關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為檢討對象〉。《研考雙月刊》28(6):71-80。
    蔣興儀、燕珍宜,2001,〈人權發展的張力與意涵〉。《學生輔導雙月刊》73:72-81。
    鄧衍森,2010,〈人權保障的規範理論:序曲〉。《臺灣法學雜誌》166:123-130。
    鄧衍森,2013,〈《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人權會訊》108:15。
    鄭正忠,2005,〈如何宏揚法治精神,維持社會秩序〉。《司法周刊》249:第六版。
    鄭梓,1988,〈國民政府對收復臺灣之設計-臺灣接管計畫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191-213。
    魏千峰,2012,〈我們為什麼需要國家人權委員會?〉。《臺灣人權學刊》1(3):97。
    嚴震生,2006,〈真相委員會與轉型正義〉。《校園雙月刊》48(6):39-40
    蘇友辰,2002,〈論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角色與地位〉。《國家政策季刊》1(2):5-6。
    蘇友辰,2013,〈台灣實踐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交付國際審查面面觀〉。《人權會訊》108:4。
    蘇永欽,2008,〈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行政機關(上)〉。《法令月刊》59:1-3。
    蘇瑞鏘,2008,〈從雷震案看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國史館學術集刊》15:113-158。
    (四)會議論文
    王時思,2007,〈轉型正義在台灣-政府的角色〉。發表於「轉型正義經驗比較國際研討會」,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3樓宴會廳:財團法人台灣智庫主辦,2007年7月28日。
    呂炳寬、楊智傑,2005,〈全球化脈絡下的人權保障〉。發表於「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政治系主辦,2005年12月24日。
    李復甸,2011,〈國際人權規範與監察功能-監察院即是符合「巴黎原則」的國家人權機關〉。發表於「第26屆澳洲及太平洋地區監察使年會」,臺北市監察院主辦,2011年3月23日。
    姚朝森,2003,〈自由平等與自主性-康德論民主的三項原則〉。發表於「人民主權與憲政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17-18日。
    黃默,2000,〈國家人權委員會、亞洲、與亞洲價值〉,發表於國家人權委員會座談會,2000年2月19日。
    鄧衍森,2011年,〈人權與司法正義〉,發表2011年中華人權學會2011年青年人權教育培訓營,2011年10月22日。
    (五)博碩士論文
    李文郎,2005,〈修憲後我國監察制度與芬蘭國會監查使制度之比較分析〉。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季蓉,2002,〈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淑華,2003,〈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釋憲與人權發展〉。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聖,1999,〈解嚴以來我國釋憲制度與人權保障之系統分析〉。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宏迪,2004,〈全球人權的啟示:以台灣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為中心〉。臺北市: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石山,2005,〈我國監察制度功能之研究-人權保障觀點〉。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雲鵬,2004,〈正義理論及其在教育上之意義〉。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竹,2003,〈全球公民社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之研究─以人權議題為例〉。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黃玉玲,2005,〈台灣人權發展之挑戰與非政府組織因應之道─以中國人權協會及台灣人權促進會為例〉。嘉義縣: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楊秀菁,2002,〈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羚瑩,2001,〈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人權保護功能上之研究─以國際特赦組織為例〉。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千謙,2007,〈國際政治中的倡議網絡-以人權非政府組織為例〉。臺中市: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益興,1993,〈臺灣地區威權統治下的政經體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延愷,2002,〈台灣政黨輪替過程中民主鞏固的探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國棟,1992,〈各國政府設立人權事務專責機構之趨勢與我國政府應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銘宏,2002,〈建構人權:歷史脈絡,意義分殊,權力競逐〉。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六)研究報告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著,1993,《我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發展關係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著,2009,《我國人權政策與執行機制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11,《落實兩公約施行法之政策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12,《行政院組織改造後機關委員會統合功能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2009,《第二屆東亞人權論壇行政院補助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監察院,2011,《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委員赴泰國參加 APF 國際會議、訪問相關機關及巡察我駐泰代表處之報告》。臺北市:監察院。
    (七)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2002人權政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2000-2008政績回顧-民主改革、轉型正義政績報告」伍、落實人權保障篇,未出版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2007-2008年國家人權報告(試行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2012,《臺北市人權保障白皮書》。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總統府主編,2006,《人權立國-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臺北市:總統府。
    教育部,2002,《人權教育-推廣與深耕》。臺北市:教育部。
    (八)報刊
    黃文雄,2000,《國家人權委員會隸屬監察院之商榷》,《自由時報》,2000年1月13日,A21版。
    黃默,2000,〈國家人權委員會如何找到立足點?〉,《聯合報》,2000年1月10日。
    廖元豪,2006,〈誹謗一人有罪,誹謗族群沒事〉,《聯合報》,4月8日,A15版。
    (九)翻譯資料
    A.J.M.Milne著,王先恒等譯,1991,《人權哲學》。北京市:東方出版社。
    Andrew Heywood著,蘇子喬譯,2009,《政治學的關鍵概念》。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ustin Ranney著、倪達仁譯,1995,《政治學》。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C.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著,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DaividM.Walker著,李双元等譯,2003,《牛津法律大辭典》。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George Sorensen著、李酉潭、陳志瑋譯,2003,《最新民主與民主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Jack Donelly著、國立編譯館主譯、江素慧譯,2007,《普世人權: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國立編譯館與巨流圖書公司。
    Jan-Erik Lane and Svante Ersson著、何景榮譯,2002,《新制度主義政治學》。臺北:韋伯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Janusz Symonid等著,2009,楊雅婷譯,《人權的概念與標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Jonh 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1986,《政府論次講》。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Jean Jacques Rousseau著,何兆武譯,1987,《社會契約論》。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Larry Diamond著,廖益興譯,1997,〈民主鞏固的追求〉,收錄於田弘茂等編,《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臺北市:業強出版圖書公司。
    Linda C.Reif著,監察院編譯,2008,《監察與人權-良善治理及國際人權體系》。臺北市:監察院。
    Martha C.Nussbaum著,徐子婷、楊雅婷、何景榮譯,2008,《正義的界限: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臺北市:國立編譯館與韋伯。
    Michael Freeman著、湯智貿譯,2006,《人權-跨學科的探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與巨流圖書公司。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2003。《研究方法》。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Richard Pierre Claude著,王淑英、蔡明殿譯,2002,《全民人權教育》。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Ronald Dworkin著、司馬學文譯,2007,《人權與民主生活》。臺北:韋伯。
    Samual Huntington P.著,劉軍寧譯,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Thomas Buergenthal,Dinah Shelton and David P.Steward著,黎作恒譯,2008,《國際人權法精要》。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Thomas Buregenthal,Dinah Shelton and Daivd P.Stewart著、楊雅婷、陳文暉譯,2007,《國際人權概觀》。臺北市:國立編譯館與韋伯。
    Thomas W. Pogge,1999,〈理解人權〉。《二十一世紀雙月刊》56:62。
    Tom Campell著,徐子婷、楊雅婷、楊濟鶴譯,2010,《權利批判導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W.Friedmann著,楊日然等譯,1985,《法理學》。臺北市::司法周刊雜誌社。
    Wm.Theodore De Bary著,陳立勝譯,2003,《亞洲價值與人權》。臺北市:正中書局。
    河合榮治郎著,高叔康譯,1955,《自由主義的歷史與理論》。臺北市:中華文化 出版社。

    二、英文
    (一)Book
    Archier, Cliver, 1983,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Bailyn , Bernard, 1992,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Enlarged edn,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etham, David, 1999 ,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Cambridge:Polity Press .
    Berlin, Isaiah, 1969 , Four Essays on Lib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éteille, André, 1983, The Idea of Natural Inequality and Other Essa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gfanor , Vernon ed.,1987,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New York:Basil Blackwell Inc.
    Brownlie, Ian ed., 1992, Basic Documents on Human Right. Oxford:Clarendon Press.
    Burdekin, Brian, 2007,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oston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Capotorti, F., 1991, Study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United Nations Pubns .
    Chatterjee, Deen K., 2008, Democracy in a Global World:Human Right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anham: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Clapham, Andrew, 2000 , Human Rights: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pper, John F., 1994, Taiwan’s 1991 and 1992 Non-Supplemental Elections:Reaching a Higher State of Democracy. East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Cranston, Maurice W., 1973, What are Human Rights? London:Bodley Head.
    Dahl, Robert A., 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Dahl, Robert A., 1998, On Democracy . 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Diamond, Larry, 1999, Developing Democracy:Toward Consolidation.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Donnelly, Jack, 1985,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London:Routledge.
    Donnelly, Jack, 1986,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A Regim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onnelly, Jack, 2003,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Donnelly, Jack, 2007,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3rd ed., Colorado:Westview Press.
    Evans, G. and Newnhameds, J., 1998,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Penguin Books.
    Forum-Asia, 2006,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Asia 2006: Cooperation with NGOs and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ments . Forum-Asia.
    Foster, Steven, 2006, The Judiciary, Civil Liberties and Human Right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reedom House, 1997, Freedom in the World:The Annual Survey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1996-1997. New York:Freedom House.
    Freeman, Michael, 2002, Human Right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UK:Polity Press.
    Gray, John, 1986, Liberalism, Open University Press.
    Gray, John, 1989, Mill on Liberty : a Defence.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Guy, Peters B .,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Pinter.
    Harris, Marvin, 1971, Culture, Man, and Nature: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Anthropology. New York:Crowell.
    Held, David, 1988, Understanding Liberal Democracy. Oxford: Philip Allan.
    Held, David, 1996, Models of Democracy, 2nd ed. Cambridge:Polity Press.
    Heywood, Andrew, 1997, Politics. London:MacMillian Press Ltd.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Ife, Jim, 2001,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Work:Towards Rights-based Practi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uman Rights Policy and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05 ,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uman Rights Policy and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uman Rights Policy, 2000, Performance and Legitimacy: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uman Rights Policy.
    Joyner, Christopher C. ed., 1997,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ratnycky, Adrian, 1997,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ratnycky, Adrian, 1998,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ratnycky, Adrian, 1999,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ratnycky, Adrian, 2000,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ratnycky, Adrian, 2001,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ratnycky, Adrian, 2002,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 sand Civil Liberties , New York: Freedom House.
    Karatnycky, Adrian, 2003, Freedom in the World: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New York:Freedom House .
    Kaul, Inge, 1999, Global Public Good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jarum, Morten, 2003,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mplementing Human Right. Danish Institute for Human Rights.
    Korey, William, 1998, NGOs and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 Curious Grapevin.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Lanman, Todd, 2000, Issues and Methode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An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Lillich, Richard B., 2006,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Problems of Law, Policy, and Practice. New York: Aspen Publishers.
    MacDougal, Myres S. and Longzhi, Chen, 1980, Human Rights and World Public Order : The Basic Policies of an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Dignity. 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Mill, John Stuart, 2007, Utilitarianism, Liberty,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Wildside Press.
    Miller, David, ed., 1987 ,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Oxford Publishing Services.
    Nickel, James W., 1987, Making Sense of Human Rights: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owak, Manfred, 2004,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Regime, Boston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OHCHR, 2002,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OHCHR.
    OHCHR, 2006, Report on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HCHR.
    OHCHR, 2006, Working with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Human Rights: A Handbook for NGOs .OHCHR.
    OHCHR, 2007, High Commissioner’s Strategic Management Plan 2008-2009. OHCHR.
    OHCHR, 2011, High Commissioner’s Management Plan 2012-2013.OHCHR.
    Pye, Lucian W., 1966,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Inc.
    Rawls, John, 1971 ,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nteln, Alison D ., 1990,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Universityalism Versus Relativism.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Rudner, Richard S., 1966,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artori, Giovanni, 1965, Democratic Theory. New York:Frederick A. Draeger.
    Sartori, Giovanni, 1987,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New Jersey:Chatham House Publishers,Inc.
    Schumpeter , Joseph A.,2008, 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comcracy. Third Edition. New York:Harper Collins.
    Simmons, Beth A., 2009, Mobilizing for Human Rights:International Law in Domestic Politics. Cambridg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K. M. Rhona, 2003, 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K. M. Rhona, 2007, Texts &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Cavendish.
    Sorensen, Georg,1998,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Processe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 World, 2nd ed. Oxford:Westview Press.
    Steiner, Henry J., 2008,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 in context:law, politics, morals:text and material, 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 1995, Professional Training Series No.4: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A Handbook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 Geneva: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1994, Fact Sheet No. 19, National Institutions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Wax, Rosalie H., 1968, Patricipant Observati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Macmillan.
    Welch, Claude E., 2001, NGOs and Human Rights:Promise and Performance.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ensylvania Press.
    Wiarda, Howard J., 2002, Comparative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ion. Fort Worth,Tex.: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Wiseberg, Laurie S., 1993, Defending Human Rights Defenders:The Importance of Freedom of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NGOs, Montreal: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Wolf, Tomas, l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Prentice Hall Press,1sted.
    (二)Articles
    Baker, K.M. ,1994, “The idea of a declaration of rights. ” In The French Idea of Freedom:the Old Regime and the Declaration of Rights of 1789, edited by Kely, Van D.,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92-193.
    Burdekin, Brian and Gallagher, Anne, 2001, “The United Nations and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anism. edited by Alfredsson G. et al.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817.
    Carothers,Thomas, 2002(January),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Journal of Democracy. 13(1):9.
    Chu,Yun-han, 1996, “Taiwan`s Unique Challenges,” Journal of Democracy 7(1): 69-71.
    Coppe, John F., 1994, “Taiwan's 1991 and 1992 Non-Supplemental Elections:Reaching a Higher State of Democracy. ” East Asia Research Institute.p.23.
    Druckman, Daniel, 1994, “Nationalismm, patriotism, and group loyalty:A social psychological prspective,” Mersh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38 Issue:43-68.
    Feinberg, Joel, 1970, “The Nature and Value of Rights. ”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4:243-257.
    Fukuyama, Francis, 1995, “Democracy's Future:The Primacy of Culture.” Journal of Democracy 6(1):7-14.
    Gaer, Felice D.,1995, “Reality Check:Human Right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onfront Governments at the United Nations. ” Third World Quarterly 16,Issue:396.
    Huang, Mab, 2002, “Creating a 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Rights in Taiwan,October p.16-18, Taipei.
    Karatnycky, Adrian, 2002,“Muslim Countries and the Democracy Gap."Journal of Democracy 13(1):99-112.
    Karatnycky, Adrian, 2003,“ The 30th Anniversary Freedom House Survey:Liberty’s Advances in a Troubled World."Journal of Democracy 14(1):100-113.
    Linz, Juan J., 1970, “An Authoritarian Regime:The case of Spain,"in Erik Allardt and Stein Rokkan eds, Mass Politics: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 New York:Free Press.
    Linz, Juan J. and Stepan, Alfred., 1996 , “Toward Consolidated Democracies.” Journal of Democracy 7(2):14-33.
    Meaney, Constance Squires, 1992, “Liberal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KMT”, in Tun-Jen Cheng and Haggard, Stephan eds.,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Colorado: Lynne Rienner.
    O`Donnell, Guillermo A., 1992, “Transitions, Continuities, and Paradoxes", Edited by Scott Mainwaring,Guillermo O`Donnell and J. Samuel Valenzuela Issues in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O`Donnell, Guillermo, 1996, “Illusions About Consolidation .” Journal of Democracy 7(2):34 -51.
    Reif, Linda C., 2000, “Building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e Role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in Good Governance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e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13 Harv. Hum. Rts.J. 1.
    Rustow, Dankwart A., 1970,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Toward a Dynamic Model.",Comparstive Politics 2(3):337-363。
    Rustow, Dankwart A., 1996, “Illusions and Conceptual Flaws."Journal of Democracy 7(4):160 -168。
    Salamon, Lester M., 1994,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 73(4):109-122.
    Schedler, Andreas., 1998, “What i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Journal of Democracy 9(2):91 -107.
    Schedler, Andreas., 2001, “Measuring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66 -92.
    Shin, Doh Chull,1994, “On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A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Recent Theory and Research. ” World Politic 47(1):138-139.
    Simmon,P.J. ,1998(Fall),“Learning to live with NGOs.”Foeign Policy 112:81.
    Solinger, Dorothy J., 2001,“Ending One-Party Dominance:Korea, Taiwan, Mexico.” Journal of Democracy 12(1):41.
    Vasak, Karel, 1977, “Human Rights:A Thirty-Year Struggle.” UNESCO Courier 31:29-32 .
    Wellman, Carl, 1978, “ A New Conception of Human Rights. ” In Human Rights, edited by Eugene. Kamenka & A.Erh- Soon. Tay, Human Rights, London.
    Winckle, Edwin A.,1984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From Hard and Soft Authoritarism?” China Quarterly 99:481-499.
    三、網路
    (一)中文網站
    中時新聞網: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中華人權協會網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http://www.cahr.org.tw/about_2.php
    台灣人權促進會:http://www.tahr.org.tw/site/index.htm
    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交流協會:http://www.nafia.org.tw/htm/indexc.htm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大法官主題網: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網站: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人權大步走專區: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
    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http://www.cahr.org.tw/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網站:http://www.228.org.tw。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http://www.jrf.org.tw/newjrf/index_new.asp
    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網站:http://www.cf.org.tw/
    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http://www.hrp.scu.edu.tw/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
    統府全球資訊網人權諮詢委員會專區:http://www.president.gov.tw/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人權保障主題網:http://humanrights.cy.gov.tw/mp.asp?mp=71
    臺灣民主基金會網站:http://www.tfd.org.tw/docs/d9t2/008.pdf。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二) 英文網站
    美國自由之家:http://www.freedomhouse.org/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公室:http://www.ohchr.org/。
    聯合國非政府組織:http://www.globlepolicy.org/ngos/ngo-un/info/res-1296.htm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2261506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615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06101.pdf5267KbAdobe PDF2284View/Open
    506102.pdf5267KbAdobe PDF212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