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專書 牟宗三 1985《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 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 20.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 會。 勞思光 1999《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 唐君毅 1978《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學生書局。 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 傅佩榮 1993《儒家哲學新論》,台北:業強。 謝君直 2008《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 楊伯峻 1988《孟子譯註(上)、(下)》,台北:中華書局。 二、中文論文 錢永祥 2008〈如何理解儒家的『道德內在說』:以泰勒為對比〉,《國立政治大學哲學 學報》第 19 期。 陳福濱 2009〈《孟子》的「誠」–從「善」、「動」與「覺」之義理論起〉,《哲學與文 化》第 36 卷 11 期。 林憶芝 2000〈聖之時者–孟子心目中的孔子〉,《鵝湖學誌》第 24 期。 李明輝 1999〈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臺大歷史學報》第 24 期。 林建勳 2012〈《孟子.告子上》前四章比喻與性義交涉之解讀與析辯〉,《鵝湖月刊》 第 440 期。 葉仁昌 2011〈孟子政治思想中義利之辨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 50 期。 黃信二 2011〈論孟子命觀之哲學基礎〉,《哲學與文化》第 38 卷第 11 期。 劉振維 2002〈論朱熹對孟子「性善」說的詮釋及其問題–「性善」與「人性本善」的 辯議(上)〉,《哲學與文化》第 29 卷第 6 期。 何信全 2011〈儒學也能推導出現代法治原則嗎?以「道德自主性」為中心的探討〉,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 49 卷第 2 期。 東方朔 2012〈心知與心慮–兼論荀子的道德主體與人的概念〉,《國立政治大學哲學 學報》第 27 期。 佐藤將之 2005〈戰國時代「誠」概念的形成與意義:以《孟子》、《莊子》、《呂氏春秋》 為中心〉,《清華學報》新 35 卷第 2 期。 潘小慧 2002〈《孟子》中的智德思想〉,《哲學與文化》第 29 卷第 10 期。 曾春海 2001〈述評陳大齊對義利之辨的研究〉,《哲學與文化》第 28 卷第 11 期。 岑溢成 2005〈焦循性善論的探討〉,《鵝湖學誌》第 35 期。 楊澤波 2003〈「道德他律」還是「道德無力」–論牟宗三道德他律學說概念的混亂及 其真實目的〉,《哲學研究》第 6 期。 三、網路資料 孔子 《論語》,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孟子 《孟子》,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荀子 《荀子》,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墨子 《墨子》,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mozi/zh 管子 《管子》,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上》,民國 101 年 8 月 9 日,檢索「中 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jin-xin-zhang-ju-shang/zh 彌勒(索達吉堪布譯) 《辨法法性論》,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5.pdf 寂天(索達吉堪布譯) 《入菩薩行論》,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檢索「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10.pdf 蔣揚.米滂(索達吉堪布譯) 《解義慧劍論》,民國 101 年 7 月 16 日,取自「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