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149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10489      在线人数 : 7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499


    题名: 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及兩岸碳交易市場合作之研析
    Analysis of Constructing a Common Carbon Market for Taiwan and China
    作者: 林君鎂
    贡献者: 陳香梅
    林君鎂
    关键词: 溫室氣體減量
    碳交易
    兩岸碳交易市場
    《溫室氣體減量法》
    「十二五」計畫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3-11-01 11:45:17 (UTC+8)
    摘要: 人類的工業活動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大氣中含有超量溫室氣體將破壞地球環境,危害永續發展的長期目標。為抑制廠商的過度汙染,政府藉由核配限額碳排放權之方式,能夠促使廠商將生產面的外部成本內部化;而碳交易市場的運行則可以進一步減低廠商的減排成本,達到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少數產業,未來若實施碳交易,恐會發生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因此本文研究兩岸碳交易市場建置的可能性,整理兩岸政府已建立的法規,並檢視碳交易政策目前進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就台灣與中國目前在碳交易市場法規制度、能源結構與台商投資情形等層面,進行兩岸現況的比較分析,並以此探討兩岸碳交易市場合作的可能性。最後發現中國雖然在「十二五」計畫中加強二氧化碳排放管制,且已成立數間碳交易市場,但尚未針對碳交易機制發布一套完整法規;而台灣雖擬有《溫室氣體減量法》,然延宕至今都未通過,未來政策變數大。兩岸目前在碳交易市場的基礎建設方面都有待加強,若要進行碳交易市場的合作,還是應先徹查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並使相關法律制度更臻完善。
    參考文獻: Chang, Y.C. and N. Wang (2010),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 Energy Policy, 38, 3356-3364.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1a),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ighlights, 2011 edition, IEA, Paris, Franc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1b), Energy balance of non-OECD countries, 2011 edition, IEA, Paris, France.
    Mattoo, A., A. Subramanian, D. van der Mensbrugghe and J. He (2009), “Reconciling climate change and trade policy,”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5123,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Molly, P. S., K. Hamilton, T. Marcello and M. Sjardin (2011), State of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2011, Ecosystem Marketplace and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published.
    OECD (1997), Evaluating Economic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OECD Publishing, Paris, Franc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6), Inventory of U.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inks: 1990 – 2004, EPA, Washington, DC, U.S.A.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07),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 –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GEO-4), Chinese version download link : http://www.unep.org/geo/GEO4/report/GEO-4_Report_Full_CH.pdf.
    World Bank (2010), 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10 edition,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王慶康 (2008),「中國應對氣候變遷有關環境法之研究」,東吳大學,台北,台灣。
    中國國務院 (2008),《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文件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zwgk/2008-10/29/content_1134378.htm。
    中國統計局 (2011),《中國統計年鑑 (2011)》,中國統計出版社,北京,中國。
    中國統計局 (2011),《中國能源統計年鑑 (2011)》,中國統計出版社,北京,中國。
    李堅明 (2005),《近10年來溫室氣體減量經驗及相關政策成效之檢討》,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吳再益 (2010),「探討兩岸企業合作以市場機制推動碳排放減量」,文章連結:http://www.npf.org.tw/post/12/7972。
    吳限 (2011),「行政和市場解構:我國碳交易市場問題、條件和建構」,《前沿》,12,97-100,頁112。
    周曉唯、張金燦 (2011),「關於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路徑的思考」,《經濟與管理》,25(3),頁82-88。
    陳香梅、羅德城、羅光達 (2011),「台灣未來碳市場供需規模之初探」,兩岸低碳社會與綠色成長推動策略研討會,台北,台灣。
    陳筆 (2011),「兩岸碳交易共同市場芻議」,《2011循環經濟與節能減碳》,財團法人中技社能源中心,台北,台灣。
    陳彥尹、吳榮華、黃韻勳 (2008),「台灣耗能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驅動力之研究」,《礦冶》,52(3),頁40-52。
    范建得 (2007),《以政治、經濟與法律層面探討後京都時期因應方案計畫》,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溫麗琪 (2009),《我主要貿易夥伴國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環境措施對市場進入之影響》。外交部委託研究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熊焰 (2011),《低碳轉型路線圖》,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中國。
    蔡博峰 (2011),「碳稅PK總量管制-碳交易」,《環境經濟》,6,頁48-56。
    謝志誠 (1998),「臺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及因應策略」,文章連結:http://www.taiwanwatch.org.tw/issue/nuclear/news-01/87051604.htm。
    盧誌銘 (2006),《因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策略規劃》,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蕭代基 (2009),《碳排放交易機制建置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薛進軍、趙忠秀 (2012),《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 (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中國。
    羅時芳 (2004),《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對產業發展之影響及因應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研究所
    99255018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5018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財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01801.pdf1108KbAdobe PDF227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