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115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330627      Online Users : 86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6115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58


    Title: 平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riminal trial
    Authors: 江俊傑
    Contributors: 何賴傑
    江俊傑
    Keywords: 平民參與審判
    陪審
    參審
    裁判員
    裁判員制度
    裁判員法
    Date: 2005
    Issue Date: 2013-10-01 11:43:56 (UTC+8)
    Abstract: 向來對於我國法律制度影響甚為深遠的日本,在最近這一波平成司法改革運動中,於2004年5月21日通過《裁判員の参加する刑事裁判に関する法律》,亦即《裁判員參加刑事裁判法》(簡稱《裁判員法》),不但在日本法學界造成盛況空前的研究與討論,也讓許多國外的比較法學者感到驚訝不已,因為日本在1920年代就曾經施行過陪審制度,但該制度的施行成效不佳,僅短暫15年即停止適用,何以事隔80年後進入21世紀的現代化日本又選擇走回頭路,重拾過去曾經慘虧失敗的平民參與審判制度?對於這一部備受矚目的《裁判員法》,本文嘗試予以分析紹介,分成六章處理,包括【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平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概述】、【第三章 日本之《裁判員法》分析介紹】、【第四章 裁判員制度之相關問題討論】、【第五章 我國引進《裁判員法》之可行性評估】及【第六章 結論】,作為我國日後或有一天亦得審慎評估是否適宜借鏡日本的經驗而讓裁判員制度在我國落地生根。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名詞辨析 8
    第一項 職業法官與非職業法官 8
    第二項 陪審與參審 9
    第三項 日本之「裁判員」 10
    第二節 平民參與審判與日本的裁判員制度 10
    第一項 平民參與審判制度之傳統類型 11
    第一款 陪審與參審 11
    第二款 式微的大陪審與多元的參審 12
    第二項 日本之裁判員制度 13
    第一款 從何而來 13
    第二款 《裁判員法》的內容 14
    第三項 裁判員制度之問題討論 15
    第四項 我國之相關法制經驗 16
    第一款 法制史 16
    第二款 法規草案 16
    第三款 我國可否導入日本的裁判員制度 16

    第二章 平民參與審判制度之概述 19
    第一節 陪審制度 19
    第一項 陪審制度之沿革 20
    第一款 陪審制度的起源 20
    第二款 陪審制度的發展 22
    第三款 陪審制度的主要類型:起訴陪審與審判陪審 24
    第二項 美國陪審制度之現況 25
    第一款 陪審團之組成 25
    第二款 陪審制度運作現況 30
    第三項 我國法上關於陪審制度之贊否論 35
    第一款 贊成的理由 35
    第二款 反對的理由 37
    第二節 參審制度 39
    第一項 德國參審制度之沿革 40
    第一款 參審制度之由來 40
    第二款 德國參審制度之法律依據 42
    第二項 德國刑事參審制度之現況 42
    第一款 德國刑事參審法院組織簡介 42
    第二款 德國刑事參審員之資格、選任及地位、職權 45
    第三款 德國刑事參審法院之運作現狀 49
    第三項 我國法上關於參審制度之贊否論 51
    第一款 贊成的見解 51
    第二款 反對的見解 52
    第三節 本文對陪審制、參審制之看法 52
    第一項 關於陪審制度 53
    第一款 陪審審判能否禁得起理性檢驗? 53
    第二款 引進陪審制,然後再大量採用認罪協商? 54
    第三款 台灣的審判環境適合採用陪審制嗎? 55
    第四款 台灣「人」適合嗎? 56
    第五款 陪審制度的精神值得學習 57
    第二項 參審制度之可行性 58
    第一款 兼具民主與理性的制度設計 58
    第二款 參審制度之合憲性 58
    第三款 引進專家參審制度? 59
    第四款 正視人民對於參審制之看法 61
    第五款 法律教育功能與法院平民化 61

    第三章 《裁判員參加刑事裁判法》 63
    第一節 《裁判員法》概論 63
    第一項 制定背景與步驟 64
    第二項 基本架構圖與程序圖 73
    第三項 制定目的與旨趣 76
    第二節 《裁判員法》之基本架構 77
    第一項 基本架構 78
    第二項 適用對象之案件及其例外 79
    第三項 合議庭組成 81
    第四項 候補裁判員 84
    第五項 法官與裁判員之權限 86
    第六項 評議與評決 88
    第三節 裁判員之選任及解任 92
    第一項 裁判員之資格概要 93
    第二項 選任裁判員 94
    第一款 選任資格 94
    第二款 資格欠缺事由 94
    第三款 禁止就職事由 95
    第四款 辭退事由 96
    第五款 不適格事由 97
    第三項 裁判員的選任程序 98
    第一款 選任程序之綱要 98
    第二款 裁判員候選人名簿之制作 100
    第三款 裁判員候選人之傳喚 101
    第四款 裁判員人候選人資訊之公開 105
    第五款 裁判員等人之選任程序期日 106
    第四項 裁判員的義務與解任 114
    第一款 裁判員.候補裁判員之義務 115
    第二款 裁判員.候補裁判員之解任 116
    第三款 裁判員.候補裁判員任務之終止 120
    第四款 日費等相關費用之支付 120
    第五款 照會公務機關等 121
    第四節 裁判員參加之刑事訴訟程序 121
    第一項 審判前程序 122
    第一款 審判前整理程序 123
    第二款 第一次審判期日前之鑑定 124
    第二項 審理程序 125
    第一款 法庭上之關注義務 125
    第二款 開始陳述 127
    第三款 證據調查 127
    第四款 審判程序之更新 128
    第三項 判決與上訴救濟 129
    第一款 自由心證主義 129
    第二款 判決之宣告 130
    第三款 判決書 131
    第四款 控訴審(第二審) 131
    第五節 裁判員之保護措施及相關罰則 134
    第一項 保護裁判員之相關措施 135
    第一款 不利益對待之禁止 135
    第二款 個人資訊之保護 135
    第三款 接觸裁判員等人之規則 136
    第二項 罰則 137
    第三項 其他規定 141
    第一款 施行日期 142
    第二款 施行前之措施條款 142
    第三款 環境整備條款 143
    第四款 檢討條款 143

    第四章 裁判員制度之相關問題 145
    第一節 《裁判員法》之特色 145
    第一項 平成司法改革下的產物 145
    第二項 陪審制與參審制之融合 146
    第三項 僅適用於重大案件 150
    第四項 使裁判員充分理解審判之規定 151
    第五項 考量日本民族性格之規定 151
    第二節 關於裁判員制度之不同意見 152
    第一項 反對陪審制度的看法 153
    第二項 裁判員制度違憲 154
    第一款 違反日本《憲法》第80條第1項 154
    第二款 違反日本《憲法》第76條第3項 154
    第三款 違反日本《憲法》第37條第1項 155
    第三項 實施裁判員制度可能衍生的問題 155
    第一款 審理之疏失或漏洞 155
    第二款 無法追求案件之事實真相 156
    第三款 龐大的訴訟花費 156
    第四款 造成其他案件之訴訟遲延 157
    第五款 被調動之國民的沈重負擔 157
    第四項 與日本國民性格不符? 158
    第一款 日本人之觀點 158
    第二款 外國人之觀點 158
    第五項 日本國內也不看好裁判員制度? 160
    第一款 一般民眾的參加意願低落 160
    第二款 法律界並不看好裁判員制度 161
    第三款 究竟什麼是「國民的聲音」? 163
    第四款 對宣傳之期待 163
    第三節 《裁判員法》本身之問題點 164
    第一項 是否一律強制適用 164
    第二項 適用案件對象範圍之大小 165
    第三項 裁判員之權限範圍 166
    第四項 審判長之不當干預如何救濟? 167
    第五項 裁判員是無任期的參審員? 168
    第四節 《裁判員法》所造成的影響 168
    第一項 傳統之刑事審判即將改變? 169
    第一款 偵查型態之轉變 169
    第二款 審判型態之轉變 173
    第二項 《刑訴法》、《刑訴規則》之配合修正 177
    第一款 日本《刑事訴訟法》之配合修正 177
    第二款 日本《刑事訴訟規則》之配合修正 179
    第三項 刑事法教育變革-法科大学院之功能 180
    第四項 預斷防止與新聞自由之緊張關係 181

    第五章 我國引進《裁判員法》之可行性評估 185
    第一節 我國司法史上之平民參與審判立法例 185
    第一項 民國18年之《反革命案件陪審暫行法》 186
    第二項 民國88年修正公布前之舊《軍事審判法》 186
    第三項 小結 187
    第二節 草案簡介:刑事參審與專家參審 188
    第一項 《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189
    第一款 研擬背景 189
    第二款 草案內容 190
    第三款 小結 191
    第二項 《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 192
    第一款 研擬背景 192
    第二款 草案內容 193
    第三款 小結 194
    第三項 各該法案與日本《裁判員法》之比較 195
    第一款 決策者.制定者之差異 197
    第二款 制度選擇差異性 197
    第三款 改革決心、改革幅度之差異性 198
    第四款 行政、立法、司法攜手合作 199
    第五款 小結 199
    第三節 我國是否適合引進《裁判員法》 200
    第一項 裁判員制度導入我國之可能性 202
    第一款 是否違憲? 202
    第二款 台灣與日本的社會環境差異 204
    第三款 人民不滿現行刑事審判制度之原因 205
    第四款 國家財政負擔問題 206
    第五款 職業法官v.s參審員 207
    第六款 適用案件範圍 208
    第七款 上訴審問題 210
    第八款 參審員之人身安全維護問題 211
    第二項 《裁判員法》值得借鏡或反省之處 211

    第六章 結論 215

    ◎參考文獻 217

    ◎附錄一、《裁判員法》條文翻譯對照 226
    ◎附錄二、《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條文暨說明 249
    ◎附錄三、《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條文暨說明 256
    "
    Reference: ※ 中文文獻
    (依發表先後)

    一、 教科書或專論
    01. 程元藩、曹偉修,《修正刑事訴訟法釋義(上)》,1969.09修正再版。
    02. 程元藩、曹偉修,《修正刑事訴訟法釋義(下)》,1969.09修正再版。
    03. 蔡蔭恩,《中美司法制度之比較》,1971.04初版,中華大典編印會印行。
    04. 俞叔平,《德國刑事司法制度》,1977.03二版。
    05. 阮毅成,《法語(上)》,1980.11初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06. 阮毅成,《法語(下)》,1980.11初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07. 司法院,《司法研究年報第四輯上冊》,1984.03,司法院編印。
    08. 立法院圖書館,《司法革新》,1989.10,立法院圖書館編。
    09. 蔡墩銘,《當今刑事司法新課題》,1989.10,蔚理法律事務所發行。
    10.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1992.04初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72)。
    11. 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一)》,1992.06,司法院編印。
    12. 司法院,《司法院暨所屬機關出國考察報告彚編(一)》,1994.04,司法院編印。
    13. 司法院,《司法院參審試行條例研究資料彙編(二)》,1994.06,司法院編印。
    14. 司法院,《司法院暨所屬機關出國考察報告彚編(二)》,1995.05,司法院編印。
    15. 司法院,《司法研究年報第十六輯》,1996.06,司法院編印。
    16. 司法院,《司法院暨所屬機關出國考察報告彚編(三)》,1996.06,司法院編印。
    17. 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1997.02,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財團法人刑事法雜誌社基金會共同發行。
    18.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05初版,五南圖書。
    19. 蘇永欽,《司法改革的再改革》,1998.10,元照出版公司。
    20.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第二冊)》,1999.04,中央警察大學印行。
    21. 司法院,《全國司法改革會議結論具體措施暨時間表》,1999.07.26,司法院編印。
    22.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1999.08,翰蘆圖書出版二刷。
    23.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1999.10,中央警察大學印行。
    24. 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2000.04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25. 前田雅英著/董璠輿譯,《日本刑法各論》,2000.05初版,五南圖書出版。
    26.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2000.09,翰蘆圖書出版。
    27.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2001.07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8. 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報告(下)》,2001年10月印行。
    29. 司法院,《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二輯》,2001年12月,司法院編印。
    30.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2003年9月一版,學林文化。
    31. 勞倫斯.傅利曼( Lawrence M. Friedman )著/楊佳陵譯,《美國法導論( American Law : An Introduction )》,2004年3月初版,商周出版。
    32. 易延友,《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2004.11初版,三民書局發行。
    33.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2005.09二版二刷。
    34.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2005.09二版二刷。
    35. 黃朝義,《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2001.12月初版二刷,五南圖書出版。

    二、 碩士論文
    01. 黃政忠,1998:《國民參與司法審判制度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周成瑜指導。
    02. 張曉薇,1999:《論參審制之採行》,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韓毓傑指導。
    03. 詹惟堯,2005:《專家參審制度之探討》,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李復甸指導。

    三、 期刊文章
    01. 阮毅成,1932:〈牛蘭案與外籍律師及陪審制度〉,《時代公論》,第17號(收錄於作者自著,《法語(下)》一書中,頁339-348)。
    02. 阮毅成,1935:〈我國所可採行的陪審制度〉,《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學雜誌司法制度專號》,(收錄於作者自著,《法語(下)》一書中,頁396-403)。
    03. 關吉玉,1952.11:〈陪審制度考畧〉,《法律評論》,第18卷第11、12期合刊,頁26。
    04. 阮毅成,1953.04:〈廢檢察.行陪審〉,《法律評論》,第19卷第4期,頁3-7(收錄於作者自著,《法語(下)》一書中,頁404-411)。
    05. 阮毅成,1953.05:〈論刑事陪審制度〉,《軍法專刊》,第2卷第5期,頁6-8(收錄於作者自著,《法語(下)》一書中,頁412-424)。
    06. 石志泉,1955.06:〈論陪審制度〉,《法令月刊》,第6卷第6期,頁3-5。
    07. 洪力生,1956.02:〈美國的陪審制度〉,《軍法專刊》,第5卷第2期,頁5-9。
    08. 安裕琨,1957.01:〈德國陪審制度〉,《軍法專刊》,第6卷第1期,頁17-19。
    09. 盛子良,1958.03:〈刑事訴訟與舉證責任之研究〉,《東吳學報》,第1卷第11期,頁175-189。
    10. 張鏡影,1960.04:〈論陪審制度〉,《情報知識》,第1卷第10期,頁5-7。
    11. 周定宇,1963.04:〈美國的陪審制度〉,《法學叢刊》,第30期,頁11-19。
    12. 周朱枕,1964.01:〈論美國陪審制度〉,《法律評論》,第30卷第1期,頁24-26。(按:本文乃作者譯作,原著出自Harold J. Berman主編之Talks on American Law一書)。
    13. 劉鴻坤,1964.05:〈陪審制度之研究〉,《法令月刊》,第15卷第5期,頁10-12。
    14. 蔡蔭恩,1964.12:〈各國司法制度之簡介(上)〉,《軍法專刊》,第13卷第12期,頁2-10。
    15. 蔡蔭恩,1965.01:〈各國司法制度之簡介(下)〉,《軍法專刊》,第14卷第1期,頁22-32。
    16. 張特生,1965.10:〈陪審制之得失〉,《司法通訊》,第211期。
    17. 呂 光,1970.12:〈簡介英美陪審制度〉,《法令月刊》,第21卷第12期,頁5-9。
    18. 謝在全等,1975.11:〈我國刑事訴訟可否酌採陪審制度〉,《法律世界》,第11期,頁11-23。
    19. 吳景芳,1978.08:〈美國陪審制度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22卷第4期,頁10-22。
    20. 耿雲卿,1981.07:〈英美陪審制度簡介及其評估〉,《憲政時代》,第7卷第1期,頁73-79。
    21. 黃東熊,1999.04:〈美國刑事訴訟制度〉,《刑事訴訟法研究(第二冊)》,1999.04,中央警察大學印行,頁353-478。
    22. 朱石炎,1983.05:〈論陪審制度〉,《法令月刊》,第34卷第5期,頁11-14。
    23. 耿雲卿,1984.02:〈論我國宜否採行陪審制度 — 兼談「重罪陪審」及「專家陪審」制之可行性〉,《法律評論》,第50卷第2期,頁7-9。
    24. 蔡秀雄,1984.03:〈證據法則與自由心證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四輯上冊》,1984.03,司法院編印。
    25. 林永謀,1987.06.17:〈法國陪審制度(上)〉,《司法周刊》,第319期,版2。
    26. 林永謀,1987.06.24:〈法國陪審制度(下)〉,《司法周刊》,第320期,版2。
    27. 林永謀,1987.10.14:〈德國參審制度(上)〉,《司法周刊》,第336期,版2-3。
    28. 林永謀,1987.10.21:〈德國參審制度(中)〉,《司法周刊》,第337期,版3。
    29. 林永謀,1987.10.28:〈德國參審制度(下)〉,《司法周刊》,第338期,版3-4。
    30. 尹章華,1988.01:〈論陪審制度之訴訟功能與社會功能〉,《軍法專刊》,第37卷第1期,頁20-23。
    31. 藍瀛芳,1988.03.23:〈也談法國的陪審制度〉,《司法周刊》,第358期,版2-3。
    32. 沈宜生,1992.05.20:〈平民法官參審之評估〉,《司法周刊》,第571期,版3。
    33. 段重民,1992.06.13:〈就刑事訴訟法看Warren, Burger及Rehnquist法院〉,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論文集》,1993年7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出版,頁53-73。
    34. 蔡志方,1993.02:〈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第161期,頁9-17。
    35. 呂有文,1993.11:〈細說參審制〉,《司法周刊》,第646期,版1。
    36. 李復甸,1994.10:〈論司法革新〉,《律師通訊》,第181期,頁56-60。
    37. 林永謀,1995.01-1:〈德國陪審、參審採行之理念上觀察〉,《法令月刊》,第46卷第1期,頁3-7。
    38. 林永謀,1995.01-2:〈論國民參與司法暨參審制之採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頁3-13。
    39. 蔡墩銘,1995.01:〈參審與司法改革〉,《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頁13-16。
    40. 李念祖,1995.01:〈實施參審制度在我國憲法上的幾個基本問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頁16-25。
    41. 蘇永欽,1995.01:〈從憲法及司法政策角度看參審及其試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頁25-51。
    42. 張麗卿,1995.08:〈德國刑事訴訟參審制之研究 — 兼論我國刑事參審試行條例草案〉,《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4期,頁18-64。
    43. 嚴震生,1996.01:〈辛普森案與美國陪審團制度的爭議〉,《美歐月刊》,第11卷第1期,頁104-121。
    44. 江偉民,1996.03.28:〈漫談陪審制度(一)〉,《法務通訊》,第1770期,版2。
    45. 江偉民,1996.04.04:〈漫談陪審制度(二)〉,《法務通訊》,第1771期,版2。
    46. 江偉民,1996.04.11:〈漫談陪審制度(三)〉,《法務通訊》,第1772期,版2。
    47. 林永謀,1996.12:〈美國陪審制度之理念與其廻避制度之問題〉,《司法周刊》,第805期,版2-3。
    48. 王兆鵬,1997.02,〈刑事訴訟的新潮流-與被告協商〉,《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頁749-782。
    49. 邱英武,1997.02:〈我國軍事審判法上軍官參與審判制度之研究 — 從德國的參審制度談起-〉,《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1期,頁42-54。
    50. 三井誠著/陳運財譯,1997.03:〈從誤判問題檢視日本刑事司法之現況〉,《月旦法學雜誌》,第22期,頁132-137。
    51. 陳運財,1998.04:〈軍事審判之刑事訴訟法制化〉,《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頁37-45。
    52. 蘇永欽,1998.10:〈參審是毒藥還是補藥?-從憲法及司法政策角度看參審及其試行〉,《司法改革的再改革》,1998.10,元照出版公司,頁65-131。
    53. 林山田,1999.04:〈別迷失在主義的叢林中 — 為職權原則與調查原則申冤 —〉,《台灣本土法學》,創刊號,頁3-19。
    54. 井上正仁、丹尼爾.傅特(Daniel H. Foote)著/陳運財、王兆鵬譯,1999.04:〈『日本暨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研討會』專題演講暨座談紀錄 主題一:當事人進行主義 — 日本與美國 〉,《法學叢刊》,第174期,頁1-34。
    55. 王兆鵬,1999.08:〈當事人進行主義爭辯之評議〉,《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4期,頁32-63。
    56. 王兆鵬,1999.08:〈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簡介〉,《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頁367-394。
    57. 黃東熊,1999.10:〈日本刑事訴訟制度〉,《刑事訴訟法研究》,頁553-613。
    58. 張麗卿,2000.04:〈參審制度之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頁39-91。
    59. 黃榮堅,2000.04:〈評「參審制度之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頁93-100。
    60. 王兆鵬,2000.09:〈引進陪審團之深思〉,《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頁371-376。
    61. 黃朝義,2000.10:〈相關刑案中專家參與審判諮詢之運作問題〉,《律師雜誌》,第253期,頁16-29。
    62. 三井誠著/陳運財譯,2001.10:〈日本刑事上訴制度〉,《「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報告(下)》,頁443-470。
    63. 何賴傑,2001.10:〈簡介德國刑事上訴制度〉,《「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報告(下)》,頁471-494。
    64. 黃朝義,2001.12:〈專家參與審判諮詢問題〉,《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頁101-121。
    65. Schilken著/陳榮宗譯,2002.01:〈平民與專家參與德國之法院程序〉,《法學叢刊》,第185期,頁89-100。
    66. 張麗卿,2002.03:〈鑑定人鑑定或專家參審〉,《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三)》,頁199-266。
    67. 黃朝義,2002.05:〈民眾參與之刑事陪審制度〉,《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二)》,頁361-397。
    68. 吳巡龍,2002.10:〈由義大利改革刑事訴訟制度之經驗檢討我國的修法方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
    69. 林文軒,2003.01:〈大陸人民陪審制現狀與改革〉,《法令月刊》,第54卷第1期,頁70-83。
    70. 林朝榮,2003.08:〈主義變遷中之我國刑事訴訟法(上)〉,《台灣本土法學》,第49期,頁5-28。
    71. 林朝榮,2003.09:〈主義變遷中之我國刑事訴訟法(下)〉,《台灣本土法學》,第50期,頁70-90。
    72. 吳巡龍,2003.09:〈美國對刑事訴訟兩造對抗制度之修正-證據開示程序〉,《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2003年9月,學林文化,頁303以下。
    73. 陳運財,2004.06:〈論日本刑事司法制度之改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0期,頁113-151。
    74. 村永史朗,2004.08:〈「有關由裁判員參與之刑事裁判之法律」之介紹〉,《萬國法律》,第136期,頁124-126。
    75. 陳運財2004.10:〈刑事程序鑑定之證據法則〉,《萬國法律》,第137期,頁
    76. 林騰鷂,2004.12:〈新世紀日本司法制度大改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1期,頁1-42。
    77. 井上正仁著,陳運財、蔡秀卿譯,2005.02:〈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之經過及概要〉,《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142-153。
    78. 范瑞華,2005.12:〈日本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 — 即「裁判員參加刑事裁判法律案」〉,《萬國法律》,第144期,頁119-122。
    79. 葉建廷、林麗瑩、楊雲驊、黃東熊、李念祖、尤伯祥、蘇友辰等,2006.01:〈建立民眾參與司法審判機制座談會紀實〉,《人權會訊》,第79期,頁23-27。
    80. 邱 琦,2006.02.23:〈德國專家參審制度簡介-以漢堡地方法院商事法庭為中心〉,《司法周刊》,第1275期,版2。
    81. 楊隆順,2006.02.23:〈專家參審試行條例草案初探〉,《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1275期,頁1-26。
    82. 張明偉,2006.04:〈英美傳聞法則與對質條款的歷史考察〉,《月旦法學》,第131期,頁93-118。
    83. 吳豪人,2006.06:〈日本司法改革與「法科大學院」〉,《月旦法學》,第133期,頁65-75。
    84. 三井誠著,陳運財.巫聰昌譯,2006.07:〈日本刑事司法的發展動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4期,頁229-241。

    四、 工具書
    01.《元照英美法詞典》,2003.05,法律出版社出版

    五、 報章雜誌
    01. 〈特殊訴訟種類案件採參審制〉,中國時報,1988.11.17,一版。
    02. 〈欣聞參審試行條例已開始研擬〉,民眾日報社論,1989.01.18,二版。
    03. 〈參審制度並非司法清明的根本之途〉,中國時報社論,1988.11.18,三版。
    04. 〈試行參審制利弊何在〉,自立早報,1988.11.17。
    05. 高榮志,〈「立意良善,誤入歧途」的專家參審制與國民參審制〉,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2006.03.07。

    六、 網路資源
    01. 林鈺雄,2005.05.25:<參審制度的制弊得失>,發表於檢察官改革協會網站,網址:http://www.pra-tw.org/forum.aspx(最後造訪日2006.07.07)
    02.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2.10.17:<遲緩的司改列車,如何乘載全民殷切的期盼?!- -全國司法改革會議三周年體檢體檢報告暨司法民調結果>,網址:http://www.jrf.org.tw/line/focus.asp?SN=299(最後造訪日2006.07.07)

    ※ 日文文獻
    (依發表先後)

    一、 教科書或專論
    01. 甲斐克則、紺谷浩司編集代表,《国民の司法参加と司法改革》,1997.09,成文堂。
    02. 新堂幸司,《司法改革の原点》,2001.12.10初版第2刷,有斐閣。
    03. 白取祐司,《刑事訴訟法[第2版]》,2002.05.15第2版第2刷,日本評論社。
    04. 福井 厚,《刑事訴訟法[第4版]》,2002.06.25第4版第1刷,有斐閣。
    05. 新倉 修,《裁判員制度がやってくる》,2003.02,現代人文社(大学図書)。
    06. 九州大学法学部刑事訴訟法ゼミナール 編、大出 良知 監,《裁判員(あなた)が有罪、無罪を決める》,2003.09,現代人文社(大学図書)。
    07. 日本弁護士連合会,《裁判員制度と取調べの可視化》,2004.10,明石書店。
    08. 鯰越溢弘,《裁判員制度と国民の司法参加》,2004.10,現代人文社。
    09. 後藤 昭、四宮 啓、西村 健、工藤美香,《実務家のための裁判員法入門》,2004.12,現代人文社。
    10. 池田 修,《解說裁判員法》,2005.05,弘文堂。
    11. 辻 裕教,《司法制度改革6裁判員法 刑事訴訟法》,2005.07,商事法務。
    12. 丸田 隆,《裁判員制度》,2005.12.05,平凡社。

    二、 期刊文章
    01. 篠倉 満,1988.02:〈国民の司法参加〉,《刑法雑誌》,第28卷第3号,頁457- 459。
    02. 庭山英雄,1989.04:〈国民の司法参加〉,《刑法雑誌》,第29卷第4号,頁605- 608。
    03. 大久保哲,1992.10:〈刑事手続の構造からみた陪審の事実認定〉,《刑法雑誌》,第32卷第4号,頁533- 550。
    04. 高田昭正,1994.07:〈ドイツ刑事訴訟における参審制 —「刑事司法への国民参加」論の素材として — 〉,《刑法雑誌》,第33卷第4号,頁724- 738。
    05. 渡部保夫,1994.07:〈陪審と誤判の防止〉,《刑法雑誌》,第33卷第4号,頁739- 750。
    06. 豊川正明,1994.07:〈新しい陪審制の模索〉,《刑法雑誌》,第33卷第4号,頁751- 772。
    07. 鯰越溢弘,1995.11:〈国民の司法参加〉,《刑法雑誌》,第35卷第1号,頁141- 145。
    08. 平良木登規男,1999.07:〈特集 陪審・参審・職業裁判官 はじめに〉,《刑法雑誌》,第39卷第1号,頁14- 17。
    09. 四宮 啓,1999.07:〈陪審・参審・職業裁判官(一) — 陪審制の立場から — 〉,《刑法雑誌》,第39卷第1号,頁18- 29。
    10. 佐藤博史,1999.07:〈陪審・参審・職業裁判官(二) — 参審制の立場から — 〉,《刑法雑誌》,第39卷第1号,頁30- 41。
    11. 田口守一,1999.07:〈刑事司法への市民参加と訴訟理論〉,《刑法雑誌》,第39卷第1号,頁42- 51。
    12. 大久保太郎,2002.03.21:〈裁判員制度案批判(続)(上)合憲性への疑問及びその他の諸問題〉,《判例時報》,1772号,頁3-7。
    13. 大久保太郎,2002.04.11:〈裁判員制度案批判(続.下)合憲性への疑問及びその他の諸問題〉,《判例時報》,1774号,頁3-7。
    14. 稲田隆司,2002.04:〈刑事司法への国民参加〉,《刑法雑誌》,第35卷第1号,頁448- 452。
    15. 篠倉 満,2003.02:〈日本型陪審裁判採用の提案〉,《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154- 163。
    16. 田口守一,2003.02:〈特集 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 分科会の趣旨〉,《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164- 167。
    17. 大谷直人,2003.02:〈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168- 178。
    18. 中井憲治,2003.02:〈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179- 189。
    19. 浦 功,2003.02:〈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190- 201。
    20. 白取祐司,2003.02:〈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202- 211。
    21. 白取祐司,2003.02-1:〈特集 刑事手続改革の課題と展望 [討論の要旨]〉,《刑法雑誌》,第42卷第2号,頁212- 216。
    22. 裁判員制度.刑事検討会,2003.12.1:〈「考えられる裁判員制度の概要について」の説明〉,《ジュリスト》,No.1257,頁139-150。
    23. 後藤 昭,2004.03:〈特集 裁判員制度導入に伴う手続の構想 共同研究の目的と討論の概要〉,《刑法雑誌》,第43卷第3号,頁421- 425。
    24. 加藤克佳,2004.03:〈裁判員制度における判決と上訴の構想〉,《刑法雑誌》,第43卷第3号,頁451- 462。
    25. 長沼範良,2004.06.01:〈裁判員の選任•確保とその権限•義務〉,《ジュリスト》,No.1268,頁66- 72。
    26. 安村 勉,2004.06.01:〈裁判体の構成〉《ジュリスト》,No.1268,頁58- 65。
    27. 辻 裕教,2004.06.01:〈法案提出に至る経緯と法案の概要〉,《ジュリスト》,No.1268,頁49- 57。
    28. 三井 誠等,2004.06.01:〈[座談会〕 裁判員制度をめぐって〉,《ジュリスト》,No.1268,頁6- 48。
    29. 新倉 修,2004.07:〈裁判員法の成立について〉,《法律時報》,第76卷第8号,頁1- 3。
    30. 井上正仁,2004.11.15:〈裁判員制度の導入に至る経緯とその概要〉,《ジュリスト》,No.1279,頁74- 85。
    31. 山室 惠,2004.11.15:〈裁判員制度と公判のあり方〉,《ジュリスト》,No.1279,頁86-90。
    32. 古江賴隆,2004.11.15:〈裁判員制度と檢察官の訴追活動〉,《ジュリスト》,No.1279,頁91-97。
    33. 佐藤博史,2004.11.15:〈裁判員制度と刑事弁護〉,《ジュリスト》,No.1279,頁97-102。
    34. 佐伯仁志,2004.11.15:〈裁判員制度の導入と刑法あり方〉,《ジュリスト》,No.1279,頁102-107。
    35. 福島 至,2005.02:〈精密司法の意義と限界〉,《刑法雑誌》,第44卷第2号,頁261- 264。
    36. 後藤 昭/笹倉香奈,2005.02:〈裁判員制度と報道の役割〉,《刑法雑誌》,第44卷第2号,頁265- 268。
    37. 酒卷 匡・常本照樹・西村 健・守屋克彥・市川正人,2005.04:〈 [座談会] 裁判員制度の可能性と課題〉,《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4- 23。
    38. 笹田栄司,2005.04:〈裁判員制度と日本国憲法〉,《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24- 29。
    39. 中川孝博,2005.04:〈裁判員制度と刑事司法改革の課題 — 未決拘禁システム・適正な事実認定〉,《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30- 34。
    40. 鯰越溢弘,2005.04:〈裁判員制度と公判前整理手続 — 争点整理・証拠開示を中心として〉,《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35- 39。
    41. 緑 大輔,2005.04:〈裁判員の負担・義務の正当性と民主主義〉,《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40- 44。
    42. 松井茂記,2005.04:〈裁判員制度と取材・報道の自由〉,《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45- 51。
    43. 三谷太一郎,2005.04:〈裁判員制度と日本の民主主義〉,《法律時報》,第77卷第4号,頁52- 56。
    44. 萩原 猛,2005.07:〈刑訴法一部改正(迅速充実)で刑事訴訟手続はどう変わるのか〉,《法学セミナー》,No.607,頁15- 19。
    45. 四宮 啓,2005.07:〈裁判員法で刑事訴訟手続と法科大学院教育はどう変わるのか〉,《法学セミナー》,No.607,頁20- 23。
    46. 白木達也,2005.07:〈裁判員制度についての法律家の意見〉,《法学セミナー》,No.607,頁115。
    47. 辻 裕教,2005.07:〈刑事訴訟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平成16年法律第62号)について(1)〉,《法曹時報》,第57卷第7号,頁1-99。
    48. 高橋康明,2005.08.01:〈刑事訴訟規則の一部を改正する規則の概要〉,《判例タイムズ》,No.1180,頁9- 44。
    49. 木谷 明・中川孝博・白取祐司,2005.10:〈《鼎談》刑事裁判の理念と事実認定〉,《法律時報》,第77卷第11号,頁4- 23。
    50. 原田國男,2005.10:〈裁判員制度における事実認定 — 木谷・石井論争を素材として〉,《法律時報》,第77卷第11号,頁36- 42。
    51. 石塚章夫,2005.10:〈裁判官と事実認定〉,《法律時報》,第77卷第11号,頁43- 48。
    52. 河津博史,2005.10:〈裁判員制度と事実認定〉,《法律時報》,第77卷第11号,頁49- 55。
    53. 川崎英明,2005.10:〈刑事司法改革と事実認定論 — 特集企画の趣旨説明をかねて〉,《法律時報》,第77卷第11号,頁56- 60。
    54. 浦野幸則,2005.10:〈市民の司法参加全国ネット — 設立総会・記念スピーチ報告〉,《法学セミナー》,No.610,頁73。
    55. 大島隆明,2005.11.01:〈刑事裁判の改革と裁判所の当面の課題〉,《ジュリスト》,No.1300,頁44- 52。
    56. 谷川恒太,2005.11.01:〈刑事裁判の充実・迅速化に向けた検察の取組と課題〉,《ジュリスト》,No.1300,頁53- 59。
    57. 吉田智宏,2005.11.01:〈改正刑事訴訟規則の概要 — 裁判員制度の施行を見据えて〉,《ジュリスト》,No.1300,頁69- 76。
    58. 今崎幸彥,2005.11.15:〈「裁判員制度導入と刑事裁判」の概要 — 裁判員制度にふさわしい裁判プラクティスの確立を目指して〉,《判例タイムズ》,No.1188,頁4- 19。
    59. 西野喜一,2005.11:〈裁判員制度批判(上)〉,《判例時報》,1904号,頁3 - 13。
    60. 西野喜一,2005.12:〈裁判員制度批判(下)〉,《判例時報》,1905号,頁14–26。
    61. 渡辺 修,2006.01:〈公判前整理手続から裁判員裁判へ〉,《刑法雑誌》,第45卷第2号,頁346- 349。
    ※ 英文文獻
    (依字母AB...排列)

    01. Lester W. Kiss(J.D./LLM., 1998.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Fulbright Fellow, Japan, 1995-96),1999:〈Reviving the Criminal Jury in Japan〉
    02. Richard O. Lempert(Francis A. Allen Collegiate Professor and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Law),2001:〈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Juries, Lay Judges and Japan〉
    03. Stephen C. Thaman(Professor of Law, Sain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USA),2001:〈Japan`s New System of Mixed Courts: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ir Future Form and Procedures〉
    04. Kent Anderson, Mark Nolan(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Law),2004.10:〈Lay Participation in the Japanese Justice System: A Few Preliminary Thoughts Regarding the Lay Assessor System(saiban-in seide) from Domestic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05. Robert M. Bloom(Professor of Law Boston College Law School),2005:〈Jury Trials in Japan〉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0651028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651028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5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