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7040      Online Users : 8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611


    Title: 劉劭才性論之詮釋與重建
    Authors: 黃鈺婷
    Contributors: 趙中偉
    黃鈺婷
    Keywords: 劉劭
    才性論
    內質外用
    性情才合一之體系
    轉型定位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3-09-09 11:20:09 (UTC+8)
    Abstract: 劉劭才性論,上承漢魏思想,下開魏晉玄學,在學術變遷、思想轉移上有著重要的轉型定位及其價值。本文從釐清「才」與「性」之單詞義域著手,以及說明「才性」一詞的綰合與演變,之後,對魏晉之「才性」概說,析分為:「性言其質,才名其用」、「才性合一,兼具才德」、「性本才末,才以輔性」、「才性有別,異中有同」、「才性分立,唯才是舉」,並從中探討才性之意涵及其才性之邏輯關係,援引為劉劭才性之參照與對比,以求確切掌握劉劭才性論之意旨。
    其次,在劉劭才性論之指涉與開展下,以「氣化宇宙論」為形上思維,「性」為天地元一之氣所統攝,即為「氣性」;「才」為「才能稟賦」或「才智」,即人之本質展現於外者就是「才」,而對「才」之鑑別,必先通過「情」,即由「情性之理」作為依據,此乃劉劭「內質外用」之才性觀點。
    再則,劉劭才性論之體系,層次多元、縝密複雜,若要辨識「人才」,必須經由「情」,即顯現形體之外的風采、儀態或情姿之九種表徵,開展出「徵質以辨才」的品鑑原則。故劉劭才性論在性、情、才合一之體系框架下,性與情、性與才及情與才三者之間彼此相聯,其「內在之質」與「外在之情」分別作橫向與縱向之聯繫下,達到識別「人才」之目的,此為劉劭鑒識人才之原理。
    最後,關於劉劭才性論或《人物志》一書在轉型定位及其價值上,其「內質外用」之才性理論,對於人物品鑑及文學藝術創作有所啟發,鼓盪了個性化的思潮,下開「才性之辨」及鍾會之《四本論》。而《人物志》中,藉由道家思想的發揮與詮釋,已有「儒道兼綜」、「援道入儒」之趨勢。此外,由「循名責實」過渡到「辯名析理」,由「以形徵神」發展到「言意之辨」,對聖人或人君之論,賦予「中和平淡」、「其質無名」、「總達眾材」之特質,均足以窺其玄學之端倪,如:「有無」、「本末」與「一多」,「名實」、「形神」與「才性」等,亦可佐證劉劭才性論或《人物志》在學術思想或哲學史之定位與價值。
    Reference: 【編排說明】
    (一)徵引書目將劉劭《人物志》專書提於前,包括近人注譯之作,並按出版時間先後次之。
    (二)依序為「原典文獻」、「專書」、「論文」、「字典及工具書」。「原典文獻」依經、史、子、集劃分,再依成書年代先後列出;「專書」、「論文」(包括期刊、學報及學位論文)、「字典及工具書」則依其姓氏筆劃排列,若筆劃相同者,再依出版時間排序。
    (三)關於徵引書目的出版日期均以西元紀年標示。

    一、 劉劭《人物志》專書
    〔魏〕劉卲撰,〔北魏〕劉昞注:《人物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84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江建俊著:《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台北:文史哲出
    版社,1983年3月
    劉君祖撰述:《人物志》,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12月
    郭 模著:《人物志及注校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7月
    鄭玉光著:《知人善任的奧秘—劉劭人物志研究譯注》,太原:山西人民出
    版社,1992年8月
    王曉毅著:《中國古代人才鑒識術—人物志譯注與研究》,長春:吉林文史
    出版社,1993年8月
    郭 泰解讀:《識人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陳喬楚註譯:《人物志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
    蔡崇名:《新編人物志》,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1月
    吳家駒注釋,黃志民校閱:《新譯人物志》,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5月
    王曉毅著:《知人者智—《人物志》解讀》,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3月

    二、 原典文獻
    (一)經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
    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4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
    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6月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
    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4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
    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4月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
    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8月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
    藝文印書館,2007年8月
    〔漢〕鄭玄注:《易緯是類謀外四種》,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


    (二)史
    〔清〕董增齡撰:《國語正義》,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1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一)》,台北:明倫出版社,1972
    年3月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注(四)》,台北:世
    界書局,1972年9月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新校三國志注(上)》,台北:世界書
    局,1974年3月三版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新校三國志注(下)》,台北:世界書
    局,1974年3月三版

    (三)子
    〔清〕孫詒讓著:《墨子閒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下)》,台北:世界書局,
    1958年5月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
    〔先秦〕管仲撰,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上)》,台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2月
    〔先秦〕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冊)》,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6年4月
    〔秦〕呂不韋編、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下)》,台北:華正書局,
    1988年8月
    〔漢〕劉安撰,陳麗桂校注:《新編淮南子(上)》,台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4月
    〔漢〕董仲舒撰,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87年4月二版
    〔漢〕王充撰,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上)》,台北:世界書局,1976年
    4月三版
    〔漢〕王充撰,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下)》,台北:世界書局,1976年
    4月三版
    〔漢〕王符撰,胡楚生集釋:《潛夫論集釋》,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11

    〔漢〕牟融著,梁慶寅釋譯:《牟子理惑論》,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年
    8月
    〔漢〕荀悅著,〔明〕黃省曾注:《申鑒注》,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4

    〔漢〕徐幹著,〔明〕程榮校:《中論》,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9

    〔晉〕葛洪著,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台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2月
    〔南朝.宋〕劉義慶撰,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上)》,台北:正文書
    局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四)集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
    1998年9月初版三刷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初版三刷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有限公司,1999年9月初版三刷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唐〕歐陽詢等撰:《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

    三、 專書
    王葆玹著:《正始玄學》,山東:齊魯書社,1987年9月
    王葆玹著:《玄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4月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2008年9月二版五刷
    孔 繁著:《魏晉玄談》,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2月
    方碧玉著:《魏晉人物品評風尚探究—以《世說新語》為例》,台北:花木
    蘭出版社,2010年3月
    田文棠著:《魏晉三大思潮論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年4月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重印第1版
    牟宗三著:《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5月
    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10月修訂四版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再刷九

    江建俊著:《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台北:新文豐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
    余英時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年8月
    李澤厚、劉綱紀著:《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上)》,合肥:安徽文藝
    出版社,1999年5月
    李澤厚、劉綱紀著:《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下)》,合肥:安徽文藝
    出版社,1999年5月
    李建中、高華平著:《玄學與魏晉社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年1月
    周紹賢、劉貴傑著:《魏晉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7月
    (日)岡村繁著,陸曉光譯:《岡村繁全集(第三卷)—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
    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姚 維著:《才性之辨—人格主題與魏晉玄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9月
    徐復觀著:《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初版二刷
    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67年10月再版
    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7月
    侯外廬等著:《中國思想通史(第三卷)—魏晉南北朝思想》,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2年9月
    唐長孺著:《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55年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九龍:新亞書院印行,1968年
    2月
    許抗生等著:《魏晉玄學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7月
    郭紹虞、王文生編:《中國歷代文論選(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0月
    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4月
    張立文著:《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
    司,1997年1月
    張蓓蓓著:《漢晉人物品鑒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
    陳寅恪著:《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
    程兆熊著:《人學與人物》,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4月
    傅偉勳著:《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1990年7月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月增訂再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9月重印三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一)》,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2月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四)》,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2月
    湯用彤著:《湯用彤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9

    湯用彤撰:《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湯一介著:《郭象與魏晉玄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3月
    黃志盛著:《新編校本劉卲及其《人物志》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
    社,2006年9月
    萬繩楠著:《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3月
    蒙培元著:《中國心性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4月
    劉大杰撰:《魏晉思想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錢 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19—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台北:聯經
    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6月
    閻世平著:《劉劭人材思想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羅宗強著:《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1月

    四、 論文
    (一)期刊、學報
    王曉毅:〈魏晉才性論新探〉,《東岳論叢》,第3期,1986年
    王曉毅:〈《人物志》人才理論研究(上)〉,《中國文化月刊》,第147
    期,1992年1月
    王曉毅:〈《人物志》人才理論研究(下)〉,《中國文化月刊》,第148
    期,1992年2月
    王曉毅:〈《人物志》成書、版本學術價值 〉,《書目季刊》,第29卷第2
    期,1995年9月
    田文棠、劉學智:〈魏晉「四本才性」之辨述略〉,《陝西師大學報》,第
    3期,1989年
    江建俊:〈論英雄與名士—析論《人物志》與《世說新語》所代表的兩種不
    同人物典型〉,輯入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伏俊璉:〈《人物志.九徵篇》發微〉,《甘肅高師學報》,第10卷第4
    期,2005年
    吳 丕:〈《人物志》政治思想分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3期,1989年5月
    李建中:〈轉型時期的才性理論-劉劭《人物志》研究〉,《蘇州大學學
    報》,第3期,1996年
    李幸錦:〈《人物志》其人、其書之探究〉,《鵝湖月刊》,第24卷第3
    期,1998年9月
    林麗真:〈讀人物志〉,《書目季刊》,第9卷第2期,1975年9月
    林秀蓉:〈魏晉論人物的經典著作—《人物志》與《世說新語》〉,《中國
    語文月刊》,第519期,2000年9月
    林顯庭:〈魏晉時代的才性四本論〉,《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一輯,
    1991年10月
    金貞姬:〈劉劭《人物志》之哲學底反省〉,《中國文學研究》,第8期,
    1994年5月
    周書燦、王清純:〈從《人物志》看劉劭的人才思想〉,《齊魯學刊》,第
    2期,2000年
    高柏園:〈《人物志》論性之哲學根據與論性傳統〉,《鵝湖月刊》,第24
    卷第8期,1999年2月
    袁光儀:〈才性之限制與成聖之可能性—藉《人物志》思考儒家有關「成
    聖」之理論問題〉,《中國學術年刊》,第22期,2001年5月
    莊耀郎:〈魏晉玄學家的聖人觀〉,《國文學報》,第22期,1993年6月
    梁 濤:〈「以生言性」的傳統與孟子性善論〉,《中國哲學》,第7期,
    2007年
    張 欣:〈試論《人物志》中的儒道名法兼綜思想〉,《魯東大學學報》,
    第24卷第1期,2007年3月
    馮友蘭:〈魏晉之際關於名實、才性的辯論〉,《中國哲學史研究》,第4
    期,1983年9月
    陳旻志:〈文化人格的才性論─《人物志》與《世說新語》的才性美學系
    譜〉,《成大中文學報》,第十四期,2006年6月
    湯一介:〈論魏晉玄學中的內在性與超越性的問題〉,輯入國立成功大學中
    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台
    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8月
    黃金榔:〈從漢末人物品鑑至魏正始玄風之轉向論劉劭《人物志》人才學思
    想〉,《嘉南學報》,第27期,2001年11月
    黃金榔:〈試論從兩漢到魏晉時期人性論的發展〉,《嘉南學報》,第31
    期,2005年11月
    黃雁鴻:〈才性論與魏晉思潮〉,《中國文化研究》,春之卷,2008年
    楊國樞:〈劉邵的人格理論及其詮釋〉,輯入黃應貴主編:《人觀、意義與
    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3年4月
    楊春曉:〈中國古代「知人」心理學思想」〉,《煙台師範學院學報》,第
    3期,1997年
    劉劍康:〈《人物志》的人才學思想和它的理論特徵〉,《湖湘論壇》,第
    2期,1995年
    劉廷忠:〈《人物志》的價值及歷史意義〉,《渝西學院學報》,第3卷第2
    期,2004年6月
    鄭玉光:〈劉劭《人物志》所包含的心理學思想淺析〉,《山西師大學
    報》,第21卷第4期,1994年10月
    鄭玉光:〈論中國古代人才學經典著作─《人物志》的理論貢獻〉,《運城
    高專學報》,第3期,1995年
    賴麗蓉:〈《人物志》何以入「名家」〉,《鵝湖月刊》,第21卷第4期,
    1995年10月
    閻世平:〈劉劭的名實觀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4
    月,第19卷第2期
    閻世平、董虹凌:〈劉劭的才德觀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第2期,
    2001年
    燕國材:〈劉劭的心理學思想研究〉,《心理科學》,第18卷第5期,1995

    謝大寧:〈才性四本論新詮〉,輯入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
    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11月

    (二)學位論文
    江建俊:〈劉卲人物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5年6月
    黃明誠:〈魏晉南北朝才性論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0年4月
    黃翠香:〈劉劭人物志人才心理思想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6年2月
    鄭來春:〈《人物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
    論文,2000年4月
    錢國盈:〈魏晉人性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1年5月
    賴麗蓉:〈魏晉「人物品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1996年5月
    顏承繁:〈人物志在人性學上之價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78年6月

    五、 字典及工具書
    〔宋〕丁度等編:《集韻(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五)》,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八)》,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第八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出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1月增修一版
    〔清〕段玉裁注,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三)》,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
    司,1972年4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7912011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2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101.pdf1599KbAdobe PDF2218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4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