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059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89693      在线人数 : 8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597


    题名: 從地緣戰略論中國對中亞國家能源外交
    Discussion of China’s Energy Diplomacy to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y Geostrategic Study.
    作者: 張鴻俊
    贡献者: 郭武平
    張鴻俊
    关键词: 地緣戰略
    中亞國家
    能源外交
    上海合作組織
    石油
    geostrategy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energy diplomacy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petroleum
    日期: 2009
    上传时间: 2013-09-09 11:12:42 (UTC+8)
    摘要: 位於歐亞大陸中心的中亞國家,在蘇聯解體後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因所處的敏感地理位置及擁有豐富能源優勢,地緣戰略的重要性格外突顯。中亞國家目前尚處於重大轉型期,油氣資源為其對外發展及穩定內部的有利憑藉,該區域各國莫不積極運用天賦條件,期在大國競逐及全球化衝擊中,有效獲取國家利益。
    中國因經濟快速成長,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不斷攀升,制約其經濟與綜合國力的發展,並對國家安全形成威脅。面臨石油安全困境,中國站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制高點,積極拓展油源,緊鄰的中亞地區石油蘊藏豐富,成為中國強化能源合作關係,以維護來源穩定的首要選擇。
    本文從「地緣戰略」的觀點,分析中國及中亞的地緣政治及石油安全形勢,並探討中國在該地區能源外交內涵、佈局與實踐,以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綜觀之,中國對中亞的石油整體戰略佈局,係以外交為後盾,國營石油企業為主軸,上海合作組織為平台,雙邊及多邊型式並進,藉由地緣優勢建構中亞和諧地區,並透過籌建中國陸路油氣供應路徑,朝向來源多元化,以避免海上運油風險及分散石油供給集中之制約。另以中亞諸國為謀求現實的戰略利益,採行門戶開放及多邊平衡外交策略,使得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各主要大國力量進入。中國為維護油源穩定安全,積極踐行「走出去」與「多元化」之戰略,其與各大國在中亞的能源競逐仍將持續,同時影響區域及全球政經局勢。
    The importance of geostrategy is obvious for thos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acking the political stage of the world after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entral mainland of Euro-Asia because of their sensitive geographical location with advantage of abundant energy. At present, those countries are under reforming period and aggressively try to use their innate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resources of gas or petroleum, for development abroad and stabilization domestically to get interests under the impacts of the great nations’ competition and glob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facing on the economy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restric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en by petroleum importation dependence and economic growth rapidity. Being face the trouble of petroleum security, China, standing on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global energy field, is aggressive to explore energy resources and try to strength energy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entral Asian area, neighbor to China and the best choice, having abundant petroleum to support her stable needs.
    This study is in the point of view, geostrategy, to analyze the trends of geopolitics and petroleum security between China and thos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he purposes including the energy diplomacy content, layout and practice of China in this area,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re being discussed. To sum up, the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s of petroleum in the Central Asian area for China are using diplomacy as backing, public petroleum enterprise as main axi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 platform, both and multi sides processings, Central Asian area harmonizing construction by advantage of geography, and multi-resources via building the terrestrial gas supply routes to avoi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risk of petroleum shipping and to decentralize the collection of petroleum supply. Owing to the realistic strategic benefits for thos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y open door policy and multi-sides balance diplomatic strategy, some great nations are trying to get in, including the USA, EU and Japan, etc. For assurance of the stable and security of petroleum supply, China is aggressive to conduct the strategies, “Go out” and “Multiplication”, to continue the energy competition with those great nations, and to influence the area and glob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建偉,《地緣政治中的西北邊疆安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國政治》(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白光主編,《西部大開發第四部:擴大對外開放》。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0年。
    朱成虎主編,《十字路口:中亞走向何方》。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李果仁、劉亦紅著,《中國能源安全報告》。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年。
    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李敏倫,《中國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邢廣程主編,《俄羅斯東歐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7年。
    邢廣程主編,《俄羅斯東歐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林正義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金融時報亞洲版記者群著,李金梅譯,《亞洲能源版圖》。台北: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門洪華,《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徐小傑,《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高振剛,《西部大開發之路:新亞歐大陸橋發展戰略》。北京:經濟科學出版,2000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張錫範,《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出版社,2004年。
    陳鳳英、趙鴻圖主編,《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傅仁坤主編,《中亞論文集》。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2005年。
    傅仁坤主編,《深入中亞》。桃園:三文印書館,2007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菲利普.賽比耶-洛佩兹(Sébille-Lopez, Philippe),《石油地緣政治》(Geopolitiques du petrole),潘革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
    楊恕,《轉型的中亞和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葉至誠、葉立程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2001年。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 (Kunstler, James Howard),《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郭恆祺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年。
    瑪莎.布瑞爾.奧卡特(Martha Brill Olcott),《中亞的第二次機會》(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李維建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趙常慶,《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
    趙常慶,《中亞五國與中國西部大開發》。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年。
    趙華勝,《中國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鄭羽主編,《中美俄在中亞:合作與競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魏艾、林長青著,《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台北:生智出版社,2008年。
    二、期刊論文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2005年9月),頁25-50。
    小石,〈對中共石油安全之探討〉,《中共研究雜誌》,第37卷第8期(2003年),頁79-89。
    尹玉剛,〈中俄印在中亞的競爭與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頁70-74。
    牛建英,〈印度能源消費與經濟發展關係〉,《資源與產業》,第11卷第5期(2009年10月),頁136-145。
    王永益,〈中亞地區對我國經濟發展和西部開發的重要意義〉,《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3年第2期(2003年3月),頁27-29。
    王圳,〈重視發展區域合作推進與中亞的經貿交流〉,《研究與探索》,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頁1-7。
    王志飛、李豫新、陳淑嫱,〈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區域經濟合作研究〉,《經濟與管理》,第23卷第2期(2009年2月),頁71-75。
    王定士,〈中國十七大前後中俄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競合〉,《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頁233-237。
    王桂芳,〈美俄中亞戰略及其對中亞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4卷第5期(2002年10月),頁8-14。
    王海運,〈世界能源外交形勢的基本特點〉,《國際石油經濟》,2008年第10期(2008年10月),頁1-6。
    王海遠,〈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中國的立場選擇〉,《國際石油經濟》,2007年第6期(2007年6月),頁1-5。
    王海燕,〈大國對中亞能源政策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和平與發展》,2009年第2期(2009年6月),頁50-54。
    王海燕,〈中亞五國的經濟形勢及其與中國新疆的經貿合作前景〉,《新疆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2004年12月),頁79-83。
    王海燕,〈中國參與中亞區域能源合作的策略〉,《新疆金融》,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頁27-31。
    王海燕,〈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的產業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8期(2006年8月),頁21-32。
    王菲,〈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開發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2009年6月),頁155-157。
    司樂如,〈中印油氣外交:新大角逐”、“互利互贏”或“獨立平行” 〉,《當代亞太》,2009年第2期(2009年4月),頁39-53。
    史昕,〈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並購之路—中海油、中石化收購里海項目未果引發的思考〉,《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6期(2003年6月),頁21-23。
    田春榮,〈2008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09年第3期(2009年3月),頁31-39。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俄羅斯和中亞五國資源開發現狀與潛力分析〉,《乾旱區地理》,第29卷第4期(2006年8月),頁588-597。
    曲傳宗,〈從地緣觀點論石油與國際危機之戰略布局涵義--兼論高油價時代應有體認與態度〉,《國防雜誌》,2006年第12期(2006年12月),頁73-85。
    曲傳宗,〈從歷史與地緣角度論石油與國際危機〉,《海軍學術雙月刊》,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頁109-124。
    朱光強,〈困境與協調:探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俄羅斯研究》,2009年第4期(2009年8月),頁107-120。
    米洛夫,〈中俄能源領域合作前景:消除壁壘加強聯繫〉,《俄羅斯研究》,2008年第4期(2008年8月),頁58-60。
    何倫志、安尼瓦爾.阿木提、張新花,〈中國的中亞能源發展策略〉,《上海經濟研究》,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頁37-46。
    余莓莓,〈911後中國在中亞的戰略選擇〉,《展望與探索》,2008年第3期(2003年8月),頁14-27。
    李立凡,〈中俄美大三角與中亞的地緣政治戰略〉,《西伯利亞研究》,第3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20。
    李立凡,〈歐盟:新的中亞戰略玩家〉,《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8年第4期(2008年8月),頁47-53。
    李紅強、王禮茂,〈中亞能源地緣政治格局演進:中國力量的變化、影響與對策〉,《資源科學》,第31卷第10期(2009年10月),頁1647-1653。
    李欽,〈中國與中亞地區經貿合作中新疆的定位及對策〉,《科技經濟市場》,2009年第6期(2009年6月),頁59-60。
    李欽,〈新疆與中亞地區能源合作動因剖析〉,《經濟與管理》,第23卷第8期(2009年8月),頁68-72。
    李琪,〈「絲綢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戰略通道〉,《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第27卷第2期(2007年3月),頁77-83。
    李寧,〈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多元外交〉,《國際資料信息》,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頁17-19。
    車長波、李富兵,〈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油氣資源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7年第5期(2007年5月),頁15-19。
    邢廣程,〈中哈兩國經濟合作的嶄新嘗試〉,《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12期(2006年12月),頁1-5。
    邢廣程,〈中哈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前景廣闊〉,《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頁1-6。
    周洪波、肖立國,〈日本對中亞外交的思考:從戰術到戰略的演變〉,《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頁65-70。
    岳小文、吳浩筠、徐舜華,〈中亞出口天然氣管道建設規劃及對中國引進天然氣資源的影響〉,《石油規劃設計》,第21卷第2期(2010年3月),頁9-15。
    岳樹梅,〈中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法律機制創新研究〉,《河北法學》,第27卷第4期(2009年4月),頁96-102。
    武鴻鈞、張靜,〈中國與中亞在石油安全方面合作新場景〉,《甘肅高師學報》,第10卷第2期(2005年4月),頁35-37。
    邵育群,〈歐盟新中亞政策評述〉,《歐洲研究》,2008年第3期(2008年6月),頁59-73。
    邱坤玄等,〈『中』日爭奪俄西伯利亞石油管道之戰略意涵〉,《政策專題研究》,2004年7月。
    封永平、姚志鵬,〈中亞地緣政治經濟博弈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0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36-39。
    柳豐華,〈中國在中亞:政策的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7年第6期(2007年12月),頁63-72。
    洪俊杰、廖勤,〈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惠及各方〉,《大陸橋視野》,2010年第1期。 2010年1月,頁83-85。
    洪美蘭,〈「十七大」後中國與中亞經濟關係之深化整合〉,《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頁239。
    約瑟夫.斯坦尼斯勞,〈變革中的能源格局:21世紀的最大挑戰〉,《國際石油經濟》,2008年第7期(2008年7月),頁1-7。
    胡敏遠,〈析論『俄屬遠東地區』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地緣戰略』的觀點〉,《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2006年6月),頁20-32。
    唐仁俊,〈中共西部大開發及其周邊安全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年7月),頁105-143。
    唐衛斌,〈中國石油安全與能源外交〉,《外交學院學報》,總第76期(2004年6月),頁73-78。
    孫永祥、張晶,〈關注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中哈油氣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3年第5期(2003年5月),頁1-5。
    孫永祥,〈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進展及問題〉,《亞非縱橫》,2009年第5期(2009年9月),頁21-26。
    孫霞,〈中亞能源地緣戰略格局與多邊能源合作〉,《世界經濟研究》,2008年第5期(2008年5月),頁37-46。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2004年6月號(2004年6月),頁6-10。
    徐冬青,〈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年第6期(2008年12月),頁75-80。
    徐昌連、王孟平,〈中國的石油能源安全策略分析〉,《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32-44。
    時殷弘,〈當今中亞大國政治:出自中國視角的評估〉,《國際經濟評論》,第7卷第8期(2003年8月),頁61-64。
    高永久、秦偉江,〈對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制約性因素的研究〉,《新疆社會科學》,2006年2期(2006年4月),頁47-53。
    商務部歐洲司,〈落實總理會議共識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經貿》,2009年第11期(2009年11月),頁23-25。
    商務部歐洲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課題組,〈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1期(2004年2月),頁2-5。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2期(1998年2月),頁100-104。
    張抗,〈中亞地緣油氣特點和中國的中亞發展戰略〉,《中外能源》,第13卷第4期(2008年8月),頁1-7。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2002年第2期(2002年4月),頁1-42。
    張建國、黃志新,〈建設中哈邊境自由貿易區的分析〉,《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第15卷第1期(2006年3月),頁37-39。
    張浩,〈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海峽因素〉,《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2005年7月),頁19-23。
    張寧,〈“走出去”中國石油企業的戰略思考〉,《中國經貿》,2009年第6期(2009年6月),頁56-59。
    張霞、高亞濱,〈中亞形勢與上海合作組織經濟職能的深化〉,《新疆社科論壇》,2003年第6期(2003年12月),頁6-11。
    張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國的能源安全—地緣政治視角的分析〉,《俄羅斯研究》,2009年第6期(2009年12月),頁116-128。
    曹偉,〈能源憲章與中國〉,《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29-33。
    郭天勇,〈中亞棋盤-美、中、俄利益的競合〉,《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2006年6月),頁33-43。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6月),頁125-160。
    陳小沁,〈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機制化問題初探〉,《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9期(2009年9月),頁56-61。
    陳海可,〈「石油風雲」再起─論中共現階段石油外交策略〉,《國防雜誌》,第20卷第4期(2005年3月),頁88-97。
    陳海可,〈從地緣戰略觀點研析中共當前能源安全策略─兼論對我之〉,《國防雜誌》,第21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111-119。
    陳海濤、徐立恒,〈日本的中亞能源戰略與上合組織框架下的能源合作〉,《現代日本經濟》,2008年第4期(2008年8月),頁55-59。
    陸鋼,〈“ 和諧地區”與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65-69。
    曾向紅、楊恕,〈歐盟的中亞援助實踐研究〉,《東北亞論壇》,第17卷第3期(2008年5月),頁34-41。
    曾向紅,〈歐盟在中亞地區所面臨的挑戰解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年第6期(2007年12月),頁65-73。
    程學亮,〈新亞歐大陸橋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水運》,2004年第12期(2004年12月),頁26-27。
    須同凱,〈穩步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經貿》,2008年第1期(2008年2月),頁38-40。
    馮玉軍,〈權力交接後俄羅斯能源政策走向與中俄能源合作〉,《俄羅斯研究》,2008年第4期(2008年8月),頁61-66。
    楊思靈、高會平,〈印度能源形勢與發展趨勢分析〉,《南亞研究》,2009年第3期(2009年9月),頁110-120。
    楊莉,〈中亞國家油氣資源開發狀況〉,《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9期(2006年9月),頁14-18。
    葉爾登.塔格娜,〈烏茲別克斯坦積極推動石油天然氣開發〉,《中亞信息》,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頁10-11。
    詹家峰,〈國家戰略能力與綜合國力關係淺析〉,《現代國際關係》,186期(2005年4月),頁21-27。
    裴遠穎,〈中國外交戰略與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1期(2006年1月),頁4-9。
    趙宏圖,〈國際能源組織與多邊能源外交〉,《國際石油經濟》,2009年10月(2009年10月),頁12-17。
    趙青海,〈歐盟新中亞戰略評析〉,《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5期(2007年9月),頁36-42。
    趙常慶,〈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中亞幾個問題的看法〉,《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0年第1期(2010年2月),頁1-6。
    趙常慶,〈關於構建和諧中亞問題〉,《和平與發展》,總第104期(2008年5月),頁47-49。
    趙華勝,〈中亞與大國關係〉,《國際觀察》,2008年第3期,頁1-8。
    趙華勝,〈中國中亞外交的理論和實踐〉,《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4期(2007年7月),頁19-25。
    趙會榮,〈歐盟的中亞政策〉,《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8年第6期(2008年12月),頁59-67。
    劉世慶,〈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與西部大開發〉,《中國經貿導刊》, 2009年第21期(2009年11月),頁38-39。
    劉英,〈中國西北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中的貿易地位〉,《蘭州大學學報》,第36卷第4期(2008年7月),頁142-146。
    劉紹春,〈簡論胡錦濤的和諧思想〉,《學術論壇》,2006年第9期,頁42-46。
    劉慶新,〈論新疆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頁18-22。
    劉顯著,〈試析印度的中亞外交戰略〉,《理論觀察》,2008第2期(2008年3月),頁44-45。
    潘光,〈中國的能源外交〉,《外交論壇》,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頁36-39。
    潘繼平,〈中國境外油氣探勘開發的機遇、挑戰和對策〉,《國際石油經濟》,2009年第5期(2009年5月),頁54-57。
    鄧浩,〈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2002年5月),頁8-12。
    錢宗旗,〈中亞國家區域合作探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俄羅斯研究》,2008年第4期(2008年8月),頁39-45。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2002年11、12月),頁109-123。
    顏君聿,〈國際能源爭奪方興未艾-中國能源佈局之啟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10期(2006年10月),頁55-61。
    魏百谷,〈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1月),頁45-75。
    龔新蜀、劉慶岩,〈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經濟合作制約因素及原因分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 期(2009年6月),頁23-27。
    三、碩博士論文
    甘可怡,〈上海合作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修文,〈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能源合作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宜華,〈中國能源外交-廿一世紀中俄能源合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張智崴,〈冷戰後中共地緣政治中的石油戰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四、研討會論文
    廖文義,〈中共崛起的石油戰略〉,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5年6月10日。
    劉祥妹,〈中共石油能源策略-以中哈石油管線合作為例〉,第六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主辦,2006年12月7日。
    五、報紙
    《人民日報》。
    《工商時報》。
    《中國石油報》。
    《中國時報》。
    《旺報》。
    《第一財經日報》。
    《聯合晚報》。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Allison, Roy ,and Lena Jonson , Central Asian Security-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01).
    Andrews-Speed, C. P,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 needs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
    Billon, Philippe le.,ed., The geopolitics of resource wars : resource dependence, governance and violence (London ; New York : Frank Cass, 2005).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8.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9.
    Cole , Bernard D., Oil for the Lamps of China — Beijing`s 21st-Century Search for Energ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 October 2003).
    Cummings, Sally N. ed., Oil Transi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Central Asia,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2003).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000) .
    Gray, Colin S.,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Lexington, Ky. :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c1988).
    Hall, George M., Geopolitics and the Decline of Empire : Implications for United States defense policy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 c1990). Trenin, Dmitrii, The end of Eurasia : Russia on the border between geopolitics and globalization (Washington, D.C. :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c2002).
    Kiesow , Ingolf., China`s Quest for Energy:Impact Up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Stockholm:Swedish Defense Research Agency, November 2004).
    Kiesow , Ingolf., China`s Quest for Energy:Impact Up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Stockholm:Swedish Defense Research Agency, November 2004).
    Speed , Philip Andrews ., Liao, Xuanli., and Dannreuther,Roland .,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 of China`s Energy Needs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ugust 2002).
    二、期刊論文
    Atal, Subodh., “Central Asian Geopolitics and U.S. Policy in the Region: The Post-11 September Era.”,Mediterranean Quarterly ,vol.14, no.2 (Spring 2003), pp. 95-109.
    Bahgat ,Gawdat,“ Oil and Terrorism: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 The Journal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vol.30, no.3(Fall 2005),pp.265-283.
    Blank ,Stephen,“ China ,Kazakh Energy,and Russia : An Unlikely Ménage a Trios ”, The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 vol.3, no.3(November 2005),pp.99-109.
    Dorian , James P., Utkur Tojiev Abbasovich ,et.al.,“ Energy i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major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Energy Policy , vol.27, no.5(May 1999),pp.281-297.
    Pei , Minxin ,“ China`s Big Energy Dilemma” , The Straits Times , April 13, 2006 , p.6
    Rasizade, Alec.,“Washington and the Great Game In Central Asia ”, Contemporary Review , vol.280, no.1636(May 2002), pp.257-270.
    Rethinaraj. S. Gopi.,“China`s Energy and Reg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s” Defense Security Analysis , vol.19. no.4 (December 2003) , pp.239-267.
    Speed, Philip Andrews, and Sergei Vinogradov ,“ China`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n Petroleum: Convergent or Divergent Interests ? ”,Asian Survey , vol.40, no.2(March /April 2000), pp.377-397.
    Zweig ,David, and Jianhai Bi,“ China`s Global Hunt for Energy ” , Foreign Affairs , vol.84, no.5(September/ October 2005), pp.25-38.
    參、網路資源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
    《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http://www.crc.mofcom.gov.cn/
    《上海合作組織網》http://www.sectsco.org/CN
    《大紀元網站》http://tw.epochtimes.com/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
    《中亞新聞網》http://uz.mofcom.gov.cn/
    《中非合作論壇網》http://www.focac.org/chn/
    《中國人口信息網》http://www.cpirc.org.cn/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網》http://www.sinopecgroup.com/Pages/index.aspx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http://www.cnpc.com.cn/cn/
    《中國石油商務網》http://www.oilchina.com/
    《中國西部開發網》http://www.chinawest.gov.c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網》http://euroasia.cass.cn/
    《中國政府採購網》http://www.ccgp.gov.cn/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網》http://www.cnooc.com.cn/
    《中國能源信息網》http://oil.energy-china.com/energy/index.html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中國貿易促進網》http://www.tdb.org.cn/
    《中國新能源網》http://www.newenergy.org.cn/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
    《中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網》http://www.drccu.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
    《中華民國國貿局網》http://cweb.trade.gov.tw/
    《中華石油信息網》http://www.petroleum.com.cn/index.asp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網》http://www.opec.org/
    《光明日報網》http://www.gmw.cn/
    《俄新網》http://2006.rusnews.cn/
    《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
    《美國能源部(EIA)網》http://www.eia.doe.gov /
    《英國石油公司(BP)網》http://www.bp.com/index.asp
    《英國能源協會(EI)網》http://www.petroleum.co.uk/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網》http://www.drcnet.com.cn/
    《國際線上網》http://gb.cri.cn/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網》http://www.oecd.org/home/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http://www.moeaec.gov.tw
    《資源網》http://big5.lrn.cn/
    《歐亞研究網》http://euroasia.cass.cn/
    《駐土庫曼使館經商參處網》http://tm.mofcom.gov.c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06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06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601.pdf14652KbAdobe PDF290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