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98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92/144379 (79%)
造訪人次 : 51201517      線上人數 : 8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980


    題名: 以戰略三角理論檢視俄羅斯、中國、印度三邊關係
    Russia-China-India trilateral relationship: a strategic triangle approach
    作者: 洪于勝
    貢獻者: 林永芳
    洪于勝
    關鍵詞: 俄羅斯
    中國
    印度
    戰略三角
    Russia
    China
    India
    Strategic Triangle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3-09-04 10:13:58 (UTC+8)
    摘要: 近年來,俄羅斯、中國、印度三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力蒸蒸日上。俄中印三國因地緣因素,自冷戰時期彼此之對外戰略便相互影響。到了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轉變成由美國所引領之「一超多強」體系,三國更找到共同合作的利基,促成三國之間的合作。在冷戰與後冷戰兩段時期,三國關係的發展,呈現不同的風貌。
    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來看,國家作為理性的行為者,追求國家相對利益為決定國家行為的基本因素,而此行為為一場零和賽局。以此為脈絡,美國學者羅德明在冷戰時期發展成的戰略三角理論,成為探討三國關係之經典。台灣學者包宗和更觀察到,後冷戰時期的國家,因國際體系的改變,戰略三角理論由傳統的「個體論」走向「總體論」的取向。本文試圖以戰略三角理論為途徑,探討冷戰與後冷戰兩段時期,俄中印三國關係之演變。
    首先,本文探討從二戰結束、冷戰開始以來,俄中印三國在兩極體系下的互動模式;其次探討後冷戰時期的關係演變。再整理出後冷戰三國關係的發展,對國際情勢、美國對外戰略的影響。最後由三國之間互動的實例,對戰略三角理論作出反饋。
    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Russia, China and India soars rapidly and their national strength does, too. Due to the geopolitical factors, these three nations affected each other in strategies during the cold war. After the cold war,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changed into a US-lead “uni-multi-polar system.” Russia, China and India found the common niche which promoted their cooperation. In the two periods of cold war and post-cold wa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hree countries displayed great differenc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in realism, the nations as rational actors pursue relativ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ir goals which turn into a zero-sum game. Lowell Dittmer developed this idea into the “Strategic Triangle Theory” to discuss trilateral relationship among nations in cold war. Tzong-Ho Bau argued that the nations in post-cold war pursue common national interests as a methodological hol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in the cold war. Through strategic triangle approach,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ussia, China and India.
    Firs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ussia, China and India during the cold war and then the period after the cold war. Second,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which Russia, China and India make on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and US strategies. Finally, by a review from Russia-China-India trilateral relationship, the thesis gives a feedback to the strategic triangle theory.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 專書
    王定士,俄羅斯對中國內外在動因及其侷限:1992-2002 (桃園:明耀圖書,2002年)。
    包宗和、吳玉山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任曉、沈丁立主編,保守主義理念與美國的外交政策 (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3 年)。
    何明、羅鋒,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 (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吳瑕,俄羅斯與印度─影響世界政局的大國關係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 (台北市:生智文化,1999年)。
    明驥,蘇聯外交史 (台北:黎明文化,2003年)。
    林承節,印度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袁明,國際關係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9/2010 (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
    張亞中、孫國祥等著,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 (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歷歷,當代中國外交簡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蘊嶺、藍建學,面向未來的中俄印合作 (北京:世界知識,2007年)。
    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 (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曹雄源編,全球戰略觀察 (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8年)。
    畢英賢,蘇聯 (台北:政大國關中心,1989年)。
    許復慶編,地球村中的臺灣 (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
    楊公素、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趙蔚文,印中關係風雲錄:1949-1999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潘德禮,俄羅斯十年―政治、經濟、外交:下卷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衛靈,冷戰後中印關係研究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鄭端耀主編,印度 (台北:遠景基金會、政大國關中心,2008年)。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1979-1989 (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Yakovlev, A. G..著,孟秀云等譯,俄羅斯、中國與世界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二) 期刊論文
    丁明,「1992年中俄關係略論」,當代中國史研究,第3期 (2006年),頁85-92。
    于濱,「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國際政治研究,第2期 (2006年),頁116-136。
    尹玉剛,「中俄印在中亞的競爭與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 (2006年),頁70-74。
    王正泉、徐之明,「中俄印三國走向三邊合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3期 (2005年),頁55-59。
    李興,「獨立以來的俄羅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國際政治研究,第1期 (2004年),頁116-122。
    尚勸余,「21世紀中印關係的新發展」,重慶工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 (2005年),頁16-19。
    初國華、張昌吉,「戰略三角理論與台灣的三角政治」,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1期 (2008年),頁87-110。
    孫健,「印俄關係評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 (2001年),頁29-33。
    高學文,「五十年代中蘇同盟裂變中的中國戰略」,社會科學論叢,第3期 (2010年),頁157-161。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期第12卷 (1996年),頁19-28。
    連弘宜、蔡昌言,「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 (2008年),頁81-128。
    郭武平,「美伊戰後的中亞情勢」,國際論壇,第3期 (2004年),頁1-21。
    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的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 (2006年),頁167-209。
    陳小萍,「印度對俄外交中的中國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131期 (2007年),頁23-28。
    黃一哲,「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第24卷第3期 (2009年),頁6-20。
    黃登學,「俄羅斯外交戰略調整:趨勢及影響因素」,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 (2011年),頁61-69。
    楊文武,「中印合作發展新論」,南亞研究,第1期 (2006年),頁48-54。
    萬吉瓊,「中印關係在全球化加速時期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 (2006年),頁48-52。
    劉顯,「試析印度的中亞外交戰略」,理論觀察,第2期 (2008年),頁44-45。
    衛靈,「中美博弈下的印度外交」,新視野,第6期 (2011年),頁91-95。
    鄧紅英,「中印建立信任措施的回顧與反思」,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 (2011年),頁15-19。
    羅致政,「台灣安全多邊化戰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 (1996年),頁37-54。

    (三) 學位論文
    呂海翔,「地緣政治視角下中印俄三邊合作」,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林景福,「美國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轉變之研究:2001-2003」,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03年)。
    陳小萍,「冷戰後俄印關係的發展及其影響」,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年)。
    矯正,「冷戰後俄羅斯南亞政策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2010年)。

    (四) 網路資料
    吳兆禮,「印度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南亞網, http://sasnet.cn/zuixincg/showcontent.asp?id=327,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吳福成,「大國之間爭奪中亞能源戰略」,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 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sub/20051123/35%E5%90%B3%E7%A6%8F%E6%88%90.pdf,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吳躍農,「中蘇關系破裂的關鍵:蘇方高層揚言讓毛澤東下台」,人民網, 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6434304.html (2011年11月29日),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8日。
    李景賢,「鄧小平對蘇聯搞葬禮外交 口授胡喬木表弦外之音」,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20/c_121002531_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0日。
    杜默,「俄印中串連,三國新軸心」,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0/today-int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01日。
    周岩、季明、常愛玲,「上海的見證—從上海五國機制到上海合作組織」,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3/content_4689000.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25日。
    季平,「印度人民黨沉浮的警示」,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6150/66151/4468686.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日。
    柳玉鵬、魏雲峰,「俄印在中印邊境敏感區演習,俄否認針對中國」,人民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9/58518/12987026.html,檢視日期:2011年7月19日。
    徐瑾,「美國柔性國力的威脅」,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7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2日。
    馬建光,「阿爾希波夫:中國政務院經濟總顧問」,環球網,http://people.huanqiu.com/Exclusive/2009-09/576653.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日。
    涂志堅、唐欣偉,「從總體觀點看柯林頓時期的美中台戰略三角」,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R-090-003.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許波,「俄中印首腦會晤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7/18/n1390356.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23日。
    陳輝,「1991中俄關係大事記」,中俄法律網,http://www.chinaruslaw.com/CN/History/a7zd71ah/20101019201826_717388.htm,檢視日期:2011年11月31日。
    程曉農,「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中國報導周刊, http://www.china-week.com/html/1198.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楊家榮,「從蘇共二十五大至二十七大看蘇聯三種不同的對外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http://euroasia.cass.cn/news/58914.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廖漢原,「美國重返亞洲 意欲何為?」,全球中央,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364686,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蔡瑋,「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1986,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1992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5414.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1994中俄聯合聲明」,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content_642448.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10日。
    「1996年中俄聯合聲明」,改革開放網,http://gaige.rednet.cn/c/2008/07/09/1546841.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0日。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14/content_574085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中國發展門戶網,http://cn.chinagate.cn/indepths/China_India_Forum/2010-03/27/content_19699264.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623016.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15/c_1277784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TAPI管道與中亞能源博弈」,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15/c_12982248.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中印俄對法美英襲擊利比亞表遺憾」,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3/21/GJ110321000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02日。
    「中亞能源大戰 中印俄三國暗中較勁」,中國在線,http://www.cn1n.com/economy/resources/20110323/1852178842.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中俄元首簽聯合聲明 雙方譴責一切形式恐怖主義」,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8-05/23/content_15443469.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中俄外長互換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tytj/tyfg/t19819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印三國合作機制成為建立多極化世界重要平臺」,俄羅斯國情網,http://euroasia.cass.cn/news/132019.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印三國考察隊員在南極共度春節」,杭報在線,http://zt-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2/01/25/011733503.shtml,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5日。
    「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簽署打擊三股勢力上海公約(2001年6月15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5/23/content_884445.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mfa.gov.cn/chn/gxh/xsb/wjzs/t8985.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1日。
    「中俄簽署邊界東段補充協定 邊界問題徹底解決」,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4/21323924835s.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1179/t201988.htm,檢日日期:2012年1月31日。
    「中俄關於建立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51756/34950/47213/3822391.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加法院阻止中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19/n109102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瓦傑帕伊說沒人像俄羅斯那樣堅定地支持印度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oji/22/84/20011108/600762.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3日。
    「印俄關係:熱與冷的背後」,國際在線,http://gb.cri.cn/19224/2007/11/29/2685@1859546.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10日。
    「印度加強向塔吉克斯坦軍事滲透」,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400732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印度外長:印俄關係是最夠朋友的關係」,搜狐新聞網,http://news.sohu.com/83/31/news147853183.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印度同俄羅斯外交關係」,中華網,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china-India/black/11050641/20060529/13358496.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4日。
    「印度國家概況」,中國駐印度大使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in.china-embassy.org/chn/gyyd/ydgk/,檢視日期:2012年1月10日。
    「冷戰後美印關係轉向分析」,中共中央對外事務部,http://www.idcpc.org.cn/globalview/sjzh/1010.htm,檢視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亞太諸國調整安全戰略 俄羅斯和印度亂中取利」,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1-12/07/content_24093886.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4日。
    「京媒:印度被美國蠱惑對抗中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4/2/7/101842714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42714&mdate=0922000558,檢視日期:2012年2月4日。
    「近期美俄間諜門事件始末」,文匯報,http://whb.news365.com.cn/jy/201008/t20100821_2805593.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31日。
    「俄印兩國共用中亞基地」,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o/2006-01-04/16257894296s.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俄羅斯和中國的國家年」,俄新網,http://rusnews.cn/db_ezhongguanxi/20070101/41713331.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2日。
    「俄羅斯聯邦總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會晤大事記(1992—2004)」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8212/39122/39123/2926653.html,檢視日期:2011年12月10日。
    「美國媒體稱俄印聯合聲明給美政策以猛烈一擊」,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7/2189350.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美新軍事戰略明確戰略重心東移死盯中國」,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681489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9日。
    「美戰略東移 學者:對付大陸、印度」,新浪新聞,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ausdaily/20120106/1729304506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9日。
    「能源壓力日益嚴峻 中印能源合作符合共同利益」,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26/content_1964545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國際觀察:印俄首腦峰會—新形勢與新內容」,新浪新聞,http://mil.news.sina.com.cn/2002-12-06/96726.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梅德韋傑夫:俄羅斯支援印度加入上合組織」,俄羅斯之聲,http://chinese.ruvr.ru/2011/12/16/6234223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揭秘珍寶島事件後中蘇外交:樣板戲和鞠躬事件」,中國經濟網,http://civ.ce.cn/main/tt/xg/200904/01/t20090401_18681754.shtml,檢視日期: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日。
    「普京訪問印度有助於提升兩國關係」,中國雅虎新聞,http://news.cn.yahoo.com/041207/349/27bs9.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7日。

    二、外文資料
    (一) 專書
    Bajpai, Kanti, “Confidence building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Russia,” in India, China, Russia: Intricacies of an Asian Triangle (New Delhi: India Research Press, 2004).
    Dittmer, Lowell, “The Strategic Triangle: A Critical Review,” in The Strategic Triangle: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 1987).
    Garnett, Sherman W. ed., Rapprochement or Rivalry: Russia-China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Asia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ress, 2000).
    Gilles, Boquérat, & Frédéric, Grare, India, China, Russia: Intricacies of an Asian Triangle (New Delhi: India Research Press, 2004).
    Holslag, Jonathan, China and India: Prospect for Pea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
    Kulkarni, Maya, Indo-Soviet Political Relations: Since the Bandung Conferences of 1955 (Bombay: Vora & Co., 1968).
    Lukin, Alexander, The Bear Watches the Dragon (New York: E. Sharpe Inc., 2003).
    McWilliams, Way C. & Piotrowski, Harry, The World Since 1945: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9).
    Mishla, Keshav, Rapprochement Across the Himalayas: Emerging India-China Relations (India: Kalpaz Publications, 2004).
    Naik, J.A., Soviet Policy toward India: from Stalin to Breznev (Dehli: Vikas, 1970).
    Pant, Harsh V.,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Indi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dia Negotiates its Ri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Stein, Arthur, 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Voskressenski, Alexei D., Russia and China: A Theory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London: Curzon, 2003).

    (二) 期刊論文
    Chandra, Amresh, “Strategic Triangle among Russia, China, and India: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Peace Studies, Vol.17 (2010), pp.40-60.
    Iwashita, Akihiro, “Primakov Redux? Russia and the Strategic Triangles in Asia,” Acta Slavica Iaponica, No.16 (2007), pp. 165-194.
    Rahm, Julie M., “Russia, China, India, A New Strategic Triangle for a New Cold War,” Parameters (2001), pp.87-97.

    (三) 網路資料
    Allison, Graham & Karaganov, Sergei, “U.S.-Russian Dialogue Is Needed to Head off a New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1, http://www.nytimes.com/2001/04/03/opinion/03iht-edallis_ed2_.html, accessed 2011.12.29.
    Clinton, Hilary,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0/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page=full, accessed 2012.2.14.
    Heitzman, James & Worden, Robert L., “India: A Country Study,” GPO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countrystudies.us/india/133.htm, accessed 2012.1.5.
    Jim O`Neil,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http://www2.goldmansachs.com/ceoconfidential/CEO-2003-12.pdf, accessed 2011.7.30.
    Nivedita Das Kundu , “Russia-china-india Prospect for trilateral cooperation,” http://www.helsinki.fi/aleksanteri/english/publications/contents/ap_3-2004.pdf, accessed 2011.12.12.
    Ponomareva, Vera, "Nuclear subs on lease from Russia to India," Bellona, http://www.bellona.org/english_import_area/international/russia/nuke-weapons/nonproliferation/39412, accessed 2012.1.8.
    Swaine, Michael D., “Trouble in Taiwan,” Foreign Affair,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59708/michael-d-swaine/trouble-in-taiwan, accessed 2012.2.7.
    Wager, Alex, "Russia, India Sign Secret Nuclear Energy Accord," Arm Control Association, http://www.armscontrol.org/act/2000_11/russindnuc, accessed 2012.1.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羅斯研究所
    98263002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263002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俄羅斯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02101.pdf1846KbAdobe PDF2504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