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9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48/144635 (79%)
造訪人次 : 51623062      線上人數 : 7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金融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9968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968


    題名: 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發展情況及台灣銀行業登陸之探討
    Experiences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 and the study of Taiwanese banks entering China
    作者: 張志揚
    貢獻者: 朱浩民
    張志揚
    關鍵詞: 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
    台灣銀行業登陸
    銀行業登陸探討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3-09-04 10:08:01 (UTC+8)
    摘要: 自2010年6月我國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後,我國銀行業者開始將其在中國大陸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截至目前(2015年5月底)為止,已有6家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分行開始營業,此為兩岸金融業交流的重大突破,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銀行業在登陸時程上已落後其他外資銀行許多,要想急起直追,除了透過我國政府在後續《ECFA》談判中替台灣銀行業者爭取到更有利的條件外,台灣銀行業者也要積極尋找在中國大陸市場中業務突破的機會,如何善用我方同文同種、廣大台商客群以及過去金融服務業發展經驗等競爭優勢,以及如何把握住中國大陸政府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有待深入之探討。

    本研究首先說明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現況,並將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5月出版的「外資銀行在中國」之內容作一整理,從中國大陸外資銀行業者的角度觀察目前中國大陸市場所面臨到的挑戰與機會,接著針對2007到2009年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財務數據作績效分析,當作台資銀行業登陸之借鏡,然後彙整出兩岸對台灣銀行業登陸之相關法令,同時整理出目前台灣銀行業的登陸情形,並利用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經驗,探討台灣銀行業登陸後的業務發展機會以及未來可能發展,最後做出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年 年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年年報。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年年報。
    4.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www.cbrc.gov.cn。
    5. 中國人民銀行(2011),二○一○年 國際金融市場報告。
    6. 巴曙松(2005),「入股中國銀行業的可行投資模式分析」, 中國投資,7,54-58。
    7. 朱浩民、廖四郎(2008),「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在中國發展經驗之探討」,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
    8. _______(2010),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初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李紀珠(2003),「大陸金融改革及台灣銀行登陸的機會與挑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
    10. 呂青樺、沈中華(2006) ,「影響大陸地區銀行獲利能力與風險的因素」,中國大陸研究,49:3,119-142。
    11. 沈中華、張雲翔(2002) ,「金融機構跨業經營及轉投資之利潤與風險:全球實證分析」,經濟論文,30:3,275-310。
    12. 昌奕呈(2006),從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分析台資銀行之進入模式,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之碩士學位論文。
    13. 袁明仁(2004),「大陸外資銀行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 5:3,53-76。
    14. 翁嘉禧、楊惠淳(2005),由全球化觀點論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中山大學學術研究。
    15. 商景明(2006),「從外銀經驗探索我國銀行的西進策略」,台灣金融財務季刊, 7:1,55-70。
    16. 葉欣(2006),「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財經問題研究,第2期(總第267期),61-66。
    17. 張光華(2011),「以ECFA為契機推動兩岸銀行業合作」,中國金融,2011年第2期。
    18. 焦瑾璞(2002),中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研究,2002年,北京:中國時代經濟 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1. Aliber, Robert Z.(1984), “International Banking : Surve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6, No. 4, Part 2 : Bank Market Studies., pp. 661-678.
    2. Buckley, P. J. and M. Casson(1976), 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Palgrave Macmill.
    4. Canals, Jordi(1997), Universal Banking :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Clarendon Press.
    3. Classens, S., Demirguc-Kunt, A. and H. Huizinga(2001), “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891-911.
    5. Demirguc-Kunt A. and H. Huizinga(1999),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 and Profitability: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3(2), 379-408.
    6. Erramilli, M. K.(1975), “The Experience Factor In Foreign Market Entry Behavior of Service Firms,” Biometrik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2, 479-501.
    7. Lensink, R. and N. Hermes(2004),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s: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8, 553–568.
    8. Olusoga, S. Ade(1993), “Marker Concentration Versus Marker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MN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0(2), 40-59.
    9. Porter, M. E.(1987), “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7, pp. 43-59.
    10. PricewaterhousesCoopers(2010), Foreign Banks in China.
    11. Slager(2007),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nks: Strategic Patterns and Performance, (中譯本:銀行大就美? 銀行國際化的模式、策略與績效,長智文化,民96年,pp.80-105 and pp.123-14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金融研究所
    98352022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35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金融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2201.pdf205KbAdobe PDF2362檢視/開啟
    202202.pdf1000KbAdobe PDF269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