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86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97146      在线人数 : 8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863


    题名: 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之研究-改革與啟示
    A Study on the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in Japan : Reform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 劉怡霈
    贡献者: 黃明聖
    劉怡霈
    关键词: 財政投融資
    公共資金運用
    政策金融
    FILP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3-09-03 16:08:47 (UTC+8)
    摘要: 一般而言,政府之資金來源,除稅收或一般預算發行國債籌措資金之外,尚有郵政儲金與年金等依國家制度與信用而收存的公共資金可供運用。長期以來,日本政府針對該等公共資金即採行兼具國家預算與調整性財政機能之「財政投融資」制度以為運用。近年來,我國政府為活化民間資金效能,亦有意引導民間超額儲蓄投入重大公共建設,因此開啟本研究之動機。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一、探討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整體運作架構及資金來源為何?
    二、探討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改革原因及改革前後之差異為何?
    三、探討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對我國公共資金運用之啟示為何?
    因經濟長期衰退,日本財投制度積弊日深面臨改革,其主要問題在於:一、規模過度擴張而造成效率低落;二、過度考慮存款人的利益,使財投資金成本過高;三、補貼構成的不透明性,隱瞞了納稅人未來的真實負擔。是以,2001年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進行了重要改革。
    改革之兩大重點在於:一、不再要求強制性存款,而是由財投機構自行於金融市場上發行財投機構債,不足時則藉由國債中之財投債補足;二、建立政策成本分析制度,詳細評估其成本。
    藉由分析明治時期以來日本財政投融資運作機制及近年來之改革經驗,本研究獲致之結論與建議如後:
    一、認清財政投融資之自償性本質
    財政投融資係以經濟政策及社會政策為主要目的,經由政府提供有償資金,為「達成特定目的」所使用的「財政手段」,故應確保財投資金償還的可能性,確實以具自償能力者為投融資對象。我國政府為活化民間資金效能,未來有意推動公股銀行引導民間超額儲蓄投入重大公共建設,此種政策金融措施當有其特殊需求及目的,可說具有相當的財政彈性亦為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惟政策金融之資金來源係為公共資金,因此應該慎選償還可能性高的計畫型融資,並以此種體系作為基礎。
    二、遵守政府財政紀律
    政府運用財政投融資資金作為融資來源,卻無視其償還可能性時,實際上已將(無償性)政府債務隱藏於(有償性)財政投融資制度之中,表面上政府係將當前財政負擔暫時轉由財政投融資資金支應,但因最終其損失將由納稅人買單,未來政府仍須編列預算償還。類此作法,不但忽略了財政投融資制度的自償性原則,同時也可能規避了政府舉債之限制(因實際上係無償性公共債務),危及政府財政紀律。
    三、資訊應公開透明
    政府未來如以計畫型融資辦理重大公共建設,應明確投融資之對象及範圍,靈活運用政策成本分析方法,嚴格審查各財投計畫之自償性,以抑制財政投融資資金規模的成長。政策成本分析方法並應不斷檢討改進,分析結果除作為評估財投計畫績效,以及督促各財投機構改善營運及財務之依據外,亦須充分揭露未來國民負擔之訊息,同時掌握國家辦理財投計畫所投入的政策成本,並確保國家財政的健全性。
    四、重視政策配套措施
    就社會政策因素濃厚的財政投融資而言,如何在政府各部門、民間金融與補助金支出(包含負所得稅)之間進行溝通協調,擬定政策配套措施,以推行符合時代需求的社會政策更具重要性。財政投融資僅係政策工具之一,重點在於政府如何有效運用其資源,藉由各類政策工具組合運用以達政策目的,才是財政投融資制度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湧、楊寶泰(2005),「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芻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3期,頁25-29。
    王儷容、馬道(2009),《中長期資金運用制度存廢與轉型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竹中平藏(2010),《竹中平藏解讀日本經濟與改革:日本原財相與北大學生面對面》,林光江譯(簡體版),北京:新華出版社。
    李孟茂(1993),「日本財政投融資之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9卷第11期,頁13-29。
    李明彬(1992),「日本的財政投融資制度」,《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1輯,頁207-239。
    孫克難(2009),「公共投資、財政紀律與經濟成長」,《財稅研究》,第41卷第2期,頁1-27。
    徐飛(2010),「日本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特點及借鑑」,《日本問題研究》,第24卷第3期,頁25-33。
    馬道、黃子容、陳又珍(2010),「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二次改革後代理人問題探討」,《臺灣經濟論衡》,第8卷第6期,頁48-73。
    張育珍(2010),「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之改革與省思」,《主計月刊》,第654期,頁11-17。
    梁玲菁(1999a),「臺灣中長期資金運用制度與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之比較(上)」,《企銀季刊》,第22卷第4期,頁117-131。
    梁玲菁(1999b),「臺灣中長期資金運用制度與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之比較(下)」,《企銀季刊》,第23卷第1期,頁151-174。
    梁欽洲、徐振文、周詮富、田景仁(2009),《日本財政投融資基金之研究》,行政院所屬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報告書。
    陳文玲(1988),「日本財政投融資之結構與政策」,《財稅研究》,第20卷第1期,頁123-137。
    黃定方(2011),「國家財務管理的創新與前瞻-公共建設財務規劃新思維」,《當代財政》,第2期,頁5-10。
    廖欽福(2006a),《台灣財政投融資法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廖欽福(2006b),「臺灣本土財政投融資法律概念與類型之構築」,《財稅研究》,第38卷第2期,頁94-115。
    蔡宗羲(1993),「財政投融資制度與公共建設─日本的經驗─」,《公共建設財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國財務學會聯合主辦,頁65-88。
    蔡宗羲、辜弘毅(1994),「日本財政投融資制度之結構與特色」,《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7卷第3期,頁77-84。
    謝升峰(2005),「日本財政投融資的轉型及啟示」,《現代日本經濟》,第4期,頁27-31。
    二、日文部分
    財務省主計局、財務省理財局(2010),《予算及び財政投融資計画の説明(平成22年度)》,日本:佐伯印刷株式会社。
    新藤宗幸(2007),《財政投融資》,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三、英文部分
    Doi, Takero and Takero Hoshi(2002), “FILP:How much has been lost? How much will more be lost?” in Magnus Blomstrom, Jenifer Corbett, Fumio Hayashi and Anil Kashyap eds., Structural Impediments to Growth in Japan,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oi, Takero and Takero Hoshi(2002),“Paying for the FILP,”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9385.
    Iwamoto, Yasushi(1998),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an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Kazumasa Iwata and Mitsuhiro Fukao, editors,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 Tokyo: Nihon Keizai Shimbun-sha, pp.147-174.
    Iwamoto, Yasushi(2002), “The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in Transition,”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6:4 , pp.583-604.

    Kikkawa, Masahiro, Takeshi Sakai, and Hiroyuki Miyagawa(2000). “Soundness of the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in Mitsuhiro Fukao, editor, Structural Problem of Japanese Financial System. Tokyo: 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pp.41-59.
    Musgrave, Richard A. and Peggy B. Musgrave(1989), 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 , New York: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Wallison, Peter J.(2001), “An American Looks at FILP”, 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 Paper, NO.14861).
    四、網路部分
    中時電子報,財政部長李述德至合作金庫銀行演講內容摘要報導,2011年2月12日。
    日本財務省財政投融資報告(2005年度至2011年度):http://www.mof.go.jp/jouhou/zaitou/zaitou.htm。
    國際貨幣基金(IMF)財政監測報告(2011):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fm/2011/01/update/fmindex.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8921043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2104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4301.pdf2461KbAdobe PDF247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