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757
|
Title: | 《福樂智慧》中所反映的十一世紀維吾爾社會文化 The eleventh century social culture of uigur reflected in kutadgu bilig |
Authors: | 周麗珠 Chou, Li Chu |
Contributors: | 黃啟輝 周麗珠 Chou, Li Chu |
Keywords: | 福樂智慧 維吾爾 突厥語大辭典 玉素甫 喀喇汗 Kutadgu Bilig Uigur Divanü Lugât-it Türk Yusuf Kalahan |
Date: | 1992 |
Issue Date: | 2013-09-03 14:03:36 (UTC+8) |
Abstract: | 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民族的特性,是其文學創作最迷人且最具永恆性的價值所在。《福樂智慧》便是這樣一部文學巨著,藉由對其語言修辭的探討及文體內容的分析,可勾勒出當時(十一世紀前後)維吾爾社會文化的大概形貌,所以文學性是本篇論文首先所要陳述的。《福》書中不僅承繼其本族文學的精華,亦接受了波斯、伊斯蘭文學的薰陶,並結合詩的語言及戲劇的形式,開創了其族詩劇體裁的先河。而《福》書所反映的時代,正是維吾爾族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起了重大變化的關鍵時代,因此,本文試從文學、政治、經濟、社會等相關層面來探討其所反映的社會文化。 就政治方面而言,除了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結構及吏治由盛轉衰的變化外,亦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及百姓的心聲。經濟上則從單純的游牧經濟,進入從事農、牧、商、手工業等多種混合經濟的社會,這種社會經濟生活的巨大變化,對維吾爾人的文化、歷史發展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在社會生活方面,除了對當時的社會禮俗有所描繪外,對天文學的知識亦著墨不少;而改宗伊斯蘭教對其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原先多元、自由的宗教信仰,到伊斯蘭教勢力的擴張,後更進而成為一元化的伊斯蘭社會,其社會文化是迥異於以往的。雖然如此,但在十一世紀,伊斯蘭教雖已佔優勢,然而其族原先所信奉過的信仰遺跡,尚未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福》書中仍餘緒蕩漾。 《福》書中除了反映出當時合成式的社會文化外,作者玉素甫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及時代巨變的時候,其致力於「本土化」的努力,在書中亦表露無遺,而這應是本於一個知識份子的民族良知,在努力與妥協的涵化過程中,也展現了維吾爾社會文化的蛻變痕跡。 |
Reference: | 壹、漢文部分 一、史料 宋史 宋會要輯稿 二、專書 (俄)巴托爾德撰,耿世民譯,中亞簡史,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俄)巴托爾德撰,羅治平譯,中亞突厥史十二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 郝關中、張宏超、劉賓譯,福樂智慧,民族出版社, 北京,1986。 馬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 耿世民,古代維吾爾詩歌選,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2。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文海出版社,台北,民25。 馮家昇、程溯洛、穆廣文編著,維吾爾族史料簡編(上、下),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撰,新疆地方歷史資料選輯,人民出版社,北京,1987。 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撰,新疆簡史(第一冊),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上編),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劉師義棠,維吾爾研究,正中書局,台北,民64。 劉師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上、下),台灣中華書局,台北,民71。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6。 三、期刊論文 (維)西仁‧庫爾班撰,李永勝譯,「《福樂智慧》與塔吉克文化之關係」,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頁83-88。 (維)吐爾頁‧阿里瑪斯撰,郝關中譯,「用詩的語言表達軍事思想的典範」 ,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0-23,36。 佘 駿,「《福樂智慧》 的美學特徵」, 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頁46-53。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 的哲學思想」, 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頁51-56。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的政治法律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頁47-50,59。 李國香,「《福樂智慧》是怎樣一部書」,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4-26,16。 李國香,「從《福樂智慧》看漢維民族的文化交流」,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79-84。 李 琪,「國際學術界研究《福樂智慧》概況」,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頁113-118。 (維)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撰,馬德元譯,「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觀點的部分民族文化根源」,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頁45-51。 (維)阿不都秀庫爾‧買買提‧伊明撰,馬德元譯,「《福樂智慧》中的自然哲學觀念」,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0-19。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與維吾爾文學」,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3-77,83。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撰,「論《福樂智慧》中人的精神完美主題」,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0-55。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中的佛教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頁84-89。 郎櫻,「一部杰出的維吾爾族古典詩劇」,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0-16。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文化結構」,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85-93。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多層文化結構」,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頁91-96。 郎櫻,「《福樂智慧》的善行觀--關于善與人生的一場精彩辯論」,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頁227-233。 郎櫻,「《福樂智慧》與維吾爾文化」,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53-60。 凌笙,「全國《福樂智慧》學術討論會概述」,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8-84。 袁舍利,「《福樂智慧》的“愛德谷”與《論語》“仁”的一致性」,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71-76。 (維)烏鐵庫爾撰,張宏超譯,「維吾爾族人民十一世紀的大思想家、哲理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新疆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頁107-119。 陳中立,「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知識的意義」(上)、(下),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9;1990年第2期,頁45-50。 陳廷琪,「《福樂智慧》成書年代的質疑」,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114-116。 陳廷琪,「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年的考證」,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頁54-57。 張克武,「《福樂智慧》 的婚姻、家庭觀」, 民族研究,1985年第5期,頁44-49,31。 張克武、思和巴圖,「《福樂智慧》中的樸素辨證法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80-84。 張克武、陳喜忠,「論《福樂智慧》的經濟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1期,頁52-56,42。 張宏超,「談《福樂智慧》的藝術特色」,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5-60。 張鳳武,「試論《福樂智慧》的中國文化背景--兼論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人道理想」,西北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頁75-83,101。 (維)買買提‧祖農,「淺論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文藝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頁54-59。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古樸的直觀性形象思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1-8。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樸素的辨證思維因素」,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1-7。 蔡燦津,「《福樂智慧》思維方式的若干特色」,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頁11-16,84。 蔡燦津,「《福樂智慧》對世界的二重觀點」,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頁66-69。 劉志霄,「時代巨變的產物-談維吾爾族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時代背景」,新疆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頁91-96。 劉 賓,「關於 《福樂智慧》 研究」,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100-105。 劉 賓,「《福樂智慧》研究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兼評“共同歸屬論”」,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61-66。 (維)熱比亞. 托乎提,「論《福樂智慧》創作的幾個問題」,新疆社會科學,1966年第6期,頁93-99。 (維)熱依罕,「關於《福樂智慧》研究的簡述」,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7-30,9。 (維)穆罕默德‧奧斯曼,「試論《福樂智慧》有關天文學的論述」,新疆大學學報,1985 年第1期,頁89-91。 (維)穆罕默德江‧薩迪克撰,郝關中譯,「“覺醒”形象簡析」,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7-19。 魏萃一,「維吾爾古典文學名著《福樂智慧》淺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76-79。
貳、外文部分 A.DİLAÇAR (1972):900 Yıldönümü Dolayısıyla Kutadgu Bilig İncelemesi, Ankara. Ahmet B.ERCİLASUN(1984):Kutadgu Bilig Grameri - Fiil, Ankara. Besim ATALAY (1940、1941): Divanü Lugât-it Türk Tercumesi I、Ⅱ、Ⅲ,Ankara. Fuad KÖPRÜLÜ (1980):Türk Edebiyati Tarihi, İstanbul. İbraham KAFESOGLU(1980):Kutadgu Bilig ve Kültür Tarimizdeki yeri, İstanbul. Nihad Sami BANARLI(1971):Resimli Türk Edebiyati TarihiI, İstanbul. Reşat GENÇ (1981):Karahanlı Devlet Teşkilati,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 (1947):Kutadgu Bilig Ⅰ, Metin,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1959):Kutadgu Bilig Ⅱ, Tercüme,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1974):Tusuf Has Hacib, Kutadgu Bilig Ⅱ, Çeviri,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 (1979):Kutadgu Bilig Ⅲ, İndeks,İstanbul. Robert DANKOFF(1983):Wisdom of Royal Glory (Kutadgu Bilig)-- A Torko-Islamic Mirror for Princes, Chicago. TÜRK DİL KURUMU(1942):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Ⅰ,Viy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 (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Ⅱ, Ferg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Ⅲ, Mısır Nüshası, İstanbul.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G767101 8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0G76710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710101.pdf | 871Kb | Adobe PDF2 | 44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