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75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23152      在线人数 : 9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753


    题名: 小布希政府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以伊拉克戰爭為例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Bush’s Administration:analyzing from the Iraq War
    作者: 呂學宗
    贡献者: 姜家雄
    呂學宗
    关键词: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單邊主義
    先制攻擊
    政權更替
    布希主義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3-09-03 13:52:49 (UTC+8)
    摘要: 「國家安全戰略」是美國國家政策的核心,在冷戰時期,面對蘇聯及其共產集團對美國安全的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態勢是「圍堵加嚇阻」。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家安全進入一個調整的時期。一方面,冷戰在全球層面的終結及其在區域安全引起的反應,動搖著40年來支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美國必須用新的理念來指導其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響及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展也給美國帶來了新的挑戰。
    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前,美國國安機構就已開始研究在新環境下的國家安全戰略。從波斯灣戰爭及柯索沃危機,或是北約東擴,在在顯示出美國已將戰略重點放在遏制地區性挑戰及國際體系多極化的形成上。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後,小布希政府重新審視國際環境,強調本土防禦的安全政策。美國調整全球戰略的根本出發點是加強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反恐及安全則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
    由於911事件造成美國國內保守主義情緒的上升,促使小布希的安全觀趨向更保守方向發展,並提出以「政權更替」、「先制攻擊」、「單邊主義」及「絕對安全」等戰略為要點的「布希主義」(the Bush Doctrine),而「伊拉克戰爭」正是小布希政府貫徹上述安全戰略的試驗。然而,當美軍於2003年3月以海珊政權構成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為由出兵伊拉克,在歷經徹底搜索上述武器未果後,才發現小布希政府所聲稱之伊拉克威脅似為空穴來風,而伊拉克戰爭之正當性遭受到嚴厲抨擊。
    2003年以前,國際各國普遍都還十分信任美國所作所為,然而,就在小布希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甚至盟友的反對,採取預防性戰爭的先制戰略的軍事行動,出兵攻擊伊拉克,美國單邊作為的反恐戰略證明不得人心,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伊拉克的重建過程障礙重重,國際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愈加猖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並未獲得有效抑制,加上美軍虐俘事件曝光等,使得美國國際地位嚴重受損。
    本論文主要探討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特別是在美國遭逢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面對國家安全情勢的巨變,安全威脅的增加,以及不確定因素提高而所提出的安全戰略的調整特點,並以伊拉克戰爭作為個案研究,小布希在採取單邊行動、先制攻擊、政權更替等戰略作為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對國際關係及美國在國際體系的領導地位造成之影響。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歐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王緝思等。《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與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
    布贊(Barry Buzan)。《美國和諸大國:21世紀的世界政治》(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reat Powers: World Politics in Twenty-First Century),劉永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布希政府時期國家安全戰略(2002、2006)》(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2006),曹雄源、黃文啓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布希政府時期反恐國家戰略(2003、2006、911事件5年之後:成就與挑戰)》(9/11 Five Years Later: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2003&2006),曹雄源、廖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美國的抉擇:是王道還是霸道》(The Choice: 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 Leadership),郭希誠譯。台北:左岸文化,民國93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從老布希、柯林頓到小布希的外交成績單看超級強權的未來走向》(Second Chance: Three Presidents and the Crisis of American Superpower),高德源譯。台北:左岸文化,民國97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7年。
    布朗(Seyom Brown)。《掌控的迷思:美國21世紀的軍力與外交政策》(The Illusion of Control: Force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21 Century),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5年。
    朱明權。《領導世界還是支配世界-冷戰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艾洛維茲(Larry Elowitz)。《美國政府與政治》(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張明貴譯。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民國84年。
    格蘭特(Alan Glant)。《美國政府與政治》(The American Politics Process),劉世忠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
    考德斯曼(Anthony H. Cordesman)。《伊拉克戰爭ⅠⅡ》(The Iraq War: Strategy, Tactics, and Military Lessons),黃淑芬等譯。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5年。
    伍啟元。《美國世紀:1901-199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5年。
    佘拉米(Joseph R. Cerami)、侯肯(James F. Holcomb, Jr.)。《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余起芬編。《國際戰略論》。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21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年。
    李正義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6年。
    李明峻。〈美國國土安全部設置與功能〉。收錄《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邱稔壤編。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3年。
    汪波。《美國中東戰略下的伊拉克戰爭與重建》。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
    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大外交》(Diplomacy),第5版,顧淑馨、林添貴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1989-2000》。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2年。
    周建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邏輯:遏制戰略解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阿特(Robert J. Art)。《美國大戰略》(A Grand Strategy for America),郭樹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第六版。台北:三民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
    奈伊(Joseph S. Nye, Jr.)。《柔性權力》(Soft Power),吳家恆、方祖芳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5年。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編。《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楊永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哈維(David Harvey)。《新帝國主義》(The New Imperialism),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譯。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7年。
    《柯林頓政府時期接觸與擴大的國家安全戰略》(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曹雄源、廖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7年。
    姜琳。《美國保守主義及其全球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
    施正鋒。〈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收錄《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林哲夫主編。台北:前衛文化,民國91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9年。
    陳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國90年。
    陳毓鈞編。《中美台風雲錄》。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民國90年。
    陳一新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
    許大維、王文勇。《伊拉克自由作戰檢討彙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
    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失敗的國家:濫用權力與侵犯民主》(Failed States: The Abuse of Power and The Assault on Democracy),謝佩妏譯。台北:左岸文化,民國99年。
    梅森(John W. Mason)。《冷戰》(The Cold War, 1945-1991),何宏儒譯。臺北:麥田出版社,民國90年。
    索羅斯(George Soros)。《美國霸權泡沫化:重思美國的角色》(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correcting the misuse of American power),林添貴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第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喬飛(Josef Joffe)。《美國的帝國誘惑》(Uberpower: The Imperial Temptation of America),蔡東杰譯。台北:博雅書屋,民國96年。
    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蘇長和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寇茲曼(Anthony H. Cordesman)。《伊拉克戰爭經驗教訓﹕大戰略之課題》(The Lessons of the Iraq War Issues Relating to Grand Strategy),曾祥穎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
    翁明賢、吳建德、王瑋琦、張蜀誠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8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溫英超。《當上美國總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
    崔立如編。《全球變局:美國與伊拉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傅夢孜編。《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楊毅編。《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北京:國防大學,2007年。
    楊永明。《國際關係》。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9年。
    張西明。《新美利堅帝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裘兆琳編。《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90年。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第二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
    劉阿明。《布希主義與新帝國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鄭保國。《美國霸權探析》。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福斯卡斯(Vassilis K. Fouskas)、格卡伊(Biilent Gokay)。《新美帝國主義》(New American Imperialism),薛穎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德爾夫(Robert H. Dorff )。〈戰略發展初探〉,收錄《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魯杰(John G. Ruggie)。《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An Institutional Form),蘇長和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se, 7th ed.),徐昕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薩克宣(Sam C. Sarkesian)、威廉斯(John Allen Williams)、辛巴拉(Stephen J. Cimbala)著。《美國國家安全》(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ers, Processes, and Politics),郭家琪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
    羅豔華。《美國輸出民主的歷史與現實》。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
    賽比耶-洛佩茲(Philippe Sebille-Lopez)。《石油地緣政治》(Geopolitiques du petrole),潘革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叢鵬。《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二、期刊論文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13卷2期。民國87年夏,頁161-180。
    巨克毅、李玫憲。〈當前美國對歐洲戰略思維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33期。民國100年1月,頁35-72。
    包宗和。〈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戰略佈局〉。《美國月刊》,7卷9期。民國81年9月,頁91-95。
    安瑞克(Arnel B. Enriquze)。〈回顧檢視200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一個嶄新的武力使用準則〉(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2002:A New Use-of-Force Doctrine?)。《空軍學術月刊》,586期。陸士強譯。民國94年4月,頁34-45。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1卷4期。民國92年7-8月,頁1-20。
    呂其昌。〈小布希政府的新軍事戰略〉。《現代國際關係》,5期。2001年,頁33-37。
    吳東野。〈美伊戰爭與波灣新秩序〉。《遠景基金會季刊》,5卷1期。民國93年1月,頁1-42。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研討〉。《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1期。民國92年1月,頁1-39。
    吳玉山。〈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與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17期。民國91年12月,頁1-32。
    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108-127。
    門洪華。〈美國霸權與國際秩序〉。《遠景基金會季刊》。7卷3期。民國95年7月,頁37-73。
    周建明、王海良。〈國家大戰略、國家安全戰略與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4期。2002年4月,頁21-26。
    胡瑞舟。〈反恐戰爭對美國內外互動關係的影響:一年後的分析概述〉。《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1期。民國92年1月,頁41-63。
    陳一新。〈從布希外交團隊與領導風格看美國外交與兩岸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2卷1期。民國90年1月,頁1-34。
    陳文生。〈美國推動聯合國安理會1441號決議案分析〉。《問題與研究》,43卷3期。民國93年5-6月,頁23-47。
    陳文生。〈九一一後美國之霸權治理策略:以伊拉克為例〉。《政治科學論叢》,23期。民國94年3月,頁169-200。
    陳文生。〈布希政府反恐安全戰略及其挑戰:伊拉克經驗的檢討〉。《政治科學論叢》,25期。民國94年9月,頁1-28。
    許慶雄。〈柯林頓與美日關係〉。《美國月刊》,8卷1期。民國82年1月,頁12-24。
    郭憲剛。〈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3年,頁17-22。
    鄭端耀。〈布希政府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2期。民國92年4月,頁1-36。
    劉革軍。〈新世紀初美國軍事戰略走向〉。《現代軍事》,5期。2001年,頁38-58。
    蔡政修。〈911事件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波灣戰爭與北韓核子危機為例〉。《問題與研究》,43卷6期。民國93年11-12月,頁125-165。
    戴超武。〈甘迺迪-詹森時期的外交與第三世界〉。《美國研究》,2期。2006年,頁58-70。
    羅致政。〈布希主義與美伊戰爭〉。《國防政策評論》,3卷3期。民國92年春季,頁48-62。
    三、碩博士論文
    周廣齊。〈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剖析-以柯林頓及小布希政府為例〉。國防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碩士論文,民國97年。
    林昆鍾。〈從全球治理探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一個國際建制在亞太反恐聯盟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秦昱華。〈第二次波灣戰爭之緣起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4年。
    張守衍。〈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之研究:2001-2003〉。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黃長泰。〈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中東政策:文明衝突論之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6年。
    葉明道。〈從聯合國憲章分析美英聯軍出兵伊拉克之合法性〉。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四、報章雜誌
    〈伊拉克危局的國際政治因素〉。《中央日報》。民國87年11月16日,版9。
    〈波灣戰爭邊緣美動武全民後盾〉。《中央日報》。民國91年10月12日,版3。
    〈祭賓拉登首宗報復,巴國至少80死〉。《聯合報》。民國100年5月14日,版1。
    〈美推動成立國土安全部〉。《中國時報》。民國91年6月8日,版A14。
    〈美沙關係之變〉。《中國時報》。民國91年8月29日,版A10。
    〈證據薄弱,反伊、反恐不再畫等號〉。《中國時報》。民國91年9月11日,版10。
    〈賓拉登子:未經審判,美違法殺父〉。《中國時報》。民國100年5月12日,版A12。
    〈美駐歐武器擬移往亞太〉。《自由時報》。民國90年9月1日,版8。
    〈美參院軍委會刪減NMD經費〉。《自由時報》。民國90年9月9日,版9。
    〈美售台武器視中國瞄準台灣飛彈數而定〉。《自由時報》。民國90年3月16日,版10。
    〈日擬修法讓自衛隊能海外維和〉。《聯合報》。民國90年8月19日,版9。
    〈美國對台軍售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聯合報》。民國90年4月25日,版15。
    〈去年十月,布希就決定推翻海珊〉。《聯合報》。民國91年9月12日,版11。
    李登科。〈透析美伊衝突〉。《中央日報》。民國91年9月9日,版11。
    沈明室。〈美國對自伊拉克撤軍政策研析〉。《青年日報》。民國96年4月16日,版4。
    翁明賢。〈把恐怖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聯合報》。民國90年9月30日,版14。
    梁國輝。〈檢驗布希主義 阿富汗成指標〉。《中國時報》。民國90年11月26日,版15。
    陳世欽。〈美國承認伊拉克瀕臨內戰〉。《中國時報》。民國95年9月6日,版A14。
    陳毓鈞。〈布希領導風格舉世關注〉。《中央日報》。民國91年10月4日,版2。
    陸以正。〈美抽腿,伊自求多福〉。《中國時報》。民國99年9月13日,版A19。
    陸以正。〈賓拉登第二,仇恨更深〉。《中國時報》,民國100年5月9日,版A15。
    傳建中。〈小布希外交理念初探〉。《中國時報》。民國88年11月21日,版A4。
    廖宏祥。〈打擊恐怖主義美國全球策略轉向〉。《中國時報》。民國92年10月9日,版15。
    閻紀宇。〈高油價-美國的緊箍咒〉。《中國時報》。民國95年7月31日,版A14。
    五、網路
    〈國際社會歡迎中美化解僵局〉。《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273000/12733742.s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6日。
    〈聯合國成員辯論伊拉克問題〉。《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2330000/newsid_2334300/2334363.s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10日。
    〈從歐洲轉向亞洲從北部轉向南部 美軍兵力大挪移〉。《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7/2197583.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王高成。〈美伊衝突與其可能的影響〉。中央日報。民國91年9月14日。http://www.cdn.com.tw/daily/2002/09/14/text/910914c6.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2月12日。
    王高成。《透視美國「四年國防檢討報告」》。http://www.youth.com.tw/una/Military/95/03/M95.03.08-A.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中俄友好條約的簽署意義深遠〉,《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VOL/45609.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12日。
    李華球。《北韓核武危機如何化險為夷》。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2/NS-C-092-244.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5日。
    <法德反對片面對伊動武>。《自由時報》。民國91年9月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sep/9/today911-3.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10日。
    英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美國的中東政策:烏托邦主義和現實主義>。《戰略評論》,吳慈譯。2003年1月。
    http://www.cngdsz.net/discourse/article_show.asp?typeid=1&articleid=1092 , 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10日。
    美國CNN新聞網。
    http://edition.cnn.com/SPECIALS/2003/iraq/war.tracker/index.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8日。
    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斯撰文談布希總統的歐洲之行》。
    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1/0611rice.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美國國務院信息局。《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A•凱利在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的證詞,美國對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政策挑戰及重點》。
    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1/0619kellytx.htm ,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布希-森喜朗2001年3月19日聯合聲明》。
    http://usinfo.americancorner.org.tw/0319stmnt.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3日。
    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布希總統對國防大學師生的演講》。
    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1/0501ndutx.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10日。
    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美國主要官員強調應對海珊採取行動》。
    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909case.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總綱》。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May/20100528163835kkgnast0.8604962.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6日。
    高朗。〈出兵伊拉克?台灣應說不〉。《國政評論》。民國93年5月24日。
    http://www.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3/CL-C-093-081.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2月10日。
    陳毓鈞。〈美國為何如此好戰:論美國侵伊戰爭的歷史性格〉。《海峽評論》,148期。2003年4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8-80.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1月18日。
    陳錫蕃。〈利比亞動亂的省思〉,《國政分析》。
    http://www.npf.org.tw/post/3/8963,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4月2日。
    〈美利堅帝國的野心與伊拉克〉。《Monthly Review》,福蜀濤譯。《海峽評論》。147期,2003年3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7-58-%E5%B8%9D%E5%9B%BD+%E5%B8%9D%E5%9C%8B.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1日。
    郭樹勇。〈戰爭合法性與美國軍國主義〉。《光明日報》。2003年5月7日。
    http://www.gmdaily.com.cn/blqs/blqshomepage.nsf/documentview/2003-05-07-01-053261F6A4E47A8C48256DAD0009EA2B?OpenDocument ,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2月11日。
    楊志誠。《從「環蘇聯」過渡到「環中國」的戰略轉移: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的戰略思維》。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38-7973.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1月16日。
    張宏毅。〈美利堅「新帝國」與兩極格局解體後的國際關係走向〉。《海峽評論》網站,148期。2003年4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8-79-%E5%B8%9D%E5%9B%BD+%E5%B8%9D%E5%9C%8B.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張麟徵。〈民主恐怖帝國vs獨裁「邪惡國家」--論美國侵伊戰爭的原因及影響〉。《海峽評論》,148期。2003年4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8-79-%E5%B8%9D%E5%9B%BD+%E5%B8%9D%E5%9C%8B.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美國總統布希11日晚起程出訪歐洲五國〉。《新華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kuaixun/38993.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管淑平譯。《美面臨國際反對壓力,波灣國家多不支持》。http://www.ettoday.com/2002/09/07/91-1349182.htm,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8日。
    錢其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與新世紀初的國際關係〉。《中國人民日報》。2004年1月19日。
    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407,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2月11日。
    韓江。〈美國正為維護全球霸權而戰〉。《海峽評論》,142期。2002年10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2-1895.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韓江。〈911週年祭—美國正為維護全球霸權而戰〉。《海峽評論》,142期。2002年10月。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42-1895.html,上網檢視日期:民國100年3月2日。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Choice: 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 Leadership. New York: 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 Group, 2004.
    Baylis, John, and Steve Sm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1.
    Daalder, Ivo H., and James M. Lindsay. American Unbound: The Bush Revolution in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king Institution, 2003.
    Drew, Dennis M. and Donald M. Snow. Making Strategy: An 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Security Process and Problems. Maxwell: Air University, 1988.
    Feinberg, Stephen. Homeland Security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Defending Our Country and the Survival of American Capitali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e, 2003.
    Greenstein, Fred I. ed. The George W. Bush Presidency an Early Assessment.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03.
    Gaddis, John L. Surprise , Security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2004.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ommon Defens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61.
    Joint Chiefs of Staff (JC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am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7.
    Jordan, Amos A., William J. Taylor and Michael J. Mazar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5th ed.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99.
    Kettl, Donald F. Team Bush: Leadership Lessens from the Bush White Hous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Klare, Michael T. Blood and Oil: The Dangers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s Growing Petroleum.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5.
    Mack, Andrew and John Ravenhill. Pacific Cooperation: Building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gim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anberra: Allen and Unwin, 1994.
    Sokolsky, Richard D.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rsian Gulf: Reshaping Security for the Post-Containment Era.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2003.
    White House. 9/11 Five Years Later: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2006.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2006.
    Nye, Joseph S.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01 QDR.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06 QDR.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6.
    Reilly, Thomas P.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ment of Grand Strategy.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4.
    Tellis, Ashley J., Janice Bially, Christopher Layne and Melissa Mcpherson. 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Santa Monica: RAND, 2000.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1995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1996.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2002.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2006.
    White House.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2003.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2003.
    White House.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2006.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2006.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2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Woodward, Bob. Bush at Wa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2.
    Wolfer, Arnold.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62.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McGraw Hill, 1979.
    二、期刊論文
    Art, Robert J. “A Defensible Defense: American’s Gr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5, no. 4 (Spring 1991): 5-53.
    Brzezinski, Zbigniew. “A Geostrategy of Eurasia.” Foreign Affair 76, no. 5 (September/October 1997): 50-64.
    Brooks, Stephen G.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American Primacy in Perspective.” Foreign Affairs 81, no. 4 (July/August, 2002): 19-33.
    Janowski, Louis. “Neo-Imperial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Foreign Service Journal (May 2004): 55-60.
    Hirsh, Michael. “Bush and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18-43.
    Hass, Richard N. “Towards Greater Democracy in the Muslin World.”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6, no. 3 (Summer 2003): 137-148.
    Ikenberry, John G. “America’s Imperial Ambition.” Foreign Affair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44-60.
    Litwak, Robert S. “Non-proliferation and the Dilemmas of Regime Change.” Survival 45, no. 4 (Winter 2003-2004): 7-32.
    Nye, Joseph S. Jr. “U.S. Power and Strategy after Iraq.” Foreign Affairs 82, no. 4 (July/August 2003): 60-73.
    Rice, Condoleezza.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79,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0): 45-62.
    Rumsfeld, Donald H. “Transforming the Military.” Foreign Affair 81, no. 3 (May/June 2002): 20-32.
    Jervis, Robert. “An Interim Assessment of September 11: What Has Changed and What Has Not.”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7, no. 1 (2002): 37-54.
    Simes, Dimitri K. “America`s Imperial Dilemma.” Foreign Affairs 82, no. 6 (November/ December 2003): 91-102.
    三、報章雜誌
    Dobbs, Michael “For Wolfowitz, a Vision May Be Realized, Deputy Defense Secretary’s View on Free Iraq Considered Radical in Ways Good and Bad.” Washington Post. April 7, 2003, A17。
    Elliott, Michael. “Looking for Help in the Wrong Place.” Time. August 4, 2003.
    Filkins, Dexter. “Iraqi Leadership Gains Agreement on Constitution.” New York Times. March 1, 2004, A1.
    Hirsh, Michael. “Hawks, dove and Dubayy.” Newsweek. September 2, 2002.
    “High Cost of Occupation: U.S. Weighs a U.N. Rol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9, 2003, A6.
    “Interview: We Do Have Adequate Forces.” Time. September 1, 2003, p.42.
    Sullivan, Andrew. “If It Could Happen to Churchill.” Time. March 8, 2004.
    四、網路
    “Blair`s statement to MPs on Iraq.”http://www.cnn.com/2002/WORLD/europe/09/24/uk.blair.statement/index.html(accessed January 16, 2011)
    “Bush`s Iraq Policy Stalled in U.N.”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2002,
    http://www.nytimes.com/aponline/national/AP-US-Iraq.html (accessed February 13, 2011)
    Benjamin, Dabiel , Simon, Steven. “The Real Worry.” Time. September 1, 2003.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0,9171,1005562,00.html (accessed March 15, 2011)
    Blix, Hans.“As Delivered Briefing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http://www.un.org/Depts/unmovic/Blix14Febasdel.htm(accessed January 8, 2011)
    Blix, Hans. “As Delivered Security Council.” http://www.whidbey.us/blixreport03072003.asp(accessed January 12,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Discusses Security and Defense Issues.”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8/20020821-1.html (accessed March 18, 2011)
    Bush, George W. “A 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bush/wspeech.htm (accessed March 13, 2011)
    Bush, George W.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to the Troops and Personnel.”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213-1.html (accessed February 22, 2011)
    Bush, George W. “Remark by the President to the Troops and Personnel.”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213-1.html(accessed January 13, 2011)
    Bush, George W. “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in His Address to the Nation.”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11-16.html(accessed March 13,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Deliver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1/20020129-11.html(accessed March 15,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s Remarks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9/20020912-1.html(accessed March 22,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Pleased with U.N. Vote.”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11/20021108-1.html(accessed March 18,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Says Saddam Hussein Must Leave Iraq Within 48 Hours.”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3/03/20030317-7.html(accessed March 15,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Pleased with U.N. Vote.”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11/20021108-1.html, (accessed March 13,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Iraq.”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3/02/20030226-11.html, (accessed March 15, 2011)
    Bush, George W. “Address t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20-8.html, (accessed March 13,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s Remarks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9/20020912-1.html, (accessed March 15,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Bush Delivers Graduation Speech at West Point.”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 (accessed March 18, 2011)
    Bush, George W. “President Bush Outlines Iraqi Threat”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10/20021007-8.html (accessed March 18, 2011)
    Bush, George W. “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2/07/20020712-9.html (accessed March 18, 2011)
    CBS News. “Shiite Power in Postwar Iraq.”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3/04/24/iraq/main550852.html (accessed March 18, 2011).
    Chhor, Khaya. “Western Press Review: The West`s Neo-Imperialism.” New York Times.
    http://rferl.org/featuresarticle/2004/05/fd30cbb0-fab2-4349-8fc3-4(accessed January 12, 2011)
    Hirsh, Michael.“Bush and the World.”Foreign Affairs 81,no.5(2002).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articles/hirsh0902.html (accessed February 13, 2011)
    Kofi, Annan. “Mid-Year Press Conference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Kofi Annan.”
    http://www.un.org/News/Press/docs/2003/sgsm8803.doc.htm(accessed March 18, 2011)
    Lemann, Nicholas. “After Iraq: the plan to remake the Middle East.” The New Yorker.
    http://www.newyorker.com/printable/?fact/030217fa_fact(accessed March 15, 2011)
    Obama, Barack “A New Strategy for a New World,” Washington, D.C.,
    http://www.barackobama.com/2008/07/15/remarks_of_senator_barack_obam_96.php (accessed March 11, 2011)
    Obama, Barack Hussein.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the End of Combat Operation in Iraq.”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0/08/31/remarks-president-address-nation-end-combat-operations-iraq (accessed March 13, 2011)
    “Resolution 678 (1990).”adopt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2963rd meeting on 29 November 1990.
    http://www.fas.org/news/un/irag/sres/sres0678.htm (accessed March 21, 2011)
    “Resolution 678 (1990).”adopt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2981rd meeting on 3 April 1991.
    http://www.fas.org/news/un/irag/sres/sres0687.htm (accessed March 21, 2011)
    Rumsfeld, Donald H. “Core Principles for a free Iraq.”
    http://www.america.gov/st/washfile-english/2003/May/20030527091151nosnhojb4.883975E-02.html(accessed March 15, 2011)
    Spencer, Jack. “Moving Forward on Missile Defense.”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MissileDefense/BG1461.cfm (accessed February 13, 2011)
    Telhami, Shibley. “A View from the Arab World: A Survey in Five Countries.”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arch 13, 2003.
    http://www.brookings.edu/reports/2003/03midd/east_telhami.aspx (accessed March 13, 2011)
    “U.S. Strategy: Perception vs. Deception.”
    http://www.stratfor.biz/Story.neo?storyId=220321&countryId=59(accessed January 2, 2011)
    Weisman, S. R. “The Struggle For Iraq: Finances; Baker to Press Arab Lands To Forgive Huge Iraqi Debt.” New York Times.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E03E0DC1531F936A35752C0A9629C8B63 (accessed January 12, 2011)
    Zunes, Stephen. “10 Things to Know about U.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1592 (accessed March 15, 201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8922002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2200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201.pdf1479KbAdobe PDF253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