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678
|
Title: | 從新公共服務觀點探討青年就業政策之執行─以大專畢業生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為例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youth employment policy for the viewpoints of new public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 of college graduation.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youth employment policy for the viewpoints of new public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 of college graduation. |
Authors: | 葉鴻儒 Hong, Ju Yeh |
Contributors: | 吳瓊恩 葉鴻儒 Hong, Ju Yeh |
Keywords: | 青年失業問題 新公共服務 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3-09-03 11:58:59 (UTC+8) |
Abstract: | 青年失業問題自從八十年代起就已成為先進工業國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而在當今的台灣也不例外。2009年台灣的整體失業率已進逼6%大關,青年失業率更是達到近15%,情勢相當危急。對此政府推出預算高達120億元新台幣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簡稱企業實習方案),於95至97學年度的大學畢業生,以期能降低青年失業率,減緩經濟壓力。但方案在規劃之初與執行過程中,即遭受質疑與批評聲浪不斷,使得實行的美意與目標和實際狀況間呈現落差。
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自2000年由Denhardt夫婦提出之後,有學者認為應該用新公共服務理論來檢視台灣的政府治理,並做為政府再造、行政革新的價值主流。因此本文首先根據國內外文獻及各國際組織如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與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探討台灣青年失業問題現況與因素、特性與影響,以及各國對策等;接著就新公共服務的理論與核心概念及企業實習方案,進行整理與歸納。並就執行方案的學校行政人員、企業主管、大專畢業實習生、教育部與龍華科技大學等主管協辦機關等,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以了解該方案在執行層面上的現況。結果發現:在規劃面上,政府意欲解決當前青年失業問題、強化學校與企業產學合作,可謂立意良善;在執行上,因為時間急迫性與人力吃緊,而造成手忙腳亂的情形出現;在成果上,對於當前青年失業問題之緩解,及減少失業所造成的社會排除問題,確實有所裨益,然而因配套措施與規範不足,間接造成新鮮人起薪過低及人力資源低度運用等情形產生。
新公共服務精神的相符性上,服務構面獲得較高的認同;課責上因教育部非就業的專門機關,因此普遍不獲認同;至於信任構面,則是呈現分歧態度,總體而論,在某程度上符合新公共服務精神,然仍有相當大的改善幅度。政策建議方面,主責機關應再慎重選擇並及早規劃與配置人力,避免手忙腳亂局面;同時並加強配套措施。最後仍須從整體產業結構與產學發展,來規劃全面長遠的青年就業政策。 |
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1111人力銀行(2009)。企業實習方案施行現況調查。2010年5月18日,取自 網址:http://www.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1989。 丁玉珍(2009)。青少年失業問題分析。台灣勞工季刊,18,56-65。 中央銀行(2009)。全球金融危機專輯。台北:中央銀行。 中廣新聞網(2010)。新鮮人「薪」情差,企業實習方案壓低起薪,2010年2月 28日,取自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5/1/210jk.html。 台灣立報(2010a)。22k的重擔系列:企業實習到期,大專生工作沒了。2010年 4月10日。取自網址: http://n.yam.com/lihpao/garden/201003/20100310087773.html。 ------------(2010b)。教育部規劃續辦22K,薪資採市場機制。2010年5月22日。 取自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4/131/250dp.html。 自由時報(2009)。企業實習實施後,4.7萬青年,薪資down到谷底。2010年1 月8日,取自網址:http://n.yam.com/tlt/life/200912/20091217020958.html。 行政院青輔會(2001)。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行政院(2009)。行政院第3131次院會通過「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 計畫」,2009年12月2日,取自網址: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1379&ctNode=2313。 行政院主計處(2008)。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 北:行政院主計處。 ------------------(2009)。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 北:行政院主計處。 ------------------(2010)。台灣地區失業率統計速報,2010年2月24日, 取自網址: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w_103uemr_a.asp。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計畫 編號:(93)064.123。 ---------(2005)。公司協力關係中台灣非營利組織公共課責與自主性之探究:理 論辯證與制度設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 號:NSC93-2414-H-004-028。 李誠(2003)。「後充分就業時代的來臨」。載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 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頁1-39)。台北:天下文化。 李誠(2003)。「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方案有對症下藥嗎?」。載於李誠(編),誰偷 走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頁265-285)。台北:天下 文化。 ------(2005)。從充分就業到優質就業。台北:天下文化。 李宗勳(2001)。從新公共服務及組際學習新視野檢視台北市社區、學區安全聯 防行動方案,財團法人國家憲政研究基金會,憲政(研)第090-043號。 李健鴻(2008)。青年長期失業者的就業服務政策。臺灣勞工雙月刊,14,62-67。 吳瓊恩(2002)。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 治理論的基礎。公共行政學報,3(7),173-220。 ---------(2007)。建構「無謀預的行政倫理」:新公共服務五對概念的比較與檢驗。 公共行政學報,23(2),1-28。 吳瓊恩、藍夏萍(2008)。檢視新公共服務之實踐:台灣社區治理制度現況。 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 林水吉(2005)。新公共服務的七個向度分析:由理論基礎邁向政策論理的論 述。理論與政策,18(1),97-128。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Patton M. Q.著。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濤石 文化。 吳忠吉(2003)。「產業與人力結構雙失衡」。載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 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頁73-95)。台北:天下文化。 范祥偉(2003)。英國1997年以後的文官改革。人事月刊,39(2),15-35。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文化。 孫本初、陳衍宏(2003)。「新公共服務」對政府再造的啟示:歷史發展系絡的解 析途徑。人事月刊,217,9-23。 教育部(2009a)。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資訊網:計劃緣起,2009年11月 20日,取自網址: http://www.excellent.lhu.edu.tw/plan_start.htm。 ---------(2009b)。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資訊網: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 習方案實施要點,2009年10月25日,取自網址: http://www.excellent.lhu.edu.tw/doc/table_1-1/方案1-1-實施要點.pdf。 ---------(2010)。「有關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是否續辦相說明。2010 年5月30日。取自網址: http://www.excellent.lhu.edu.tw/ToNews.aspx?Bnx=2010676716。 郭振昌(2003)。青少年失業問題與就業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03,112-12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光銘(2005)。台灣青少年失業問題及其就業服務方案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冠廷(2009)。青年失業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瓊玲(2007)。探討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的課責機制---以托育服務為例。 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 黃英忠、葉俶偵、蔡正飛、陳錦輝(2002)。從交易成本理論探討暑期專案研究 做為管理教育之產學合作模式。商管科技季刊,3(3),229-247。 黃哲上(2009)。從失業危機到全球工作協定。台灣勞工季刊,20,104-109。 黃惠琴(2006)。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之個案研究─以新竹市立國民中學校園 環境整理計畫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2)。Benjamin Crabtree & William L. Miller著。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出版社。 黃臺生(2002)。英國布萊爾的現代化政府。考銓季刊,29,61-81。 曾敏傑、林佩瑤(2005)。我國青少年勞工的失業風險與變遷。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13,1-43。 彭渰雯(2009)。非營利組織參與治理的代表性與課責。台灣民主季刊,6(3), 87-124。 葉祖欽、謝文元、李易駿(2007)。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英國和法國促進青年 就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7,38-57。 廖俊松(2009)。新公共服務的理想與實踐。T&D飛訊,88,1-17。 趙維生、黃昌榮(2000)。香港青年失業問題:困境與出路。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作學刊,4(2),91-12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圖書出版。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 資源管理學報,1(2),69-93。 鄭凱方、吳惠林(2003)。「青年維特的新煩惱:失業」。載於李誠(編),誰偷走 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頁149-172)。台北:天下文 化。 蔡勝男(2005)。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研究:歷史詮釋分析的觀點。T&D飛訊, 34,1-17。 謝臥龍(2005)。質性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謝登隆、徐繼達著(2007)。總體經濟學:理論、政策與個案。台北:智勝文化。 蕭武桐(2006)。新公共服務與公務員的品德修養。國家菁英季刊,2(1),57-70。 藍科正、周玟琪(2004)。促進台灣青少年就業中長期計畫。行政院勞委會職訓 局委託研究計畫。 蘋果日報(2010)。新鮮人企業實習,起薪反拉低,2010年1月25日,取自網址: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210461/IssueID/20100105。
二、英文部分
Barry, B. (2002). Social Exclusion, Social Isol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Phil Agulink, John Hills, Julian Le Grand, David Piachaud edited, Understanding Social Exclusion, 13-29. Blanchflower & Freeman. (2000). The Declining Economic Status of Young Workers in OECD Countries. In Blanchflower & Freeman (Ed.), Youth Employment and Joblessness in Advanced Countries (pp.19-55).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arnevale, D. G. & Wechsler, B. (1992). Trust in Public Sector-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23, 471-494. Cuba, E. G. (1990). The Paradigm Dialog. New Bury Park, C.A.: Sage. Denhardt, R. B. & Denhardt, J. V. (2003).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0(6), 549-559. --------- (2007). The New Public service.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Inc. Martin, G. (2009). A portrait of the youth labor market in 13 countries, 1980–2007. Monthly Labor Review, 132(7), 3-21. ILO. (2000). Employing Youth: Promoting employment-intensive growth.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 (2001). Meeting the youth employment challenge: A guide for employers.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 (2008).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Geneva: ILO. O` Regan, K. M. & Quigley, J. M. (1996). Teenage Employment and the Spatial Isolation of Minority and Poverty Households.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31, 692-702. Mayer, R. C., Davis, J. H. and F. D. Schoorman.(1995). An Integratio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 , 709-734. McKnight, D. H., Cummings, L. L. & Chervany, N. L. (1998) . Initial Trust Formation in New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3), 473-490. OECD. (2008). Employment Outlook 2008. OECD. --------. (2009). Employment Outlook 2009: Tackling the Jobs Crisis. OECD. O’Higgins, N. (1997). The challenge of youth unemployment. ILO. ----------------. (2001). Youth un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policy: A global perspective. ILO. UN. (2007). World Youth Report 2007: Young People’s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Progress and Channenges. United Nations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6256014 9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1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601401.pdf | 8890Kb | Adobe PDF2 | 148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