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專書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台北:作者自行出版,2000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台北:作者自行出版,2001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3年。 牛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論(1949~200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王逸舟、譚秀英主編,中國外交六十年(1949-200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王錦俠、張奇著,天下大勢:鄧小平的外交思想和實踐,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 年。 白魯恂(Lucian W. Pye)著,劉憲閣譯,毛澤東的心理分析,香港:香港時代出版社,2009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石志夫,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1949.10~1989.1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1994年。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立群等著,中國與國際體系進程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亨利・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著,陳瑤華等譯,白宮歲月―季辛格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1999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出版社,1993年。 李文志,「外援」的政治經濟分析——重構「美援來華」的歷史圖像(1946~1948),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2003年。 李捷,毛澤東與新中國的內政外交,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03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 李愛華,走出冷戰:世界大勢與中國對外戰略,山東:濟南出版社,1997年。 孫金偉,中國共產黨對外政策研究(1921~1949),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等主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 郝雨凡、林甦主編,中國外交決策:開放與多元的社會因素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張振江,冷戰與內戰――美蘇爭霸與國共衝突的起源(1944-194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張歷歷,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理查德・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著,伍任譯,尼克松回憶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硏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逢先知主編,毛澤東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2001年。 陳永發,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2000年。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著,金光耀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楊公素、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 趙進軍,新中國外交六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齊力、林本炫,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2005年。 齊建華,影響中國外交決策的五大因素,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齊鵬飛,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外交(1949~200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2008年。 鄭啟榮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蕭心力,毛澤東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黎明文化,1983年。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計秋楓譯,同床異夢:處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Armstrong, J. D.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Chinese Foreign Police and the United Front Doctrin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Barnett, A. Doak.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 (Boulder and London: West View Press, 1984). Harding, Harry ed.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1980s. New Har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Krasner, Stephen D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Ning, Lu. The Dynamics of Foreign-Policy Decisionmaking in Chin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7. Swaine, Michael D.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 Security Policymaking. Calif: Rand Corporation, 1998. Shambaugh, David and Thomas W. Robinson ed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Van Ness, Peter. Revolution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0. Waltz, Kenneth Neal.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期刊論文 牛軍,「中國外交60年的經驗與啟示」,外交評論(北京),第3期(2009年),頁9~12。 白雲真,「中國外交研究的三種視角:國際結構、國家、社會」,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哈爾濱),第12卷第2期(2010年03月),頁48~53。 王仲春,「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中的蘇聯因素(1969-1979)」,黨的文獻(北京),第4期(2002年),頁50~60。 王緝思,「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北京),第1期(1993年),頁83~93。 何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外交戰略調整」, 中共黨史研究(北京),第4期(2010年),頁14~21。 李侃,「讀『毛澤東外交文選』」,求是雜誌(北京),1995年(第14期),頁37~38。 李捷,「從結盟到破裂:中蘇論戰的起因」,黨的文獻(北京),第2期(1998年),頁83~92。 李義虎,「鄧小平與當今中國的國際戰略」,國際政治研究(北京),第3期(1994年),頁13~18。 李寶俊,「歷史的抉擇:中國50年外交政策的戰略性調整」,教學與研究(北京),第6期(1999年),頁5~11。 沈志華,「試論中蘇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兼談社會主義國家關係的結構性弊 病」,中共黨史研究(北京),第2期(2007年),頁29~42。 邱坤玄,「中共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2007 年),頁146~167。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邱柏浩,「對外關係簡論」,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2003 年),頁250~271。 余鐵軍,「進攻性現實主義、防禦性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現實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5期(2005年),頁29~34。 門洪華,「中國外交哲學的演變」,教學與研究(北京),第4期(2005年),頁47~53。 俞邃,「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若干問題探討」,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8年(第2期),頁38~44。 柳建輝,「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6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共產 黨關於時代特徵問題認識的演變」,中共黨史研究(北京),第3期(1995年),頁72~77。 宮力,「關於60年代毛澤東的外交戰略思想與實踐」,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北京),第4期(2000年),頁13~16。 宮力,「通向建交之路的艱難跋涉──1972-1978年的中國對美政策」,黨的文獻(北京),第2期(2002年),頁67~78。 宮力,「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外戰略的轉變」,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吉林),第2期(2005年4月),頁6~11。 徐雙敏,「三代領導人對中國國家力量的認識與實踐——建國50周年的回顧與思 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武漢),第5期(1999年),頁7~11。 袁德金,「毛澤東與『早打、大打、打核戰爭』思想的提出」,軍事歷史(北京)第5期(2010年),頁1~6。 高放,「中國國際戰略的演變」,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9期(1998年),頁11~13、36。 張小明,「冷戰時期新中國的四次對外戰略抉擇」,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5期(1997年),頁41~51。 張強,「60年代中國外交戰略演變與調整的緣起」,黨史研究與教學(福州),第5期(2001年),頁35~44。 張登及,「中共建政後歷屆黨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涉外言論的內容分析國際——政治觀的定位與變遷」,東亞季刊(台北),第32卷第1期(2001年1月),頁53~82。 張登及,「毛澤東涉外言論與中共外交」,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4卷第9期(1998年9月),頁41~48。 張國政,「中共『一邊倒』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清敏,「外交政策分析的三個流派」,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9期(2001年),頁18~23。 張冠榮,「從珍寶島事件到中美關係的緩和:一種新的解釋」,湖北教育學院學報(湖北),第29卷第9期(2007年9月),頁61~63。 張睿壯,「重估中國外交所處之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並非當代世界主題」,戰略與管理(北京),第1期(2001年),頁20~30。 許志嘉,「中共外交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6卷第6期(1997年4月),頁45~61。 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2007年),頁120~152。 許毅,「論中國共產黨『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一期(1995年),頁32~36。 陳宏盛,「中共外交政策之硏究1969~1982」,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硏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黃一正,「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研究途徑之分析與比較」,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平、周建民,「國家安全戰略與對外關係:對60年的回顧與思考」,張蘊嶺主編,中國對外關係:回顧與思考(1949~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9年),頁1~34。 楊菁,「論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對美國政策」,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杭州),第1期(1994年),頁82~90。 黨自強,「一部研究現代中國外交史的經典著作——『毛澤東外交文選』讀後」,世界知識(北京),第11期(1995年),頁25。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台北),第44卷第1期(2005年),頁115~140。 楊曉萍,「中國外交中的觀念因素」,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9年)。 楊樂平,「毛澤東的人格力量與中國外交政策的奠定」,麗水學院學報(麗水),第34卷6期(2012年12月),頁62~67。 趙桂林,「關於世界戰略格局的幾個問題」,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1年(第2期),頁8~12、17。 蔣建農,「關於新中國外交方針的幾個問題」,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2期(1996年),頁21~28。 遲愛萍,「毛澤東國際戰略思想的演變」,黨的文獻(北京),第3期(1994年)頁46~52。 閻學通,「冷戰中國的對外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8期(1995年),頁23~28。 Jervis, Robert. “Realism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2 , No. 4 (Autumn 1998) , pp. 971~991. Ng Quinn, Michael. “The Effects of Bipolarity o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Survey, Vol. 26, No. 2 (Spring 1982), pp.116~130. Ng Quinn, Michael. “The Analytic 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27, No. 2 (June 1983), pp. 203~224. Rose, Gideon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Vol. 51, No 1 (October 1998), pp. 144~172.
原始資料 毛澤東著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選,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毛澤東著述,北京大學法律系編,毛澤東同志國際問題言論選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 裴堅章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一卷(1949-1956),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王泰平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1957-1969),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王泰平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三卷(1970-1978),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宋恩繁、黎家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大事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
報紙與網路資料 王鶴濱,走近偉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秘書的難忘回憶(北京:長征出版社,2003年)。轉引自人民網,檢索日期:2013年08月06日,來源網址:<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198305/198865/16541039.html> 肖楓,「時代主題的轉換與中國發展戰略的轉變」,2007年10月22日,北京日報,轉引自新華網,檢索日期:2012年08月09日,來源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10/22/content_6920712.htm>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檢索日期:2012年8月12日,頁3,來源網址:<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pdf> 熊向暉 ,「1972年毛澤東同尼克森的談話」,新浪讀書,檢索日期:2013年07月13日,來源網址:<http://book.sina.com.cn/nzt/his/qingbaowaijiao/77.shtml> 「毛澤東作八大開幕詞」,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檢索日期:2013年6月18日,來源網址: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4.html>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 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檢索日期:2013年6月18日,來源網址:<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526566.html>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6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檢索日期:2013年6月18日,來源網址:<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1/4429445.html> 「周恩來在全國人防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71年8月23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檢索日期:2013年6月18日,來源網址:<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38903/13236988.html> 「毛澤東與周恩來等的談話記錄」,1972年7月24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檢索日期:2013年06月18日,來源網址:<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38903/13236988.html> 「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73年8月24日,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檢索日期:2013年6月18日,來源網址:<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2/65450/4429430.html> 「鄧小平在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的發言」,1974年4月11日,360doc個人圖書館,檢索日期:2013年06月25日,來源網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08/13/2034457_59308779.shtml> 「解密1972年毛澤東與尼克森會談記錄」,1972年2月21日,書味頻道・新浪網,檢索日期:2013年07月13日,來源網址:<http://books.sina.com/gb/funny/lovestory/20130613/1954451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