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朱雲鵬、林金源、張智凱、陳怡君(2002),《台灣所得分配之政策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朱紀燕(2003),《台灣地區個人捐贈的所得稅誘因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敬一(2006),「租稅在所得分配上扮演之角色」,《稅制改革的公與義》,台北:財團法人時報文教基金會。
李怡欣(2002),《台灣地區綜合所得稅免稅所得演變之研究稅之重分配效
果》,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茂能(2004),「各種Gini係數指標的相對效能分析:以教育成就模擬資
料為例」,《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 3 期,頁1-50。
李顯峰(2008),「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之探討」,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何怡澄、賴育邦、羅光達(2012),「我國綜合所得稅課稅單位制之研究」,
財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林全(2000),「我國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結構與公平意義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頁15-25。
周國端(2005),《人身保險給付課稅之檢討》,財團法人保險發展事業中心。
林晏如、劉彩卿、陳欽賢(2007),「我國綜合所得稅稅基侵蝕之全面檢討」,
《財稅研究》,第39卷6期,頁39-53。
林昭庚(2008),「中醫師人力現況與規劃」,《中醫藥研究論叢》,頁168-178。
柯格鐘(2007),「論家庭所得課稅制度」,行政院國科會委託研究計畫。
孫克難(2006),「所得稅改革的三大主軸與六大迷思-租稅減免 、課稅公平與兩稅合一」,《永豐金融季刊》,第35期,頁1-34頁。
陳佩雯(2002),《從相對剝奪觀點剖析我國綜合所得》,國立台北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四明(2002),「租稅優惠的政治特性-以取消軍教免稅改革為例」,《財稅研究》,第34卷第3期。
黃智聰(2005),「低收入戶生活扶助對台灣各縣市所得分配的影響」,《中華財政學會》。
曾巨威(2008),《賦稅改革目標、願景及稅制整合之研究》,財團法人道南文教基金會。
趙揚清、黃怡靜(2002),「稅制改革方向」,《國家政策論譠》,第2卷第6
期。
蔡玲玉(2008),《我國所得分配與租稅政策》,逢甲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財政部 ( 2012 ),賦稅統計年報。
行政院主計處 ( 2012 ),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1979年至201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總處。
二、英文部分
Aronson, J. R. and P. J. Lambert (1994), “ Decompo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to Reveal the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Reanking Effects of Income Taxation”, National Tax Journal, 47, 273-294.
Beyer, H., P. Rojas and R. Vergara(1999), “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5(1),103-123.
Daly, Mary C., Greg J. Duncan, George A. Kaplan, and John W. Lynch (1998), "Macro-to-Micro Link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Mortality." The Milbank Quarterly 76(3): 315-39.
Jaumotte F, S. Lall and C. Papageoogiou (2008), “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Technology, or Trade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 IMF Working Paper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Li, Hongbin, and Yi Zhu (2006), “ Income,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4: 668-693.
OECD Revenue Statistics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