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聯經。
王嵩山(2010)。《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台北:遠足文化。
王長華(2009)。〈排灣族琉璃文化再現及其產業化〉。載於賀瑞麟(主
編),《200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頁
87-98)。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
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
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田哲榮、司徒懿等譯,David Silverman原著(2010)。《解析質性研究法與
資料》。台北:韋伯文化。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原住民族部落產業發展計畫:消費認知推廣與
地點行銷計畫成果專刊》。台北市:原民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台灣原住民族服飾創意硏發及行銷平台第一
年計畫》。台北市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與郭昱瑩(2007)。《公共政策》。台北市:智勝文化。
余蔡平(2007)。《鶯歌陶瓷產業文化發展策略之研究-以策略矩陣分析法之架
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李錫東(2009)。《文化產業的行銷與管理》。台北市:宇河文化。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等譯,Uwe Flick原著(2007)。《質性研究導
論》。台北市:五南。
李依芳(2004)。《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性行銷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所碩士論文。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吳瓊恩(2011)。《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上)〉。《典藏今藝術》。第136期。
頁114-117。
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下)〉。《典藏今藝術》。第137期。
頁134-137。
吳芝儀、李奉儒等譯,Michanel Quinn Patton原著(2008)。《質性研究與
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
林建煌(2005)。《行銷管理》。台北市:華泰。
林建煌(2009)。《行銷管理》。台北市:華泰。
林建煌(2011)。《行銷學》。台北市:華泰。
林虹伶(2012)。〈娜魯灣文化節盡現原民力與美〉。《臺北畫刊》。第535期。
頁8。
林伯賢(2007)。〈文化創意、在地設計-鄒族工藝之旅〉。《藝術欣賞》。第3卷
第2期。頁72-79。
邱志聖(2012)。《行銷研究:實務與理論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
卓玲妃、陳乃菁(2003)。〈文化產業設計與創意〉。《歷史月刊》。
頁110-114。
洪順慶(2006)。《臺灣品牌競爭力:臺灣企業從代工走向自創品牌的策略》。台
北市:天下雜誌。
洪泉湖(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市:五南。
洪進雄(2007)。〈在國土規劃政策下之原住民產業發展現況及發展策略
(一)〉。《農業世界》。第281期。頁92-93。
洪進雄(2007)。〈在國土規劃政策下之原住民產業發展現況及發展策略
(五)〉。《農業世界》。第288期。頁99。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市:華泰。
高琇瑩(2006)。〈尋找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的春天〉。《國家公園》。頁42-
47。
浦忠成等著(1998)。《臺灣原住民文化與教育之發展》。臺北市:師大人文中
心。
郭思妤譯(2007),Philip Kotler & Nancy Lee原著。《科特勒談政府如
何做行銷》。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許瑄、辜雯華、王進發(2012)。〈原住民文化工藝產業發展之研究〉。《台灣原
住民研究論叢》。第12期。頁185-244。
張駿逸(2008)。〈全球化下的少數民族文化探析〉。載於傅琪貽(主編),《全
球化下的文化傳承》(頁53-71)。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跨文化研究
中心。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市:五南。
陳紹馨(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
黃應貴(2004)。《物與物質文化》。台北市:中研院研究所。
黃俊英(2012)。《行銷學原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坤祥(2005)。《高雄市原住民文化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研究調查》。高雄市:
高市研考會。
黃煌雄、黃勤鎮(2004)。《原住民地方文化產業總體檢》。台北市:遠流。
程明(2008)。《公共政策》。台北市:新保成。
曾光榮、黃金印等譯,Harold Koontz & Heinz Weihrich原著(1994)。
《管理學》。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楊志誠(2010)。〈華人社群的「全球化」策略:華人文化創意園區的全球佈局〉。
《海峽評論》。第232期。頁37-38。
楊志誠(2010)。〈全球化的文化圖像:文化共生與創意產業〉。《文化越界》。
頁19-35。
楊仁煌(2009)。〈行政倫理與文化政策管理:以Sakizaya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為
例〉。載於曾一士(主編),《族群發展與文化產業》(頁163-202)。台北
市:國父紀念館。
葉碧雯(2006)。《桃園縣龍潭鄉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SWOT分析》。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所碩士論文。
葉永文(2012)。《社會學》。台北市:洪業文化。
廖雅琴、潘逸凡(2013)。〈臺北燈節Χ陽明山花季 驚艷登場〉。《臺北畫刊》。
第542期。頁39。
潘裕豐(2007)。《台灣原住民文化創意發展之行動探究-參觀美國、加拿大原住
民文化之省思》。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頁103-123。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台北:空大。
鄭洪(2005)。《台灣原住民文化應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長庚大學工業設計所
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霍鵬程(2006)。〈文化創意產業之認知探討〉。《藝術欣賞》。第2卷第10期。
頁42-47。
蕭乃沂(2010)。《數位政府與資訊治理》。台北市:藍海文化。
蕭武桐(1990)。〈行政組織文化與公共政策〉。《人事管理》。第10期,第27
卷。頁6-7。
蕭武桐(2001)。〈多元社會尊重多元觀念〉。《人生雜誌》。第210期。頁27。
蕭武桐、陳衍宏(2008)。〈從新制度論的觀點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新竹
玻璃產業為例〉。載於傅琪貽(主編),《全球化下的文化傳承》(頁163-
205)。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跨文化研究中心。
韓良露(2008)。〈夢幻紅苧麻生出的泰雅織布〉。《聯合報》,E3聯合副刊版。
二、英文部分
Anaya,S.(2009).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New York, N.Y. : Aspen Publishers. pp.1-2.
Burton,D.(2009).Cross-cultural marketing: theory, practice
and relevance. New York, N.Y. : Routledge.
Costa, J. &G. J. Bamossy.(1995).Marketing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ethnicity, nationalism,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p.30.
Drucker, P. (1986).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New York: E.P. Dutton. p.49.
Drucker, P. (1996).The executive in action.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pp.143-144.
Hunt,S. (2002).Foundations of marketing theory :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marketing. Armonk, N.Y.:M.E.
Sharpe.p.272.
Kotler, P. &K. Keller. (2012). Marketing management
(14th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p.5.
Kapoor , D. & E. Shizha. (2010).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in Asia/Pacific and Africa: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culture.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pp.81-82.
Lee, N. & P. Kotler.(2011). Social marketing :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4th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Pitts, R. A. &D. Lei.(1996). Strategic management: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 Paul: West
Publishing. pp.7-8.
Snavely, K.(1991).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1(4).pp.311-326.
Siew Meng Leong, Swee Hoon Ang, & Chin Tiong Tan.(1996).
Marketing insights for the Asia Pacific.Singapore: Asia
Pacific Marketing Federation. pp. 3-5.
Watt, D.(1998).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p.60.
三、其他部分
Voyuyakumangnana(2001)。〈原住民加分政策與母語文化的永
續〉。《台灣立報》。取自:2012年10月13日。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56119
毛慶禎(2005)。〈原住民部落文化產業發展〉。取自:2012年8月23日。
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indiculture.htm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經濟及產業發展3年(99年至101
年)計畫〉。取自:2012年8月26日。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F6F47C22D1435F95&DID=0C3331F0EBD318C2F3882A0447B54C8F
林麗玉(2011)。〈花博風味館8/5重開 進駐原住民14族文化〉。中
廣新聞網。取自:2012年8月26日。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news/news_detail.jspx?id=20110806000008
周文欽(2008)。〈研究方法概論補充教材-文獻探討〉。《空大學訊》。
取自:2012年8月26日。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14/(393)095-109.pdf
美國行銷協會。取自:2012年9月3日。
http://www.marketingpower.com/_layouts/Dictionary.aspx?dLetter=M#marketing+management
科技產業資訊室。〈行銷策略與行銷組合(中)〉。取自:2012年10月13日。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80.htm
財團法人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 花博公園。〈原民風味館〉。取自:2012年
8月23日。
http://www.taipei-expopark.tw/ct.asp xItem=101582&ctNode=7400&mp=3
浦忠成。〈原住民文化〉。取自:2012年8月23日。
http://www.ttjhs.ntct.edu.tw/~teach/local/abor.htm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取自:2012年8月26日。
http://www.native.taipei.gov.tw/MP_121041.html
盧金足(2009)。〈說故事 行銷原民文化〉。《中國時報》。取自:2012年10月
13日。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318:2009-11-19-03-39-24&catid=73:2008-10-22-22-16-20&Itemid=132
簡惠敏(2010)。〈無毒達人林泰益 推廣自然無農藥耕種〉。大紀元。取
自:2012年10月13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6/7/n293118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