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56
|
Title: | 從國家自主性論行政內部聯繫之制度設計 ─ 兼論行政之組織自主權 Designing Institutions for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Cont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Autonomy - and a Related Discussion o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Autonomy |
Authors: | 鄭光倫 Cheng, Kuan Lun |
Contributors: | 詹鎮榮 Chan, Chen Jung 鄭光倫 Cheng, Kuan Lun |
Keywords: | 國家自主性 行政內部聯繫 行政之組織自主權 科際整合 State Autonomy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Contact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Autonomy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
Date: | 2012 |
Issue Date: | 2013-09-02 16:59:04 (UTC+8) |
Abstract: | 我國自21世紀初啟動的政府再造工程,係以新自由主義與民營化為其核心理念。新自由主義並非完美無缺,民營化也並非萬靈丹。信奉「最小國家」的新自由主義實際上正透過全球化而分散國家的治理結構與能力,而我國主事者卻完全忽略這些風險與危機。例如,從「八八風災」、「三聚氰胺毒奶」到「證所稅不同調」等事件,顯示國家內部逐漸失去凝聚力。國家核心已經產生裂痕,這包括了「獨尊效率與經濟的迷思」、「部會施政與基本權價值脫鉤」以及「缺乏機關橫向聯結」等等。從國家角色與國家性之變遷觀察,當前發生在國家內部的「國家自主性的危機」,造成行政之公共性、治理結構崩毀以及中央行政的諸多亂象,顯示國家正遭受來自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義的「掏空」。 本文認為公法學在研究策略上應從結構面的觀點,對「國家內部空間」展開探索,並對於政府改造背後的「新自由主義」路線提出檢討、批判與修正,再參酌「憲法變遷」理論來重新整理憲法上的諸項誡命內容。在研究途徑上,本文以「科際整合」為核心,揉合各種公法學之「鄰接科學」,包括國家學、社會學、行政學、制度經濟學以及政治經濟學,考察現實面的國家活動以及規範面的制度結構。準此,本文從「國家自主性」出發,對於「行政內部聯繫」制度展開研究,並提出此制度之設計方案;此外,在權力分立層次上極為重要的「機關組織權之權限分配秩序」,本文認為應以「行政之組織自主權」為核心,重新規劃內部聯繫制度,並且調整《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公法學有必要重新檢視組織法學目前的發展,尋找「組織最適誡命」、「基觀橫向聯繫」以及「行政權內部聯繫」的強化方案。因此,本文嘗試探索「內部聯繫」的經驗性與規範性意義,以及其制度設計理念與所需面對之問題,並在各種行政任務領域中,分就立法例、行政實務以及司法實務評析「內部聯繫在我國的實踐」,最後提出制度改良芻議。 Neoliberalism has been the core philosophy behind the government-reengineering of Taiwan that was launch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wever, neoliberalism is not a panacea. In fact, it is decentralizing the country’s governing structure through globalization, and these risks and crises are completely ignored by the engineers. It is evident, from observ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changes on a national scale, that the current “crisis of the state autonomy” has caused a breakdown in the public natur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governing structure, as well as chaos in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on. Neoliberalism is emptying out the country’s co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public law should be to examine, criticize, and rectify the course of neoliberalism behind governmental reengineering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tak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combining fields of study related to public law such as theories of the state, sociology,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y to examine the country’s activities, which are positive, and systems and structures, which are normativ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entitled “Designing Institutions for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Cont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Autonomy; and a Related Discussion o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Autonom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significance of “internal contact,”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its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problems it must confront.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l contacts” in Taiwan to a variety of administrative tasks in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practices. Finally, the article offers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
Reference: |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Bob Jessop,梁書寧譯,《思索資本主義國家的未來》,2008年,臺北:韋伯。 Carl Schmitt,蘇慧婕譯,《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2007年,臺北:左岸。 Cass Sunstein,宋華琳譯,《偏頗的憲法》,2005年6月,北京:北京大學。 Chantal Mouffe,林淑芬譯,《民主的弔詭》,2005年12月,臺北:巨流。 Chantal Mouffe,孫善豪譯,《回歸政治》,2005年11月,臺北:巨流。 David Harvey,王志弘譯,《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2008年12月,臺北:群學。 David Harvey,王志弘譯,《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芻論》,2010年5月,臺北:群學。 Dieter Grimm,劉剛譯,《現代憲法的誕生、運作和前景》,2010年1月,北京:法律出版社。 Douglass C. North,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1994年11月,臺北:時報。 Eberhard Schmidt-Aßmann,林明鏘、陳英鈐、孫迺翊、陳耀祥、許春鎮、張錕盛、張桐銳合譯,《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 ─ 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2009年10月,臺北:元照。 Eric Hobsbawm,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下)》,1996年,臺北:麥田。 Fritz Ringer,簡惠美譯,《韋伯學思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2013年5月,臺北:群學。 Giorgio Agamben,薛熙平譯,《例外狀態》,2010年2月,臺北:麥田。 Jan-Erik Lane、Svante Ersson,何景榮譯,《新制度主義政治學》,2002年,臺北:韋伯。 Joe Painter and Alex Jeffrey,謝明珊、陳坤森譯,《空間與權力:政治地理學新風貌》,2012年2月,臺北:韋伯。 Max Weber,錢永祥、林振賢、羅久蓉、簡惠美、梁其姿、顧忠華等譯,《韋伯作品集I 學術與政治》,2004年,臺北:遠流。 Michael Hardt、Antonio Negri,韋本、李尚遠譯,《帝國》,2002年7月,臺北:商周文化事業。 Michael Stolleis,雷勇譯,《德國公法史:國家法學說和行政學》,2007年8月,北京:法律出版社。 Michael Stolleis,王韻茹譯,《德意志公法史》,卷三,2012年3月,臺北:元照。 Michel Foucault,錢翰、陳曉徑譯,《安全、領土與人口》,2010年9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ierre Bourdieu,孫智綺譯,《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2002年,臺北:麥田。 Ronen Palan,黃東煬、陳立譯,《全球政治經濟學:當代的理論》,2012年9月,臺北:韋伯。 Sarah Van Gelder、YES!Magazine,睿容譯,《我抗議:佔領華爾街,改變一切》,2012年1月16日,臺北:廣場。 Ulrich Beck,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1999年9月,臺北:台灣商務。 Utz Schliesky,喻文光譯,《經濟公法》,2006年6月,北京:法律出版社。 Wolf/ Bachof / Stober,高家偉譯,《行政法(第三卷)》,2007年6月,北京:商務印書館。 Zygmunt Bauman,張君玫譯,《全球化 ─ 對人類的深遠影響》,2001年6月,臺北:群學。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2009年12月,3版,臺北:元照。 王泰升、曾文亮訪問,羅其祥、吳俊瑩、王志弘、林政佑、陳慶鴻紀錄,《台灣法律人的故事》,2011年11月,臺北:元照。 左潞生,《行政學》,1981年10月,6版,臺北:三民。 朱愛群,《行政學 ─ 海洋法系、大陸法系與中華法系國家行政之通觀》,2012年9月,臺北:揚智文化事業。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1998年,4版,臺北:自版。 ______,《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10年10月,11版,臺北:自版。 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二冊,2007年6月,臺北:新學林。 吳瓊恩,《行政學》,2011年1月,4版,臺北:三民。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2012年9月,6版,臺北:元照。 ______,《憲法要義》,2012年9月6版,臺北:元照。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2010年6月8版,臺北:三民。 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2版,1997年4月,臺北:元照。 周憲文,《重商主義論》,1971年12月,臺北:臺灣銀行。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 ─ 權力分立》,2009年2月,2版,臺北:新學林。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 、張烽益,《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2011年11月,臺北:台灣勞工陣線。 林明鏘,《歐盟行政法:德國行政法總論之變革》,2009年12月,臺北:新學林。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二冊)》,1982年7月,臺北:三民。 林嘉誠、許志雄、許宗力,《民主制度設計》,1992年,臺北:明田。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2012年3月,3版,元照。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2012年9月,5版,臺北:元照。 孫同文,《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 ─ 台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2003年6月,臺北:元照。 徐仁輝、楊永年、張昕作,《公共組織行為》,2005年1月,臺北:智勝。 涂懷瑩,《行政法原理》1990年4月,5版,臺北:五南。 張正修,《比較憲法與政治》,第一冊,2008年5月,臺北:新學林。 ______,《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 第二篇》,2007年,臺北:新學林。 張晉芬,《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2001年7月,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陳敏,《行政法總論》,2007年10月,5版,臺北:新學林。 陳慈陽,《行政法總論》,2005年10月,2版,臺北:自版。 ______,《憲法學》,2005年11月,2版,臺北:自版。 ______,《環境法各論(一):合作原則之具體化 ─ 環境受託組織法制化之研究》,2006年10月,臺北:自版。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2005年9月,8版,臺北:自版。 ______,《憲法學釋論》,2008年9月,6版,臺北:自版。 陳銘祥,《法政策學》,2011年9月,臺北:元照。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2003年,2版,臺北:元照。 程明修,《國家法講義(一) 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2006年10月,臺北:新學林。 黃茂榮,《法學方法論》,2009年8月,臺北:自版。 黃舒芃,《行政命令》,2011年3月,臺北:三民。 黃錦堂,《行政組織法論》,2005年,臺北:翰蘆。 葉俊榮,《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研究方法》,2000年11月,臺北:三民。 ______,《面對行政程序法 ─ 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2002年3月,初版,臺北:元照。 ______,《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1993年,臺北:翰蘆。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1994年,臺北:桂冠。 顏厥安,《憲邦異式─憲政法理學論文集》,2005年6月,臺北:元照。 二、專書論文 Alfred C. Aman, Jr,林榮光譯,〈由下而上的全球化 ─ 一個國內的觀點〉,收於:政治大學公法中心編,《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2011年5月,頁39-60,臺北:元照。 Klaus von Beyme,葛祥林譯,〈由政治及社會科學角度看聯邦憲法法院〉,蘇永欽等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上冊》,2010年10月,頁517-530,臺北:聯經。 Robert B. Denhardt,黃新福譯,〈公共行政對政策的強調〉,張世杰等譯,《公共組織理論》,1994年2月,頁171-221,臺北:五南。 大橋洋一,呂豔濱譯,〈試論行政學與行政法學的融合〉,《行政法學的結構性變革》,2008年,頁255-28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振寰,〈社會學是什麼?〉,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009年1月,頁3-24,臺北:巨流。 ______,〈權力與政治體系〉,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009年1月,3版,頁285-304,臺北:巨流。 朱武獻、周志宏,〈行政組織權與設置原則〉,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2000年,頁265-303,臺北:五南。 江玉林,〈歐洲近代初期「警察」與「警察學」的考古〉,收於: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2008年11月1日,頁9-22,臺北:元照。 ______,〈憲政國家的權力建築學 ─ 從傅柯與厄斯特萊希對於規訓的解讀談起〉,收於:蔡英文、張福建主編,《現代性的政治反思》,2007年,頁333-358,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吳志光,〈政府再造與法律保留原則〉,收於:蘇永欽主編,《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的新定位》,2002年,頁129-141,臺北:翰蘆。 李建良,〈民營化時代的行政法新思維〉,收於:李建良主編,《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12年12月,頁1-27,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 ______,〈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 ─ 國家與社會二元論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意義〉,收於蔡英文、張福建主編,《自由主義》,2001年,頁143-196,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______,〈法治國視角下之行政裁斷權與法規制定權的關聯分析 ─ 試觀台灣法治國圖像的一個剖面〉,《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9年,頁649-668,臺北:元照。 ______,〈歷史‧國家‧行政‧法律 ─ 歐洲近代前期行政法史汎論〉,《法律哲理與制度 ─ 公法理論》,2006年1月,頁49-99,臺北:元照。 ______,〈法律制度與社會控制:法治國家中法律控制能力及其界限之問題初探〉,收於:林繼文主編,《政治制度》,2000年,頁49-94,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李震山,〈與時俱進的行政法學 ─ 以多元價值及科技發展之影響為例〉,《跨世紀法學新思維》,2006年1月,頁137-152,臺北:元照。 ______,〈論行政執行協助〉,《變遷中的警察法與公法學 ─ 皮特涅教授七十歲祝壽論文集》,2008年8月,頁327-350,臺北:五南。 林佳和,〈公私協力在勞動法上的理論與實踐〉,收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編,《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2011年11月,頁435-478,臺北:元照。 林依仁,〈私營化的法之界線〉,收於:李建良主編,《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12年12月,頁199-295,臺北:元照。 林明昕,〈憲政改革基本原則的幾點思考〉,台灣法學會主編,《主權、憲法與台灣的未來》,2006年1月,頁95-130,臺北:元照。 林明鏘,〈中央政府再造與組織法制變革〉,《馬漢寶教授八秩華誕論文集(一)》,2006年,頁153-187,臺北:元照。 ______,〈擔保國家與擔保行政法 ─ 從2008年金融風暴與毒奶粉事件談國家的角色〉,《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2010年1月,頁577-598,臺北:元照。 城仲模,〈二十、四十年來之行政法〉,《行政法之基礎理論》,1991年10月,頁891-945,臺北:三民。 ______,〈分權思想與法治主義〉,《行政法之基礎理論》,1991年10月,頁19-35,臺北:三民。 夏傳位,〈金融資本如何吃人?〉,收錄於:吳介民、顧爾德、范雲合編,《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2010年7月,頁283-298,臺北:左岸。 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006年,頁1-29,臺北:元照。 ______,〈法治行政之時代意義〉,《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1994年6月,頁217-232,臺北:元照。 張文貞,〈面對全球化 ─ 台灣行政法發展的契機與挑戰〉,《當代公法新論(中)》,2002年7月,頁3-26,臺北:元照。 張旺山,〈韋伯的「國家」概念〉,收於:蔡英文、張福建主編,《現代性的政治反思》,2007年12月,頁157-194,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嘉尹,〈台灣憲政秩序的規範效力 ─ 一個立基於系統理論的初步考察〉,蕭高彥主編,《憲政基本價值》,2009年6月,頁321-376,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______,〈系統理論對於法全球化的考察〉,王鵬翔主編,《2008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2008年12月,頁85-139,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許志雄,〈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 ─ 其構造與動態之剖析〉,《憲法之基礎理論》,1992年10月,頁65-199,臺北:稻禾。 許宗力,〈行政命令授權明確性問題之研究〉,《法與國家權力(一)》2006年8月,頁215-268,臺北:元照。 ______,〈行政處分〉,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006年,頁523-547,臺北:元照。 ______,〈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頁381-401,臺北:元照。 ______,〈訂定命令的裁量與司法審查〉,《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頁207-248,臺北:元照。 ______,〈論國會對行政命令之監督〉,《法與國家權力(一)》,2006年8月,頁269-300,臺北:元照。 ______,〈憲法與政治〉,《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2版,頁1-52,臺北:元照。 陳敏,〈限制出境之租稅保全措施〉,載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2004年5月,頁547-561。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頁273-324,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______,〈行政法之學理及其更新〉,《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1996年,頁1-47,臺北:三民。 ______,〈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normkonkretisierende Verwaltungsvorschriften)為中心〉,《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2007年3月,頁161-181,臺北:元照。 ______,〈行政法學的未來發展與行政法程序論 - 月旦法學雜誌發行百期誌慶〉,《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2007年3月,頁1-22,臺北:元照。 陳淑芳,〈機關組織權與依法行政原則─論政府再造在立法與行政間之權限劃分問題〉,收於:蘇永欽主編,《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的新定位》,2002年,頁113-128,臺北:翰蘆。 陳愛娥,〈行政一體原則與行政分殊化的趨勢 ─ 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13號解釋對行政一體原則的理解〉,《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 II. 行政法總論篇》,2008年10月,頁131-159,臺北:新學林。 ______,〈行政組織〉,收於:李建良、______、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3版,2006 年1月,頁163-261,臺北:元照。 ______,〈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權保障〉,《公法學與政治理論 ─ 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頁267-289,臺北:元照。 ______,〈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 ─ 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頁235-272,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______,〈憲法作為政治之法與憲法解釋 ─ 以德國憲法學方法論相關論述為檢討中心〉,《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711-735,臺北:元照。 陳新民,〈行政國家理念的澄清〉,《公法學劄記》,2005年10月,3版,頁21-43,臺北:新學林。 湯志傑,〈中譯導讀:將《社會之經濟》鑲嵌進「新經濟社會學」〉,載於:Niklas Luhmann,湯志傑譯,《社會之經濟》,2009年,頁iii-xciii,臺北:聯經。 湯德宗,〈新世紀憲改工程 ─ 弱勢總統制改進方案〉,《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2005年4月,頁59-108,臺北:元照。 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以公私協力行為為例〉,《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6年9月,2版,頁271-326,臺北:新學林。 ______,〈行政法釋義學〉,《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6年9月,2版,頁1-23,臺北:新學林。 ______,〈針對地方自治「內部法律關係」與「外部法律關係」監督措施之行政訴訟〉,《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6年9月,2版,頁395-421,臺北:新學林。 黃丞儀,〈國家權力、殖民統治與「混種近代性」─ 試析台灣近代法秩序之轉變機軸〉,收於:王泰升、劉恆妏主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2007年,頁277-304,臺北:元照。 ______,〈環境決策、司法審查與行政合理性— 試析台灣與美國環境影響評估訴訟中行政判斷之合法性控制〉,收於:黃丞儀主編,《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11年,頁321-432,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所。 黃崇憲,〈利維坦的生成與傾頹:台灣國家研究範例的批判性回顧,1945-2005〉,謝國雄主編,《群學爭鳴》,2010年8月,頁321-392,臺北:群學。 黃舒芃,〈比較法作為法學方法 ─ 以憲法領域之法比較為例〉,《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2009年9月,頁245-279,臺北:元照。 ______,〈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2009年8月,頁7-53,臺北:元照。 ______,〈憲法中的釋義學與科際整合 - 論台灣憲法學繼受典範的變遷〉,《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2009年9月,頁201-243,臺北:元照。 黃錦堂,〈全球化的挑戰與臺灣行政法之回應〉,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全球化/福利國家/特別權力關係/公私協力》,2012年12月,頁1-43,臺北:元照。 ______,〈行政法的發生與發展〉,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2006年,頁31-93,臺北:元照。 ______,〈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2006年,頁241-298,臺北:元照。 ______,〈論當前的行憲政策與憲法解釋〉,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2007年3月,頁1-54,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葉俊榮,〈行政院組織改造的目標、原則及推動機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政府改造》,2003年12月,頁55-86,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______,〈二元民主與行政程序 ─ 從全球化的脈絡論行政程序法的時代機能〉,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訟》,2003年7月,頁27-61,臺北:元照。 董保城,〈台灣行政組織變革之發展與法制面之挑戰〉,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2007年7月,頁217-298,臺北:元照。 詹鎮榮,〈行政效率效能作為選擇公私協力模式之基準 ─ 對促參法上 「可行性評估」 之檢討〉,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依法行政考核與風險治理/行政效能與組織變革/ 國境管制與行政法上之舉發》, 2012年8 月,頁133-167,臺北:元照。 ______,〈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 ─ 以其對行政作用法與行政爭訟法之影響為中心〉,湯德宗、李建良主編,《2006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 2007年10月,頁 189-247,臺北: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雷文玫,〈司法審查健保給付決策的正當性及其界限〉,黃丞儀主編,《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11年,頁129-193,臺北: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具體結構與相關問題之檢討〉,《憲法與國家(一)》,2004年4月,頁47-63,臺北:元照。 ______,〈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 ─ 導讀〉,Carl Schmitt,蘇慧婕譯,《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2007年8月,頁5-42,臺北:左岸。 蔡英文,〈霍布斯主權理論的當代詮釋〉,《公法學與政治理論 ─ 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頁39-78,臺北:元照。 鄭戈,〈"公共權力"與"公共服務"之間的平衡 ─ 代譯校者序〉,Maurice Hauriou,龔覓等譯,《行政法與公法精要(上)》,1996年6月,頁1-5,遼寧:春風文藝。 蕭文生,〈地方自治團體之自主組織權〉,《國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2009年9月,頁3-34,臺北:元照。 ______,〈地方自治團體協力合作法制化之研究〉,《國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2009年9月,頁35-52,臺北:元照。 ______,〈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國家‧基本人權‧政府組織》,2011年6月,頁3-41,臺北:五南。 ______,〈現代民主法治國原則下的政府審計制度〉,《國家.經濟監督.財政秩序》,2012年1月,頁345-389,臺北:元照。 ______,〈預算法修正評析(I)─ 遵守總體經濟均衡原則〉,《國家.經濟監督.財政秩序》,2012年1月,頁317-344,臺北:元照。 顏厥安,〈規範、制度與行動〉,收於:林繼文主編,《政治制度》,2000年4月,頁1-47,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______,〈溝通、制度與民主文化 ─ 由哈伯瑪斯的法理論初探社會立憲主義〉,《幕垂鴞翔 ─ 法理學與政治思想論文集》,2005年7月,頁155-199,臺北:元照。 蘇永欽,〈大法官解釋政府體制的方法〉,《尋找共和國》,2008年9月,頁81-125,臺北:元照。 ______,〈公平交易法第四六條修正後的適用問題〉,《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2002年5月,頁203-248,臺北:元照。 ______,〈立法院的組織立法權與立法義務〉,《走向憲政主義》,1994年6月,頁207-211,臺北:聯經。 ______,〈政府體制的抉擇〉,《尋找共和國》,2008年9月,頁51-79,臺北:元照。 ______,〈部門憲法 ─ 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頁3-31,臺北:元照。 ______,〈橫看成嶺側成峰 ─ 從個別社會部門整合憲法人權體系〉,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頁151-163,臺北:元照。 蘇彥圖,〈在權利與結構之間 ─ 初探美國民主法學的認同與典範〉,收錄於:周志宏、許志雄、蔡茂寅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2007年9月,227-267,臺北:元照。 三、期刊論文 Christian Starck,蔡宗珍譯,〈基本權與法律的一段發展史〉,《臺灣法學雜誌》第191期, 2012年1月,頁10-25。 Christian Stark,李建良譯,〈法文化的成就〉,《台灣法學雜誌》第191期,2012年1月,頁26-39。 Jan Ziekow,詹鎮榮譯,〈從德國憲法與行政法觀點論公私協力 ─ 挑戰與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5月,頁220-236。 Rainer Pitschas,胡博硯譯,〈德國公務員法制的改革 ─ 在治理的年代中專業性與行政領導的強化〉,《東吳公法論叢》,第4卷,2011年7月,頁43-96。 王志弘,〈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期,2009年4月,頁1-24。 王泰升,〈自由民主憲政在台灣的實現: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7-224。 王毓正,〈公立國民小學裁併決定之法律性質與處分相對人之認定 ─ 兼評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九二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4期,2011年7月,頁210-226。 王曉丹,〈初探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2010年10月,頁63-108。 王鵬翔,〈基本權作為最佳化命令與框架秩序 ─ 從原則理論初探立法餘地(gesetzgeberische Spielräume)問題〉,《東吳法律學報》18卷3期,2007年4月,頁1-40; ______,〈規則、原則與法律說理〉,《月旦法學教室》第53期,2007年,頁74-83。 ______,〈論基本權的規範結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61 石世豪,〈經濟效益、社會工程與政治過程:通訊傳播匯流立法的挑戰〉,《法令月刊》第61卷1期,2010年1月,頁4-20。 江玉林,〈近代初期國家的塑造,社會的規訓化與憲法史的論述 - 論萊因哈德「國家權力的歷史」一書中的權力建構過程〉,《月旦法學雜誌》第82期,2002年3月,頁238-247。 ______,〈後藤新平與傅柯的對話〉,《中研院法學期刊》第7期,2010年9月,頁41-79。 江宜樺,〈西方「政治」概念的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2期,2005年3月,頁1-57。 李政鴻、余家哲,〈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葛蘭西學派〉,《全球政治評論》第27期,2009年7月,頁87-118。 余敏雄,〈「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考業務協調會報」轉型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治理協調會報」規劃〉,《公共治理季刊》,第1卷第1期,2013年3月,頁166-167。 吳乃德,〈搜尋民主化的動力-兼談民主轉型的研究取向〉,《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頁145-161。 呂建德,〈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危機〉,《台灣社會學》第2期,2001年12月,頁263-313。 李建良,〈行政法:第二講 行政的種類與型態〉,《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41-52。 ______,〈行政法:第十講 依法行政原則 ─ 法律保留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6年11月,頁45-54。 ______,〈行政組織行為與行政爭訟〉,《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9月,頁22-23。 ______,〈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月旦法學雜誌》第84期,2002年5月,頁43-59。 ______,〈戲謔與嚴肅之間:耶林的法學世界〉,《月旦法學雜誌》第75 期,2001年8月,頁183-197。 ______,〈論多階段行政處分與多階段行政程序之區辨─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603號判決〉,《中研院法學期刊》第9期,2011年,頁271-332。 李震山,〈中央行政機關組織規制緩和之理論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第67期,2005年2月,頁171-176。 ______,〈從法律觀點簡析行政組織變革之方向與問題〉,《日新》第7期,2006年11月,頁170-177。 周怡,〈如何在貿易體制內調適自由貿易與人權保障的衝突〉,《成大法學》,第22期,2011年12月,頁109-142。 林子新,〈非正當性支配:韋伯論城市國家與現代國家之正當性基礎〉,《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43期,2012年12月,頁117-179。 林佳和,〈全球化與國際勞動人權保障 ─ 國際法事實之觀察〉,《台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2期,2008年6月,頁7-42。 ______,〈法的規範性或現實變遷:法學研究的新興或困局?〉,《思與言》第44卷第3期,2006年9月,頁39-79。 ______,〈國際法與權力政治〉,《台灣國際法季刊》第一卷,第二期,頁239-248。 ______,〈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從社會福利國到國際競爭國 ─ 兼論競爭力之意涵與法律之角色〉,《勞工研究》第7卷第1期,2007年6月,頁1-15。 林依仁,〈民主正當性成份及其程度〉,《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2012年10月,頁75-166。 林明鏘,〈正當性與相當性原則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 ─ 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第86期,2006年9月,頁79-83。 林繼文,〈憲法作為一種制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5期,2003年6月,頁35-74。 城仲模,〈二十一世紀行政法學發展的新趨勢〉,《法令月刊》第52卷,第12期,2001年,頁3-50。 ______,〈四十年來之行政法〉,《法令月刊》,第41卷第10期,頁64-81。 柯朝欽,〈敵人、戰爭與政治秩序:史米特(Carl Schmitt)論戰爭與政治秩序的形成〉,《思與言》第46卷第1期,2008年4月,頁163-207。 胡博硯,〈從行政機關的獨立性論獨立行政機關存在空間〉,《東吳公法論叢》第3卷,2010年7月,頁395-432。 孫迺翊,〈社會給付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 - 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輔仁法學》第37期,2009年6月,頁111-184。 孫德至、司徒嘉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訴願制度實證研究(2007–2009年)〉,《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0期,2012年3月,頁225-279。 翁岳生,〈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與法律概念及立法功能的演變〉,《月旦法學雜誌》,200期,2012年1月,頁42-64。 高永光,〈從政治學新國家主義論台灣研究的新趨勢〉,《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6卷第2期,1998年12月,頁11-22。 張志偉,〈論民主原則之圖像 ─ 以德國與美國法之民主正當性傳遞模式為借鏡〉,《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2期,2007年5月,頁165-219。 張其祿,〈政府管制政策績效評估 ─ 以OECD國家經驗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38期,2006年7月,頁49-97。 張晉芬,〈私有化符合誰的利益?:檢視台灣公營事業所有權移轉的社會效果〉,《台灣社會學研究》第3期,1999年,頁115-152。 張桐銳,〈法律與社會政策作為“社會福利國”模型之建構性觀點〉,《思與言》第44卷3期,2006年9月,頁5-37。 ______,〈論憲法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2011年11月,頁121-191。 張嘉尹,〈法作為法律系統 ─ 法律系統理論初探〉,《思與言》第39卷第2期,2001年6月,頁193-248。 ______,〈臺灣憲法變遷的憲法學考察〉,《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頁129-164。 ______,〈憲法之「科際整合」研究的意義與可能性─一個方法論的反思〉,《世新法學》,2010年6月,頁1-49。 張鐵志,〈台灣新民主的詛咒? ─ 金權政治與社會不平等〉,《思想》第7 期,2007年12月,頁141-162。 ______,〈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政治邏輯:黨國資本主義的轉型與新政商聯盟1980-2000〉,《臺灣政治學刊》第12卷1期,2008年6月,頁101 -145。 許甘霖,〈重新發現或重新發明?“第十屆國際Karl Polanyi研討會”後記〉,《臺灣社會研究》第69期,2008年3月,頁323 -335。 許育典,〈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頁38-43。 許宗力,〈迎接立法國的到來?! ─ 評釋字第五二○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0期,2001年3月,頁57-65; ______,〈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7卷,第1期,頁3-32。 陳英鈐,〈從行政國家到立法國家? ─ 釋字五百二十號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期,2001年5月,頁21-35。 陳啓清,〈論全球化下國家角色的轉型:國家權力與治理〉,《國家與社會》第11期,2011年12月,頁53-106。 ______,〈從國家中心論的觀點論國家能力的研究〉,《國家與社會》創刊號,2006年12月,頁31-80。 陳淑芳,〈永續民主與法制〉,《法政學報》第20期,2006年12月,頁25-56。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 ─ 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年1月,頁121-141 ______,〈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 ─ 重新建構行政組織法的考量觀點〉,《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2003年3月,頁63-73。 ______,〈行政法學的方法 ─ 傳統行政法釋義學的續造〉,《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2011年2月,頁78-91。 ______,〈行政組織法:第一講 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組織法〉,《月旦法學教室》創刊號,2002年11月,頁100-106。 ______,〈規範與事實之間的歧路徬徨 ─ 德國近代法學方法論的發展路徑〉,《警大法學論叢》第2期,1997年3月,頁5-22。 ______,〈憲法基本原則:第六講 社會國原則 ─ 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頁45-55。 ______,〈繼受法國家中的法比較 ─ 以憲法解釋作為觀察對象〉,《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期,2004年6月,頁5-15。 陳新民,〈試論NCC組織法的違憲性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2006年6月,頁1-30。 湯志傑,〈新經濟社會學的歷史考察:以鑲嵌的問題史為主軸(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9期,2009年,頁135-193。 黃智輝,〈貿易救濟與行政救濟爭點之研究〉,《貿易調查專刊》第16期,2006年10月,頁7-27。 黃舒芃,〈「行政正確」取代「行政合法」?─初探德國行政法革新路線的方法論難題〉,《中研院法學期刊》第8期,2011年3月,頁259-314。 ______,〈我國行政權民主正當性基礎的檢視─以德國公法釋義學對於行政權民主正當性概念的詮釋為借鏡〉,《憲政時代》第25卷第2期,1999年10月,61-95。 ______,〈違憲審查中之立法形成空間〉,《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頁39-51。 黃錦堂,〈《行政法總論之改革:基本問題》要義與評論〉,《憲政時代》第29卷第2期,頁249-283。 ______,〈政府再造的憲法原則〉,《法學講座》第7期,2002年7月,頁1-19。 ______,〈德國聯邦政府組織簡介 ─ 兼評政府改造委員會行政院組織調整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88期,2002年9月,頁179-188。 ______,〈論制度性之法律保留〉,《憲政時代》第37卷第3期,2012年1月,頁315-365,原發表於「中華民國憲法學會民國一百年學術研討會暨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民國百年-立憲主義的百年開展」,2011年12月24日,會議論文集頁73-108 ______,〈權力分立之憲法解釋 ─ 兼評釋字第520、585、613、633、645號解釋〉,《法令月刊》第61卷第9期,2010年9月,頁4-25。 萬毓澤,〈從日常戰術到「新革命主體」:論de Certeau、Holloway與Negri筆下的權力與抵抗〉,《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0期,2007年3月,頁57-131。 葉俊榮,〈司法判決的量化研究:行政法院環保判決的結構分析〉,《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1期,1996年,頁27-51,後收於《環境理性與制度決擇》,1997年,頁311-371。 ______,〈回應在地發展與全球連動 ─ 臺灣二○○三~二○一一憲法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200期,2012年1月,頁120-136。 葉俊榮、張文貞,〈轉型法院與法治主義:論行政法院對違法行政命令審查的積極趨勢〉,《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第4期,2002年12月,頁515-559; 詹鎮榮,〈公經濟法:第二講 經濟憲法〉,《月旦法學教室》第80期,頁65-74。 ______,〈半總統制下政府雙重信任基礎之維繫與難題 ─ 以威瑪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108 期,2004 年5 月,頁37-52; ______,〈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 ─ 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15卷1期,2003年8月,頁1-40。 ______,〈生存照顧〉,《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年3月,頁44-45。 ______,〈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 ─ 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46-67。 ______,〈憲法基本原則:第五講 社會國原則 ─ 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頁32-41。 ______,〈變遷中之行政組織法 ─ 從「組織形式選擇自由」到「組織最適誡命」〉,《中研院法學期刊》第6期,2010年3月,頁1-60。 彭錦鵬,〈全觀型治理:理論與制度化策略〉《政治科學論叢》第23期,2005年3月,頁61-100。 雷文玫,〈發包福利國? ─ 政府委託民間辦理福利服務責信架構之研究來源〉,《兒童福利期》第2期,2002年2月,頁147-179。 廖元豪,〈行政不只是「執行」,而是「決策」! ─ 行政決策的程序民主不容輕忽〉,《台灣本土法學》第70期,2005年5月,頁6-8。 廖俊松,〈全觀型治理:一個待檢證的未來命題〉,《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頁201-206。 劉宏恩,〈「書本中的法律」(Law in Books)與「事實運作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2003年3月,頁282-287。 劉淑瓊,〈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5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7-55。 劉靜怡,〈正視法律和其他學科的溝通和對話關係 ─ 從法律學的經濟分析取向談起〉,《律師雜誌》第299期,2004年8月,頁3-5。 蔡秀卿,〈從行政之公共性檢討行政組織及行政活動之變遷〉,《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頁19-36。 蔡宗珍,〈法律保留思想及其發展的制度關聯要素探微〉,《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9卷3期,2010年9月,頁1-68。 蔡英文,〈全球化與帝國的意象─評Michael Hardt與Antonio Negri合著Empire〉,《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期,2002年6月,頁193-200。 ______,〈基進民主理論的政治思辨〉,《政治科學論叢》,第23期,2005年3月,頁1-26。 蕭文生,〈行政院〉,《月旦法學教室》第31期,2005年5月,頁42-53。 ______,〈行政院組織改造歷史回顧與評析〉,《中正法學》第37期,2012年11月,頁51-116,原發表於『「行政效能/組織變革」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4日。 ______,〈裁撤迷你小學 ─ 行政組織行為之性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2004年2月,頁20-21。 蕭高彥,〈台灣的憲法政治:過去、現在與未來〉,《當代》第234期,2007年5月,頁32-57。 韓保中,〈全觀型治理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31期,2009年6月,頁1-48。 簡資修,〈法律思維與名著導讀(五)寇斯的法律經濟學〉,《台灣法學雜誌》第191期,2012 蘇永欽,〈二○○四年總統大選後我國憲政改革的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8月,頁127-142。 四、學位論文 王自雄,《投資條約仲裁下的規範衝突與正當性危機—以公平與公正待遇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余國正,《台灣民主化前後國家社會互動與國家機關職能關係之研究(1949-2000)》,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吳秦雯,《行政契約之效力與履行 ─ 以法國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1年。 吳駿盛,《另一種「經濟」與「市場」的社會學式經濟研究取徑──Karl Polanyi的「實質經濟研究取徑」》,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李君韜,《社會法治國之統一性 ─ 威瑪共和背景下的Hermann Heller國家理論》,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李寧修,《勞工行政組織與勞動基本權保障關係之研究 ─ 從「透過組織保障基本權利」之法理出發》,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0月。 李維哲,《民主國原則對行政組織形式選擇之控制 ─ 以民主正當性為中心》,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碩士論文,2011年1月。 林婉萍,《福利國家對新自由主義的回應 ─ 以荷蘭為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5月。 紀和均,《中央行政機關組織模式:以第三波政府再造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8月。 康立平,《論行政保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張志偉,《論司法違憲審查之正當性爭議》,中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6年8月。 張榮容,《我國績優行政機關創新服務樣態之分析 ─ 以政府服務品質獎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許富雄,《現代民主國家國會對於政府部門的預算控制 ─ 德國新調控模型的借鏡》,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7月 梁騰,《第三空間城市 ─ 地下莖文化行動之探討》,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陳弘儒,《論Carl Schmitt 的政治性概念》,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宗憶,《國家的風險決策與風險決策監督 —以建立「風險原則」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士洋,《行政科層體制在民主法治國家中的定位 ─ 我國行政機關(構)改革策略的合憲性框架》,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黃俊凱,《環境行政之實效性確保》,2000年,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蔡敏廣,《我國中央機關組織法制之研究 ─ 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為核心》,臺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碩士論文,2006年。 賴恆盈,《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 ─ 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政治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2002年。 鍾芳樺,《國家與法作為人民的自我組織:論威瑪時代Hans Kelsen, Carl Schmitt,與Hermann Heller對法最終證立依據的分析》,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韓保中,《公民社會觀點之民主行政理論-以Denhardt新公共服務論為主軸》,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五、學術演講、研究計畫與研討會論文 Wolfgang Hoffmann-Riem,張錕盛譯,〈行政法持續改革的必要〉,台北大學法學院演講,2012年11月8日。 史美強、孫同文、張育哲,《行政院組織改造後公務機關橫向聯繫及服務流程整合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台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執行,2010年12月。 江玉林,〈伊藤博文的起手式-天皇欽定的大日本帝國憲法〉,發表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研究中心主辦,「第三屆法潮研究生論文發表大會-特邀演講」,2012年5月26日。 ______,《厄斯特萊希社會規訓化理論之研究》,2004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3年年度計畫,計畫編號NSC93-2414-H004-047。 ______,《明治國家的國體布局-製作日本現代主權國家》,2011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0年年度計畫,計畫編號NSC100-2410-H004-016-MY3。 周伯峰,〈重訪「概念法學」:論其主要命題及法律觀〉,發表於:「2013台灣法理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法律思想史」,2013年3月16日。 林佳和,〈大量解僱勞工保護的法政策選擇 - 行政權的管制介入與協商機制的雙重核心〉,發表於:台灣勞工陣線協會主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研討會議」,2003年11月7日。 ______,〈市場開放對我國勞動市場之可能影響 ─ 法學與政治經濟學觀點下的18項回答嘗試〉,發表於:行政院勞委會主辦,「貿易自由化對臺灣勞動市場之影響及因應」論壇,2009年12月14日。 ______,〈全球正義與東亞儒家文化?政治哲學世界公民主義(Kosmopolitismus)與特殊公民主義(Partikularismus)之爭下的人權圖像落差〉,發表於:政大法學院主辦,台灣「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2012年3月17日。 ______,〈論勞動法領域中的委員會決定與判斷餘地〉,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最高行政法院等主辦,「第十一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 ─ 財經行政法專題」,研討會資料,2011年11月26日。 孫迺翊,〈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發表於:司法院主辦,「司法院大法官100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隱私權保障」,2011年12月。 張其祿,《我國「管制影響評估」架構與評估標準建構之經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研究,編號NSC93-2414-H-110-008-SSS,2005年10月。 張其祿、廖達琪,《強化中央行政機關橫向協調機制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2010年3月。 盛子龍,〈貿調會產業損害認定行為之性質與司法審查密度〉,發表於:經濟部貿易救濟委員會主辦,貿易救濟與行政就際研討會,2004年7月,會議手冊,頁28-48。 許宗力,《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書,2004年9月。 陳惠惠,〈變變變毒奶標準大轉彎〉,《聯合報》,2008年9月25日,A1版。 陳耀祥,〈違憲的地方制度法修正〉,2010年2月,刊於台灣新社會智庫網站,網址: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164&Itemid=119(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4日)。 彭錦鵬,〈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制度之理想與實踐〉,發表於: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主辦,「2011民主治理與公共事務發展國際研討會」,2011年5月24日。 游文寶,〈關廠工人散步 抗議政府討貸款〉,《聯合報》,2012年8月7日,B1版,桃園。 湯志傑,〈台灣近代國家的形成—以法律為中心的初步考察〉,發表於:台灣研究基金會主辦,「第五屆台灣新生代論文研討會:台灣的國家建構與資源分配」,1993年9月11日至1993年9月12日。 程明修,〈從民營化結果法到行政合作法 - 以行政助手之法規制為中心〉,發表於: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合辦,海峽兩岸「民營化對行政法制之挑戰與因應」學術研討會, 2007年3月29日。 黃丞儀,〈行政管制國家的合憲性基礎 ─ 試從我國近期司法實務見解及美國相關行政法理論剖析行政權在法治國家中的本質與功能〉,發表於「第十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6日。 ______,「Karl N. Llewellyn 【Jurisprudence:Re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法理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唯實論》」導讀,發表於:台灣法理學會主辦,「法理學經典系列導讀」,活動資料,2011年5月3日。 葉俊榮,〈論行政的內部控制:行政權正當性理論的再檢視〉,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主辦,「第十二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2012年12月15日。 ______,《全球化的法律秩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2006年10月30日。 詹鎮榮,〈民營化對行政法制之挑戰及其因應〉,發表於: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合辦,海峽兩岸「民營化對行政法制之挑戰與因應」學術研討會, 2007年3月29日。 廖國隆,〈關廠工人連線 凱道抗議〉,《聯合報》,2012年9月11日,B1版,新北市。 蔡宗珍,《法治國思想的典範轉型 ─ 形式法治國、實質法治國到風險法治國的變遷與挑戰》,行政院國科會委託研究,2008年。 盧其宏,〈政府你到底在幹什麼〉,《蘋果日報》,2012年08月11日,論壇。 聯合報,綜合整理,〈毒奶風暴 重要發展〉,2008年9月25日,網址: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150618(最後瀏覽日:2012年12月10日)。 薛孟杰,〈劉憶如:早知油電雙漲 會緩課證所稅;只有政院秘書長才清楚各部會正在做的事…〉,《工商時報》,2012年5月26日,A1版。 蘇秀慧、徐碧華,〈當年造成台股無量下跌19天 危機處理 怕扯上證所稅〉,《經濟日報》,2012年2月3日,A3版。 六、報紙、投書及其他 沈世宏,〈環評制度不合理 美麗灣 戰場錯亂〉,《聯合報》,2012年11月26日,A15版,民意論壇。 林安妮,〈拒絕背上經濟成長絆腳石罪名… 環評否決權 環署不想要〉,《經濟日報》,2012年10月9日,A4版。 林秀芳、湯雅雯,〈毒奶風暴突檢賣場超商 查獲大陸奶精〉,《聯合報》,2008年9月23日,C1版,中市,教育。 林佳和,〈經濟成長 幸福不成長〉,《自由時報》,2013年1月11日,自由廣場。 ______,〈說一套做一套的政商嘴臉〉,《自由時報》,2011年11月11日,自由廣場。 林政忠、劉金清、楊濡嘉、修瑞瑩,〈「剝奪首長人事權」綠闢第二戰場 主打釋憲〉,《聯合報》,2010年1月19日,A3版。 林恕暉,〈人數逾萬/中央機關 派遣工大戶〉,《自由時報》,2012年12月27日,焦點新聞。 范凌嘉,〈要命的2.5ppm 馬劉事前不知情〉,《聯合報》,2008年9月26日,A4版。 范凌嘉、陳惠惠、李順德,〈葉金川接掌衛署〉,《聯合報》,2008年9月26日,A1版。 孫中英,〈復徵證所稅? 陳裕璋:未獲通知〉,《聯合報》,2012年3月16日,A4版。 ______,〈開徵證所稅? 陳冲快刀下令 否認傳言〉,《聯合報》,2012年2月3日,A3版,焦點。 崔慈悌、薛孟杰,〈內閣醞釀改組 4首長成箭靶 藍綠立委點名劉揆、國防、外交部長及水利署長救災不力,應該下台〉,《工商時報》,2009年8月18日,焦點新聞,A2版。 張為竣,〈高公局未依約對ETC未達使用率開罰 消基會批:寬待遠通電收〉,《聯合晚報》,2013年5月31日,A12版。 張翠芬、江慧真,〈標準反覆 氣炸業者 嚇死民眾〉,《中國時報》,2008年9月25日,焦點新聞,A4版。 陳幸萱、王宏舜、高詩琴,〈上百袋牛糞 襲總統官邸 關廠工人連線 取消癱瘓北捷〉,《聯合報》,2012年12月31,A3版。 陳素玲,〈終結派遣亂象 政院明訂規範 政府派遣總量控管 上限1.5萬人〉,《聯合晚報》,2010年9月17日,A4版。 ______,〈勞團有疑慮 派遣條款開後門?〉,《聯合晚報》,2010年9月17日,A4版。 黃丞儀,〈誰是大老闆?〉,刊於:獨立評論@天下,2013年2月22日,網址: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03/article/153(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5日)。 楊湘鈞,〈證所稅 敲定前 財部金管會還在喬…〉,《聯合報》,2012年4月27日,A2版。 詹順貴,〈經濟部放棄環保〉,《蘋果日報》,2012年12月17日,論壇。 ______,〈環評制度的何去何從〉,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評,2012年12月22日,網址:http://pnn.pts.org.tw/main/?p=51449(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0日) 七、政府文件 內政部警政署,《全民防騙超連結 ─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第一屆政府服務品質獎參獎申請書,2008年11月,頁32-34。 林紀東主持,《行政機關組織通則草案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87年,再版。 貳、英文文獻 Bellamy, Richard/ Jennings, Jeremy/ Lassman, Peter, Political thought in continental Europ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G. F. Gaus and C. Kukathas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theory, 2004, pp.395-409, London: Sage. Brenner N., Jessop B., Jones M., MacLeod G. (Eds), State/Space: A Reader, 2003, Oxford: Blackwell. Fraenkel, Ernst, The Dual State: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Dictatorship, trans. Edward Shils in collaboration with Edith Lowenstein and Klaus Knoor, 1941, New York/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essop,Bob, From micro-powers to governmentality:Foucault`s work on statehood, state formation, statecraft and state power, Political Geography, 26 (1), 2006, pp. 34-40. Lefebvre Henri, N. Brenner, B. Jessop, M. Jones and G. MacLeod(eds.), Space and the State: A Reader, 2008, Malden: Blackwell. Mehring, Reinhard, Introdution, The Decline of Theory, in: Arthur J. Jacobson and Bernhard Schlink ed., Belindatrans Cooper trans., Weimar: a jurisprudence of crisis, 2000, pp 313-321, 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chumpeter, Joseph Alois,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08. Vile, M. J. C., Political Theory,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Behavioral Approach,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1998. 參、德文文獻 Böckenförde, Ernst-Wolfgang, Die Organisationsgewalt im Bereich der Regierung: Eine Untersuchung zum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98, Berlin: Duncker & Humblot. Haack, Stefan, Verlust der Staatlichkeit, 2007, Tübingen: Mohr Siebeck. Köttgen, Arnold , Die Organisationsgewalt, in: VVDStRL 16, 1958, S.154-190,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 Co. Schuppert, Gunnar Folke, Verwaltungswissenschaft, 2000, Baden-Baden: Nomos, 2000.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7651034 10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3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03401.pdf | 2880Kb | Adobe PDF2 | 202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