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19866      Online Users : 86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377


    Title: 室內兒童樂園導入品格教育經營模式創新之研究─以騎士堡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The innovation of indoor kid`s playground withimporting morality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Kidsburgh Co.
    Authors: 蔡政雄
    Tsai, Chang Hsiung
    Contributors: 樓永堅
    Lou, Yung Chienx
    蔡政雄
    Tsai, Chang Hsiung
    Keywords: 室內兒童樂園
    品格教育
    經營模式創新
    騎士堡
    indoor kid`s playground
    character educati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idsburgh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09-02 16:14:24 (UTC+8)
    Abstract:  臺灣兒童樂園型態的演進,受氣候、地域、服務等因素影響,從戶外逐漸轉型為室內,並不斷納入各種新元素,形成多元化類型。兒童教育方面,品格教育長期推動,教育部自2004年起推動「品格教育促進方案」、2000年起推動「臺灣有品運動」。另一方面,室內兒童樂園鼓勵孩童利用遊具,能夠盡情的活動,促進肢體與生理均衡發展。騎士堡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將遊具結合學習體適能、品格教育等內容,特別是品格教育為其重要特色之一。此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藉由導入多元教育體驗服務模式,為臺灣室內兒童樂園帶入新的發展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為瞭解國內兒童品格教育推動的現況、問題、困難及突破的方法;第二藉由文獻蒐集及深度訪談,分析室內兒童樂園推動品格教育體驗活動的效益;第三探討室內兒童樂園導入品格教育結合商業平臺經營模式創新策略。
      本研究為探索性個案研究(case study method),選擇體驗式服務極具代表性的騎士堡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除了擁有兒童品格教育結合商業平臺的豐富經驗外,更創造出經營模式創新的實績。在經營模式及營運成效構面部份,選擇哈佛大學學者Applegate(2001)提出的經營模式,以概念、能力與價值三要素組成,探討室內兒童樂園導入品格教育對經營模式創新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室內兒童樂園導入品格教育經營模式創新的策略有:
    一、結合遊戲中學習「玩中學」經營策略,啟發孩童身心發展,創造安全遊戲、快樂學習的環境。
    二、結合品格教育體驗活動策略,對孩童具有提升真實的體驗效果,從中得到快樂滿足,達到品格教育的目的,並吸引更多孩童參與體驗的機會。
    三、結合童話主題遊具研發策略,以童話主題創新研發獨一無二的創意遊具,打造充滿創意、想像情境的兒童育樂環境,提升孩童學習動力。
    四、結合體驗行銷提升品牌形象策略,將企業社會責任及創新的兒童生活教育體驗服務的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在行銷與商業交易過程中,與孩童、家長、通路產生新的互動與溝通模式。
    五、結合產學合作與研究計畫策略,增進產業既有服務內容、元素、規格及組合,建立了新的服務運作方式、經營制度、作業程序與營運系統,改變現有的經營模式,形成了創新的經營技術。
    六、結合異業結盟創造商機策略,創造企業和合作品牌的雙贏策略,不但發揮回饋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外,更建立騎士堡的品牌公益形象,提高品牌延展性,創造雙贏效益。
    七、結合兒童生活教育體驗服務創新策略,能夠產生獨特的競爭優勢,成為一個全方位兒童品格教育體驗平臺;達到孩童、家長、通路、騎士堡四方共贏的經營模式創新效益。
    關鍵字:室內兒童樂園、品格教育、經營模式創新、騎士堡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Ⅰ
    致謝......Ⅱ
    中文摘要......Ⅲ
    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品格教育的意涵......7
    第二節 室內兒童樂園導入品格教育之探討......13
    第三節 經營模式創新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32
    第一節 研究對象......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35
    第三節 研究架構......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策略......46
    第四章 騎士堡的個案描述與執行現況......48
    第一節 騎士堡的個案描述......48
    第二節 品格教育活動體驗......57
    第三節 童話主題創意遊具研發......70
    第四節 體驗行銷建立品牌形象......75
    第五節 產學合作與研究計畫......78
    第六節 異業結盟創造商機........82
    第七節 兒童生活教育體驗服務經營模式創新......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1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2
    第四節 對未來研究之展望......103
    參考文獻......104
    附錄......109
    附錄一:騎士堡品格教育體驗活動實例......109
    附錄二:異業結盟產出成果......143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idouye.com(2012)。兒童樂園策劃之未來樂園的發展趨勢。愛豆叶網站。檢索日期:2013.01.13。取自:http://www.idouy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7273&page=1&authorid=3809
    方志華(2002)。關懷倫理學觀點下的教師專業素養。教育研究資訊,10(2),1-20
    王怡文(2011)。國中教師對品格教育認知與實踐情形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金國(2009)。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26(1),27-36。
    王暉閔(2011)。戲劇教育策略運用於國中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吳明昌(1994)。淺談電子書。出版界,39,13-17。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 Q.著(1995)。質的評鑑研究。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佑(2005)。全面品德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27,159。
    吳清山、林天佑(2005)。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49。
    吳清山、林天祐(2005)。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62,178。
    李奉儒、柯華葳、蔡清田、洪志成(2002)。整合型學校道德教學改進方案(二):國民小學階段道德教學課程、教材、教法與評量方案之規劃。中正大學教育學院,嘉義縣。
    李素馨、侯錦雄(1994),民營遊樂區管理制度之研究。南投: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
    李琪明(2008)。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研究計畫,未出版。
    李鴻亮(2000)。數位媒體與教材教法的結合(上)。教學科技與媒體,50,37-41。
    汪宜霈(1999)。漫談感覺統合。高醫醫訊月刊,18(9)。
    林巧鵑(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調查。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洪蘭(2012)。通情達禮-品格決定未來。臺北:遠流出版社。
    徐宗國譯(2000)。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文化。
    徐間白(2001)。主題樂園營運管理實務。臺北市:碁泰管理顧問公司。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93.12.16臺訓(一)字第0930168331號函。
    梁玉燕(2010)。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粘舒瑜(2006)。幼稚園關懷氣氛與教師品格教育信念、教學行為相關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文錦(2001)。兩岸休閒遊憩與主題樂園發展之初探。造園季刊,39,67-72。
    陳仲翰(2008)。Jurgen Habermas的論辯倫理學及其在臺灣品德教育實踐上的意義。載於何縕琪(主編),品格與創新教學研討會(pp.27-47),慈濟大學。
    陳珮雯、林玉珮(2009)。品格,家長選校最在乎的事。親子天下雜誌,4,164-68。
    陳迺臣主編(2000)。教育導論。臺北市:心理。
    陳祥麟(2009)。基礎教育 朱立倫:從品格、閱讀做起。檢索日期:2009.11.16。取自國語日報網站: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4153&keyword=品格
    陳清溪(2004)。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研習資訊,21(5),39-47。
    陳琴心(2008)。國小實施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以新竹市南寮國小為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靜芳、徐木蘭(1994)。臺灣地區民營遊樂區營運績效之探討。中華林學季刊,106,55-68。
    郭靜晃(2006)。兒童心理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
    教育部(2009b)。品德教育實施策略─學校品德核心價值調查結果。檢索日期:2009.08.21,取自教育電子報: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262
    傅佩榮(2002)。轉進人生頂峰。臺北:天下遠見。
    傅屏華(1992)。主題園遊客分析及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小人國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光雄、李奉儒、柯華葳、張振東、許漢(2001)。整合型學校道德教學改進方案(一):道德要素。中正大學教育學院,嘉義縣。
    黃建一、余作輝(1999)。國民小學道德課程與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黃孫權(1991)。主題園在臺灣。造園季刊,7,11-13。
    黃祺文(2004)。多媒體概論─多媒體專案企劃與實做。臺北:博碩文化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大學。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大學。
    黃榮員(2009)。跨入文化觀光產業對經營模式創新之影響—以臺酒公司展售中心為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經濟部商業司(2012)。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申請須知,62。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臺北:五南。
    劉憲宗(1992)。主題園區開發實務。建築師雜誌,9205,28-49。
    劉麗卿(1992)。遊憩區開發:主題園,遊樂園。臺北市:創興出版社。
    歐陽教(1987)。道德判斷與道德教學。臺北市:文景
    蔡爾司(2000)。主題樂園的定價面面觀。臺灣體育,109,5-10。
    蕭麗鳳(2010)。幼兒品格教育融入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謝其淼(1995)。主題遊樂園。臺北市:詹氏書局。
    簡成熙(1997)。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姬莉根和諾丁思想初探。載於簡成熙(主編),哲學和教育:二十世紀末的教育哲學,頁197-232。高雄:復文。
    羅綸新(1993)。以互動模式設計互動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教學科技與媒體,12,21-27。
    顧乃桓(2007)。研發管理關鍵績效指標之研究─以機械業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D. R. (2000). Character education, Who is responsible?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7, 139-143. Retrieved June 2, 2009, from: http://www.Cortland. Edu/c4n5rs/12pntasp
    Applegate, L. M. (2001). Building Information Age Businesses for the 21st Century, Fla.: St. Lucie Press.
    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er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etz, F. (1998).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
    Borda,J.,Londono,E.,Vega,F.,Prieto,F.,&Restrepo,D. (2009). Multi-modal exploration of small artifacts: an exhibition at the Gold Museum in Bogota.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Symposi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67-74. doi:10.1145/1643928.1643945
    Bunzel, M. & Morris, S. (1992). Staffing and skills for multimedia production. , (Eds.), Mulitmedi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Using DVI Technology, McGraw-Hill. 51-68.
    Character Counts (2007). The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Retrieved June 2, 2009, from: http://charactercounts.org/sixpillars.html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3). The eleven principles. Retrieved June 2,2009, from: http://www.character.org/frequentlyaskedquestionsaboutcharactereducation
    Chacke, G. K. (1988). Technology Management-Application to Corporate Markets and Military Missions, NY:Praeger.
    Donald Mitchell and Carol Coles. (2003). “Gaining and Extending Industry Leadership Through Continu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 CEO refresher.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 Basic Books.
    Henry W. Chesbrough and Richard S. Rosenbloom. (2002).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or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11, no.3, pp.529-555
    Houff, S.G. (1998). A case study of the percep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 large urban community.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Joan Magretta. (2002). What Management Is: How It Works and Why It’s Everyone’s Business,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Lamme, L. L. (1983). Literature - based moral education. Arizona:Oryx.
    Lave, Jean. (1988). 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In Understanding Practice: Perspectives on Activity and Context. Seth Chaiklin and Jean Lave, eds. Pp. 3-32.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ckona, T. (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 6-11.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chumann, P. A., Prestwood, D. C., Tong, A. H. and Vanston, J. H. (1994), “Innovate: Straight Path to Quality Customer Delight & Competitive Advantage”, McGraw-Hill, New York.
    Schuler, R.S., & Jackson, S.E.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ositio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6th ed),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herman, J. L. (1979). Storytelling with young children.Young children, 34(2), 20-2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1591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93215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2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