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英文部份
Ansoff, H.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Y: McGraw-Hill Book.
Barney,J. B. (1991). “Resours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99-120
Caves, R.E.and M.E.Poeter (1977). “From Entry Barry to Mobility Barries:Conjectural
Decision and Contrived Deterrence to New Competi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NNNNNNN
Caves, R.E. (1995), Growth and decline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Equilibrium Models to Turnover Processes , in E.K.Y Chen and P. Drysdale (eds.), Corporate Link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ic:9-28
Collis,D.J. and C.A.Montgomery.(1995).Competing on Resource Strategy in the
1990s,Havard Business review,73:118-128
Coyne,K.P.(1986).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What It Is,What It Isn’t, Business Horizons,29:171-174
Frankel,E.G.(1990).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Kluwer Academic.
Grant,R.M.(1991).The Resource-R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Goold,M and K,luchs(1993),Why diversity? Four decades of management think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Evecutive, 7(3):7-25
Hagel,J.&Armstrong,A.G.(1996). Net Gain :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Communities.McKinsey & Company.
Lippman,S.,and R.Rumelt.(1982).Uncertain Imitability:An Analysis if Interfirm
Differences in Efficiency Under Competi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3:418-438
Prahalad,C.K.& Hamel,G.(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umelt,R.(1984).Towards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 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Wernerfelt,B.(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71-180
中文部份
王平原譯(1996),Andrew S. Grove 原著,10倍速時代,台北:大塊文化。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第二版,台北:智勝。
司徒達賢(1998),策略管理,第二版,台北:遠流。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Michael E. Porter原著,競爭優勢(上),台北:天下文化。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Michael E. Porter原著,競爭優勢(下),台北:天下文化。
周旭華譯(1998),Michael E. Porter原著,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
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台北:天下文化。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天下文化。
洪明洲編譯(1999),Sharon M. Oster原著,現代競爭分析,台北:華泰。
洪平峰(1994),電視生態學-衛視與我國電視生態之關連性,台北,黎明出版社。
吳青松(2002),國際企業管理,第三版,台北:智勝文化。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臉譜。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
余朝權(1994),產業競爭分析專論,台北:五南圖書。
高希均、石茲宜(1996),競爭力手冊,台北:天下文化。
劉幼琍主編(2013),電訊傳播CEO的經營策略,台北;威仕曼。
蕭峰雄、黃金樹(1997),產業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思華(1993),「迎接由競爭邁向合作的時代」。《世界經理文摘》,83期:40-51。
李仁芳 (1994),「企業如何掌握競爭優勢-競爭策略的組織基礎」,《世界經理文摘》89期:48-63。
李佳純 (2001),「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持久競爭優勢形成之因素 —以「ePaper 電子報聯盟」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1卷1期。
汪威江(2007),<大陸電視節目年度在台灣播映情況>。第12屆海峽兩岸影視文化交流與合作座談會特刊,P17-18。
胡幼偉、陳炳宏(2011),<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取自NBC委託研究計畫。
施俊吉 (2012),<有線電視市場結構與經營區調整政策>。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卷2期:165-191。
曾曉煜(2005) ,<多頻道競爭市場之節目多樣化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4卷2期:57-89。
陳炳宏(2010),<媒體集團化與其內容多元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104期:1-30。
鄭麗琪、陳炳宏(2003),<媒體企業之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國電視公司為例>。《廣播與電視》20期: 135-162。
劉美琪(1998),<廣告代理業如何應對新興廣告媒體--以有線電視為例>。《廣告學研究》,7期:37-67。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創刊號:15-33。
劉平文 (1995),「技術策略、組織之資訊處理機制與技術能力關係之研究—國內資訊硬體工業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晉寬 (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雨師 (2008),「集團企業綜效之管理—子公司間交易情境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姜顯榮(2009),「臺灣磁碟陣列儲存設備製造商經營策略研究--以A公司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曾柏升(2002),「台灣衛星電視頻道經營之垂直整合效益研究-以東森三立為例」,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麗雅 (2009),「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國小校園藝文展場之發展」,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博碩士論文。
羅煥榮(2005)。「國內海外影視節目進入臺灣市場途徑、版權買賣及行銷策略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耀國(2004),「世界重要國家有線電視頻道分組模式之研析與我國有線電視頻道分組制度之建立」,新聞局委託研究案。
劉立行(2006) ,論「分組收/付費」在數位有線電視推廣過程中的弔詭與影響。
鍾瑞昌(2006) ,有線電視費率審議與分組收費對產業之影響。
經濟年鑑(2011),台北:經濟日報,555-556。
任中原編譯(2012.11.22),<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 聲請公司破產>。《聯合報》,A1版。
李志展(2012.11.05),<S.H.E隔2年會歌迷 Selina吐內心話造淚海>。《蘋果日報》,影劇版。
朱健弘(2012.11.14),<阿妹迷《甄嬛傳》喚經紀人培盛 笑納華妃霸氣>。《蘋果日報》,影劇版。
林伯奇(2010.10),<2010全民閱讀大調查>。遠見雜誌292期。
洪秀瑛(2013.05.19),<黃曉明扮《岳飛》賺1億當英雄 讀史書做功課 勇猛外更拚謀略>。《中國時報》,影劇版。
易慧慈(2012.07.02),<張榮華砸50億 打造影視王國>。《自由時報》,影劇版。
邱展光(2012.02.16),<林書豪傳奇 國喬沾光旗下緯來體育台熱播賽事,廣告收入激增;大陸廠產能擴增,後市旺>。《經濟日報》,C6版。
吳志偉(2013.05.12),<三立華劇任務完成 轉型華娛培養明星>。《自由時報》,影劇版。
徐毓莉(2012.04.12),<蔡明忠併凱擘 層層關卡 NCC獨厚蔡衍明買中嘉?>。《蘋果日報》,要聞版。
郭子苓(2013.03),<經典賽收視人數,抵過75集《康熙來了》,緯來體育台連賠16年 熬成第一>。《商業週刊》,96-98。
陳智偉、蔡惠如(2013.06.01),<壹傳媒公告 壹電視賣練台生>。《蘋果日報》,國際財經版。
陳世昌(2013.04.02),<NCC強推有線分三組付費Discovery:頻道很惶恐>。ET Today。
陳慧貞(2013.04.30),<泰劇灑狗血 電視台搶便宜>。《聯合報》,C2版。
陳慧貞、杜沛學(2013.02.19),<「後宮甄嬛傳」過年連環轟 百看不厭!春節9天假期 每天連播7小時 收視稱霸>。《聯合報》,C1版。
陳幼英、趙大智(2012.12.14),<民視蓋影城 加TVBS三立重金抗清宮劇瓊瑤:難超越《甄嬛》>。《蘋果日報》,影劇版。
陳淑華(1997),<台灣媒體購買再起革命>。《廣告雜誌》,73期:78-81
葉君遠(2012.11.15),<天后也著迷甄嬛太強了談話節目全趴 第3次深夜重播仍發燒 「康熙」也不敵 各台硬撐等播畢>。《聯合報》,C2版。
黃晶琳、葉小慧(2010.11.18),<大富併凱擘 有線電視降價蔡明忠兄弟 躍居數位匯流新霸主>。《經濟日報》,A1版。
黃晶琳(2010.11.18),<凱擘中嘉易主+數位時代開啟 有線電視重新洗牌,HBO、年代、緯來都得找靠山…頻道大戰開打 業者選邊站>。《經濟日報》,A3版。
黃晶琳 (2011.12.26 ),<壹電視 揮軍有線電視>。經濟日報,A16版。
黃晶琳(2012.10.02),<年代董座練台生買壹電視…數位匯流大戰 除「兩蔡」之外 再增新山頭有線電視 第三勢力竄起>。《經濟日報》,A3版。
黃晶琳(2013.05.29),<本周六成交 壹電視最快六月45台上頻>。《聯合報》,A5版。
楊起鳳(2011.06.25),<霍正奇想牽手 六月拒:我是有夫之婦>。《聯合報》,C1版。
楊起鳳(2012.07.29),<華劇總動員,戲劇圈 三巨頭 投效三立華劇>。《聯合報》,C1版。
楊起鳳(2012.09.12),<大陸電視劇氾濫廣電總局喊卡 情感劇一窩蜂創造效益降低要求減少產量推出精品>。《聯合報》,C2版。
楊起鳳(2012.11.02),<真愛趁現在首播 150萬人收看>。《聯合報》,C2版。
楊起鳳、闕志儒(2012.12.05),<後宮風正熱 甄嬛帶錢潮 緯來賺進5千萬>。《聯合報》,C2版。
楊起鳳(2013.03.30),<TVBS自製劇,飛越龍門客棧第一炮>。《聯合報》,C1版。
楊起鳳(2013.05.18),<兩個爸爸收視攀新高 版權賣12國>。《聯合報》,C2版。
張慧雯、劉力仁、黃湞尹(2013.04.16),<練台生再出線 14億買壹電視>。《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新華娛樂(2012.11.29),<楚漢傳奇開播倒數計時 何潤東與段奕宏雙劍合璧>。
彭懷棟編譯(2013.05.10),<YouTube首推付費頻道>。《聯合晚報》,國際版。
趙大智、葉婉如、陳幼英(2012.11.06),<吳奇隆制霸戲界強壓蘇有朋 2.7億連莊劫鈔王>。《蘋果日報》,娛樂版。
趙大智、陳穎(2013.01.25),<《甄嬛》重播5次 打趴國內節目>。《蘋果日報》,影劇版。
鄭淑芳(2000.1.27),<電視節目上網,中視、和信超媒體結盟>。《經濟日報》,25版。
鄭秋霜(2012.02.06),<三立總經理張榮華主推,「華劇」計畫開跑台灣電視劇,要創華流奇蹟>。《經濟日報》,C9版。
劉力仁、林嘉琪(2013.04.25),<有線電視分組付費,月付最多500元>。《自由時報》,生活版。
蔡正揚(2012.12.14),<沒有本土得獎者的比賽 無法持久─談如何振興影視文創產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工商時報》,論壇版。
廣告雜誌(2003),<有線電視收視輪廓新變化--綜合頻道收視佔有率逐年攀升>,p.146。
蘇威全(2013.05.04),<福山雅治打趴米倉涼子 「天才」攻台輸小胖>。《蘋果日報》,娛樂版。
顏雅娟(2013.05.13),<解開Netflix擊敗HBO的成功密碼>。《今週刊》,7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