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Badgett, M. V. Lee. 2000, ‘The Myth of Gay & Lesbian Affluence’, in The Gay & Lesbian Review, Spring 2000.
Badgett, M. V. Lee. 2001, Money, Myths, and Change: The Economics Lives of Lesbians and Gay me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cock, Robert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台北市:巨流。
Branchik, Blaine J., 2006, ‘Out in the Market: The History of the Gay Market Seg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ndbook of Niche Marketing, edited by Tevfik Dalgic. pp.211-239. New York: Best Business Books, Haworth Reference Press.
Chasin, Alexandra, 2000, Selling Out: The Gay and Lesbian Movement Goes to Market. Basingstoke: Palgrave.
Clark, Danae, 1993, “Commodity Lesbianism”, in The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eader, edited by Henry Abelove, Michele Aina Barale, David M. Halperin. pp.186-201. New York: Routledge.
Corrigan, Peter 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市:群學。
D’Emilio, John, 1993, “Capitalism and Gay Identity”, in The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eader, edited by Henry Abelove, Michele Aina Barale, David M. Halperin. pp.467-476. New York: Routledge.
Sender, Katherine, 2002, ‘"Business, not Politics": Gays, Lesbians, Bisexuals, Transgender People and the Consumer Sphere’. Commissioned Paper for the 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Sender, Katherine, 2004, Business, not politics: the making of the gay marke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Veblen, Thorstein著、李華夏譯,2007,《有閒階級論─一種制度的經濟研究》。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原著1899年出版)。
古明君,1996,〈女人一百,同志沸騰〉,《女朋友》,第10期,1996.04.15。
朱國光、曾子馨,2009,〈同志族群休閒生活消費傾向之探討〉,《2009服務業行銷研討會論文集》(2009/05),304-328頁。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市:三民。
何春蕤,2009,〈弱勢者遊行,如何面對危機〉,蘋果日報,2009/10/26。
何春蕤主編,2010,《連結性:兩岸三地性/別新局》,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吳佳原,1998,〈城市荒模中的綠洲臺北市男同志酒吧經驗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枝,2004,〈非都會區、勞工階級女同志的社群集結與差異認同—以宜蘭一個「Chi -迌T」女同志社群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錦媛,2002,〈金錢與探戈:台灣女同志酒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巫緒樑,2005,「文化批判論壇」第40場「嗆聲、拉手、開步走:同志遊行的文化攻略與政治社會」論壇發言記錄,文化研究學會主辦(2005/11/26)
李玉婷,2009,〈台灣網路文學產製與消費因素之研究—以女同志出版社及其讀者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信亨,2008,〈同志網路性活動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德,2010,〈同志消費政治與同志平權運動:同志遊行背後的運動路線之爭〉,收錄於何春蕤主編,《連結性:兩岸三地性/別新局》,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邱珍瑤,2004,〈消費空間與同志身份之研究─以彩虹社區活動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文龍,2005,〈Gay Taipei, Gay Parade 快樂台北,開心遊行〉,收錄於洪文龍、許雯娟、畢恆達編,《性別與空間之教學,硏究與政策十年回顧與前瞻》,台北市:台大建築與城鄉硏究所性別與空間硏究室。
殷寶寧,2000,〈「中山北路」:地景變遷歷程中之情慾主體與國族認同建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翁喆裕,2010,〈NastyKidsBBS站的同志遊行動員、扮裝與新聞媒體策略(2003-2008)〉,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喬婷,1999,〈異質空間vs.全視空間:台灣校園女同志的記憶.認同與主體性浮現〉,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瓏蒲,2009,〈男性同志購買保養品之消費行為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雯娟,2007,〈台北非常同志─台北同玩節作為一種社會運動〉,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程,2008,〈網際網路中的男同志情慾體現:同志交友網頁之使用與其認同形塑〉,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錦華,2001,〈網路社會運動:以本土同志運動在網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陳薇帆,2007,〈探討男同志次文化族群在不同認同階段的消費型態-以動機需求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喀飛,2000,〈台灣同志運動十年回顧〉(此為喀飛 2000/9/3 在台北同志國際論壇的發言)。
彭心筠,2008,〈T乳房的愛恨糾結─女同志胸部身體經驗〉,收錄自《「性、身體、親密關係的轉變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1-341),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
黃煦芬,2002,〈台灣地區同志族群消費傾向研究〉,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忠川,1998,〈微區隔行銷(Micro-Segment)之發展趨勢:以新興之同志行銷為例 〉,《廣告雜誌》,第91期,1998年12月。
趙彥寧,1997,〈性、性意識及身體建構─形塑台灣女同性戀的身體美學〉,《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臺北市:元尊文化。
───,2005,〈老T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身分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7期,2005年3月。
───,2010,〈不/可計量的親密關係:老T搬家三探〉,發表於文化研究學會年會「文化生意:重探符號/資本/權力的新關係」,成功大學,2010/01/09-10。
鄭美里,1997,《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市:女書文化。
賴正哲,1997,〈在公司上班 新公園作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謝佩娟,1999,〈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體的社會實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家欣,1997,〈喚出女同志:九○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藍翎,1996,〈男同志看女人一百遊行〉,《同言無忌》第二號。
羅毓嘉,2010,〈男柯一夢夢紅樓:西門紅樓南廣場的「同志市民空間」〉,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淑冠,2005,〈愉悅/逾越的身體:從社會階級觀點來看西門T、婆的情慾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