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50053      Online Users : 9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838


    Title: 高職學生閱讀需求與行為之調查研究
    A Study on the Reading Needs and Behaviors
    Authors: 劉敏慧
    Liu, Man Wai
    Contributors: 林巧敏
    劉敏慧
    Liu, Man Wai
    Keywords: 高職學生
    閱讀
    閱讀需求
    閱讀行為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reading needs
    reading behaviors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07-11 17:18:10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希望了解台北市高職學生的閱讀需求與行為的現況,以及他們對學校閱讀活動的需求與建議事項,提供閱讀推動活動相關機構及高職學校充實館藏之參考。
    經過調查研究,對於台北市高職學生的閱讀需求與閱讀行為,有下列幾項發現:
    一、學生的閱讀需求
    高職生經常閱讀「小說」、「期刊/雜誌」與「漫畫」。文章取得的管道以「自己購買」最多,其次是「網路管道」。課外讀物來源以「網路分享」最多,其次是「同學朋友告知」。最感興趣的閱讀主題前5名有「有關升學規劃的資訊」、「解決課業難題的方法」、「放鬆心情、消除壓力或緊張的方法」、「就業的資訊」、「流行的資訊」。
    二、學生的閱讀行為
    學生一個月閱讀的書籍量以「閱讀1-2 本」者佔最多。一週閱讀時間以「不到1小時」最多、「1-2小時」次之。閱讀時段以「不一定,想讀就讀」為最多,其次是「週末、假日」。當學生閱讀時以在「自己家裡」最高,其次為「班級教室」。學校中以「國文教師」最常提供閱讀指導。學生對「老師有指導閱讀的方法」、「晨讀文章」、「讀書心得獎勵」等閱讀活動認同程度較高。
    三、不同變項分析
    男女學生平均一個月的閱讀數量都以「1-2本」比例最高。年級越低閱讀量越高。不同科別中以「體育班」學生閱讀量最高,其次是「廣設科」學生,再來是「會計科」學生。女學生閱讀時間略高於男學生。父、母親教育程度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並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圖書館、學校行政、教師輔導室、提出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ding needs and behavior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s well as their requirement and suggestions toward reading activit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in the hope that it may offer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to the students’ parents and the school faculty while enriching the collection of the school libraries .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I. Reading Needs
    The top three reading meterials are novel、magazine and comics. The most percentage of the purchases are for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main sources of outside reading are form the Web. The top three interesting reading topics are careers planning 、study problems solving and relax and relieve stress.
    II. Reading Behaviors
    Most of the students read 1-2 books per month and their reading time is less than 1 hour per week. The best time for reading are “random reading”and “weekend or holidays.”The best place of reading is“home.”Among all the subjects , the chinese teachers can offer the most practical guidance. The top three favorite reading activities of students are“teachers’ guidance for reading ”,“morning essays reading ”and “rewards for good reports on readings.”
    III. Different Variables
    No matter man and female students the amount of their reading are 1-2 books per month. The lower grades of students are, the higher of their reading time is. The reading volume among all the departments, “sport major”rank the first and “advertisement design major” rank the second. Female students spend a little bit more time in reading than male students. The background of parents’ education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volume of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this research offers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 librar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counseling room.
    Reference: 小小閱讀書城開幕典禮。取自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cultural_feature/readingland/index.phtml?print=1
    大記元(2007)。芬蘭前教部次長南大演講強調閱讀教育。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12/14/n1942556.htm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平坤(2011)。澎湖縣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越讀動積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秀英(2009)。馬祖地區國中生閱讀動機及閱讀行為與國文科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王昭月(2007)。高雄市高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以高雄中學與高雄女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梅玲(2009)。從學術傳播探討社會科學學者電子期刊閱讀與使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96-2413-H-004-014 NSC -MY2)。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王福從(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資訊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梅玲,林志鳳,王美鴻,賴美玲(2003)。圖書館使用實務。新北市:空大。
    中國時報(2006年01月08日) 。兩岸四地高中生閱讀調查報告,年輕的華文閱讀對話往何處去?。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0,3427,112006010900419+11051303+20060109+news,00.html
    白璐(1973)。臺北市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之調查研究。中原學報,2,84-115。
    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2005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TEPS~News_043.pdf"
    台南縣政府南區服務中心(2008)。紅瓦藝訊:邀你共享一趟BOOK思議的戲劇旅程。取自http://tssc.tainan.gov.tw/epaper/No011/_Web/epaper_0805.htm
    朱秀蓮(2008)。“閱”動臺北城~臺北市高職晨讀推廣經驗分享。臺北市第9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集,397-406。
    江南發(1999)。學習動機,載於林生傳編之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福貞(2004)。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由青少年身心發展特質談青少年次文化。2013年1 月1 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0/40-26.htm
    吳思慧(2008)。漫畫迷閱讀特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台北市。

    吳美美、楊曉雯(1999)。圖書館的利用。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吳清山(2009)。教育局書面工作報告。臺北市議會公報,第79 卷,12 ,3635-3638。
    吳寶春、劉永毅(2010)。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台北市:寶瓶文化。
    杜明城(2010)。科幻小說與青少年之知性啟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8卷,1期:29-40。
    李玉瑾(2005)。青少年讀者身心發展與網路檢索行為。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237-246。
    李世賢(2006)。學校義工組織網絡資源運用之個案研究---以台南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李亞娟(2010)。點燃閱讀的火苗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美月(2003)。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素足 (1999)。台中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縣。
    宋曜廷、劉佩雲、簡馨瑩(2003)。閱讀動機量表的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測驗學刊,第 50卷1期,47 -71。
    沙依仁(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版 )。台北市:五南。
    何英奇(1985)。我國大學生次文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邱天助(1999)。閱讀的愉悅。台北:國家圖書館。
    邱天助(2001)。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2009)。老人的閱讀習慣與公共圖書館閱讀需求之調查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第5卷第3期,11-30。
    幸曼玲(2008)。閱讀的心理歷程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4-8。
    林巧敏(2009)。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49-67。
    林玉芬(2001)。國中視覺障礙學生課外閱讀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美鍾(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淑芬(1998)。「閱讀上下五千年 笑傲世界五大洲」─培養高職閱讀人活動側記。教師天地,第154期,40-43。
    林家慈(2009)。綜合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現況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東縣。
    林基興(2005)。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台北:如何。
    林益群(2009)。國小學童對課外讀物的閱讀行為與國語文成就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語堂(2011)。精品集5:生活的藝術。台北市:風雲時代。
    林錦秀、溫崑明(2004)。「高職生自我概念之研究」。士林高商學報,第三期,1-20。
    林寶山(1994)。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卓石能(2012)。閱讀磐石學校之個案研究以高雄市佳佳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胡鍊輝 (1983),新竹市國小圖書館設備與運用之調查研究(一),國教世紀,19(3),3-7。
    柯文容、林啟超、張珮鳳(2010年10月)。運用 ARCS動機理論之互動式多媒體圖畫書設計探究:以數學課程認識時間和日期為例。TANET 2010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中市東海大學。
    柯華葳(1991)。由兒童會錯意字的分析探討兒童認字方法。華文世界,39,25-32。
    柯華葳(2008)。〈PIRLS&PISA 2006說了什麼〉。取自http://www.whjh.tc.edu.tw/life-t/resserver.php?blogId=20&resource=CA6JGD63.pdf
    柯慧鈴(2006)。高職學生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胡秀蘭(2005)。台南縣高中職生閱讀興趣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縣。
    紀惠英,劉煥祥(2009)。從PISA測驗結果看九年一貫課程成效與高中職學生成績的差異。教育政策論壇,第12卷第1期,1-39。
    姚育儒(2009)。家庭閱讀活動、閱讀行為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著:Kenneth S. Goodman)。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年)
    洪世昌、王莒茵、陳巧倫、林佳穎、賴郁秀(2011),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資訊需求及使用臺北市立圖書館之行為研究,臺北市立圖書館研究報告,1-134。
    洪婉伊(2009)。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閱讀媒介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性研究─以嘉義縣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洪雅莉(2011)。大學生網路使用與休閒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洪蘭(1999)。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裡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期,頁1-4。
    洪蘭(2004)。講理就好III:知書達禮。台北市:遠流。
    郝明義(2001)。閱讀的風貌。載於張惠菁(主編),Net and Book 網路與書。台北市:現代出版社。
    郝明義、朱衣(譯)(2003)。如何閱讀一本書。(原著:Mortimer J. Adler)。台北:台灣商務。(原著出版年:1940 年)
    郝明義(2007)。越讀者。台北市:網路與書出版社。
    陳明來(2001)。臺北市公立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信元(2005)。出版、閱讀與公共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2卷,3期:42-50。
    陳昭珍(2007)。網路大哥鯨吞檢索市場,圖書館界不可輕忽-形塑數位圖書館。書香遠傳,48,6-7。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冠華(2002)。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印刷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陳書梅(2005)。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與閱讀。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2卷,4期:87-95。
    陳書梅(2008)。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月號,4-9。
    陳書梅(2010)。「書目療法、公共圖書館與青少年之療癒閱讀」。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卷,1期:11-18。
    陳智華(2007年11月30日)。為興趣不要為寫報告而讀。聯合報,A3版。
    陳珮慈(1996)。「成人閱讀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永春分館讀者為例」。讀者與圖書學刊,18,45。
    陳雅慧(2010)。國中生閱讀現況大調查:誰說少年不閱讀?親子天下,19期。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039
    陳雅慧(2011年12月)。《二○一一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親子天下,12月號,150-151。
    耿華、徐凱、高虹霄(2005)。信息時代高校學生讀者閱讀需求的思考,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卷5期,80-82。
    徐祥修(2009)。高職學生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殷允芃(2005)。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台北,天下。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馬笑霞(1997)。閱讀教學心理學。大陸:河北教育出版社。
    許璦玲(2012)。語文戲劇化教學。台北:秀威資訊,73。
    許君穗(2009)。晨讀十分鐘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麗鈞(2009)。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基隆市閱讀教育電子報(2010)。取自 http://210.240.1.43/~readpaper/index.php?id=104
    張玉佩(2008)。動機對創造思考產生的影響:內、外在動機的再議。國小特殊教育,第 45 期,55-67。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 ,183-216。
    張欣儒(2010)。台中縣國中學生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春興(199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清榮(1995):談兒童作文「思路引導」教學。臺灣省教育廳國教輔導團國語文教學論文集。
    傅尚裕(1997)。迎接新媒體的新閱讀時代。光碟購買指南,15 期,32-37。
    曾祥芹、韓雪屏(1992)。閱讀學原理。河南省:河南教育出版社。
    曾淑賢(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11-12。
    曾淑賢、陳怡佩、田代如、林淑君(2005)。臺北市閱讀風氣及市民閱讀型態之研究。臺北市政府 93 年度計畫研究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
    國立台中圖書館(2005)。國立臺中圖書館讀者需求及閱讀型態調查研究。臺中市:國立台中圖書館。
    教育部(2009 年 7月13日)。悅讀 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取自 http://www.openbook.moe.edu.tw/
    教育部技職司(2010),技職教育再造方案手冊。http://www.edu.tw/tve/publication.aspx?publication_sn=1677&pages=0
    教育部國教司(2011)。中華民國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及非營業部分案審查總報告。249-291。
    教育部技職司(2011),建國百年技職教育專刊。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60/%E5%BB%BA%E5%9C%8B%E7%99%BE%E5%B9%B4%E6%8A%80%E8%81%B7%E6%95%99%E8%82%B2%E5%B0%88%E5%88%8A(%E5%8D%B0).pdf
    教育部(2012)。高職學科標準分類。上網日期:2012 年8 月10 日,檢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7858
    黃子恩(2010)。大學生課外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 以中部一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黃正鵠、楊瑞珠(1998)。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態度與看法。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之分析與探討專案研究,3,國立高雄師範大。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連從(2007)。童詩閱讀教學探究: 以 "在夢裡愛說童話故事的星星" 為例。台北:秀威資訊,29。
    黃葵、俞君立(1996)。閱讀學基礎。武漢市:武漢大學。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慕萱(2001)。成人讀者之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立圖書館訊,19(2),9-19。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大學,台南市。
    彭杏珠(2012年9月)。親子閱讀‧22縣市閱讀力大調查。遠見雜誌,315。取自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0662.html?serstr=163801&checkcode=HasKxH-81d2wHgkYKJ9ONUiLE5GRvZaRdp0v1
    彭杏珠(2012年9月)。閱讀大調查《2012親子閱讀調查》。遠見雜誌,315。取自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4-68-14069&page=3#ixzz27eFKsgJT
    游仕偉(2001)。網路電子書讀者之使用動機與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台北:揚智文化,79-80。
    楊士瑩(2011)。屏東縣焦點小學推行閱讀教育策略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楊正敏(2007年11月30日)。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台灣學生課外閱讀表現差。聯合報,A13版。
    楊曉雯(1994)。淺析資訊特性及讀者的資訊需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6,27。
    楊曉雯(1996)。高中生閱讀行為研究: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楊曉雯(1997)。由書媒體探討當代閱讀的意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3卷第3期:55-56。
    楊麗秋、黃秀霜、陳惠萍(2009)。書談閱讀教學對國小國語科低成就學童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3),153-186。
    溫子欣(2002)。青少女學生閱讀愛情小說之研究:以兩班高職女學生讀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枚峨(2010)。國民小學學校閱讀環境與高年級學生閱讀動機、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慧美(2005)。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與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遠見雜誌(2010年10月4日)。2010台灣閱讀大調查結果發佈。取自http://reading.cwgv.org.tw/dispPageBox/gvefCHCTA.aspx?ddsPageID=CHNEWS&dbid=3234564503
    鄭美珍(2011),台北市高職學生網路休閒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 雨 (1995)。寫作心理學。高雄市:復文。
    劉金山(2011)。「技職教育-實務課程與人才培育」。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第一卷,第三期:9。

    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林珊如(2001)。圖書資訊學概論。新北市:空大,252。
    錡寶香(1999)。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11,100-133。
    蔡妍芳(2010)。淺談公共圖書館青少年讀者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8卷,1期:14-28。
    蔣榮華(1998)。輔仁大學學生圖書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謝彩瑤(2001)。 台東師院學生課外閱讀行為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大學,台東市。
    蘇慧堅(2004)。小說閱讀沉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蘇諼(1995)。讀者研究的趨勢。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5,51-55。
    嚴媚玲(1999)。大學生的閱讀活動與其管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貳:西文
    Adler, M. J., & Doren, C. V. (1972). How to read a book: The classic guide to intelligent reading. NY: A Touchstone Book.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
    Atkin, C.(1973). Instrumental ut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New Model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 ,206.
    Barker , Ronald & Escarpit , Robert ed. (1973) . The Book Hunger ( ED091004 )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
    Carr, D. (1995). Improving student reading motiv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oralreading strateg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6-- 687)
    Chang,Shan-Ju(1992).Relating information uses to information needs in specific contexts:What’s in the literature and what’s missing.Occasional Papers:Vol.2.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tudies, Rutgers University,New Jersey.ERIC ED 348-999.
    Chen, H., Wigand, T. R., & Nilan, S. M. (1999). Optimal experience of web activit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5, 585-608
    Constance A. Mellon (1990).Leisure reading choices of rural teens.〔Special section〕. School LibraryMedia Quarterly ,18:4 , 224 .
    Cole(1984). Book in Our Future :Perspective and Proposals .Washington: Library of Congress:55.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Csikszentmihalyi, M. (1993). The evolving self: A psych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New York: Harper & Row.
    Csikszentmihalyi, M. (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pp. 313-338).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ci, E. L. (1971). 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 i 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8, 105-115.
    Derr, R. L.(1983).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need, wants, demands and us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19(5),273-278.
    Dervin, B.(1992).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 -quantitive methodolog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nglewood, Colorado: Libraries Unlimited :61-84.
    D. Reinking and R. Schreiner(1985),“The Effects of Computer-mediated Texts on Measur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Behavior,”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pp.536-551
    Downing,J., and Leong,C.K.(1982).Psychology of reading. New York:Macmillan.
    Ellis, M. J. (1993). Why People Pla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Frank Hatt(1976).The Reading Proces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London : Clive Bingley .
    Gadamer, Hans-Georg (1979). Truth and Method. London: Sheed &Ward.
    Gambrell, L. B.(1996).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s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 The Reading Teacher 50(1),14-25.
    Graves, M.F., Juel, C., & Graves, B.B.(1998). Teaching reading in twenty -First century. Boston:Allyn & Bacon.
    Gary Hartzell, “In the Battle of 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There’s Only One King,”School Library Journal 48(9)(2002),pp.37-38
    Hassell ,S., & Lutz, C.(2006).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us about reading? A survey of the habits and attitudes of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eisure reading.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s, 4(2),39-45.
    Hatt, F. (1976). What Does the Reader Want? The Reading Proces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Lonon : Clive Bingley.
    Hewins, E.T.(1990). Information need and use studies.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5,145-172.
    Iser, W. (1978). The act of reading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rwin, J.W. (1986).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Jauss, H. R. (1982).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Hermeneutics, trans. Michael Sha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Krashen, S.D. (2004). 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2nd ed). Westport,CT: Libraries Unlimited.
    Krikelas, J.(1983).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2),5-21.
    Kuhlthau, C.C.(1993). A principal of uncertainty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49(4),339-388.
    Lee ,S., Jennifer, A. S., & Hayal, K.(2008). Reading in class & out of class: An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study. Middle Grades Research Journal, 3(3) 97-120.
    Lesesne, T. S. (1991). Developing lifetime readers: Suggestions from fifty years of research. English Journal, 80 (6), 61-64.
    Line, M.B.(1974). Draft definitions: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needs, wants, demands and uses. Aslib Proceedings, 26(2),87.
    Metsala, J., L., Sweet, A., P. & Guthrie, J. T. (1996).How children’s motivation relate toliteracy development. The Reading Teacher, 49(8), 660-663.
    Nagy, A. (1997). Change in the reading culture in Hungary; Absolute deterioration, relative improvement.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 40(7), 574-578.
    Richek, M. A. (1989). Reading problems: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Ross, C.S. (1999). Finding without Seeking: The Information Encounter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35, 783-799.
    Skinner, E.A., & Belmont,M,J.(1993).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 Jou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4),571-581
    Smith, E.(1971).Understanding reading. NewW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Stebbins, R. A.(1982). 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25, 251-272.
    Storey, J. (1999).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R.S.(1968). Question-negotiatio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in libraries.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9(3),178-194.
    Tayor S.J. &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London: Wilsy.
    Wilson, T.D.(1981).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1),3-15.
    Wilson, T. D. (2000).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ing Science, 3(2),49-56.
    Wigfield , A.(1997).Reading motivation :A domain-specific approach to motivation . Education Psychologist, 32,59-68.
    Wigfield, A., & Guthrie, J. T. (1997).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f Their Rea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9 (3), 420-432.
    Ziming Liu(2005),“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1(6),.700-71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99913010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3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1001.pdf807KbAdobe PDF274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