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文獻
1. 中央通訊社(2012),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212310051-1.aspx.
2. 王劭文(2008),景氣盛衰時期台灣報紙房地產廣告訊息比較研究—以《自由時報》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3. 王啟聰(1996),台中市購屋者對住宅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5. 何天河(1991),都市計畫與都市地價發展之關係,經社法制論叢 。
6. 何志南(2000),住宅消費意向模式之建構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7. 李建裕、陳得發(1993),都會區住宅價格與總體經濟環境關係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4(1):494-504。
8. 李盛明(2011),「台灣營建業的競爭力分析」,國立聯合大學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9. 林秋瑾、黃佩玲(1995),住宅價格與總體經濟變數關係之研究 — 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式(VAR)進行實證,政治大學學報。
10. 林秋瑾、楊宗憲、張金鶚(1996),住宅價格指數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住宅學報,第四期,第1-30頁。
11. 林恩從、高斐蘭(1998),台灣地區房地產景氣與經濟、金融變數之共整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
12. 柯宏安(2003),不同區域購屋者之購屋選擇屬性及搜尋行為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13. 洪啟釗(2003),影響消費者購買住宅房屋考量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市)為例,碩士論文,開南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
14. 胡偉良(2002),從營造產業的發展歷程談台灣土木工程未來的發展趨勢(上),營造天下,第 79 期
15. 胡偉良(2002),從營造產業的發展歷程談台灣土木工程未來的發展趨勢(下),營造天下,第 80 期。
16. 張金鶚、花敬群(1997),「住宅市場價量波動之研究」,住宅學報,第五期,P1-15。
17. 張金鶚、高國峰、林秋瑾(2001),「台北市合理房價─需求面分析」,住宅學報,第十卷第一期,P51-66。
18. 張金鶚、賴碧瑩(1989) 房地產景氣指標之建立與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一期,第75 頁- 97 頁。
19. 張梅英(1992),台灣地區都市地價變動分析,經社法治論叢,10(6):301-327。
20. 張慈佳(2001),「政治景氣循環現象對房地產價格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
21. 張誌文(2011),影響房地產價格之總體經濟因素分析,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22. 連經宇(2003),「家戶購屋決策影響因素之初探研究-結合模糊語意的因素分析法之實證比較」,載於台灣土地研究院,第四期,頁29-51。
23. 陳明吉(1990),房地產價格及其變動因素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1(2):220-244。
24. 陳莉媚(2009),「台灣房地產行銷策略之研究」,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德富(2004),「台灣地區營建業轉型與多角化經營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6. 彭新淼(1976),台北市住宅房屋之購買行為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7. 曾智偉(2006),不同交通建設對房價影響之比較-台北捷運南港線與市民大道之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詹任偉(2003),台灣房地產景氣動向預測之準確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29. 劉寬瑞(2010),國內房地產的漲跌趨勢與住宅政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工程技術與管理組。
30. 蔡怡純、陳明吉(2007),台北地區不動產價格波動與蛛網理論,住宅學報,第十卷第二期,民國九十六年三月。
31. 蔡家幸(2012),影響消費者購買房屋之意願的成因探討 -以台中地區房地產銷售為例,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32. 賴慧蓉(2007)。消費者購屋決策模式之建立-以台中市透天別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3. 營建業今年衰退 最慘80%,2012年06月13日,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20613/34295851/.
34. 營造業近黃昏 政策之罪?http://www.contractor.com.tw/comment/cnr/cnrarticle1.
35. 簡銘言(2010),台灣房地產景氣影響因素之探討,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
二、 英文文獻
1. Arrigone,G. A. (1994),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Works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rms and Practices,” Gallerie E Grandi Opere Sotterranee, 27.
2. Capozza,D. R.and Seguin,P.J.(1996),“Expectations, Efficiency,andEuphoria in the Housing Market”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6:369-386.
3. Follain, J. and Jimenez, E. (1985), Estimating the Housing Demand for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A Survey and Critique,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 Vol.15, pp. 77-107.
4. Gimeno, R. and C. Martinez-Carrascal (2006),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use Prices and Loans for House Purchase. The Spanish Case”, Banco de Espana Documentos de Trabajo, No. 0605.
5. Lerman, S. (1977), Location, Housing, Automobile Ownership, and Mode to Work: A Joint Choice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Vol.610, No.1, pp. 6-11.
6. Malpezzi, S., Ozanne L. and Thibodeau T. (1980), “Characteristic Prices of Housing in Fifty-Nine Metropolitan Areas,” Research Report, Washington, DC: The Urban Institute.
7. Meese, R.,and Wallace, N.(1994),“Testing the Present Value Relation forhousing Prices: Should I Leave My House in San Francisco?”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35: 245-266.
8. Miller, N. and Peng, L.(2006) , Exploring Metropolitan Housing Price Volatility , Journal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 and Finance , 33:5-18.
9. Raymond Y.C.T. (1998), Housing Price, Land Supply and Revenue from Land Sales, Urban Studies, Vol.35, No.8 Research, pp. 412-423.
10. Schiffman﹐L.G.﹐and Kanuk﹐L.L. (1994), Consumer Behavior, (5thed.)﹐New Jersey: Prentuce-Hall Inc.
11. Tsai,I.C. and Chen,M.C. (2011), Bubbles in the Taiwan housing market: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Habitat International,35 379-390.
12. Yiu, C. Y. and S. K. Wong (2005), The Effects of Expected Transport
Improvements on Housing Prices, Urban Studies, 42(1): 113-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