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83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71974      在线人数 : 5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328


    题名: 以產品創新進入中國畜牧市場之經營發展策略 -E公司飼料創新為例
    作者: 徐紳紘
    贡献者: 蕭國慶
    徐紳紘
    关键词: 畜牧業
    產品創新
    飼料
    企業策略
    策略形態分析
    中國市場
    日期: 2012
    上传时间: 2013-06-03 17:45:59 (UTC+8)
    摘要: 在環境永續的當代思維下,產業發展已含括了環境與生態成本、社會責任與價值,以及經濟與市場競爭等條件,在此前提下,企業亟需透過產業技術與價值的創新以符合此產業趨勢。因此,如何有效平衡畜牧產業與生態環境的畜牧產品創新,已儼然為現代畜牧產業的發展的核心,也是本研究欲探討的核心所在。
    礙於都市化與工業化之故,傳統畜牧產業已無法在都市環境中存在,導致產業結構高度倚賴專業分工與新興科技與技術的大量投入,在兩岸畜牧產業中,飼料業者藉由飼料的不斷改良希望來提高飼料的消化效率,卻也導致抗生素的濫用,使得豬隻的耐病性和抵抗力降低、生理機能減弱、代謝能力降低等問題,更產生多種疾病的暴增,進而出現藥物濫用,產生新的食物鏈危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時有所聞,中國市場更為勝之。
    2011年,中國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約有1.81億噸,總產值高達6,348億元人民幣,產業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而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台灣自加入WTO後,農業所面臨的衝擊之大更無法想像,尤以在生產不具差異化肉品中已嚴重地面臨比較利益上的劣勢,如何思索一套具有競爭力的模式對產業界而言實為刻不容緩之議題。為此,本研究從台灣畜牧產業中兩個重要的次產業-酵素業與飼料業出發,分析台灣畜牧業經營困境與策略,進而以E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深入剖析該公司進入中國畜牧市場的營運策略,以作為台商進入中國大陸之參考。
    藉由個案研究的個案剖析,深入訪談多位個案產業的產業專家與企業高階管理者,以瞭解個案公司如何透過生技產品的創新研擬出進入中國大陸畜牧市場的經營策略,具體的研究結果如下:
    中國畜牧產業在集中式飼育與資本化管理的經營模式下,與飼料、預混料、獸藥等核心產業形成畜牧業的共同依存結構,造成了健康危害與環境汙染的重大風險,在中國逐漸成熟之際,人們對於環境與食品品質的要求日益殷切,也帶給酵素飼料業者絕佳的市場契機。
    在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方面,E公司選定對高科技產品有較高使用意願且價格接受力較高之大型畜牧業者做為其目標客群,產品上強調高端技術的台灣來源國形象外,提出將傳統預混料、營養劑及酵素產品整合為一,並以含十餘種複方之酵素與酵素飼料為特色,並採取價值定價的方式訂定目標客群皆可接受之價格。此外,E公司在所屬之飼料業之產業價值鏈上鎖定以「原料供應商」為主要利潤策略,「飼料製造廠」為策略合作策略,並建立自己之品牌與建立銷售團隊,以直銷方式建立自屬通路,在規模上充分考量成本面、關係面來建立規模策略,並選定畜養規模最大的山東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等四大省分為主要市場的地理涵蓋範圍。E公司的競爭優勢則包含了獨特之產品研發能力、生產便利性,形成價格上的競爭優勢、綿密的產業關係,形成市場阻絕力量等三項。
    在產品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轉型之影響方面,經本研究對E公司之個案探究發現,E公司透過生物科技的研發,將原先屬於高技術成本的酵素與添加劑產業,創新成為各個家戶皆可獨自培製的簡便性產品,消除了技術障礙的門檻,降低了技術使用的限制,讓市場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
    E公司的創新本質打破了既定產品的聯合掌控形式,將預混料的使用需求大大降低,同時也減少了獸藥業的使用依存,同時改善動物的健康與飼育品質,進而改變了相關附屬產業的供應與需求。
    E公司之產品創新效益並不只是提供市場另一新產品的選擇,而是為畜牧市場帶來了結構性的改觀,原有的產業間相互依賴的結構關係,在產品創新的影響下將漸漸失去其使用需求,而改由新產品取而代之。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旭昌(2011)。台灣的養豬產業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獸醫專訊,1-4。
    王濟民、謝雙紅、姚理(2006)。中國家禽,第28卷第8期,頁6-11。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文化。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城邦文化。
    吳萬益(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李永展(1999)。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的思考。看守台灣,1,5-11。
    李孟訓(2007)。提昇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競爭優勢關鍵成功因素及其策略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82,107-153。
    李芳齡、李田樹(譯)(2010)。創新者的解答。台北:天下雜誌。(Clayton M. Christensen & Michael E. Raynor,1990)
    林得水(2012)。台灣飼料業導入供應鏈管理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Porter, M. E.,1980)
    孫智麗、鄒萀生、張燕妮、林衛理(2005)。「臺灣農業生技發展重點項目之規劃分析」,臺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洪平,(1998)。「台灣飼料工業經營策略的演變」。一九九八飼料工業技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技藝訓練中心編印,93-104。
    張紹勳(2005)。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張靜文、李武忠、陳郁蕙(2003)。「全球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政策研究」。生技中心產業資訊小組。
    梁慧玫(2011),台商在中國飼料產業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以統一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許士軍(1981)。管理學。台北市:華泰書局。
    陳守泓、李炳和、姚銘輝、申雍(2007)。中部地區農業氣象環境與災害發生潛勢分析。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4,345-352。
    陳政忻(2010)。「兩岸動物用藥品工業現況與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94,104-112。
    陳進益(2002),飼料產業組織變革之道-正好公司與XYZ公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隋邦魯(2006)。台灣農業生技產業分析和價值創新-以花卉及中草藥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
    黃宏義(譯)(1993)。策略家的智慧。台北:長河出版社。(大前研一,1984)。
    甯蜀光、張乃斌、蕭代基(2001)。流域污染量削減成本有效分析:以高屏溪為例。公共事務評論,2(2)。
    二.英文部分
    Aaker, D. A.(1984).How to Select a Business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6(3),167-176.
    Alexander Osterwalder(2004).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Switzerland:Lausanne.
    Ansoff, H. I.(1965).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Hightstown: McGraw-Hill Inc.
    Barnett ,H.G.(1953).Innovation : The Basis of Cultural Change. New York : McGrew-Hill Book Company,Inc.
    Benbasat, I., D. K. Goldstein, and M. Mead(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September, 369-386.
    Cannon, J.T.(1968).Business Strategy and Policy. New York: Harcourt.
    Cardinal, L. B., Sitkin, S. B., & Long, C. P. (2004). Balancing and rebalancing in the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 Organization Science, 15(4), 411–431
    Chandler, A. D.(1962).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Cambridge: MIT Press.
    Chesbrough, H. W. and R. S. Rosenbloom(2002).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1(3),529-546.
    Drucker, P.F. (1985).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London : Heinemann.
    Eisenhardt(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4(4),532-550
    Henderson, R. & Clark, K.(1990).Architecture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9-30.
    Hofer, C. and Schendel, D.(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MN: West.
    Johnson, Mark W., Clayton M. Christensen, and Henning Kagermann.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12).
    Joseph P Guiltinan (1999).Launch strategy, launch tactics, and demand outcomes.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6),509-529.
    Plowman, D. A., L.T. Baker, T. E. Bec, M. Kulkarni, S.T. Solansky, and D. V. Travis, (2007). Radical Change Accidentally: The Emergence and Amplification of Small Chang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4, 711-724.
    Robert K. Yin(1994).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ing and Methods.2nd ed. CA: Sage.
    Robertson, T.S. (1967).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36 , 15-16
    Rogers, Everett M.(1983).Diffusion of Innovation. 3rd ed . New York: Free Press.
    Schumpeter, J. (1934).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umpeter, J.(1930).Creative Destruction From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Souder, W.E. (1987).Managing New Product Innovations. Toronto.Mass: Lexington Books
    Veryzer, Robert W.,Jr.(1988).Dis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Journal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5, 304-321
    William F., Glueck(1980).Management.2nd ed. Hinsdale, Ill.: Dryden Press.
    Yin, R. K.(2003).Case Study Research. 3rd ed.Thousand Oak. CA: Sage.
    三.電子媒體
    馮定遠(2012)。2013中國飼料及養殖業發展展望,網址:http://futures.hexun.com.tw/2012-11-08/147730539.html
    中國畜牧交易網(2012)。網址:http://www.xumu86.com
    中國畜牧業資訊網(2012)。2010年中國畜產品產量占世界畜產品產量比重。網址: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
    陳政忻(2006)。全球農業生技產業之現況與趨勢。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網址:http://agbio.coa.go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069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06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6901.pdf2187KbAdobe PDF2170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