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7/144288 (79%)
Visitors : 50876619      Online Users : 5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516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161


    Title: 我國父母管教方式之整合分析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Parenting Styles of Taiwan
    Authors: 藍宇姮
    Contributors: 王鍾和
    藍宇姮
    Keywords: 父母管教方式
    整合分析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1-01 14:01:2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影響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中介變項,經運用質性整合分析,獲得所需資料,分別說明如下:
    一、幕後推手1號為情緒
    二、幕後推手2號為溝通
    三、幕後推手3號為自我控制
    四、幕後推手4號為自我概念
    五、幕後推手5號為完美主義
    六、幕後推手6號為文化
    七、幕後推手7號為其他,包含子女滿意度、挫折感、人際智能、同儕關係、同理心、父母社經地位、人格特質、尊重等。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發現進一步發展『幕後推手概念圖』,最後,提出未來研究發展之建議。
    Reference: 中文文獻
    方淑寬(2006)。國小學童個人因素、父母管教方式及級任教師領導行為對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王秀紅(1999)。統合分析的概念及其在護理的應用。護理研究,7(2),183-191。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子女滿意度與青少年行為表現。教育部訓育委員會83年度專案研究計畫,未出版。
    王德琳(1995)。繼親家庭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自我概念偏差行為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春美(2001)。父母知覺與祖輩親職教養行為一致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秀枝(2003)。兒童氣質與知覺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貞雯(2005)。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與生涯成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王郁雅(2007)。跨文化差異下新移民女性子女教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惠玿(2008)。失業家庭青少年雙親教養方式知覺、壓力因應策略及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任以容(2004)。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伍韋韋(2003)。繼親家庭父母管教方式與親子互動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江小燕(2005)。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衝突、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依附安全感與其外向性行為問題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江淑惠(1985)。父母教養態度與幼兒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朱瑞玲(1986)。青少年心目中的父母教養方式。刊於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下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6號,瞿海源、章英華編,頁 617-654。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朱家瑩(2006)。母親教養方式與幼兒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台南市。
    朱宥靜(2008)。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何青蓉(1986)。國中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其個人性別角色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何咏俞(1993)。不同家庭結構中父母管教方式對子女自尊心與偏差行為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何原(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及情緒調整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明晃(2006)。非行少年之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態度與其逃家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利翠珊、陳富美(2002)。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華人夫妻恩情的影響。第四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
    沈珮文(2001)。宜蘭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態度、 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金香(1977)。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秀碧(1981)。父母管教態度與犯罪少年自我觀念之關係。輔導學報,4, 135-158。
    吳武典、林繼盛(1985)。加強家庭聯繫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
    吳秀櫻(1987)。一般少年與偏差行為少年親子關係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吳佳玲(1995)。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 繼親家庭與生親家庭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秋雯(1996)。手足變項、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秀惠(1996)。親子溝通,父母管教方式與青少年性知識,性態度及性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秋雯、穆仁和(1997)。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政擊行為之相關研究。犯罪學期刊,3,167-188。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秋鋒(2002)。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教養信念及參與子女學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清宜(2005)。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吳雪菁(2006)。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吳美均(2006)。青少年親子互動、同儕互動、氣質與行為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育楷(2006)。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班學童父母教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萬春(2006)。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慧菁(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與網路成癮行為的關係─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吳淑娟(2009)。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英語學業情緒與英語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吳怡瑱(2010)。國小學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正向情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昭儀(2010)。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阿蓋爾(1995)。人際行為心理學(王文秀、陸洛譯)。台北:巨流。
    阿德勒(Alfred Alder )著,黃光國譯(1994)。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
    呂慧勳(2007)。醫科與非醫科學生高中時期父母管教方式.教育期望與親子衝突之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美枝(1984)。國校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攻擊性及看電視習性的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139-156。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蕙美(1992)。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緖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李盈萱(1995)。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概念:以臺北市國、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李慧賢(1996)。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雪禎(1996)。青少年的情勢經驗與父母教養方式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華、蔡瓊月(1999)。非理性信念、父母親教育職業水準、父母管教態度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之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0,37-66。
    李秀華(2002)。屏東地區母親教養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金珠(2011)。父母教養方式、子女同儕關係與子女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中壢市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盈瑩(2011)。父母管教方式、自我認同 與青少年自我中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邱秀燕(2000)。青少年家庭系統分化 、心理分離- 個體化、自我發展及情緒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紹一(2003)。情緒智力與技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47,146-155。
    邱郁雯(2003)。家庭功能、父母管教態度對4-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與情緒問題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邱兆宏(2004)。壓力與健康:整合分析與模式驗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邱瓊華(2008)。父母管教方式對學童情緒智力與成就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李玟儀(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關係與其情緒調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嘉義市。
    李文欽(2003)。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洪清一(1990)。不同教育安置下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聖陽(2003)。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洪正彥(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巧(2006)。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慧(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南縣。
    李雅芳(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政璋(2008)。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依附關係與其國中少年寂寞感之相關研究-以南區後備指揮部志願役軍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金惠梅(1997)。國小學童父母情緒智力.管教態度對其子女人格適應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金炫泰(2010)。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台中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林邦傑(1987)。整合分析的理論及其在國內的運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0,1-38。
    林正文(1988)。各類少年犯罪行為困擾與其父母教養態度之關係調查研究。台南師專學報,15,79-144。
    林明慧(1990)。家庭因素與學齡兒童行為的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惠雅(1995)。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行為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2,41-47。
    林淑華(1997)。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林世華、黃寶園(1998)。柯氏性格量表效度概化之統合分析。師大學報:教育類,43(2),21-42。
    林士郁(2002)。父母創意教養方式、父母閱讀教養方式、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奕汝(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玉萍(2005)。國小高年級兒童情緒能力、父母管教方式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梅琴(2005)。國小資優生其父母管教方式、A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五位資優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毓芝(2006)。父母管教方式及相關因素對身材矮小學齡兒童之自我概念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台北市。
    林盈弟(2006)。外籍配偶教養方式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情形之研究--以高雄市的外籍配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玫君(2008)。嘉義市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人際衝突解決策略迷思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淑美(2008)。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手機使用與親子衝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凰琴(2009)。發展遲緩兒童情緒能力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林筱芬(2009)。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周震歐、簡茂發、葉重新、高金桂(1982)。台灣地區男性少年犯罪與親職病理的研究。台北:桂冠。
    周碩振(2008)。出生序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之同儕關係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洪信安(2002)。海峽兩岸小學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與父母管教方式的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洪綉雯(2006)。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共依附特質與創造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台南市。
    洪秀梅(2007)。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科技大學,台南市。
    洪榮照(1998)。兒童攻擊行為相關因素與認知行為策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施玉鵬(2002)。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高淑芳(1998)。父母管教態度,高中聯考壓力與國三生的心理健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高美英(譯)(1999)。研究文獻之整合與回顧(Integrating Research: A Guide for Literature Reviews)(原作者:Cooper, H. M.)。台北市:弘智。(原著出版年:1978)
    高淑芳、陸洛(2001)。父母管教態度與國中生升學考試壓力感受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10,221-250。
    莊千慧(1994)。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范美珍(1996)。原生家庭組型與氣氛對父母管教方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范綾娉(2007)。台北市高中職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愛情態度及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柯佳美(2004)。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麗貞(2006)。新移民子女家庭教養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三峽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胡舜安(2003)。台灣地區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韋乃鳳(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徐畢卿、羅文倬、龍佛衛(1999)。雙親教養態度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研究。護理研究,7(5),479-489。
    徐佩君(2000)。父母管教方式、解釋風格、負向家庭生活經驗與兒童解釋風格之相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徐春蓉(2001)。國小學童的自尊、內外控、父母管教方式與害羞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徐百儀(2002)。國中生父母採取忽視型管教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徐淑美(2004)。家庭與學校因素對國中生偏差行為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徐美鳳(2005)。台灣南區護專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親子關係與其人際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玉梅(2006)。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徐珮旂(2009)。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倪履冰(1999)。父母管教態度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馬藹屏(1986)。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麗梅(1993)。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珍麗、張海琳(譯)(1994)。父母效能訓練(原作者:Dr. Thomas Gordon)。新北市:新雨。
    張美惠(譯)(1996)。EQ(原作者:Daniel Goleman)。台北市:時報出版。
    張怡貞(1997)。國小學童獨生子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極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張高賓(1998)。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齡友(2004)。早期家庭經驗柬埔寨母親學齡前子女教養之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2,139-164。
    張淑芳(2006)。高職進修學校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電腦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明麗(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生活壓力源及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怡華(2006)。國中生親子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雨子(2007)。國中學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內在動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張美珍(2007)。新移民子女父母管教態度、人際關係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怡真(2008)。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支持與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綺瑄(2008)。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風格與社會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家綺(2009)。彰化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孟琪(2009)。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雙親教養態度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淑美(2009)。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解釋型態與生涯覺察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音樂資優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張偉玫(2010)。母親特質焦慮、控制信念、親職壓力與其子女知覺母親管教方式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筱梅(1995)。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怡珮(2003)。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許淑芬(2008)。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獨生幼兒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素蘭(1986)。國小資優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家庭社經背景與父母管教態度上的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燕如(1988)。父母管教態度對青少年自我認同與價值取向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郭玉燕(2006)。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風格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玲芳(2007)。單親家庭高中(職)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蘊忻(2007)。父母教養、自我控制、自我韌性與自尊對青少年壓力因應方式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宜瑾(2008)。雙親教養態度對新移民子女行為問題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醫學大學,高雄市。
    梁志宏(1984)。父母管教態度對子女人格發展的影響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康展綺(2006)。父母管教態度對子女於搖頭丸的認識及使用之影響-以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淑美(1981)。我國國民教育階段中兒童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4,173-188。
    陳秀蓉(1986)。父母親管教子女的行為,認知互動模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玉明(1990)。山地族群國中生之自我觀念、教育及職業抱負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明珠(1994)。國小學童考試焦慮、父母管教態度、自我能力評估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詩寧(1997)。通勤家庭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冠中(2000)。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如葳(2001)。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昭吟(2002)。音樂班家長管教方式與兒童音樂學習成就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坤虎(2002)。青少年自我認同與父母管教態度及自尊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姿廷(2003)。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與學業延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建勳(2003)。父母管教方式與國小學童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陳學堂(2004)。非行少年的家庭知覺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嘉玉(2005)。國中生知覺父母婚姻關係、父母管教態度與其異性交友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琬真(2005),以後設分析探討顧客貢獻價值、關係品質及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玉屏(2006)。高雄市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陳美芝(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經驗、父母教養方式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德嫺(2007)。父母管教方式與同儕團體特質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佳怜(2007)。國小學童自尊、因應資源與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威豪(2008)。B2C電子商務服務品質之決定因素:一個質化的整合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慧王苓(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言語迷思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亮吟(2009)。母親教養方式與幼兒欺騙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陳昱君(2009)。大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完美主義及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錦雯(2009)。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學習成就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秋美(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怡婷(2009)。新移民子女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互動關係與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郁瑾(2010)。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校園霸凌行為與學校獎懲、導師領導、父母管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翠瑜(2010)。大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慧蓉(2011)。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青少年價值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連惠君(2000)。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父母對長子女之教養方式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曾筱婕(2010)。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親子關係與國中生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葉雅婷(2000)。高中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 完美主義及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憶如(2004)。單親家長管教與高職生同儕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
    葉乃鳳(2009)。獨生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利社會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彭偉峰(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對生活壓力影響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彭卿雲(2008)。新台灣之子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羽辰(2008)。兒童利社會行為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彩虹生命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詹志禹、林邦傑(1995)。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之整合分析。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詹光霖(2010)。六堆地區父母管教方式、學童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詹明欽(2003)。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程紋貞(1995)。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社會技巧與攻擊行為的關係。國立嘉義師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市。
    黃琴雅(1992)。不同產序子女之生活適應、學校成就及對父母管教態度知覺差異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君瑜(1994)。青少年與父母間動力關係之探討-從「契合理論」觀點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月美(1995),單親兒童生活適應相關因素及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迺毓、何慧敏、歐貴英、陳姣伶、簡志娟(1995)。臺灣地區父母之子女教養方式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4-2413-H003-002)。
    黃迺毓、何慧敏、歐貴英、陳姣伶、簡志娟(1996)。臺灣地區父母之子女教養方式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5-2413-H003-007)。
    黃玉臻(1997)。國小A型行為、父母管教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台北:偉華。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0(3),114-134。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惠玲(2004)。父母管教方式、差別同儕結合與少年偏差行為相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琪媚(2005)。國中生的父母親管教方式、制握信念、學習壓力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明華(2006)。異國婚姻家庭父母管教態度與其子女生活適應、創意生活經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懷萱(2006)。父母的社經地位、管教方式及親子關係與兒童學業成就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台南市。
    黃怡萍(2007)。自我控制與父母管教方式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五年級學童之父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素珍(2007)。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父母婚姻衝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妙玟(2008)。父母管教方式、收看暴力電視節目與校園霸凌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黃建彰(2008)。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黃瑋玲(2008)。青少年的雙親教養態度、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鈴淯(2009)。高雄市國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類型與其解釋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君怡(2009)。國小學生的父母管教方式、制握信念與英語成就的研究-以玉井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台南市。
    黃樹生(2009)。父母管教方式與國中生電腦態度-以同儕影響當干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嘉惠(2010)。嘉義市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焦慮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琇敏(2010)。國小學童父母智育取向教養信念與教養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塗信忠(2004)。原住民學童接受之教養行為與其情緖穩定、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瑞珠、楊國樞(1976)。兒童內外控信念的先決及後果變項,中華心理學刊,18,105-120。
    楊國樞(1978)。中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其學校的影響因素。載於陳英豪(主編),青少年行為與輔導(3-19頁)。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楊憲明(1988)。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1-110。
    楊雅雯(1995)。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對靑少年個人適應、社會適應及異性交友行為影響的比較硏究 : 生親與單親家庭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楊慧萍(1997)。兒童之衝動性格、自我韌性、家庭因素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楊如馨(2002)。音樂資優學生之父母管教方式、A型性格、認知風格與音樂表演焦慮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楊茹音(2002)。生涯探索團體輔導對國小學童職業自我概念和生涯覺察能力之輔導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楊的祥(2003)。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批判思考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楊世安(2004)。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錦雲(2004)。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態度. 同儕關係與解釋風格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青垂(2005)。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千瑩(2007)。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態度對攻擊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市。
    楊筱筠(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父母期望與自我調整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楊佳穎(2008)。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親職化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雅鈴(2010)。父母教養方式與校園暴力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鄒新全(2007)。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行為模式之影響分析-以湖口高中國中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學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239-264。
    蔡典謨(1994)。幫助孩子成功的教養方式。資優教育,53,19-23。
    蔡政霖(2002)。父母管教態度與少年犯罪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亞蓉(2004)。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職業自我概念與生涯成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蔡政忠(2005)。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茗湘(2006)。彰化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態度、班級氣氛與心理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蔡添旺(2006)。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童家長教育期望與管教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蔡維欣(2007)。父母教養行為、依附關係與成年雙胞胎個人化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蔡博忠(2008)。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控制能力與網路偏差行為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蔡鐿安(2008)。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休閒滿意與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榮凱(2010)。青少年的父母管教、情緒調節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廖純雅(2006)。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趙心暐(2005)。國中生的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奕樺(1996)。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儕喜愛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劉修全(1997),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明松(1998)。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48。
    劉俊良(2002)。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關係對國中生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寶(2003)。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成就動機與學習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劉佳彤(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劉瑞美(2007)。父母教養方式與國小學童情緒智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虹妙(2008)。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劉春錦(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教養方式及其焦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懿瑩(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親師互動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鄭百勝(1987)。國中生道德判斷與父母管教態度暨人格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鄭夙雅(2001)。國中生社會技巧、認知曲解與校園暴力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鄭惠萍(2003)。雙親教養態度、人格特質、社會支持、生活事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鄭雅婷(2006)。跨文化家庭中主要照顧者之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鄭子見(2007)。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態度、手足關係與社會智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鄧蔭萍(2007)。探討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教養經驗與困境,家庭教育雙月刊,6,7-23。
    潘進財(2005)。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蕭世慧(2006)。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蕭鈺貞(2007)。父母教養方式、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焦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蕭頌恩(2010)。國中生之衝動性格對父母管教方式認知及其偏差行為發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盧怡吟(2009)。生活壓力、偏差行為與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學童吸菸、飲酒、嚼食檳榔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盧芯寬(2011)。寄養家庭成員親子互動關係與教養態度的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賴正珮(2004)。國小兒童其父母管教方式、非理性信念及A型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賴保禎(1972),父母管教態度測驗指導手冊,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靜瑩(1999)。國中生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嘉凰(1999)。青少年氣質與父母管教態度對親子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賴佳琪(2006)。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雙親教養態度.學業失敗容忍力.人際問題解決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賴婉甄(2009)。高雄地區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與道德判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歐麗雪(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情緒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歐妙苓(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文彥(1996)。家庭因素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警政學報,28,139-156。
    謝順吉(2006)。國中生覺知父母管教方式與情緒智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謝欣容(2008)。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定助、謝清佳、洪銘建(2007)。研究方法典範移轉?—國內資訊管理領域論文之調查,資訊管理學報,14(4),1-29頁。(TSSCI)
    謝沛霖(2011)。母親教養方式、偏差行為與青少年非行─以臺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戴麗芬(1990)。父母社經地位、管教方式對子女工作價值觀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戴庭姍(2010)。高中(職)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鍾秀華(1997)。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心理健康研究:親子關係、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鍾筱萍(2004)。通勤家庭中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互動關係與子女憂鬱及焦慮表現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鍾思嘉(1985)。 「家庭氣氛與父母管教態度對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影響」。行政院研考會與中國社會學社舉辦之「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發表。
    鍾佩諭(2006)。母親教養方式與發展遲緩幼兒學習行為及人際互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鍾明芬(2009)。大學生英語能力與學習風格及父母管教方式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關雅之(2008)。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父母管教方式之關係:一個追蹤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顏綵思(2004)。國中小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對攻擊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台灣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63-85。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簡宏光(1998)。臺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槪念關係之硏究-以中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鄺嘉玲(2009)。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情緒經驗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羅惠筠(1980)。父母管教方式與少年子女的生活適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羅基聰(1986)。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的生活適應、父母管教態度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羅一萍(1996)。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羅瑞玉(1997)。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羅樊妮(2004)。父母管教方式、異性交往之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異性交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羅美紅(2005)。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臺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蘇芳儀(2010)。台東縣國中美術資優班父母管教方式與美術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蘇發興(1971)。台北地區正常少年與犯罪少年管教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蘇建文(1975)。父母管教方式與少年道德行為。中華心理學刊,17, 109-124。
    蘇建文(1976)。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心目中父母教養態度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9,21-31。
    蘇玲媛(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人際智能、父母教養方式對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樊聯仁(1999)。不同年齡子女對父母教養方式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西方文獻
    Baldwin, A.L ,Kalhoun, J., & Breese, F.H.(1945).Patterns of parent behavior.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58(3).
    Bandura, A.(1969).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identificatory processes. In D.A. Goslin(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Rand-Mcnally.
    Barrow, J. C., & Moore, C. A.(1983). Group interventions with perfectionistic thinking.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1, 612-615.
    Baumrind, D.(1971).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 Psychology, 4, 1-103.
    Becker, W. C. (1964).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arental disciplines . In M. L. Hoffman; L. W. Hoffman (Eds.). 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New York: Russell Sage.
    Bronfenbrenner, U.(1961).Some familial antecedents of responsibility and leadership in adolescents. In Petrullo, L. & Boss, B.M.(Eds.), Leadership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New Your: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Chan, K., & Chan, S. (2005).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goal orientations: A study of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in Hong Kong. Research in Education, 74, 9-21.
    Coleman, P. K., & Karraker, K. H.(2000). Parenting self efficacy among mothers of school-age children: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es. Family Relations, 49, 13-24.
    Cripps, K., & Zyromski, B. (2009).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erceived Parental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iddle Schools, 33 (4th ed.). Portland, Oregon: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Darling, N., & Steinberg, L.(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 113(2),487-496.
    Diamond, L. M., & Aspinwall, L. G. (2003). Emotion regula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emphasizing self-regulation, positive affect, and dyadic process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7(2), 125-155.
    Elder,G.H.(1965).Life opportunity and personality. Sociology of Education,38(3),173-202.
    Fanti, K. A., Henrich, C. C., Brookmeyer, K. A., & Kuperminc, G. P. (2008). Toward a Transactional Model of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28(2), 252-276.
    Freud, S.(1925). Some psych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anatom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sences. London: Hogarth.
    Glass, G. V.(1976). Primary, secondary, and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5:3-8.
    Glass, G.V., McGraw, B. & Smith, M.L. (1981). Meta-analysis in social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Hetherington, E. M.; Frankie, G.. (1967). Effects of parental dominance, warmth, and conflict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119-125.
    Hoffman, M.L.(1975). Moral internalization, parental power and the nature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 on the Psychology,11,228-239.
    Hoffman,M.L., & Saltzstein, H.D.(1967).Parent discipline and the child’s mo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 45-57.
    Kelman, H.C.(1974). Further thoughts on the processes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 J.T.Tedeschi(ed.). Perspectives on social power. Chicago. III: Aldine publishing Co..
    Köhlberg,L.(1969). Stage and Sequence:The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socialization, in Goslin, D.A.(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Chicago: Rand McNally.
    Lepper, M.R.(1962).Social control precesses, attributions of motivation,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ocial values. in E.T. Higgins,D.H. Rubble, and W.W. Hartup(eds).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E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ccoby, E.E., & Martin, J.A.(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 1-101.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oe, A., & Siegelman, M. (1963). A parent-child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Child Development, 34, 355-369.
    Rogers, C. R.(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In S. Koch(Eds.), Psychology : A Study of A Science, Vol. 3. Formulations of the person and social context(pp.184-256). New York: McGraw-Hill.
    Rotter, J.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y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Whole No.609).
    Salovey, P., & Mayer, J.D.(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90.
    Santrock, J. W. (2004). Life-span development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chaefer, E.S.(1959). A circumple model for maternal behavior.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26-235.
    Schaefer, H.R.(1977).Early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in H.R.Schaefer(Ed.), Studies inf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Sears, R. R., Maccoby, E. E., & Levin, H. (1957). Pattern of Child Rearing. New York: Happer & Row.
    Unnever, J. D., Cullen, F., & Agnew, R. (2006). Why is ``bad`` parenting criminogenic?: Implications from rival theories. Youth Violence and Juvenile Justice, 4, 3-33.
    William (1958). “The PAIS Test: A Techniquue for children to Evaluate both Parents ”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22, 487-495.
    Williams, L. R., Degnan, K. A., Perez-Edgar, K. E., Denderson, H. A., Tubin, K. H., Pine, D. S., … Fox., N. A. (2009). Impact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Parenting Style on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eralizing Problems from Early Childhood through Adolescence. Journal Abnorm Child Psychol, Doi: 10.1007/s10802-009-009-9331-3.
    Wolf, F.M. (1986).Meta-analysis: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search synthesis. Beverly Hills, CA:Sage.

    網路文獻
    兒酒駕釀禍 葉母下跪道歉(2012年5月4日)。民視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5%85%92%E9%85%92%E9%A7%95%E9%87%80%E7%A6%8D-%E8%91%89%E6%AF%8D%E4%B8%8B%E8%B7%AA%E9%81%93%E6%AD%89-020110825.html 。
    孫承武(2012年5月11日)。高中生對街友潑糞 校規處理。中央社新聞網。2012年5月11日,取自: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5110244&q=%e9%ab%98%e4%b8%ad%e7%94%9f%e5%b0%8d%e8%a1%97%e5%8f%8b%e6%bd%91%e7%b3%9e 。
    2個月墮掉455小龍女 國健局展開搶救大作戰!(2012年4月8日)。ETtoday。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E5%80%8B%E6%9C%88%E5%A2%AE%E6%8E%89455%E5%B0%8F%E9%BE%8D%E5%A5%B3-%E5%9C%8B%E5%81%A5%E5%B1%80%E5%B1%95%E9%96%8B%E6%90%B6%E6%95%91%E5%A4%A7%E4%BD%9C%E6%88%B0-014100980.htm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7152016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20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9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