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88775      Online Users : 3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512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127


    Title: 戰後中國憲政之路:以行憲前後的黨派協商為中心的探討(1946-1948)
    The road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Postwar China:the cooperation of Kuomintang, Chinese Youth Party,and China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1946-1948)
    Authors: 邱炳翰
    Qiu, Bing Han
    Contributors: 陳正茂
    Chen, Zheng Mao 
    邱炳翰
    Qiu, Bing Han
    Keywords: 蔣中正
    三黨合作
    民主憲政
    動員戡亂
    黨紀
    國法
    以黨讓黨
    Chiang Kai-shek
    the three-party cooperatio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national mobilization in suppression of communist rebellion
    party discipline
    constitutional law
    political deal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1-01 13:57:10 (UTC+8)
    Abstract: 本文以戰後中國憲政的發展為題,探討1946-1948年間,國民黨、民社黨、青年黨三黨合作對制憲國大的召開、政府改組、國代選舉、立委選舉等重要政治事件的影響,本文側重探究三黨合作行憲的運作實態,探討國家利益的「前台表演」與黨派利益的「後台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首先,本文扼要回顧抗戰期間到戰後初期的中國政局,探討朝野黨派關係如何影響憲政運動的推動,瞭解其對戰後中國政治的影響。抗戰勝利後,國、共衝突再起,美國、「第三方面」人士相繼居中斡旋,未能促使國共合作,最後國民黨單方面宣布召開國大制憲,中共和民盟抵制之,而國民黨則成功拉攏民、青兩黨合作。此後,國民黨拋出政府改組的議題,繼續與民、青兩黨談判,本文將分析三黨對行憲的不同想像,此間,國民黨三中全會為何對政府改組有反彈聲浪。在政府改組完成後,民、青兩黨的內部糾紛為何再起,社會輿論的普遍觀感為何,國府在此時宣布「動員戡亂」,又為日後行憲帶來什麼影響。
    政府完成改組後,緊接著便是國代和立委選舉,本文將探討政府籌備選舉經過,國民黨如何建立其內部提名機制,剖析其中派系鬥爭、黨團競逐的內情。除此之外,三黨中央亦就選舉名額、地域分配作協商,以達到聯合提名,同額當選的結果,以維持三黨合作的政治格局,並略述在地方上的選舉經過。選舉結果出爐後,不符三黨協議,民、青兩黨以退出政府要挾,迫使國民黨設法遵守三黨協議,國民黨為避免造成一黨行憲的局面,運用黨紀強令當選黨員退讓,引發「黨紀」與「國法」之爭,最後國民黨中央幾經討論,由蔣中正祭出「以黨讓黨」的解決辦法,彌平選舉糾紛。為此,三黨又如何達成協議,繼續合作實施憲政。透過上述研究,本文將從五個角度分析:一、國際因素對中國政治的影響;二、「行憲」與「戡亂」的關係;三、「黨紀」與「國法」之爭的象徵意義 ;四、三黨合作的政治得失;五、戰後中國實施憲政的歷史意義。
    Reference: 一、 檔案
    (一)、《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常會會議紀錄》,黨史館:臺北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常會會議記錄》第5-9冊,檔號:6.3/357-6.3/362。
    〈第七次全體會議速紀錄〉,檔號:6.2/40.8.1。
    〈第八次全體會議速紀錄〉,檔號:6.2/41.1。
    〈第九次全體會議速紀錄〉,檔號:6.2/42.11。
    (二)、《特種檔案》,黨史館,臺北
    〈蔣總裁致各省市主席市長主委電〉,檔號:特26/3.114。
    〈中執會致各省黨部電〉,檔號:特26/3.116。
    〈中執會致各省市政府及黨部等電〉,檔號:特26/3.74。
    〈青年黨主席曾琦致陳立夫等函〉,檔號:特26/3.87。
    〈青年黨主席曾琦等致張厲生等函〉,檔號:特7/5.3。
    〈陳立夫等致曾琦(慕韓)等函〉,檔號:特7/5.6。
    〈李璜致陳立夫吳鐵城張厲生函〉,檔號:特26/3.90。
    〈中執會致各省市市長主席主委電〉,檔號:特26/3.125。
    〈徐傅霖致陳立夫吳鐵城張厲生函〉檔號:特26/3.92
    〈蔣勻田致吳鐵城張厲生等函〉,檔號:特26/3.89
    〈中秘處致吳鐵城王世杰等函〉,檔號:特26/3.88。
    〈青年黨國大代表選舉補救辦法〉,檔號:特26/3.88。
    〈吳鐵城等致左舜生徐夢岩等函〉,檔號:特26/3.87。
    〈國大代表簽署當選人聯誼會1及2次宣言〉,檔號:特26/3.187
    〈國代簽署提名當選人提出理由摘要〉,檔號:特26/3.168
    〈中央提名國大代表聯誼會為黨員違紀競選問題向中常會陳解〉,檔號:特26/3.165
    〈國代中央提名當選人聯誼會議見摘要〉,檔號:特26/3.167。
    〈中執會致某同志函〉,檔號:特26/3.141。
    〈國代選舉小組研究退讓問題之發言紀錄〉,檔號:特26/2.2。
    〈中秘處致國大代表暨立委選舉總事務所函〉,檔號:特26/3.102。
    〈總裁致各當選而應退讓同志電〉,檔號:特26/3.140。
    〈中央提名立法委員候選人聯誼會致中常會函〉,檔號:6.3/151713。
    〈簽署提名立法委員候選人聯誼會致中常會函〉,檔號:6.3/151714。
    〈蔣中正致中常會、中政會電〉,檔號:6.3/109.6。
    (三)、《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
    〈革命文獻—政治協商與軍事調處 (一)〉,典藏號:002-020400-00005-027。
    〈革命文獻—實行憲政與蔣總統就職〉,典藏號:002-020400-00010-023(024、026、039、045、050、051、085、097、101、103、108、119、118、120、121、127)。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典藏號:002-060100-00218-019。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六年一月〉,典藏號:002-060100-00220-014(018)。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典藏號:002-060100-00222-026。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典藏號:002-060100-00223-016。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典藏號:002-060100-00230-010。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三月(一)〉,典藏號:002-060100-00235-009。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三月(二)〉,典藏號:002-060100-00236-005(006、009、010、012、013、015)。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典藏號:002-060100-00237-001(009、010、013、016、017、018)。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一)〉,典藏號:002-060100-00238-001(002、008)。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二)〉,典藏號:002-060100-00239-003(013)。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典藏號:002-060100-00240-007(018)。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一一四)〉,典藏號:002-020400-00010-022。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六年(二)〉,典藏號:002-080200-00314-005。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六年(三)〉,典藏號:002-080200-00315-031。(067)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一一一)〉,典藏號:002-080200-00538-002。(003)
    〈各方建議 (二)〉,典藏號:002-080101-00023-006。
    (四)、《國民政府檔案》,新店:國史館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一)〉,典藏號:001051321001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二)〉,典藏號:001051321002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三)〉,典藏號:001051321003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四)〉,典藏號:001051321004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五)〉,典藏號:001051321005
    〈立法委員提名競選(六)〉,典藏號:001051321006
    (五)、《內政部檔案》,新店:國史館
    〈選所選舉糾紛案〉,典藏號:026000010578A
    〈全國性第一屆立法委員政黨提名案(四)〉,典藏號:026000000179A
    〈全國性第一屆立法委員政黨提名案(五)〉,典藏號:026000000180A
    〈全國性第一屆立法委員政黨提名案(六)〉,典藏號:026000000181A
    〈全國性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案(五)〉,典藏號:026000000279A
    〈全國性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案(六)〉,典藏號:026000000280A
    (六)中國青年黨中常會會議紀錄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錄》(1945.12-1947.8),第1-3冊。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中國青年黨第十一屆中常會會議紀錄》(19)第1-3冊。
    二、 史料彙編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臺北:編者刊行,1954。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941-1949)》,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增刊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第42-43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滙編》第五集第三編政治(一)、(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青年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訓練委員會編印,《中國國民黨歷次會議宣言及重要決議案彙編》第1冊,無出版地: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訓練委員會,1941。
    沈雲龍(輯),《曾慕韓先生遺著》,臺北:中國靑年黨中央執行行委員會,1954。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二)、(三),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1。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32(臺北: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4)
    孟廣涵(主編),《國民參政會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
    歷史文獻社(編選),《政協文獻》,出版地不詳:歷史文獻社,1946。
    張樸民(編),《中國黨派》,南京:中聯出版社,1948。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1961。
    新華通訊社(編印),《新華社評論集(1945-1950)》,北京:新華出版社,1960。
    國民參政會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國民參政會史料》,臺北:國民參政會在台歷屆參政員聯誼會,1962。
    中央選舉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選舉統計提要(35年-76年)》,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988。
    三、報刊雜誌
    中央通訊社徵集部(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民社黨動態:其組成其主張,其活動,其分裂》,1946/8-1947/7
    《民社黨全貌》,1946/1-1948/1。
    《青年黨全貌》,1947/4-1948/1。
    《青年黨動態》,1945/8-1947/7。
    《政府改組經過》,1945/4-1947/5。
    《各黨各派》,1946/1-1948/1。
    《民主同盟全貌》(上)(下),1946/2-1948/2。
    《民主同盟動態》,1945/7-1947/6。
    《中央日報》,南京,1946-1948
    《大公報》,天津,1946-1948
    《世紀評論》,南京。
    《新聞天地》,上海。
    《時與文》,上海。
    《自由天地》,上海。
    《再生週刊》,上海。
    《觀察》,上海。
    四、個人資料
    (一)、日記
    王子壯,《王子壯日記》第10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余家菊,《余家菊先生日記手稿》,臺北:慧炬出版社,2008。
    雷震(作),傅正(主編),《雷震日記(1948-1949):第一個十年》,臺北:桂冠出版,1989。
    《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臺北:東南印務出版社,無出版年。
    雷震(原著),薛化元(主編),〈附錄:雷震日記選〉,《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臺北:稻鄉出版社,2011。
    陳正茂、黃欣周、梅漸濃(編),〈丁亥日記〉,《曾琦先生文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黃自進、潘光哲(編輯),《蔣中正總統五記-愛記》,臺北:國史館,2012。
    黃自進、潘光哲(編輯),《蔣中正總統五記-困勉記》下冊,臺北:國史館,2012。
    《陶希聖日記》

    (二)、回憶錄
    左舜生,《近卅年見聞雜記》,臺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1984。
    王雲五,《岫廬論國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呂雲章,《呂雲章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1990。
    李璜,《學鈍室回憶錄》下卷,香港:明報月刊社,1982。
    李樸生,《我不識字的母親》,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6。
    曲直生,《斗室孤燈集》中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3。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正中書局,1994。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陳敦正,《動亂的回憶》,臺北:元霞書舍,1979。
    陳壽民,《八十年浮生夢》,臺北:文壇社,1974。
    梁漱溟,《憶往談舊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梁肅戎,《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
    陶希聖,《潮流與點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雷嘯岑,《憂患餘生之自述》,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
    雷嘯岑,《我的生活史》,臺北:龍文出版社,1994。
    黃宇人,《我的小故事》下冊,香港:吳興記書報社,1982。
    葉篤義,《雖九死其猶未悔》,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
    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捩點》,香港 : 友聯出版社,1976。
    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蕭錚回憶錄》,臺北:中國地政硏究所,1980。
    劉平,《往事留痕》,臺北:龍文出版社,1994。
    劉健群,《銀河憶往》,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6。
    鄭彥棻,《景光集》,臺北:三民書局,1975。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出版項不詳。
    韋永成,《談往事》,出版項不詳。
    延國符,《延國符奮鬥生活回憶錄》,臺北:唐作虎,1975,。
    鄭彥棻,《往事憶述》,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
    程思遠,《政海秘辛》,香港:三聯書店,1988。

    (三)口述訪談
    白崇禧(口述),賈廷詩、陳三井、馬天綱、陳存恭(訪問兼紀錄),郭廷以(校閱),《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陶希聖(口述),陳存恭、蘇啓明、劉妮玲(訪問),陳存恭、尹文泉(總整理),《陶希聖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趙自齊(口述),遲景德、吳淑鳳(訪問),吳淑鳳(紀錄整理),《趙自齊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0。
    梁肅戎(口述),劉鳳翰、何智霖(訪問),何智霖(紀錄整理),《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
    萬耀煌(口述),沈雲龍(訪問),賈廷詩、夏沛然、周道瞻、陳存恭(紀錄),郭廷以(校閱),《萬耀煌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劉先雲(口述),遲景德、陳進金(訪問),陳進金(紀錄整理),《劉先雲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
    劉象山(口述),陳存恭、潘光哲訪問,潘光哲(紀錄),《劉象山先生訪談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劉真(口述),胡國台(訪問),郭瑋瑋(紀錄),郭廷以(校閱),《劉真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顧紹昌(口述),潘光哲、梁雅慧(紀錄整理),薛化元(審訂),《顧紹昌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2。
    沈雲龍、張朋園、劉鳳翰(訪問),張朋園、劉鳳翰(紀錄),《劉航琛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沈雲龍(訪問),陳三井、陳存恭(紀錄),郭廷以(校閱),《周雍能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陸寶千(訪問),鄭麗榕(紀錄),《黃通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四)、文史資料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政府‧政黨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文史資料選輯》第20、32、111、113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1989。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上海文史資料存稿滙編》政治軍事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48。
    成都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編),《成都文史資料選編》解放戰爭卷上‧黎明前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湖北文史集粹》第2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邵陽文史資料》第9輯,邵陽:湖南省邵陽資江印刷廠,198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華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華安文史資料》第7輯,福建:出版社不詳,198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鄂西自治州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鄂西文史資料》第5輯,恩施:恩施新華印刷廠,1987。
    黃陂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黃陂文史》第1輯,黃陂:出版社不詳,198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安徽文史資料(抗日戰爭時期)》第21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湖南文史》第36輯,湖南:湖南文史雜誌社,198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湖北文史資料》第5輯,武漢:武漢中心氣象台印刷廠,1982。
    〈國大競選一場鬧劇〉,《松滋文史資料》第2輯(松滋:無出版社,1987),頁72-73。
    〈松桃競選國大代表概況〉,《松桃文史資料》第6輯(松桃:無出版社,1988),頁20。
    王進三,〈三民主義青年團湖南支團始末〉,《湖南文史》第36輯(湖南:無出版社,1987),頁69。
    徐忠稷、李熙,〈仁壽國大代表選舉始末〉,《仁壽文史》第34輯(:無出版社,1988),頁48-63。

    (五)、年譜、紀念冊、文存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1。
    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
    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黨部(編印),《張君勱先生九秩誕辰紀念冊》,臺北: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黨部,197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政治(一)、(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王壽南(編),《王雲五先生年譜初稿》第2冊,臺北:臺灣商務,1987。
    姚崧齡(編),《張公權先生年譜初稿》下冊,臺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6-7,臺北:無出版社,1978。
    孟廣厚,《孟廣厚先生文存》,臺北:富靜岩印贈,1979。
    馬五先生,《政海異聞與麻將藝術》,臺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公司,196。
    《吳鐵城先生紀念集(三)百齡誕辰紀念》,臺北:吳鐵城先生百齡誕辰紀念會,無出版年。
    《吳鐵城先生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集》,臺北:吳鐵城先生百齡誕辰紀念會,無出版年。
    《吳鐵城先生紀念集(一)》,臺北:吳鐵城先生百齡誕辰紀念會,無出版年。
    五、專著
    (一)、中文
    丁永隆、孫宅巍,《南京政府的覆亡》,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中華民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11。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2010。
    王良卿,《三民主義靑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硏究(一九三八-一九四九)》,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
    王良卿,《改造的誕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0。
    伍憲子,《中國民主憲政黨黨史》,無出版地:無出版社,1963。
    林天行(編輯),《中國內幕》,福州:大達圖書公司,1948。
    菊池貴晴(著),劉大孝(譯),《中國第三勢力史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司馬既明,《蔣介石國大現形記》,臺北:李敖出版社,1990。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
    任育德,《向下紮根:中國國民黨與臺灣地方政治的發展(1949-1960)》,臺北,稻鄉出版社,2008。
    林立樹,《司徒雷登調解國共衝突之理念與實踐》,臺北:稻鄉出版社,2000。
    林桶法,《戰後中國的變局:以國民黨為中心的探討(1945-1949年)》,臺北:商務印書館,2003。
    汪朝光,《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李南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之歷程》,臺北:文京出版社,1998。
    李南海,《民國卅六年台灣省行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
    李炳南,《政治協商會議與國共談判》,臺北:永業出版社,1993。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4。
    吳昆財,《政權之爭:戰後國共談判(1945年6月-1946年5月)》,臺北:唐山出版社,1994。
    馬起華,《民主憲政的道路》,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
    張玉法,《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臺北:東大,1998。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臺北:聯經出版,2007。
    張君勱(著),中華民國張君勱學會(編譯),《中國第三勢力》,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
    周淑真,《中國靑年黨在大陸和台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
    紀亞光、秦立海、裴莘,《戰後中國政黨與政治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郭貴儒,《從繁盛到衰敗:大陸時期的中國國民黨》,北京:華文出版社,1999。
    秦立海,《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楊永乾,《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傳》,臺北:唐山出版社,1993。
    陳正茂,《在野的聲音:靑年黨人的時代關懷及其政治參與》,臺北:新文京開發,2005。
    陳正茂,《中國靑年黨硏究論集》,臺北:秀威資訊,2008。
    雷震(作),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制憲述要》,臺北:桂冠圖書,1989。
    雷震(作),傅正(主編),《雷震日記-第一個十年(1948-1949)》第1冊,臺北:桂冠圖書,1989。
    雷震(原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的歷史軌跡(1912-1945)》,臺北: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出版,稻鄉出版社印行,2010。
    雷震(原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臺北: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出版,稻鄉出版社印行,2011。
    趙永茂(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政治與政制》第3卷,臺北:聯經事業,2011。
    喬寶泰,《中華民國制憲行憲史述》,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
    喬寶泰,《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民主憲政》,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94。
    鄧麗蘭,《域外觀念與本土政治變遷-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政制設計與參政》,天津:中國人民大學,2003。
    聞黎明,《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上海:上海書店,2004。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
    薛化元,《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硏究》,臺北:稻禾出版,1993。
    鄧野,《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鄧野,《民國的政治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出版社,1994。
    劉統,《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06。

    (二)、英文
    Roger B. Jeans edited ,Roads not Taken: The Struggle of Opposition Parti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c1992


    (三)、日文
    平野正,《中国民主同盟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3。
    橫山宏章,《中華民囯史:専制と民主の相剋》,東京:三一書房,1996。
    久保亨(編着),《1949年前後の中囯》,東京;汲古書院,2006。
    六、期刊論文、會議論文
    王奇生,〈國民黨中央委員的權力嬗蛻與派系競逐〉,《歷史研究》,2003.05(北京,2003.10):55-70、190。
    石柏林,〈論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戰時政治體制〉,《抗日戰爭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頁28。
    林桶法,〈國共內戰時期的研究概況分析(1945-1949)〉,《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1,頁269-321。
    林能士、王良卿,〈戰後國民黨人爭取黨內民主化的背景考察〉,《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頁547-567。
    汪朝光,〈危機中的因應──中國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研究〉,《歷史研究》,2008.3(南京,2008.06):81-93、190-191。
    汪朝光,〈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中間黨派的政治抉擇〉,《學術月刊》,2009.02(上海,2009.02):139-147。
    汪朝光,〈簡論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的“戡亂動員”〉,《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上海,2005.06):34-39。
    汪朝光,〈戰後國民黨對共政策的重要轉折——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再研究〉,《歷史研究》,2001.04(北京,2001.08):72-87、189。
    汪朝光,〈1946年早春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頓挫—以政協會議及國共關系為中心的研究〉,《歷史研究》,2000.06(北京,2000.12): 107-119、192。
    汪朝光,〈蔣介石與1947年國民政府的改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2011年6月27日-29日。
    吳淑鳳,〈行憲前後的政黨協商(1946-1948)〉,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2,頁823-845。
    李雲漢,〈抗戰期間的黨政關係(1937-1945)〉,《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近代史學會、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6.09,頁1-19。
    李南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問題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7(臺北,2000.06):107-129。
    栗國成,〈一九四六年國民大會由延會到開會期間的國共爭執〉,《國家發展研究》,2.1(臺北,2002.12):111-150。
    栗國成,〈一九四六年一月至四月國共關於以「國民政府民主化」為中心之權力爭執〉,《政治科學論叢》,17(臺北,2002.12):107-143。
    楊天石,〈1946年政協會後關於憲草修改原則之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2011年6月27日-29日。
    楊奎松,〈蔣介石與戰後國民黨的「政府暴力」——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的分析〉,《近代史研究》,2011.04(北京,2011.08):45-66、190。
    陳方中,〈政大社資中心有關中國近現代史資料介紹(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8(臺北,1989.09):105-127。
    陳方中,〈政大社資中心有關中國近現代史資料介紹(二)〉,《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9(臺北,1990.03):113-122。
    陳華,〈「行憲」與「戡亂」—陶希聖日記(1947-1953)的觀察與討論〉,《國史館學術集刊》,8(臺北,2004.06):165-188。
    陳正茂,〈滄桑五十年-記民社黨在台灣〉,《傳記文學》,91.6(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34-51。
    鄧野,〈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研究〉,《歷史研究》,2000.01(北京,2000.02): 3-20、189。
    聞黎明,〈抗日戰爭時期憲政運動若干問題的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06.05(北京,2006.05): 32 -52。
    劉佰合,〈張君勱與國民大會〉,《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3(香港,2005):45-56。
    劉維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1(臺北,2004.05):135-164。
    劉維開,〈國防會議與國防聯席會議之召開與影響〉,《近代中國》,163(臺北,2005.12): 32 -52。
    劉維開,〈中國國民黨六屆臨時中全會之研究(1948.4.4-4.6)〉,《近代史研究》,2009.2(南京,2009.02):73-90。
    劉維開,〈憲政體制下的權力競逐-蔣中正在1948年的政治困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2011年6月27-29日。
    七、學位論文
    李南海,〈1947年行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之研究〉,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吳淑鳳,〈中共的「聯合政府」要求與國民政府的對策(1944-194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惠芬,〈抗戰前國民黨關於黨治問題的爭議(1928-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4。
    張曉芳,《中國民主同盟之研究(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八年)》,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羅俊強,〈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之研究(1948-1949)〉,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7153011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15301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1101.pdf9215KbAdobe PDF225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