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一、 文獻資料
中國金融學會,2010。《中國金融年鑑2010》。北京市:中國金融年鑑雜誌社。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北京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管銀法,2009。《銀行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二、專書
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臺北:華泰文化,頁15-34;122-128。
簡永光、林明敏,2010。《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理及相關法規》。臺北: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孫遜,2004。《資料包絡分析法─理論與應用》。臺北:揚智文化。
黃鏡如、傅祖壇、黃美瑛,2008。《效率評估─效率與生產力之理論與應用》。臺北:新陸書局。
薄喬萍,2007。《績效評估之資料包絡分析法》。臺北:五南圖書。
三、論文
(一) 學位論文
王士華,1999。《台灣地區新舊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育品,2002。《非傳統業務對銀行經營效率評估之影響-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惠,2002。《台灣銀行業經濟效率與規模經濟分析──參數法與無參數法之比較》。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博士論文。
王重隆,2003。《台灣金融控公司經營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白珊憶,2001。《台灣地區商業銀行評價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玲,2003。《在金控法下我國銀行購併策略之研究──富邦、台北銀行及國泰、世華銀行之案例探討》。台北: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禧青,2011。《中國大陸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之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真,1989。《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靜,2001。《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與比較》。台北: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茂陽,2001。《銀行董監事持股比例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台北: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莊傑,2003。《國內銀行業經營效率分析之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與主成分分析法》。台北: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義銘,2008。《兩岸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臨幸,1994。《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碩士論文。
張筠君,1999。《台灣地區上市銀行財務績效評估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貞,1999。《銀行經營績效與關係人往來之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鳳,1998。《銀行業策略性績效指標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研碩士論文。
陳金舜,2003。《金融控股公司銀行與獨立銀行之績效評估比較》。台北: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香如,1991。《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中壢: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玲,2001。《由財務績效面探討本國銀行優質合併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維玲、劉景中,2006。《金融自由化後臺灣銀行的效率及生產力》。中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
蔡有財,1988。《銀行經營失敗與防範對策之研究》。台北: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蔡相如,1999。《台灣地區商業銀行之經營績效評估-灰色關聯度與因素分析法之應用》。台北: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蔡美芳,2005。《我國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鴻龍,2003。《銀行經營效率影響之研究-資訊化與組織結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薛秀正,1996。《台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績效比較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會議論文
徐清俊、黃淑惠,2005。〈組織改革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元培科學技術學院管理創新與科技整合學術研討會。
林文恭、王榮祖、蔣昭紅,2005。〈信託投資公司改制商業銀行之績效評估—納入智慧資本之考量〉,《商管科技季刊》,第6卷第4期,頁601-625。
鄭豐聰,1998。〈台灣地區腳型尺碼資訊系統之研究〉,《鞋技通訊》,第10期,頁86-90。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期,頁73-94。
徐守德、廖四郎等人,1999。〈台灣地區商業銀行的技術性效率研究〉,《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2卷第2期,頁23-48。
四、網站與資料庫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www.ecfa.org.tw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hk.wanfangdata.com
中國金融網,http://www.zgjrw.com/
台灣經濟新報,http://www.tej.com.tw/twsite/
英文部分
一、專書
Cooper, W.W. and K. Tone , 2006.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text with models, applications, References and DEA-Solver Software (2nd edition). New York : Springer.
二、學位論文
Sanaz, Sigaroudi, 2009. Incorporating Ratios in DEA—Applications to Real Data,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三、期刊論文
Akhigbe, Aigbe, and James McNulty, 2005. “Profit Efficiency Sourc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Small and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 29, pp. 289-300.
Andersen, P. and Petersen, N. C., 1993.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9, No. 10, pp. 1261-1264.
Avkiran, N.K. and Morita, H. , 2010. “Benchmarking Firm Performance from a Multiple-stakeholder Perspectiv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hinese Banking,” Omega, Vol. 38, pp. 501-508.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 1984.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0, No. 9, pp. 1078-1092.
Chen, X Xiaogang and Michael Skully, Kym Brown, 2005. “Banking Efficiency in China: Application of DEA to Pre- and Post-deregulation Eras: 1993-2000,”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6, No. 3, pp. 229- 245.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 120, No. 3, pp. 253-290.
Kao, C. and S. Liu, 2009. “Stochast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96, No. 1, pp. 312-322.
Lin, T. T. and T.-F Chiu, 2009. “Application of DEA in Analyzing a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6, No. 5, pp. 8883-8891.
Lin, Y.H. and C.K. Hsiao, 2007. “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omestic Banks in Taiw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almquist Index,”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Vol. 14, Issue 11, pp. 821-827.
Lo, S.F. and W.M Lu, 2006. “Does size matter? Finding the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ability Benchmark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3, Issue 2, pp. 229-246.
Seiford, L. M. and J. Zhu, 1999. “ Infeasibility of 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s,” INFOR Journal, Vol. 37, No. 2, pp. 174-187.
Sherman, H.D., Gold, F. , 1985.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9, pp.297-315.
Steers, R.M. ,1975. ”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0, pp. 546-548.
Subramanian, A., & Nilakanta, S. , 1996.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 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Types of Innovations, and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 Vol.24, No.6, pp. 631-647.
Tone, K., 2001.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30, No. 3, pp. 498-509.
Tone, K., 2002. “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43, No. 1, pp. 32-41.
Tone, K. and M. Tsutsui, 2009. “Dynamic DEA: A Slacks-based Measure Approach,” Omega, Vol. 38, No. 3-4, pp. 145-156.
Venkatraman, N., & Ramanujam, V. , 1986. “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1, No.4, pp. 801-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