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93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4/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12114      在线人数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936


    题名: 華語與韓語表達存在的對比分析及針對韓籍學生的華語教學策略
    Expressing existence in Mandarin and Korean: a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andarin to Korean students
    作者: 李善禎
    IY, Seon cheong
    贡献者: 張郇慧
    李善禎
    IY, Seon cheong
    关键词: 存現句
    信息
    焦點
    主題
    定性
    韓語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formation
    focus
    topic
    definiteness
    Korean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30 14:23:41 (UTC+8)
    摘要: 「存在句」普遍的存在人類的語言之中,華語存在句主要有兩種語序「處所+動詞+人/事物」如例 (1);「人/事物+動詞+處所」如例 (2)。
       (1) 桌子上有書。
    (2) 書在桌子上。
    「在」字句的主語屬於「有定」或「有指」的「人/事物」,而「有」字句只能帶「無定」的「人/事物」作賓語。華語語言學家通常將「有」字句稱為「存現句」表示「某處存在某事物」,或者表示「位於某處所的事物的出現或者消失」。在語法形式上表示處所的名詞出現在存現句的句首,而表示存在、出現、消失的人或事物的名詞組出現在動詞後。從語言學習角度來說,華語的「存現句」對於外籍生是一個較為陌生的結構。本文從功能語法角度分析華語的「存現句」。以「認知分析」、「引介功能」、「傳達信息」、「焦點」、「主題」、「有定到無定」、「名詞的定性」為理論架構而處理存現句的形成與結構。
    韓語沒有對應於華語存現句的句型,表示存在的動詞「在、有、是」都翻譯成韓語「있다(itta)」,使用助詞「著」的存現句翻譯成「V+아/어/여(ɑ/ə/yeo) 있다(itta)」。韓語存在句的基本語序為「處所詞組+名詞組+存在動詞」,例如:
    (3) 산 에 나무 가 있다. (山上有樹。)
    San e namu ga itta.
    山 在 樹 有
    本論文探討韓語存在句如何表現主題、焦點、定性,如何傳達信息而進行與華語存在句的對比分析。此外,從功能的角度提供適當的教學策略,並且針對韓籍學生設計存現句語法課程而應用在實際教學上,藉此探討功能語法在教學上應用的可行性。
    Existential Sentences generally exist in human language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ord orders of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Mandarin: locations+verbs+people/things(Example 1); people/things+verbs+locations(Example 2).
    Example 1: Zhuozi shang you shu. (桌子上有書。)
    Example 2: Shu zai zhuozi shang. (書在桌子上。)
     Subject of Example 2 is definite people/things; however, Example 1 can only use indefinite people/things as its object. Example 1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Existential Sentence.
    Mandarin Existential Sentence is an unfamiliar structure for students learning Mandarin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thesis analyzes Mandarin Existential Sen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Grammar. Topics covered in the discussion of Mandarin Existential Sentence include cognitive perception of space, presentative function, information packaging, focus, topic and definiteness.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Mandarin Existential Sentence in Korean. Verbs meaning “zai ‘to be at’(在), you ‘to have’(有), shi ‘to be’(是)” are translated to 있다(itta) ‘be, have’ in Korean.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Existential Sentences express their topic, focus, definiteness and information in Korean. This thesis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Mandarin Existential Sentence to Korean students 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Functional Grammar in teaching .
    參考文獻: 1. 丁崇明,2009,《現代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中華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2006,《漢語研究與應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 王海峰,2011,《國別化對韓漢語學法(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 王紅 彭小川 李守紀,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6. 王曉亮,2006,〈漢語存在句式的認知分析〉,《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5卷第4期,66~69。
    7. 方經民,1994,〈有關漢語句子信息結構分析的一些問題〉,《語文研究》,第2期,39~44。
    8. 史有為,2001,《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9. 北京語言大學,2007,《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0. 朴正九(박정구),1988,《存在文에 쓰이는 動詞의 特性 研究(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bs used in Korean Existential Sentences)》,首爾大學大學院碩士論文.
    11. 朴正九(박정구),2005,《박샘의 친절한 중문법(Dr. Park’s Sweet Chinese Grammar)》,다락원(Darakwon).
    12. 沈家煊,2006,《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宋玉柱,1991,《現代漢語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宋玉柱,1982,〈動態存在句〉,《漢語學習》,第6期。
    15. 宋玉柱,1982,〈定心謂語存在句〉,《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16. 呂文華,2008,《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7. 呂必松,2007,《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金岩,1997,〈漢語存現賓語在朝鮮語中的對應形式〉,《漢語學習》,總第101期,30~32。
    19. 金岩,1996,〈朝鮮語和漢語主語的對比〉,《漢語學習》,總第96期,32~37。
    20. 金明淑,2003,《韓國學生漢語習得情況的調查與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21. 李大忠,1996,《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2. 李英哲,2001,《漢語歷史共時語法論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3. 李臨定,1986,《現代漢語句型》,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李臨定,1987,《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人民教育出版社。
    25. 李臨定,1988,《漢語比較變換語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6. 李炳官(이병관),2010,《나의 사랑 중국어법(My Lovely Chinese Grammar)》,Shinasa.
    27. 李彰浩(이창호), 1996,《현대한어 주제에 관한 담화 화용론적 연구(A Discourse Pragmatic Study on the Modern Chinese Subject)》,高麗大學校大學院博士論文.
    28. 李瀅鎬(이형호), 1991,〈存現文 動詞에 관한 考察(A Study on the Verbs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中國文學硏究》.
    29. 李翊燮(이익섭) , 2005,《韓國語文法(Korean Grammar)》, 首爾大學出版社.
    30. 肖奚強,2009,《外國學生漢語句式學習難度及分級排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周健,2005,《對外漢語語感教學探索》,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
    32. 周健,2009,《漢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33. 周小兵,2009,《對外漢語教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34. 周小兵,2004,《對外漢語教學入門》,中國:中山大學出版社。
    35. 周小兵 朱其智 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6. 林齊倩 金明淑,2007,《韓國留學生介詞「向」、「往」使用情況的考察》,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2期,15~24。
    37. 吳中偉,2004,《現代漢語句子的主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8. 邵菁、金立鑫,2007,《認知功能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9. 胡文澤,2004,〈漢語存現句及相關並列緊縮結構的認知功能語法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四期,1~13。
    40. 胡明亮,1991,〈淺談漢語詞序的篇章功能〉,《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41. 胡明亮,1992,《漢語中定指性和語序的關係》
    http://www.conncoll.edu/academics/departments/chinese/mhu/archives/02hanyuzhong.html
    42. 南宮良錫(남궁양석), 2001,《現代漢語의語順研究(A Study on the Word Order of Modern Chinese)》, 高麗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
    43. 南基心(남기심), 1985,〈主語와 主題語(The Subject and the Key Word)〉,《國語生活》제3호,국어연구소(Korean Language Studies). 92~103
    44. 屈承熹,1976,〈漢語的「定指」、「預設」、「主題」與「焦點」〉《漢語句法 • 語意學論集:言談宇宙與語意領域:漢語中的預設與量化》,湯廷池等編,台北:台灣學生。
    45. 屈承熹,1999,〈從漢語的焦點與話題看英語中的Y—Movement及其他倒裝句〉,《外語學刊》,第3期,1~13。
    46. 屈承熹,2006,《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7. 相原茂 石田知子 戶沼市子,2007,《Why?にこたえるはじめての中国語の文法書 》,同學社。
    48. 范曉,2003,《語法理論綱要》,中國:譯文出版社。
    49. 范曉,2009,《漢語句子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50. 柳英綠,2002,《韓中翻譯教程》,中國:延邊大學出版社。
    51. 馬真,2009,《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馬慶株,2005,《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語法論文精選》,北京:商務印書館。
    53. 徐杰主,2005,《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54. 徐烈炯,2008,《中國語言學在十字路口》,中國:上海教育出版社。
    55. 徐晶凝,2008,《中級漢語語法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視聽華語1、2、3、4、5冊》,正中書局。
    57. 陳平,1987,〈釋漢語中與名詞性成分相關的四組概念〉,《中國語文》,第2期。
    58. 陳平,1994,〈試論漢語中三種句子成分與語義成分的配位原則〉,《中國語》,第3期。
    59. 陳俊光,2008,《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
    60. 陸儉明,1986,〈周遍性主語句及其他〉,《中國語文》,第3期。
    61. 陸儉明,2005,《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2. 陸儉明,2010,《漢語語法語義研究新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63. 陸慶和,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4. 崔永華,2008,《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65. 崔希亮,2011,《認知語法與對外漢語教學論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66. 崔希亮,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認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7. 張和生、馬燕華,2009,《對外漢語教學示範教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68. 張寶林,2006,《漢語教學參考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9. 張伯江,2009,《從施受關係到句式語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70. 張先亮、范曉,2010,《現代漢語存在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1. 張斌主,2009,《新編現代漢語》,中國:復旦大學出版社。
    72. 許成道(허성도) ,2007,《현대 중국어 어법의 이해(Understanding Modern Chinese Grammar)》,사람과책(Man and Book).
    73. 許成道 崔健,2005,《중국어 작문과 어법(Writing Chinese and Grammar)》,사람과책(Man and Book).
    74. 程工 劉丹青,2009,《漢語的形式與功能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75. 傅海燕,2007,《漢語教與學必備:教什麼 怎麼教 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6. 傅海燕,2007,《漢語教與學必備:教什麼 怎麼教 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7. 彭小川 李守紀 王紅,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78. 葉盼雲 吳中偉,1999,《外國人學漢語難點釋疑》,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9. 湯廷池,1977,〈國語的「有無句」與「存在句」〉,《中國語文》,第40卷 第2期。
    80. 湯廷池,1978,〈主語與主題的劃分〉《國語語法研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
    81. 湯廷池,1979,〈國語、英語、日語句法的對比研究:存在句、準分裂句與關係子句〉,《國語語法研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
    82. 湯廷池,1979,〈中文的關係子句〉《國語語法研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
    83. 湯廷池,1986,〈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84. 湯廷池,1989,〈關於漢語的類型特徵〉,《國語詞法句法續集》,台北:學生書局。
    85. 董秀芳,2003,〈無標記焦點和有標記焦點的確定原則〉,《漢語學習》第一期,10~16。
    86. 溫曉虹,2008,《漢語作為外語的習得研究──理論基礎與課堂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7. 齊滬揚,2010,《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中國:復旦大學出版社。
    88. 楊德峰,2009,《對外漢語教學核心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9. 趙元任,1968,呂叔湘譯(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90. 趙金銘、姜禮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1. 黃宣範譯 2008,Charles N. Li & Sandra A. Thompson,1981,《漢語語法(Mandarin Chinese)》,台北:文鶴出版。
    92. 鄧思穎,2010,《形式漢語句法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93. 鄧守信,2010,《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94. 曹逢甫,1979,《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95. 曹逢甫,2008,《漢語的句子與子句結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96. 劉月華,1983,《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97. 劉丹青,2004,《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98.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99. 劉寧生,1994,〈漢語怎樣表達物體的空間關係〉,《中國語文》,第3期,169~179。
    100. 劉寧生,1995,〈漢語偏正結構的認知基礎及其在語序類型學上的意義〉,《中國語文》,第2期,81~89。
    101. 劉頌浩,2005,《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國:教育科學出版社。
    102. 盧福波,2000,《對外漢語常用詞語對比例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03. 盧福波,2010,《漢語語法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4. 盧福波,2011,《對外漢語教學實用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05. 鐘榮富,2009,《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台灣:正中書局。
    106. 韓國國立國語院, 2007,《外國人을 위한 韓國語文法1(Korean Grammar for Foreigners)》, 커뮤니케이션북스(Communicationbooks ).
    107. 蘇丹潔,2010,〈試析構式語塊教學法─以存現句教學實驗為例〉,《漢語學習》,第2期。
    108. 蘇丹潔 陸儉明,2010,〈構式語塊句法分析法和教學法〉,《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109. 樊海燕,2007,〈韓國留學生存現句習得情況調查與教學探討〉,《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0卷第4期,81~83。
    110. Abbott, B. 1992. Definiteness, Existentials, and the List Interpretation. SALTⅡ. 39~55.
    111. Chafe, W.L. 1970.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2. Chafe, W.L. 1976.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Subject and Topic. 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25~55.
    113. Charles N. Li & Sandra A. Thompson , 1976. 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Subject and Topic. 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李穀城摘譯,1984,〈主語與主題:一種新的語言類型學〉,《國外語言學》,第2期。)
    114. Givon, T. 1979.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Academic Press.
    115. Greenberg, Joseph H. 1966. Universals of Language(2nd edition) .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16. Jun, Young-chul(전영철), 2000,〈韓國語 存在文의 構成(The Construction of Korean Existential Sentence)〉,《語言學》, 第27期, 260~280.
    117. Jung, Jae-hyung(정재형), 1991,〈國語의 語順과 焦點에 대하여(Regarding Korean Word Order and Point of View)〉,《우리말研究Ⅰ(Korean Language Studies)》, 275~289.
    118. Kim, Ki-hyuk(김기혁), 2006,〈국어 지정문과 존재문의 상관성(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ula and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Korean)〉,《한글(Korean)》, 51~73.
    119. Kuno, S. 1971. The Position of Locatives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Linguistic Inquiry2. 333~378.
    120. Lee, Beom-ryeol(이범열), 2010,〈현대중국어의 주제에 대하여–담화 기능적 관점에서(On the Subject of Modern Chinese: From a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Function)〉,《中國語文學誌》, 第33期. 405~431.
    121. Lee, C. 1989. Indefiniteness, Case Marker, Classifier and Quantifiers in Korean. Harvard Studies in Korean LinguisticsⅢ. 469~48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98161023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6102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2301.pdf4706KbAdobe PDF2231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