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833
|
Title: | 天津外貿的比較利益與影響因素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trade in Tianjin, China |
Authors: | 陳瑀彤 Chen, Yu Tung |
Contributors: | 黃智聰 陳瑀彤 Chen, Yu Tung |
Keywords: | 天津 出口 顯示性比較利益 波士頓矩陣 影響因素 Tianjin Export RCA BCG Determinants |
Date: | 2011 |
Issue Date: | 2012-10-30 11:51:27 (UTC+8) |
Abstract: | 2009年中國大陸正式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顯示中國大陸在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地位,而天津市以16.4%經濟成長速度成為2011 年中國大陸各省區中,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城市。同時,也為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12年公布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中國大陸傳統產業升級,天津市經濟轉型成功,以及天津市具有沿海的外貿地緣及資源優勢,外貿帶動經濟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本研究針對天津市外貿及觀察各類出口產品結構變化,以SITC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以顯著性比較利益法及波士頓矩陣分析,探討天津市各項出口產品的比較利益分析。 此外,本研究利用實證模型分析影響天津整體出口額之因素中,將各項自變數分類為要素因素、外部拉動因素以及金融因素之三大影響因素,研究方法先以進行單根檢定(unit-root test),確定變數資料成為定態(stationary),再以迴歸分析方式,藉此檢驗各項變數與天津外貿之間因果關係為何。 China overtaken Germany as the world`s top merchandise exporter in 2009 from WTO data, demonstrates trade status of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Tianjin posted the fastest growth rates of 16.4 percent among the provinces in China in 2011 as well as ranked as top city in 2012 of economic strength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by EIU. Trad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China transformed the impetus of foreign trade successfully bringing economy prospects in Tianjin with superiority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The research utilized RCA and BCG analysis to observe significanc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ach kind of Tianjin’s export products classified by SITC international trade standard method. Moreover, the research selected several affects factors categorized as fundamental element、global propelling and financial factor to examine each variable would be influential and the relation on foreign trade in Tianjin by regression analysis. |
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尹忠明(2008),《中國經濟改30年─外經貿券》。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2007),《中國沿海城市的對外開放》。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任耀庭(2005),「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的探討─貿易結構與生產波及效果的變化」,《遠景基金會季刊》(臺北),第6期第3卷,頁1-64。 天津市統計局(1978-2011),《天津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何嵐(2011),「出口商品結構調整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福州),第16期,頁111。 蕭綻芳(2011),「人口因素、比較優勢與貿易差額關係研究」,《黑龍江對外經貿》(黑龍江),第9期,頁10-17。 李衛永、聶秀華(2011),《執政中國》,第二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李榮富(2008),「出口貿易相關因素的實證研究─對中國1981-2005年數據的PLS分析」,《特區經濟》(安徽),第6期,頁248-250。 洪淑芬(2010),「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優勢-國際專業化指標的觀察」,《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3期第53卷,頁89-124。 姚洪卓(2011),《近代天津對外貿易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胡均立、詹方冠、張家愷(2010),「中國大陸各區域貿易集中度及產業結構之分析」,《台灣經濟論衡》(臺北),第8卷第11期,頁52-76。 倪鵬飛(2011),《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純慧、楊鴻德、許俊立(1990),「以BCG模式及RCA指數應用於國際市場競爭態勢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 (臺北),第32期,頁179~210。 張炳政(2011),《中國海關》,中國海關雜誌社,北京,2011年8月刊 張龍(2010),《天津港口與區域發展分析》。天津: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碩士論文。 張守文(2010),「嚴厲打擊在食品中使用非食用物質的違法犯罪行為,科學合理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中國食品添加劑》(北京),第3期,頁49-54。 張隆宏(2000),《發展製造業發展策略與升級指標發布研究三》,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經濟部工業局委託) 。 陳子芸、黃智聰、高安邦(2003),「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產業發展策略─BCG矩陣的應用」,《遠景基金會季刊》(臺北),第4卷第4期,頁117-153。 黃錦明、陳卉娟(2010),「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的評價」,《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北京),2010年第1期,頁21-26。 黃新(2003),「我國對外貿易與直接投資關係的實證分析」,《黑龍江對外貿易》(黑龍江),第11期,頁22-24。 蔡訪(2004),「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兼論充分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人口研究》(北京),第28卷第2期,頁2-9。 楊帆(2010),《天津市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天津:天津商業大學國際貿易學中日經貿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雙英(2000),「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及其提升策略分析」,《商業時代》(西安),2010年第三十期,頁45-46。 歐陽勛、黃仁德(2003),《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 閻傑(2011),「關於調整天津市出口貿易結構的研究」,《天津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天津),第十三卷第二期,頁39-41。 簡博秀、簡博浩(2003),「波士頓矩陣的應用:策略行銷和中國的地方發展策略」,《臺灣土地金融季刊》 (臺北),第1期第40卷,頁121-144。
二、英文文獻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10),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Genev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lark, D. P., D. L. Kaserman, and F. Melese (1992), “Domestic Market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n Open Economy.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32(3), 3-15. Granger, C.W.J. and P. Newbold (1974)‚ “Spurious Regressions in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 111-120. Hedley, B. (1977), “Strategy and the Business Portfolio,” Long Range Planning, 10, 9-15. Hechsher, Eli(1919), “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Ekonomisk Tidskrift, 21, 1-32. Jones, R. W.(1956), “Factor Proportions and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4, 1-10. Keesing, D.B. (1965), “Labor Skill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Evaluating Many Trade Flows with a Single Measuring Device.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7(3), 287-294 Leontief W. W. (1954),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 Economic International, 7 , 3-32. Ohlin, Bertil(1933),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三、相關網頁 濱海新區網 http://www.bh.gov.cn 第一財經日報網 http://www.yicai.com/ 天津統計信息網 http://www.stats-tj.gov.cn/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http://www.eiu.com 中國人民銀行 www.pbc.gov.c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http://www.imf.org 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世界銀行 www.worldbank.org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9921055 100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55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