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7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81324      線上人數 : 2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728


    題名: 父母教養態度、親子互動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
    A related study among th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作者: 鍾麗儀
    Chung, Li Yi
    貢獻者: 簡楚瑛
    鍾麗儀
    Chung, Li Yi
    關鍵詞: 父母教養態度
    親子互動
    幼兒情緒能力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2-10-30 11:33:36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學前幼兒,其父母教養態度、親子互動與幼兒情緒能力的差異情形;另外亦試圖瞭解學前幼兒父母之教養態度、親子互動對幼兒情緒能力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父母教養態度量表」、「親子互動量表」,以及「幼兒情緒能力發展量表」。研究對象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於台北市12個行政區進行抽樣,最終取得公、私立幼稚園217位4-6歲之學前幼兒其父母填答的問卷;所得問卷以敘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及發現總結如下:

    一、幼兒整體情緒能力為中上程度,以「情緒察覺與辨識」之能力表現最好,「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均較「情緒調節」佳。
    二、父母在教養態度四個類型中以「專制威權型」最多,「忽視冷漠型」最少。
    三、父母與幼兒的親子互動關係偏向「情感性」,有良好的互動情形。
    四、不同職業的母親,在教養態度的「專制權威」、「忽視冷漠」兩個層面有顯著差異。母親的職業為家管較傾向「專制權威型」;職業是服務業的母親傾向「忽視冷漠型」。
    五、不同「家庭每月總收入」之家庭,在整體教養態度及「開明權威」層面達顯著差異;每月總收入愈高之父母,愈能採取「開明權威」之教養態度。
    六、「5~6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優於「4~5歲」,女童在情緒能力整體、「情緒察覺與辨識」、「情緒的調節」層面顯著優於男童。
    七、「父母教養態度」、「親子互動」對幼兒的情緒能力有顯著預測力。父母教養態度中之「開明權威」型和親子互動之「情感性」層面能顯著預測幼兒情緒能力中之「察覺與辨識」、「情緒表達」與「情緒調節」,且皆為正向影響。「忽視冷漠型」之父母教養態度對情緒能力中的「情緒理解」能力有顯著預測力,且是負面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分析結果,提供相關建議給家長、教育工作者、教育單位及未來欲從事相同主題之研究者。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s; explor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on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To accomplish these purposes, the methods adopted were using a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Three scal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following constructs: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Scal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Scale"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Development Scale". The samples in this survey consisted of 217 kindergarten children with the age from 4 to 6 years old and their parent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aipei.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emotional competence performance of the children are at the middle-up level, the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level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better than ``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 Emotional Regulation " has the lowest performance level.
    2. Of the four types of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s, the most adopted is the "authoritarian" type, the least adopted is the "neglectful" type.
    3. There are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 and the interactions tend to be "emotional".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type ("authoritarian" or "neglectful") when the mother has different occupation.
    Housewives tend to have a more "authoritarian"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while mothers in the services sector tend to be more "neglectful".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and the "authoritativ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whe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onthly income. Families with higher monthly income tend to have "authoritativ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6. The ``Emotional Regulation Competence `` of 5 to 6 year olds is better than than 4 to 5 years olds. The overall emotional competence ``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Emotional Regulation `` levels of girls are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boys.
    7. The emotional competence of young children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 ``authoritative`` factor of parents’ Rearing Attitude and the ``affective" factor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 of the emotional competence of young children , and the “neglectful” factor of parents’ parenting attitude was predictive of ``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has a negative impac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兒童局(2010)。九十九年臺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兒童報告書》。臺中市:內政部兒童局。
    王珮玲(1993)。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相關之研究。幼兒教育學報,2,1-34。
    王鍾和(2009)。親職教育。台北市,三民。
    任以容(2004)。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百祿(譯)(2005)。Donna Couchenour & Kent Chrisman著。親職教育。台北市:華騰文化。
    吳欣璇、金瑞芝(2011)。華人家庭文化脈絡下新住民母親的親子關係-以一越南出生與柬埔賽長大的新住民母親為例。應用心理研究,51,111-148。
    吳承珊(2000)。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Laura E. Berk 著。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展。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2006)。
    李麗雯(2009)。本地及新移民母親教養行為特性與幼兒回應母親要求之追蹤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汪鳳炎、郭本禹等(譯)(2006)。Sigmund Ferud 著。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市:胡桃木(原著出版年:2000)。
    林文婷、簡淑真、郭李宗文(2008)。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幼兒保育論壇,3,86-114。
    林芝帆(2008)。國中學生課業失敗之父母教養行為知覺、父母教養行為歸因與親子關係、課業自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芊妤(2003)。兒童理解多重情緒能力、隱藏情緒能力與其同儕地位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美珍(譯)(2004)。Robert, S. S. & Martha, W. A.著。兒童認知發展:概念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與教養行為(一):內涵意義之探討。應用心理學,2,143-180。
    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
    林慧芬(2006)。順不順從有關係?從親子互動探討自我的社會建構。(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94-2413-H158-001)。
    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鳳琴(2010)。發展遲緩兒童情緒能力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育如(2009)。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與親子共讀情緒言談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服務業發展方案【會議紀錄】,行政院第3151次會期(2009年7月9日)。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邱郁雯(2003)。家庭功能、父母管教態度對4~6歲學前兒童行為與情緒問題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南市。
    邱慕美、修慧蘭(2004)。家庭親子界域與共依附特質之探討。輔導季刊,40(1),38-47。
    洪慧涓(2004)。干擾性行為兒童與母親互動模式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姚端維、陳英和及趙延芹(2004)。3~5 歲兒童情緒能力的年齡特徵、發展趨勢和性別差異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12-16。
    修慧蘭(1998)。從家庭發展週期談學生行為問題。學生輔導,59,62-71。
    孫敏芝(2010)。提升兒童社會情緒能力之學習:美國SEL 教育方案經驗之啟示。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99-116。
    孫頌賢、修慧蘭(2002)。以家庭系統觀進行家庭系統測量之研究—以家庭系統分化為例。中華輔導學報,11,125-166。
    徐珮旂(2009)。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儷瑜、許文耀(2008)。父母衝突下兒童情緒反應之探討:社會學習理論與情緒安全感假說之比較。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1(2),111-138。
    徐儷瑜(2011)。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情緒能力探討。應用心理研究,49,65-85。
    張孟琪(2009)。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雙親教養態度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201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台北市,東華。
    張美惠(譯)(1999)。Daniel, G. 著。EQ。台北市:時報。
    張美惠(譯)(2006)。Daniel, G. 著。EQ-十週年紀念版。台北市:時報。
    張高賓(2004)。家庭心理環境、親子關係與兒童情緒經驗之關係探究。中華輔導學報,16,119-148。
    張惠琴(2009)。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進上、林玉萍、郭瓊鍈(2005)。編修「國小兒童情緒能力量表」。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誌18, 25-58。
    張曉萍(2004)。國小五年級兒童之母親管教方式與親子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教育部統計處(2011)。各級學校名錄。2012年03月取自http://www.tp.edu.tw。
    莊素芬(譯)(1999)。Marion, C. H.著。情緒發展與EQ教育。台北市:桂冠。
    莊麗雯(2002)。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佑甄、金瑞芝(2010)。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2),253-276。
    陳若琳(2001)。有關幼兒的社會能力發展。載於翁福元(主編),與父母共話幼兒教養(39-41 頁)。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陳珮蓉(2008)。母子情緒討論與幼兒情緒調節之關係。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游婷雅(譯)(2011)。Robert V. KaIL, John C. Cavanaugh著。發展心理學-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台北市:新加波商聖智學習。
    程景琳等(譯)(2008)。Patricia H. Miller著。發展心理學理論:從過去到現在。台北市:學富。
    葉淑儀等(譯)(2005)。Francies Wardle 著。幼兒教育概論。台北市:華騰。
    曾薰霆(2009)。玩興、情緒調節能力、親子互動關係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菁(2011)。親子互動下難養育和好養育幼兒反應與母親教養行為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世琤(譯)(2004)。Sroufe, L. A. 著。情緒發展早期情緒經驗結構。嘉義市:濤石。
    黃世琤、黃富順(2009)。發展心理學。台北縣:空大。
    黃美齡(2011)。台灣與紐西蘭父母教養型態及教師課堂互動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迺毓(1991)。家庭教育。台北市,五南。
    黃梅琪(2005)。母親後設情緒理念與兒童情緒適應之分析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裕惠(譯)(2000)。Garry Martin,Joseph Pear著。行為改變技術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學富。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旗標。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7-28。
    楊瑛慧(2006)。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騏嘉(2007)。中部地區父母教養態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未出版,台中。
    廖純雅(2006)。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宜芳(2010)。母親教養態度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劉壽懷(譯)(2006)。John, G. & Joan, D. 著。好個性勝過好成績-高EQ小孩的教養秘訣。台北:時報。
    歐慧敏(2007)。國中國小學生情緒智力、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概念架構念架構之驗證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95-2413-H-343-002)。
    歐慧敏(2010)。情緒智力談幼童的情緒能力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96,23-34。
    潘玉鳳(2003)。親子關係團體之父母教養與互動歷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玉瑟、張妤婷、謝孟岑(2006)。資優兒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0(1),63-87。
    蔡秀玲、楊智馨(2007)。情緒管理。台北縣:揚智文化。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市:心理。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三版。台北市:心理。
    蔡春美(譯)(2006)。幼兒個人、社會與情緒發展。台北市:華騰文化。
    蔡淑鈴、吳麗娟( 2003)。青少年的親子關係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5(1),59-78。
    鄭如安(2005)。親子互動評估的內涵及運用。輔導季刊,41(4),37-49。
    鄭雅芳(譯)(2004)。Jonathan Cohen(主編)。兒童情緒教育之理論與實務:用心學習,熱愛生活。台北市:心理。
    鄭麗玉、陳秀蓉、危芷芬、留佳莉(2006)。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黎樂山、程景琳、簡淑真(2008)。幼兒情緒調節策略、照顧者反應與幼兒氣質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40(2),283-302。
    蕭瑞玲(2002)。國小學童情緒調整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賴俐雯、金瑞芝(2011)。父親後設情緒理念與幼兒情緒表達關係-以生氣情緒為例。應用心理研究,51,41-77。
    謝育伶、陳若琳(2008)。母親教養行為、幼兒行為調節和幼兒社會能力之相關研究(專題文章)。幼兒教育,290,6-21。
    謝佳容等(譯)(2005)。Rice, F. Philip 著。人類發展學。台北市,五南。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1,63-85。
    魏美惠、楊騏嘉(2010)。中部地區父母教養態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8,65-93。
    魏惠貞(譯)(2006)。Marilou Hyson著。幼兒情緒發展。台北市:華騰文化。
    魏渭堂(2005)。親職教育。台北:新文京。
    鄺嘉玲(2009)。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情緒經驗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品欣(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品欣、陳李綢(2005)。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6(3),221-240。

    西文部分:

    Alan, C. A., & Theodore, F . (1984).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and Parental Influence: Circular Mobility in Thailand. Social Forces, 62, (4 ), 973-994.
    Bronfenbrenner, U. (2001). Human Development, Bioecological Theory of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 6963-6970.
    Dallos, D., & Draper, R.(2010). An Introduction to Family Therapy-Systemic Theory and Practice . Thir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Dolores, S. B. , & Beverly, W. F.(2011). Honoring Children, Making Relatives :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for American Indian and Alaska Native Families.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43 (4), 309–318.
    Eisenberg, N., Zhou, Q., Sandra, H., Losoya, Richard, A. Fabes, Stephanie, A., Shepard, Bridget, C., Murphy, Mark, R., Ivanna, K., Guthrie & Amanda C.(2003). The Relations of Parenting , Effortful Control, and Ego Control to Children`s Emotional Expressivity. Child Development, 74,(3), 875-895.
    Erickson, M. F., Srofe, L. A., & Egeland, B. (198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Attach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Preschool in a High-Risk Sample.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0(1 / 2), 147-166.
    Gottman, J., & Declaire, J. (1997) From new research, experts discover the only discipline tool you`ll ever need. Parents, 72, 68-70.
    Judith, A. C., Elizabeth, O. C., Gretchen, W., & Joyce S., et al.(1991). Mothers` conceptualization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Relation to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3, 431-444.
    Lanciano, T., Curci, A., & Zatton, E.(2010). Why do some people ruminate more or less than others?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bility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 65-84.
    Susanne, A. D., Kimberly, A. B., Elizabeth, D. M., Jennifer, L., Katherine, S., Sharon, A. M. , & Patrick Q., et al. (2003). Preschool Emotional Competence: Pathway to Social Competence? Child Development, 74(1), 238-256.
    Thomas, J. H. (2004).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Students with.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 Elsevier, Inc.
    Thompson, R. A. (1994). Emotion Regulation: 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 59, (2/3), 25-52.
    Valiente, C., Eisenberg, N., Shepard, S. A., Fabes, R. A., Cumberland, A. J., Losoya, S. H., & Spinrad, T. L.(2004). The relations of mothers` negative expressivity to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negative emotion.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2), 215-23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9157010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157010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10101.pdf1455KbAdobe PDF2381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