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史哲慶(2006),《國內銀行業逾放比率偏高之授信對策-就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分析》,台北: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毓屏(2001),《銀行逾放發生與經理人盈餘管理之關聯性實證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月(2011),《商業銀行的資本適足程度、所有權類型與經營績效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道榮(1999),「從企業危險風暴探討銀行徵信問題」,《金融財務季刊》, 2,頁135-144。
李馨蘋和何喜將(2007),「銀行業之公司治理機制如何影響銀行風險承擔行為」,《會計與公司治理》,4(2),頁1-22。
何喜將(2005),《公司治理機制與銀行風險承擔之實證研究》,台北:銘傳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若詩(2004),《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下之銀行經營效率》,台北: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吳建良(2004),《資本適足率與逾期放款率對銀行財務績效之影響》。台北: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中華(1999),「銀行危機形成原因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2(4),頁88-102。
林左裕和賴郁媛(2005),「台灣銀行業逾放比與總體經濟因素間關係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6(1),頁165-179。
林育良(2005) ,《關係人往來因素影響逾期放款之研究-以台灣上市上櫃銀行為例》,台北: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姿儀(2006),「回顧2005年-2006年之台灣卡債風暴」,《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報告,財金(研) 095-009 號。
林俊吉(2006),《銀行對企業授信產生逾期放款之認知因素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班碩士學位論文。
林雅玲(2007),「金控公司整併及金融財團的隱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報告,財金(研)096-005號。
洪佑伶(1997),《台灣商業銀行壞帳決策與買賣證券損益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徐清俊和黃俊誠(2004),「探討金控公司子銀行之經營績效-以台灣為例」,《遠東學報》,31(2),頁259-271。
許振明(2008),「次級風暴對兩岸經濟的衝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報告,財金(研) 097-002 號。
張雁萍(2002),《問題放款的形成、解決途徑與執行效果》,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黄天麟和葉國興(1994),「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出版》,14,頁15-237。
黃清源(1998),「如何加強推展良質放款減低逾放比率」,《華銀月刊》,570,頁7-25。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銘宗(2000),「逾期放款比率與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間關係之研究」,《金融監理》,頁140-149。
菅瑞昌(2003),「關係銀行、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5(3),頁 393-410。
楊良猷(2007),《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之金融安全網-中華商業銀行擠兌事件的啟示》,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威材(2006),《資本適足率、不良債權與市場附加價值之關聯性研究-以我國上市上櫃銀行業為例》。彰化: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雪聆(2004),《金融控股公司子銀行與獨立銀行之經營績效探討》,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貞(1999),《銀行經營績效與關係人往來之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蓉(2003),「臺灣銀行業公司治理機制與風險承擔行為之關係」,《風險管理學報》,5(3),頁 363-391。
賴美慧(2006),《金控與非金控銀行之經營效率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豪雄(2002),《銀行經理人是否操控逾放比率揭露問題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鄭新民(2006),《銀行營業特性對逾期放款比率影響之實證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Chang, Y.(2006), “Role of Non-Performing Loans(NPLs) and Capital Adequacy in Banking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Centre for Competition Policy Working Paper, No.06-15.
Clair, R. T. (1992), “Loan Growth and Loan Quality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Texas Banks,”Economic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Third Quarter 1992,9-21.
Ghosh, S.( 2005),“Does Leverage Influence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 Evidence from India,”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2,913-918.
Hausman, J.A. (1978),“Specification Tests in Econometrics,”Econometrica , 46,1251-1271.
Hsiao, C. (1986), Analysis of Panel Dat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 J.-L., Y. Li and Y.-H. Chiu (2004), “Ownership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Evidence from Taiwan’s Banks, ”Developing Economies,42,405-420.
Li, Y. (2003)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Evidence from Commercial Banks in Taiw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69-74.
Shrieves, R.E. and D. Dahl,(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Finance 16,439-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