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66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36549      在线人数 : 94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62


    题名: 刑事偵查中數位資訊之保全
    作者: 高堅仁
    贡献者: 何賴傑
    高堅仁
    关键词: 憲法第四增修條文
    犯罪偵查
    通訊監察
    電磁紀錄
    搜索
    扣押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30 11:29:30 (UTC+8)
    摘要: 資訊科技的發達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嘉惠犯罪實施的便利性,許多與犯罪相關的證據已經普遍以數位化的形式存在,在刑事偵查中對於這類數位資訊之保全成效,將直接影響到後續的刑事訴訟程序是否能順利地進行。因此有必要對於相關的法規範加以檢視,以期在顧及偵查效率的同時,亦能縮減對人民基本權利之侵害。

    本文第二章介紹進入資訊數位時代之後,刑事偵查程序因數位資訊之保全所帶來的改變。第三章美國偵查實務討論美國法制對於數位資訊之保全在刑事偵查中的相關程序規定。第四章我國偵查實務探討我國法制對於數位資訊保全的相關規定,以及是否有可以借鏡外國法制優點改進之處。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Corwin, Edward S. & Peltason, J. W.,美國憲法釋義(Understand the Constitution),廖天美編譯,結構群,1992年3月。
    ˙Corwin, Edward S.,美國憲法(The Constitution and What It Means Today),Chase, Harold W. & Ducat, Craig R.修訂,王震南譯,陽明管理發展中心,1992年5月。
    ˙王銘勇,網路犯罪相關問題之硏究,司法院,2002年11月。
    ˙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三民,2001年。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2008年9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新學林,2009年2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元照,2004年9月。
    ˙張承瑞,科技犯罪偵查暨數位鑑識出國參訪報告書,台中市警察局,2010年11月。
    ˙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文笙,增訂再版,1993年5月。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2001年2月。
    ˙謝名冠,網路行為規範之硏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2001年。

    (二) 英文書籍:
    ˙Balkin, Jack M. et al., Cybercrime: Digital Cop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7.
    ˙Brenner, Susan W., Cybercrime : Criminal Threats from Cyberspace. Santa Barbara, CA: Praeger, 2010.
    ˙Dunham, Ken and Melnick, Jim, Malicious Bots, An Inside Look into the Cyber-Criminal Underground of the Internet,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

    (三) 中文期刊:
    ˙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93期,2003年2月。
    ˙何賴傑,成大MP3搜索事件之法律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3期,2001年6月。
    ˙何賴傑,逮捕、搜索與扣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5期,2001年8月。
    ˙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紀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一六五條之一第二項),全國律師,8卷9期,2004年9月。
    ˙李相臣,網路科技犯罪專責隊-刑事局偵九隊,透視犯罪問題,4期,2004年9月。
    ˙李榮耕,論偵查機關對通信紀錄的調取,政大法學評論,115期,2010年6月。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0三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6期,2005年11月。
    ˙李震山,挪動通訊保障與通訊監察天平上的法碼—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8期,2007年9月。
    ˙法思齊,美國法上數位證據之取得與保存,東吳法律學報 ,22卷3期,2011年1月。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2000年12月。
    ˙黃敬博、莊明霓,數位鑑識之資料回復技術探討,資訊安全通訊,17卷2期,2011年4月。
    ˙楊竹生,論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所述搜索與扣押,中原財經法學,第1期,1995年6月。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
    ˙廖元豪,多少罪惡假「國家安全」之名而行?—簡介美國反恐措施對人權之侵蝕,月旦法學雜誌,131期,2006年4月。
    ˙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3期,2010年8月。
    ˙蔡美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關於網路監聽的相關爭議,資訊法務透析,1999年12月。
    ˙蔡美智,美國重要之網路犯罪防制相關單位組織簡介,資訊法務透析,2000年3月。
    ˙蔡榮耕,I Am Listening to You(上)-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令狀原則及修正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4期,2008年3月。
    ˙蔡榮耕,Yes, I do! —同意搜索與第三人同意搜索,月旦法學雜誌,157期,2008年6月。

    (四) 英文期刊:
    ˙Hill, D. Garrison "Gary", United States v. Jones and the Search for Fourth Amendment Coherence, 23 S. Carolina Lawyer 28, 31 (2012).
    ˙Kerr, Orin S., An Equilibrium-Adjustment Theory of the Fourth Amendment, 125 Harv. L. Rev. 476 (2011).
    ˙Kerr, Orin S., Are We Overprotecting Code? Thoughts on First-Generation Internet Law, 57 Wash & Lee L. Rev. 1287 (2000).
    ˙Kerr, Orin S., Digital Evidence and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105 Colum. L. Rev. 279 (2005).
    ˙Kerr, Orin S., Searches and Seizures in a Digital World, 119 Harv. L. Rev. 531 (2005).
    ˙Millcarek, Lauren, Eighteenth Century Law, Twenty-First Century Problems: Jones, GPS Tracking, and the Future of Privacy, 64 Fla. L. Rev. 1045, 1109 (2012).
    ˙Volokh, Eugene,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formation Privacy: The Troubling Implications of a Right to Stop People from Speaking About You, 52 Stan. L. Rev. 1049 (2000).
    ˙Warren, Samuel D. & Brandeis, Louis D.,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 193 (1980).

    (五) 學位論文:
    ˙林孟瑤,網際網路色情犯罪與刑事偵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信郎,資訊隱私權保障與網路犯罪通訊監察法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佩倫,入侵電腦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葉昭熙,以開放始碼為基礎的蜜罐系統設計與實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謝昆峰,網際網路與刑事偵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蘇三榮,網路時代通訊監察與個人資料保護之法制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六) 網路參考文獻:
    ˙李美雯,北區A-SOC建置與管理,available at http://tais2011.ntu.edu.tw/docs/2-7-3.pdf (last visited June 19, 2012)
    ˙Best Practices for Seizing Electronic Evidence, available at http://www.forwardedge2.com/pdf/bestPractices.pdf (last visited June 13, 2012)
    ˙SOC參考指引,九十五年度國家資通安全技術服務與防護管理計畫,available at 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74217484571.pdf (last visited June 19, 2012)
    ˙USDOJ, Searching and Seizing Computers and Obtaining Electronic Evidence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2009年版), available at http://www.cybercrime.gov/ssmanual/index.html (last visited Aug. 28, 2011)
    ˙Wuslich, Julie P., An Overview of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Law, Policy, and Procedure, available at http://www.unafei.or.jp/english/pdf/PDF_rms/no59/ch26.pdf (last visited May 1, 20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96652009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200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901.pdf747KbAdobe PDF2199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