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92/144379 (79%)
Visitors : 51194435      Online Users : 9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465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59


    Title: 社會運動中的法意識: 以中科三期的法律動員為中心
    Law in Movement: Legal mobilization in CTSP (3rd Stage) Dispute
    Authors: 江可捷
    Chiang, Ko Chieh
    Contributors: 王曉丹
    Wang, Hsiao Tan
    江可捷
    Chiang, Ko Chieh
    Keywords: 法律與社會
    法社會學
    法律與社會運動
    法意識
    法律動員
    環境影響評估法
    中科三期
    Law and Society
    Sociology of Law
    Law and Social Movem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Legal Mobiliz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TSP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1:29:18 (UTC+8)
    Abstract:   本研究聚焦反對中科三期建廠的個案,採用法律與社會的研究取徑敘述社會運動者的法意識與法律動員歷程。2010年,當臺中后里農民拿到確認勝訴判決時,以為中科三期會就此停工。後續,行政院環保署、國科會提出了「停工不停產」等等解釋,說明中科三期毋須停工,引發各界討論。前述判決是針對中科三期的后里基地七星農場的開發行為而生,此開發行為的環境影響評估於2006年一階段有條件通過,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分別於2008年、2010年判決撤銷環評結論,這也是環境影響評估法實施以來撤銷環評結論的首例。

      2006年,因為環評委員的揭露,反對興建中科三期的居民、律師與環保團體開始集結,在環評審查時便出席會議、表達意見;環評通過後,提起行政訴訟,勝訴後,仍然必須走上街頭開記者會、抗議政府作為。這條路,一走就是五年多。環評法於1994年立法完成,開啟了社會運動體制內參與的途徑,在1990年代之後,環境運動開展了體制內、體制外並進的策略。

      為何勝訴判決之後,人民還需走上街頭?本研究的問題意識是:法律/法意識(legal consciousness)在社會運動中扮演何種角色?回顧既有研究,法律人類學、法意識、法律動員(legal mobilization)開展出觀看社會中實際運作法律的視角。本研究則意在探討中科三期運動者的法意識,引入中科三期法律動員的過程,結合理論敘述中科三期的故事,也發展法意識與法律動員理論的對話可能。

      敘事的基礎,是本研究以中科三期為個案收集的資料,研究一開始收集運動者的投書、新聞及法律案件以及理論閱讀;之後開展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經過文獻與經驗的思考,本研究觀察到中科三期體制內、體制外路線並進的特點,並著重運動者在其中的法意識「轉換」,同時,法律策略的內涵與運作也是探討中科三期法律動員的重心。回顧運動者法意識的變遷。思考集體行動的邏輯與經驗後,我認為命名(naming)與行動是個人連結集體的樞紐。

      我認為法意識與法律動員是一體兩面而不可分視的,我提出「理解社會運動中的法意識」分析框架,並且依著這個框架分析中科三期的歷程:「命名與行動」是運動者認知社會結構以及動員的階段;「策略行動」則描述法律策略的形成、擬定過程,運動者在此時會接觸成文法律構成的體制,進而在體制的情境中形成法律策略;而第三階段「變遷與轉化」呈現了動員、接觸體制後運動者法意識的變遷,進而反饋到法律動員的意義與策略決定。

      本研究探究律師、農民與環保團體等12位運動者的法意識,一開始,這三群人動員的理由各不相同,接觸體制之後,會因為法律知識以及既有經驗形成分工、溝通與動員的模式,而運動者也會產生為體制背書的焦慮。最後,運動者的法意識會有不同程度的變遷,律師認為自己不只是律師,傾向思考體制的變革;農民則在行動中認識、主張自己的權利;環保團體則發現體制的侷限,重新回到社會之中尋找社會結構的變革可能。

      法律在社會運動中是對立雙方的衝突界線,而浮沉在成文法律與法律動員背後的是運動者要對抗的權力關係。本研究將中科三期運動者的行動歸納為三波法律動員,指出法律動員的基礎與具體內涵。一開始,中科三期的運動者普遍具有不信任政府的想法,在運用法律後,法律動員慢慢成形,最後因為體制內的經驗,強化不信任政府的想法,並形塑法律工具觀。法律工具觀意指以法律為武器、工具的法意識,這是源自於運動者心中更高的運動目標。而正因為法律工具觀的存在,我們可以決定法律的內涵,發掘法律對人們的意義,找出法律的形式與實質之間富含的生命力,這些必須要探索人們的法意識才能得知。

      基此,我談及運動者法意識與法律動員的三層觀察,我以行動與結構的分析概念入手,觀察行動者所處的情境。在動員與運用法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運動者的法意識,這個法意識又呈現了社會結構;因為有著更高的運動目標,運動者的行動與話語會轉化法律、權利的內涵,行動的同時,也可以觀察法律動員對運動的限制與推進,不過,法律不完全限制行動者,行動者也不完全轉化法律;因為最後運動目標會限制運動者對法律的運用。

      法律是社會運動中衝突雙方的底線,而中科三期事件中呈現了人們以工具看待法律,同時又引入法律希望解決糾紛、表達訴求。環評法一開始是國家應對社會力量興起的產物,後來,中科三期事件發展中,社會力量使用法律對抗國家,激起了法律與社會落差的動員力量;但是僅用成文法律作為命名的資源,是不足以持續社會的力量,因此社會運動必須從對抗的對象回到自身,重新尋找糾紛的來處以及命名的方向。
    Reference: 徵引文獻

    中文書籍

    Clifford Geertz著,楊德睿譯(2007),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臺北:麥田出版。

    王泰升(2007),台灣全志.卷四政治志,法制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臺北:群學出版。

    何明修、蕭新煌(2006),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社會運動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杜文苓(2008),高科技之環境風險與公民參與,臺北:韋伯文化。

    施信民(2007),台灣環保運動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紀駿傑、蕭新煌(2006),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環境與社會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班雅明著,王涌譯(2012),柏林童年,臺北:麥田出版。

    梁治平(2002),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梁治平(2010),在边缘处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

    陳惠馨(2006),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陳惠馨(2008),法律敘事、性別與婚姻,臺北:元照出版。

    黃丞儀主編(2011),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葉俊榮(2010),環境政策與法律,二版,臺北:元照出版。

    簡又新等著(1990),邁向21世紀的環保人:環保署的經營理念,臺北: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

    蘇永欽(1998),司法改革的再改革,臺北:月旦出版。

    中文期刊文章

    王泰升(2011),臺灣社會中律師的角色:鬥士乎、生意人乎?,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6期,頁6-16。

    王毓正(2010a),司法判決撤銷環評審查結論之後,續行施工?-中科三期環評撤銷訴訟判決後之爭議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147期,頁1-4。

    王毓正(2010b),我國環評史上首例撤銷判決:環評審查結論經撤銷無效抑或無效用之判決/最高行九九判三0,台灣法學雜誌,第149期,頁145-158。

    王毓正(2010c),從奧爾胡斯公約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民眾參與之規範,政大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頁96-108。

    王曉丹(2010),初探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議題與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頁63-108。

    王曉丹(2011),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以女兒平等繼承為例──法律繼受下的法社會學研究取徑,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69-88。

    王曉丹、林三元(2009),法律移植與法律適應—婚姻受暴婦女聲請民事通常保護令裁定之分析,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頁85-133。

    江可捷(2012),評論:故事的力量─結構與行動之間,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台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第6期,頁27-33。

    李丁讚、林文源(2003),社會力的轉化:台灣環保抗爭的組織技術,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2期,頁57-119。

    李丁讚、林文源(2009),社會力的文化根源:論環境權感受在台灣的歷史形成;1970-86,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頁133-206。

    李建良(2004),環境行政程序的法制與實務——以「環境影響評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頁45-67。

    李建良(2010a),中科環評的法律課題-台灣法治國的淪喪與危機-,台灣法學雜誌,第149期,頁17-28。

    李建良(2010b),中科環評的蝴蝶效應,台灣法學雜誌,第153期,頁1-5。

    李建良(2010c),公法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頁129-147。

    李建良(2010d),中科三期開發案停止執行之強制執行—兼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九年度執字第五七號裁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61期,頁37-52。

    李建良(2010e),為總統開一門行政法課-珍惜中科三期開發案的法治意義-,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1-5。

    李建良(2011a),環評程序與行政訴訟:美麗灣渡假村環評案,台灣法學雜誌,第176期,頁25-48。

    李建良(2011b),多階段行政程序與環評訴訟:中科三期確認訴訟案(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 99 年度訴字第 1179 號判決理由逐段辨正,臺灣法學雜誌,第178期,頁23-37。

    李建良(2011c),環評法所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意涵與一般確認訴訟的制度本質:中科三期確認訴訟案(下),臺灣法學雜誌,第180期,頁9-23。

    李惠宗(2010a),權力分立原則的落實與反省──從中科三、四期判決及裁定停止執行談起,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頁8-9。

    李惠宗(2010b),從法學方法論談中科事件「停工,不停產」的弔詭,台灣法學雜誌,第161期,頁1-16。

    杜文苓(2010),環評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省思:以中科三期開發爭議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頁29-60。

    杜文苓、彭渰雯(2008),社運團體的體制內參與及影響—以環評會與婦權會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1期,頁119-148。

    沈世宏(2010),環保機關於行政法院撤銷環評審查結論後因應作為之適法性說明-以中科三期開發環評案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159期,頁16-19。

    林三加(2010),司法判決如何形塑環境影響評估的公民參與制度一中科三期的民眾參與記實,全國律師月刊,2010年11月號,頁29-42。

    林三加等(2011),特別企劃:土地正義與法治尊嚴,台灣法學雜誌,第185期,頁52-70。

    柯志明(2005),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台灣社會學,第十期,頁149-170。

    范雲(2003),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及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第5期,頁133-194。

    徐世榮、許紹峰(1991),以民眾觀點探討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台灣土地研究,第2期,頁101-130。

    張英磊(2011),比較法視角下我國環評司法審查之發展:一個回應我國民主轉型脈絡之詮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3期,頁955-1025。

    陳信行等(2011),公害、職災與科學:RCA事件,科技、醫療與社會,第12期,頁11-103。

    傅玲靜(2010),論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與開發行為許可間之關係──由德國法「暫時性整體判斷」之觀點出發,興大法學,第7期,頁209-273。

    葉俊榮(2010),捍衛環評制度尊嚴的行政法院中科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68-79。

    葉俊榮、張文貞(2002),轉型法院與法治主義:論最高行政法院對違法行政命令審查的積極趨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4期,頁515-559。

    詹順貴(2006),環境影響評估的行政爭訟──從林內焚化爐案及新店安康一般業廢棄物掩埋場案談起,律師雜誌,第323期,頁13-23。

    廖本全(2006),環評委員,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記環評第142次大會中科七星農場審查,生態台灣季刊,第20期,頁20-23,參見http://ecology.org.tw/publication/12/times12-3.htm(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8日)。

    蔡培慧(2011),「土地正義的堅持與實踐:大埔事件一年過後」專題引言,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4期,頁398-401。

    簡又新(1991),邁向二十一世紀環保法治化社會-環境保護署的經驗,法學叢刊,第36卷第3期,頁1-11。

    中文專書論文

    王曉丹(2009),當代台灣法律文化的轉化-以家暴保護令審理庭為例,黃國昌主編,2008司法制度實證研究,頁391-446,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王曉丹(2011),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從概念到實踐,從專家到常民,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編,法文化研究—繼受與後繼受時代的基礎法學,頁69-98,臺北:元照出版。

    何明修(2003),民間社會與民主轉型:環境運動在臺灣的興起與持續,張茂桂、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頁29-67,臺北:新自然主義。

    杜文苓、邱花妹(2011),反高科技污染運動的發展與策略變遷,何明修、林秀幸主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頁57-63,臺北:群學出版。

    官曉薇(2011),反墮胎運動與人工流產法論述:從法律與社會運動的關連性談起,何明修、林秀幸主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臺北:群學出版。

    林本炫(2005),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社會所。

    梁治平(2010),法律的文化解释,朱晓阳、侯猛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頁64-11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丞儀(2011),從市民社會中滋長的法律意識—以近年來台灣環境運動與消費者運動為例,湯德宗、鍾騏編,2010兩岸四地法律發展(下冊),頁1043-1089,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黃舒芃(2009),法治(RuleofLaw)或法治國(Rechtsstaat)概念在台灣的繼受,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頁281-300。

    葉俊榮(2006),環境法上的公民訴訟:論制度引進的原意與實現的落差,施茂林主編,跨世紀法學新思維:法學叢刊創刊五十週年,頁187-214。

    中文研討會論文

    江可捷(2010年12月04日),從中科看社會運動中的法意識──話語實踐與制度建構,2010年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江可捷(2011年03月26日),中科停工!――在開發與環保之間建構法治,第二屆政大法潮-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班基礎法學組論文發表會,臺北:政治大學法學院。

    江可捷(2012年03月17日),運動中的法治──談中科事件運動者的法意識,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臺北:政治大學法學院。

    梁治平(2012年03月17日),〈再续传统,重拾法的公共性──以中国当代公益法运动的兴起为例〉主題演講稿,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臺北:政治大學法學院。

    陳昭如(2011年04月16日),兩種落差與三種繼受的反思,「法社會學與法學方法論的國際視野與在地反思」學術研討會 ──2011台灣法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頁1-5,臺北:世新大學。

    黃丞儀(2011年10月08日),以「合法律性」拆解「治理性」?─從松菸保存運動看環境政治、公民知識與法律技術性,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1年會:民族、民主、民生:人類學的場域,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中文學位論文

    何明修(2000),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民間社會: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86-1998),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木興(2011),我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以工業區設置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張英磊(2009),多元移植與民主轉型過程中我國環評司法審查之發展-一個以回應本土發展脈絡為目的之比較法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家維(2012),科學知識與公共決策:解構中科三期環評爭議,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許博任(2011),他們如何營生?為何反抗?怎麼行動?──二林農民主體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靜娟(2009),環境運動與環評制度的合作與矛盾:以第六屆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為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智凱(2012),「后里鄉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會員環境意識轉變之研究,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羅士翔(2010),反AIDS歧視與法律動員: 以台灣AIDS防治法制為中心(1981-2009),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中文研究報告

    陳惠馨主持(2001年09月至2005年08月),法律人法意識之建構——台灣法學基礎教育現狀之檢討與前瞻,教育部補助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

    陳聰富(1998年08月至2000年07月),東亞區域法律繼受與法律發展──東亞各國人民與政府的法律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葉俊榮、張文貞(2010),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蕭新煌(1988),七0年代反污染自立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行政院環保署委託計劃。

    蘇永欽(1985),我國人民認知及處理法律事務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蘇永欽(1995),法治認知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人民的執法行為探討,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新聞報導與投書、部落格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2010年02月11日),〈連署:中科三期環評撤銷案: 法律人的嚴正聲明〉,《苦勞網》,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518(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7日)。

    公視晚間新聞(2010年02月04日),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lLi8F7PRGSY&feature=fvw(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2010年02月25日),中科違法,立即停工,反中科青年強力號招(註:應為召,此為原文)!不容司法正義成灰燼,環署前燒金狀告神明!中科三期3月1日要停工!,《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686(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2010年03月05日),環保署激情過後—我想認識你,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807(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2010年04月20日),歡迎參加4/21-5/5清大、北藝大、政大中科週:論壇、演唱會,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1690(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王梅(1988年3月),簡又新一新環保?,遠見雜誌,第21期。

    台灣農村陣線(2010年07月17日),台灣農民運動史上首次 農運、社運自主串連 反浮濫土地徵收,台灣農村陣線,http://www.taiwanruralfront.org/node/160(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2011年6月報告,參見http://zh.wildatheart.org.tw/archives/eecccccae.html(取用日期:2012年05月06日)。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等(2008年12月15日),環保團體三問宏碁 這頭污染那頭漂綠 揭穿宏碁CSR假面具,苦勞網,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941(取用日期:2012年01月10日)。

    后里鄉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2011年01月21日),【聯合新聞稿】堅持民主、法治與環境保護-后里農民與律師團提中科三期「二次環評」無效之訴訟,地球公民基金會,參見http://met.ngo.org.tw/node/836(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1日)。

    朱淑娟(2006年07月01日),11:8官方護盤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過關,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1239.html(取用日期:2012年04月01日)。

    朱淑娟(2009年09月30日),用19世紀法令管21世紀的高科技汙染 法令趕不上、企業沒道德 人民活該?,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htm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5日)。

    朱淑娟(2010年02月09日),中科三期 沈世宏:司法破壞環評體制 學者:不尊重司法,不智也太超過,環境報導,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1.htm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朱淑娟(2010年04月12日),中科三期后里農民怒吼:我們要進去開會!,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2.htm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朱淑娟(2010年08月17日),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結束 專家嘆:無以為專家,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8511.html(取用日期:2012年04月29日)。

    朱淑娟(2011年01月26日),千名大專學生反國光石化 夜宿環保署,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7431.html(取用日期:2012年01月12日)。

    朱淑娟(2011年11月25日),在戰鬥的路上與你同行,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25.htm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5日)。

    朱淑娟(2012年02月14日),中科三期廢水放流口魚群死亡 真相各方說法不一,環境報導,參見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4.html(取用日期:2012年04月01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年10月18日),本案為何不適用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4條及第22條規定?其開發許可到底應依何法規處置?,中科三期環評澄清說明,參見http://www.epa.gov.tw/ch/SitePath.aspx?busin=336&path=13749&list=13749(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辦公室(2010年02月05日),中科三期七星農場應否停工應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裁量,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新聞,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Newsdetail.asp?InputTime=0990205181039(取用日期:2012年03月13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08年02月01日),中科三期后里基地環評判決撤銷 環保署強調一切依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新聞,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Newsdetail.asp?InputTime=0970201153555&MsgTypeName=%B7s%BBD%BDZ(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9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08年02月01日),中科三期后里基地環評判決撤銷 環保署強調一切依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新聞專區,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0970201153555(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10年02月07日),環保署回應邱花妹女士「中科三期應速停工」乙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新聞專區,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0990207181306(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10年10月14日),環保署對吳育昇委員提案修正環評法第14條表示贊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新聞專區,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0991014195903(取用日期:2012年05月14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11年03月02日),環保署回應法院對中科三期的裁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新聞專區,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Print.asp?InputTime=1000302114525(取用日期:2011年03月04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2011年03月18日),環保署澄清外界對中科三期環評訴訟案的誤解,環保署環保新聞專區,參見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00318112611(取用日期:2012年04月01日)。

    吳焜裕(2010年03月16日),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的侷限性,自由時報,第13版。

    呂苡榕(2010年08月17日),居民帶符畫鬼面 要黑箱環評退散,台灣立報,參見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8923(取用日期:2012年04月29日)。

    呂苡榕(2011年04月03日),中科排廢水 魚群死民眾慌,台灣立報,參見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5804(取用日期:2012年04月27日)。

    呂翊齊(2011年12月01日),【專題報導】國際環運人士Ted和Kong來台交流,地球公民基金會,參見http://met.ngo.org.tw/node/1412(取用日期:2012年01月12日)。

    李根政(2005年11月20日),環評是開發保證書?還是環境把關手? 2005年新任環評委員記事之一,李根政部落格,參見http://leekc-95kh.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4811.htm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8日)。

    李根政(2006年07月01日),《咱的環境》七星過關,環評已死!,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9版。

    林三加(2011年02月27日),來函,中國時報言論新聞。參見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22700301.html(取用日期:2011年03月15日)。

    林三加律師發言,監察院陳情街頭記者會影片,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MetoXMa6lhk(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林靜梅、劉漢麟(2010年03月01日),中科三期未停工 環團、農民北上抗議,公視晚間新聞,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5f0sDOx_s(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社論(1987年8月22日),環保署的使命和作法,經濟日報,02版。

    胡慕情、陳慶鍾(2011年05月23日),中科三期毒魚啓示錄,我們的島,第608集,參見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666(取用日期:2012年04月01日)。

    孫窮理、陳品安(2010年04月28日),研討會/聽證會 分不清? 反中科律師與農民怒告環署瀆職,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1845(取用日期:2012年03月04日)。

    徐光蓉、李根政、文魯彬、郭鴻裕、周晉澄、詹順貴(2007年04月24日),行政院不願面對的真相——6位環評委員的聯合聲明,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21845(取用日期:2012年01月10日)。

    張豐年(2008年06月02日),中科議題之初步彙整,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第223期,參見http://ecology.org.tw/epaper/view.php?id=224(取用日期:2012年04月25日)。

    梁文道(2009年6月5日),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香港獨立媒體網,參見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3441 (取用日期:2012年01月08日)。

    郭顏慧、彭顯鈞、楊國文、劉力仁、林相美、陳璟民、李欣芳(2010年08月04日),吳揆:中科三期不停產 法院:應全面停工,自由電子報,頭版新聞,參見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4/today-t1.htm(取用日期:2011年03月15日)。

    陳佳珣、陳志昌(2007年11月09日),科學園區何處去 之一 中科聽證,我們的島,第427集。

    陳政宏、洪文玲、王治平(2010年04月27日),〈一群工程教授的懺悔〉,《蘋果日報》,第18版。

    陳寧(2010年10月14日),吳育昇提案修《環評法》 環評結論將與開發許可脫勾,《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5035(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黃筱珮、蔡慧貞、王宗彤(2006年07月01日),中科七星案環評 10比8火爆通過 反開發委員:環評已死 拒絕陪玩,中國時報,社會脈動A10版。

    楊宗興(2008年07月30日),環署「不能說的秘密」演續集?「環評旁聽要點」死灰復燃!,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4596(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9日)。

    經濟日報(1989年8月3日),〈透過人文關懷和社會科學 環保與經濟搭起溝通橋樑〉,《經濟日報》,25版。

    經濟日報(1989年9月7日),〈「環保與經濟」卯足全力 提供企業界正確資訊與知識〉,《經濟日報》,25版。

    詹順貴(2010年10月15日),不該為廠商利益而修環評法,蘋果論壇。

    輔仁大學黑水溝社(2010年03月16日),輔大反中科週,苦勞報導,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951(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0日)。

    蔡永彬(2010年08月11日),停止開發 「工程停工」即可 國科會:友達、旭能不停產,聯合報,A8版,參見聯合知識庫(取用日期:2011年03月15日)。

    賴慧玲(2011年01月11日),2010台灣回顧:環評撤銷可停工不停產 政府為中科三期開惡例,環境資訊中心,參見http://e-info.org.tw/node/62733 (取用日期:2012年06月21日)。

    環境法律人協會(2010年02月04日),行政機關須尊重司法判決 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環評審查結論撤銷後,應依法停工,苦勞網,參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387(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7日)。

    環境法律人協會(2011年09月29日),抗議行政霸凌司法 中科三期環評訴訟律師團獲選為2011優秀公益律師,環境法律人協會,參見http://eja20100130.blogspot.com/2011/09/2011.html(取用日期:2012年01月23日)。

    聯合報(1986年7月11日),環境保護行將大力推動 行政院昨通過成立超部會小組 林洋港趙耀東分任正副召集人,聯合報,03版。

    顏厥安(2011年03月18日),中科三期環評案座談會~~面對「最牛」行政機關,社會該何去何從?引言稿,環境法律人協會,參見http://eja20100130.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7060.html(取用日期:2012年05月15日)。

    法規

    土地徵收條例(2000年02月02日)。

    水利法(2000年11月15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設置辦法(1998年05月29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后里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執行監督小組設置要點(2011年02月11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家學者委員遴選要點(2001年06月22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三點修正總說明,參見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法規查詢系統:http://ivy5.epa.gov.tw/epalaw/(取用日期:2012年05月08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旁聽要點(2009年02月17日)。

    行政程序法(2005年12月28日)。

    行政訴訟法(2010年04月23日)。

    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立法總說明(2010年04月09日)。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2007年12月28日)。

    噪音管制標準(2008年02月25日、2009年09月04日)。

    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2009年04月01日)。

    環境影響評估公聽會作業要點(2009年04月01日)。

    環境影響評估法(2003年01月08日)。

    訴願、法院判決及裁定

    中科三期
    行政院院臺訴字第0960087630號訴願決定書(2007年06月29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1117號判決(2008年1月31日)。
    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裁聲字第3673號裁定(2008年07月17日)。
    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聲字第146號裁定(2009年12月31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30號判決,(2010年1月21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全字第40號裁定,(2010年6月4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1552號裁定(2010年07月21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停字第54號裁定,(2010年7月30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全字第43號裁定(2010年7月30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停字第11號裁定(2010年7月30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2029號裁定(2010年9月2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2034號裁定(2010年9月2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2032號裁定(2010年9月2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2048號裁定(2010年9月9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訴字第658號判決(2010年12月31日)。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停字第9號裁定(2011年02月18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訴字第1179號判決(2011年02月24日)。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2263號判決(2011年12月29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全字第43號假處分事件新聞稿(2010年08月04日)。
    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他字第4669、8418號案件(2011年06月10日),北檢治律99他8418字第39883號函。

    旁聽權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8年度訴字第120號判決(2009年05月14日)。

    美麗灣渡假村案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647號判決(2008年01月23日)。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403號判決(2010年04月22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9訴字更一第8號判決(2010年09月07日)。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451號判決(2011年08月19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更二字第36號判決(2012年02月23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8年度訴字第47號判決(2009年08月10日)。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55號判決(2012年01月19日)。

    政府公報、文件及環評書件

    立法院(1980年10月04日),立法院第二屆第二會期第三十四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07期,第2681號上冊,頁76-82,參見立法院法律系統,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0年10月03日),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422號,政府提案第3848號,案由:行政院函請覆議「環境影響評估法草案」案,參見立法院法律系統,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0年10月04日),立法院第一屆第八十六會期第五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79卷第80期,第2004號,頁3,參見立法院法律系統,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立法院(1991年11月02日),立法院內政、經濟、司法三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評估草案」案第一次聯席會議(88會期),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90期,第2514號,頁217-236,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1年11月11日),立法院內政、經濟、司法三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評估草案」案第二次聯席會議(88會期),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92期,第2516號,頁124-154,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1年11月25日),立法院內政、經濟、司法三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評估草案」案第三次聯席會議(88會期),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96期,第2520號,頁377-390,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1年12月09日),立法院內政、經濟、司法三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評估草案」案第四次聯席會議紀錄(第八十八會期),立法院公報,第80卷100期,頁419-441,參見立法院法律系統,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2年06月17日)。

    立法院(1993年12月21日),立法院第二屆第二會期第二十四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74期,第2673號,頁44-81,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3年12月29日),立法院第二屆第二會期第二十六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75期,第2674號上冊,頁311-327,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4年06月17日),立法院第二屆第三會期第三十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43期,第2717號上冊,頁26-45,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1994年12月15日),立法院第二屆第四會期第二十六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80期,第2754號上冊,頁76-82,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2010年12月15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舉行與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染防治法修法有關之「健康風險評估」公聽會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9卷87期。

    立法院(2011年10月15日、19日),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第4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9卷54期,參見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http://lci.ly.gov.tw/lcew/index_5.zul(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立法院(2011年11月05日),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第07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61期,第3826號,頁8,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2011年12月27日),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第12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84期,第3849號,頁40,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立法院(2012年05月03日),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第10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31期,第3883號上冊,頁4-5,參見http://lis.ly.gov.tw/lgcgi/lglaw(取用日期:2010年11月11日)。

    行政院(2000年12月20日),行政院第2714次會議院長提示暨院會決定決議事項,行政院公報,第7卷第1期,參見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gaz.ncl.edu.tw/(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8日)。

    行政院法務部(2010年06月25日),法律字第0999020964號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99)臺會協字0990064454號函(2010年09月06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2008),中科志,臺中: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參見http://web.ctsp.gov.tw/temp/book/index.html (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8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90至93年四年計畫暨民國100年展望,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年02月27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139次會議紀錄》,參見環保署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2年02月09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年03月10日),環署綜字第0950019388號,「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后里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參見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2年01月10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年09月02日),環署綜字第0990080213號,「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參見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2年01月23日)。

    張豐年(2008年10月07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后里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執行監督小組第8次會議意見表。

    監察院(2010年12月21日),0990800078調查報告,案由: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后里園區七星基地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於99年1月21日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致開發許可均歸於無效,影響廠商投資意願與政府威信;相關單位有無違失乙案,參見中華民國監察院全球資訊網http://xn--ldtp24dfjw.tw/sp.asp?xdUrl=.%2Fdi%2Fedoc%2FeDocForm_Read.asp&ctNode=1394&AP_Code=eDoc&Func_Code=t01&case_id=099000605(取用日期:2012年02月12日)。

    環保署(2010年04月12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一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6次初審會議紀錄,參見環保署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1年04月01日)。

    環保署(2010年04月29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一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6次初審會延續會議紀錄,參見環保署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1年04月01日)。

    環保署(2010年08月25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一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8次初審會議發言書面附件,參見環保署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eiareport.epa.gov.tw/EIAWEB/main.aspx?func=00(取用日期:2011年04月01日)。

    英文書籍

    Beck, Ulrich, & Amos Weisz (1995), Ecological politics in an age of risk, Polity.

    Ewick, Patricia, & Silbey, Susan S. (1998), The Common Place of Law: Stories from Everyday Lif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Geertz, Clifford (2000),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3rd ed., New York : Basic Books.

    Hunter, D., Salzman, J., & Zaelke, D. (2007),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3rd ed,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McCann, Michael W. (1994), Rights at Work: Pay Equity Reform and the Politics of Legal Mobiliz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rry, Sally Engle (1990), Getting justice and getting even: legal consciousness among working-class Americ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oore, S. F. (2005), Law and anthropology: A reader, Malden: Blackwell Publ.

    Rosenberg, G. N. (1993), The hollow hope: Can courts bring about social change?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Scheingold, Stuart A. (2004), The Politics of Rights: Lawyers, Public Policy, and Political Change, 2d ed.,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Tilly, Charles & Lesley J. Wood (2009), Social Movements, 1768-2008, 2d ed., Boulder: Paradigm Publishers.

    Weller, Robert P (2006), Discovering Nature: Glob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ulture in China and Taiwa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英文專書論文

    Jones, Lynn (2006), The Haves Come Out Ahead: How Cause Lawyers Frame the Legal System for Movements, in Austin Sarat & Stuart Scheingold, eds., Cause Lawyers and Social Movements 182-196, Stanford, CA: Stanford Law and Politics.

    McCann , Michael (2006), On Legal Rights Consciousness: A Challenging Analytical Tradition, in Benjamin Fleury-Steiner & Laura B. Nielsen, eds., The New Civil Rights Research: A Constitutive Approach, iv-vii, Burlington: Ashgate Pub Co.

    McCann, Michael (1998), How Does Law Matter for Social Movements, in Bryant Garth & Austin Sarat, eds., How Does Law Matter?: Fundamental Issues in Law and Society, 76-108, Evanston, Il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McCann, Michael (2004), Law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Austin Sarat,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Law and Society, 506-519,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Simon Halliday, Simon, & Patrick D. Schmidt (2009), Sally Engle Merry and Getting Justice and Getting Even, Conducting law and society research: reflections on methods and practices, 129-14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eubner , Gunther (1987), translated by Bremen Firenze, in Gunther Teubner, eds., Juridification of social spheres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areas of labor, corporate, antitrust, and social welfare law, 3-48, Berlin: De Gruyter.

    英文期刊

    Blichner, Lars Chr. & Anders Molander (2008), Mapping Juridification, 14(1) European Law Journal 36-54.

    Chu, Hua-Mei (2011), The Dark Side of Silicon Island: High-tech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aiwan, 22 1) Capitalism, Nature and Socialism, 40-57.

    Fritsvold, Erik D. (2009), Under the Law: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Radical Environmental Activism, 34(4) Law & Soc. Inquiry 799-824.

    McCann, Michael (2006), Law and Social movements, 2 Annu. Rev. Law & Soc. Sci. 17-38.

    Silbey, Susan S. (2005), After Legal Consciousness, 1 Annu. Rev. Law & Soc. Sci. 323-36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8651013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301.pdf2118KbAdobe PDF2155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