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31
|
Title: | 朝鮮與臺灣之自治運動比較 |
Authors: | 韓恩素 Han, Eun Sol |
Contributors: | 陳翠蓮 韓恩素 Han, Eun Sol |
Keywords: | 臺灣自治運動 朝鮮自治運動 臺灣議會 朝鮮議會 民本主義 朝鮮地方議會 阿部充家 |
Date: | 2011 |
Issue Date: | 2012-10-30 11:26:26 (UTC+8) |
Abstract: | 臺灣與朝鮮都是日本的殖民地,也同樣受到大正民主和民族自決的影響,1920年代都出現自治運動。臺灣與朝鮮之自治運動都以「臺灣議會」和「朝鮮議會」為目標,進行自治運動,都是要求殖民地部分自治權的運動。然而,自治運動的實況,在兩地卻顯現出不同的面向:在臺灣,自治運動代表日治時期的政治運動;在朝鮮,自治運動因受其他運動勢力的妨害及敵對的社會輿論,無法順利地進行,其力量相當微弱。
兩地自治運動顯現的差異中,本研究著重於兩地自治運動所關聯的日本人士方面的對比,比較後發現:與臺灣自治運動所關聯的日本人士都是民本主義政黨人士或殖民政策學者;與朝鮮自治運動所關聯的日本人士則都是朝鮮總督府方面的人士。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説明爲何兩地自治運動在日本人士方面的關係上顯現出的差異。為此,本文檢討兩地總督府當局對於自治運動的態度差異:臺灣總督府一向將自治運動看做「獨立」或「分離」的運動,堅持壓抑的態度;相反的,朝鮮總督府則將「朝鮮自治」作爲懷柔朝鮮民族運動勢力的手段。如此,殖民統治當局有此相反態度的結果,臺灣自治運動顯出,與日本母國及中央政府「連接」的面向,朝鮮自治運動則與朝鮮總督府有「連接」的面向。 此外,本研究也還注意到兩地自治運動的内在差異:譬如在「啓蒙」或「政治」運動出現和運動分化時期兩方面,臺灣比朝鮮有較延遲的情況等。 |
Reference: | 一、史料
韓國方面 高麗書林編,《齋藤實文書》第二卷,首爾:高麗書林,1999。 高麗書林編,《齋藤實文書》第十卷,首爾:高麗書林,1999。 高麗書林編,《齋藤實文書》第十三卷,首爾:高麗書林,1999。 高麗書林編,《齋藤實文書》第十五卷,首爾:高麗書林,1999。 高麗書林編,《齋藤實文書》第十六卷,首爾:高麗書林,1999。
《東亞日報》 《朝鮮日報》 《開闢》 《三千里》 《學之光》 《京城日報》 《三千里》 《朝鮮及滿洲》
檔案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韓國國會圖書館所藏,MF010249.v89.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1018.v.38.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 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10163.v.3.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 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10164.v.4.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 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10165.v.5.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 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 MF0001018.v.38.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 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09122.v.81. 齋藤實文書,書類の部,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MF00010186.v.28.
金俊燁•金昌順編 ,《韓國共產主義運動史(資料篇Ⅰ)》,首爾:高麗大學校出版部,1979。 李光洙,〈追憶無佛翁〉,收入《韓國文學》15.6(1987.6)。 崔承萬,《我的回顧錄》,仁川 : 仁荷大學校出版部, 1985。
臺灣方面
《臺灣青年》 《臺灣》 《臺灣民報》
張漢裕主編 ,《蔡培火全集(三)政治關係―日本時代(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0。 張漢裕主編,《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0。 張漢裕主編,《蔡培火全集(二) 政治關係―日本時代(上)》,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0 黃富三,陳俐甫編,《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 黃頌顯編譯,《林呈祿選集》,臺北市 : 海峽學術出版 , 2006。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臺北:創造出版,1989。 謝春木,《臺灣人の要求》,東京:龍溪書舍,1974。
其他 丸山鶴吉 ,《在鮮四年有余半》,東京都 : ゆまに書房, 2010。 田川大吉郎,《臺灣訪問の記》,東京市 : 白揚社, 1925 矢内原忠雄,〈朝鮮統治の方針〉,收入今井清一, 鹿野政直編集解說《大正思想集Ⅱ》,東京都 : 筑摩書房, 1978。 吉野作造,《吉野作造選集》第14卷,東京 : 岩波書店, 1997。 吉野作造,《吉野作造選集》第9卷,東京 : 岩波書店, 1997。 阿部無佛翁古稀祝賀會編,《古稀之無佛翁》,東京 : 阿部無佛翁古稀祝賀會, 1931。 岩壁義光, 広瀨順晧編集,《影印原敬日記》第14卷,東京: 北泉社, 1998。 後藤乾一外編,《亞細亞公論•大同公論》第1卷,東京:龍溪書舍,2008。 神田正雄,《動きゆく臺灣》,東京市 : 海外社, 1930。 宮田節子編解説,《殖民統治的虛像與實像,總督府錄音紀錄》,首爾 :HyeAn, 2002。 清瀨一郎,《清瀨一郎政論集》,東京 : 人文會出版部, 1926。 穗積真六郎,《わが生涯を朝鮮に》,東京都 : ゆまに書房, 2010。 齋藤子爵記念會編,《子爵齋藤實傳》第二卷,東京 : 齋藤子爵記念會, 1941。
二、近人研究
中日韓文專書 Benedict Anderson,《想象的共同體》,首爾:Nanam,2007。 Chris Harman,《民族問題的重返》,臺北市 : 前衛, 2001。 Ernest Geller,《國族與國族主義》,臺北市 : 聯經,,2001。 Harold R. Isaacs,《族群 : 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臺北縣新店市 : 立緖文化出版, 2004。 Jurgen Osterhammel,《殖民主義》,首爾:歷史批評社,2006。 Michael Robinson,《日治下文化民族主義(Cultural Nationalism in Colonial Korean, 1920-1925)》,Nanam,1990。 Gi-Wook Shin,Michael Robinson,《在韓國的殖民近代性(Colonial Modernity In Korea)》, 首爾:Samin,2006。 Carter J. Eckert,《帝國的後裔(Offspring of empire: The Kochang Kims and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Korean capitalism 1876-1945)》,首爾:Purunyoksa,2008。
Jung Jin-Suk,《言論朝鮮總督》,首爾:Communication Books,2005。
小熊英二,《「 日本人」の境界》,東京 : 新曜社, 1998 仁村紀念會編, 《仁村金性洙傳》,發行地不詳:仁村紀念會,1976。 片山哲,《安部磯雄伝 : 伝記安部磯雄》,東京 : 大空社, 1990。 古下先生傳記編纂委員會編,《巨人之氣息:古下宋鎭禹關係資料文集》,首爾:東亞日報社,1990。 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市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 ,2004。 朴慶植,《在日朝鮮人運動史》,東京:三一書房,1979。 呂運弘,《(夢陽)呂運亨》,首爾:青廈閣,1967。 東亞日報社編,《仁村金性洙》,首爾:東亞日報社,1986。 松尾尊兊,《大正デモクラシ一》,東京 : 岩波書店, 1974 松尾尊兊,《民本主義と帝囯主義》,東京都 : みすず書房, 1998。 金成植,《日帝下韓國學生獨立運動史》,首爾:正音社,1974。 姜德相,《呂運亨評傳》1,首爾:歷史批評社,2007。 春山明哲,《近代日本と台湾》,東京 : 藤原書店, 2008。 淺田喬二,《日本殖民地研究史論》,東京 : 未來社, 1990。 朝尾直弘,《重寫日本史》,首爾:Changbi,2003。 駒込武 ,《植民地帝囯日本の文化統合》,首爾: 歷史批評社,2008。 韓相一,《帝國之視線―日本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吉野作造與朝鮮問題》,首爾:saemulgyul,2004。 坂野潤治,《近代日本政治史》,臺北市 : 五南, 2008。 高麗大學韓國史研究所日治時代史研究室編,《殖民地朝鮮與帝國日本之地方制度關係法令比較資料集》,首爾:SunIn,2010。 松田利彥,《日帝時期參政權問題與朝鮮人》,首爾:國學資料院,2006。 愼鏞廈,《韓國抗日獨立運動史研究》,首爾:景仁文化社,2006。 姜東鎮,《日帝的韓國侵略政策史》,首爾:Hangil社,1980。 姜東鎮,《日本言論界與朝鮮(1910-1945)》,首爾:知識產業社,1987。 徐仲錫,《韓國近現代之民族問題研究》,首爾:知識產業社,1989。 朴贊勝,《韓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民族主義右派之實力養成論》,首爾:歷史批評社,1992。 金東明,《支配與抵抗以及協力》,首爾:景仁文化社,2006。 趙聖九,《朝鮮民族運動と副島道正》,東京:硏文出版,1998。 尹海東,《殖民地灰色地帶》,首爾:歷史批評社,2007。 韓日關係史研究論集委員會編,《日治殖民地支配的結構與性格》, 首爾:景仁文化社,2005。 吳美一,《韓國近代資本家研究》,首爾:Hanul,2002。 金允植,《李光洙與他的時代》Ⅰ•Ⅱ,首爾:Sol出版社,1999。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王乃信等翻譯,《臺灣社會運動史》第一冊/第二冊/第四冊, 臺北市 : 海峽學術出版,2006。 伊藤幹彥,《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政治思想的硏究―台灣抗日運動者政治思想的分析》,臺北市 : 鴻儒堂, 2005。 李永熾,《日本近代思想論文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1998。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1989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臺北市 : 允晨文化,2003。 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市 : 播種者出版,2007。 翁佳音,《臺灣武裝抗日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硏究所,1985。 連溫卿,《臺灣政治運動史》,台北縣板橋市 : 稻鄉,1988。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臺北市 : 麥田出版,2006。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臺北市: 遠流出版 ,2008。 張正昌,《林獻堂與台灣民族運動》,臺北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1980。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市:玉山社出版,2006。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臺北市: 前衛, 2002。 黃煌雄,《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臺北市 : 時報文化, 2006。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 (上,下)》,臺中市:晨星發行,2000。 楊碧川, 《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台北縣板橋市 : 稻鄉,1988。 E.Patricia Tsurumi,《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縣宜蘭市 : 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外文著作 Mark R.Peattie,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1895-1945,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1984.
Marius B. Jansen,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三、中日韓文期刊論文 文明基,〈從比較史脈絡上看1920年代韓國與臺灣之自治運動―以支配層的存在樣態與「中國」要因爲中心〉,《中國近現代史硏究 》,39(2008. 9):53-76。
Owen Miller,〈從歐洲中心主義和民族主義走向馬克思主義之普遍普遍主義(Marxism and East Asian history: from Eurocentrismand Nationalism to Marxist Universalism)〉,《馬克思21》5(2010.3):197-224。
森山茂德,〈現地新聞と總督政治―《京城日報》について〉,收入《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 7》, 東京都 : 岩波, 1992-1993。
後藤乾一,〈日本近代史研究と《亞細亞公論》―「アジアの中の日本を考える素材として―〉、收入後藤乾一外編,《亞細亞公論•大同公論》第1卷,東京:龍溪書舍,2008,3-36。
羅京洙,〈朝鮮知識人柳泰慶と《亞細亞公論》―移動•交流•思想―〉,收入後藤乾一外編,《亞細亞公論•大同公論》第1卷,東京:龍溪書舍,2008,37-62。
紀旭峰,〈「半殖民地中國」•「殖民地臺灣」知識人から見たアジア〉,收入後藤乾一外編,《亞細亞公論•大同公論》第1卷,東京:龍溪書舍,2008,63-90。 紀旭峰,〈雑誌『亜細亜公論』にみゐ大正期東アジア知認人の連携―在京台湾人と朝鮮人青年の交流を中心に〉,《亞細亞文化研究》17(2009.11):67-100。
紀旭峰, 〈安部磯雄の台湾論 : 大正期と昭和期の台湾訪問を手がかりに〉,出處不祥。
尹悳泳 ,〈1920年代中期民族主義勢力之政局認知與合法政治運動之展望―以《東亞日報》勢力為中心〉《韓國近代史研究》,53(2010.6): 73-107。
尹悳泳,〈1930年前後朝鮮總督府自治政策之界限與東亞日報派系之批判〉,《大東文化研究》73(2011.3):347-395。
林京錫,〈華盛頓會議前後韓國獨立運動陣營的對應〉,《大同文化研究》51(2005.9):275-304。
林京錫,〈三一運動前後韓國民族主義之變化〉,《歷史問題研究》4(2000.4):79-100。
Shim Won-Sup,〈有關阿部充家的京城日報時代行跡〉,《現代文學之研究》39(2009.10):587-611。
Shim Won-Sup,〈中村健太郎之「追憶阿部無佛翁」〉,《精神文化研究》118(2010.3): 161-181。
金承烈,〈威爾遜的民族自決主義與朝鮮的「三一運動」〉《歷史教育研究》14(2011.11):277-298。
李京塤,〈《學之光》之媒體上的特性與日本的影響1〉,《大東文化研究》48(2004.12):99-143。
Lee Yong-chang,〈韓末崔麟之日本留學與現實認識〉,《歷史與現實》41(2001.9):248-280。
金東明,〈日治下「同化型協力」運動之邏輯與展開―崔麟之自治運動謀求與挫折〉,《韓日關係史研究》21(2004.10):151-185。
具汏烈(Daeyeol Ku),〈「自由主義」列強與殖民地韓國(1910-1945)〉,《政治思想研究》,10.2(2004.11):85-114。
姜正民(Jung Min Kang),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韓國自由主義―自治論與殖民地自由主義〉,《韓國哲學論集》16(2005.3): 9-39。
陳翠蓮,〈大正民主與臺灣留學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台史所主辦,2011年8月24-25日。
吳叡人,〈臺灣非是臺灣人的臺灣不可〉,收入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2001,43-110。
張隆志,〈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1898-1906〉,收入國史館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臺北:國史館,2002,1235-1259 。 中塚明,〈朝鮮の民族解放運動と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收入《帝囯主義と植民地》,東京都 : 東京堂出版, 2001。
四、外文期刊論文
Edward I-te Chen, “Formosan Political Movements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1914-1937,”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1.3(May.1972):477-497.
Edward I-te Chen,“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 A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s of Political Control,”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30(1970):126-158.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6153019 100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153019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019101.pdf | 1092Kb | Adobe PDF2 | 4511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