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30
|
Title: | 1949年以前的費孝通:一段學術史與思想史的考察 無 |
Authors: | 張馭中 Chang, Yu Chung |
Contributors: | 劉季倫 張馭中 Chang, Yu Chung |
Keywords: | 費孝通 國共內戰 紳權 地主階層 知識份子 土地改革 |
Date: | 2011 |
Issue Date: | 2012-10-30 11:26:23 (UTC+8) |
Abstract: | 國共內戰時期費孝通撰寫大量時論文章,他的文章引發知識分子回應與批評。探究其理由,筆者認為他的文章所討論的議題,像是「紳權緩衝」或「鄉土復員」、「地主階層的出路」,觸及到知識分子對內戰的認知與自我定位的敏感神經,與當時的內戰僵局與時代氣氛有密切相關。 |
Reference: | 徵引書目 一、 費孝通中文部分 (一) 專書(依日期) 1. 《花籃瑤社會組織》,廣西省政研究專刊,1936。 2. 《祿村農田》,重慶:商務,1943。 3. 《雞足朝山記》,昆明:生活報導,1943。 4. 《人性與機器:中國手工業的前途》,上海:生活書局,1946。(與張子毅、張犖群、袁方合著。) 5. 《初訪美國》,上海:生活書局,1946。 6. 《內地農村》,上海:生活書局,1947。 7. 《重訪英倫》,上海:大公報,1947。 8. 《美國人性格》,上海:生活書局,1947。 9. 《生育制度》,上海:生活書局,1947。 10. 《民主.憲法.人權》,上海:生活書局,1947.4,第4版。 11. 《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1948。 12. 《鄉土重建》,上海:觀察社,1948。 13. 《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1948。 14. 《我這一年》,北京:三聯書店,1950。 15. 《江村經濟:長江流域農村生活的實地調查》,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7。(戴可景譯) 16. 《鄉土中國》,香港:三聯書局,1991。 17. 《逝者如斯——費孝通雜文選集》,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3。 18. 《費孝通文集》,共十五卷,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 19. 《師承.補課.治學》,北京市:三聯書局,2002.7。 20. 《雲南三村》,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2006。(與張之毅合著) 21. 《中國紳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惠海鳴譯) 22. 《費孝通全集》,共二十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3. 《生育制度》,收入於《鄉土中國》,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二)期刊雜誌(依日期) 1. 〈美國在旅程的盡頭〉,《觀察》,2:11(上海,1947.5.10),頁13-14,19。 2. 〈在紀錄與起碼之間流動著〉,《觀察》,2:13(上海,1947.5.24),頁12-13。 3. 〈有條件的父母之愛〉,《觀察》,2:15(上海,1947.6.7),頁9-12,20。 4. 〈不令人服輸的成功〉,《觀察》,2:16(上海,1947.6.14),頁13-14。 5. 〈猜不透上帝的意念〉,《觀察》,2:17(1947.6.21),頁10-12。 6. 〈蠻一點,孩子!〉,《觀察》,2:20(1947.7.12),頁12-14。 7. 〈道德上有個毒刺〉,《觀察》,2:21(1947.7.19),頁14-16。 8. 〈負了氣出的門〉,《觀察》,2:22(1947.7.19),頁14-16。 9. 〈論紳士〉,《觀察》,3:2(上海,1947.9.6),頁9-12。 10. 〈論知識階級〉,《觀察》,3:8(上海,1947.10.18),頁11-15。 11. 〈科舉與社會流動〉,《社會科學》,4:1(北京:清華大學出版,1947.10),頁2-19。(與潘光旦合著) 12. 〈小康經濟——敬答吳景超先生對「人性和機械」的批評〉,《觀察》,2:11(上海,1947.11.8),頁8。 13. 〈論師儒〉,《觀察》,3:18(上海,1947.12.20),頁10-12,7。 14. 〈聖雄甘地〉,《觀察》,3:23(上海:1948.1.31),頁4-6。 15. 〈關於『鄉土工業』與『紳權』〉,《觀察》,4.4(1948.3.12),頁,13-14,18。 16. 〈積鐵與鄭兆良〉,《觀察》,4:7(上海,1948.4.10),頁15-16。 17. 〈漫談桑梓情誼〉,《中國建設》,5:4(上海:中國建設出版社,1948.1),頁30-32。 (三)報紙(依日期) 1. 〈不是崩潰而是癱瘓〉,《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7.6.3。 2. 〈基層行政的僵化〉,《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7.9.23-24。 3. 〈再論雙軌政治〉(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二、三版,日期:1947.10.26。 4. 〈損蝕沖洗下的鄉土〉(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二、三版,日期:1947.11.30。 【以下為「鄉土復員論」系列文章】 5. 〈黎民不饑不寒的小康水準〉(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二版,日期:1948.1.11。 6. 〈地主階層面臨的考驗〉,《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2.14。 7. 〈申論鄉土工業(上)〉(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二版,日期:1948.3.7。 8. 〈申論鄉土工業(中)〉,《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3.9。 9. 〈申論鄉土工業(下)〉,《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3.23。 10. 〈自力更生的重建資本〉,《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5.28。 11. 〈自力更生的重建資本(續)〉,《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5.30。
二、 費孝通英文部分 (一) 專書 1. Fei Hsiao-Tung. Peasant life in China : a field Study of Country life in the Yangtze Valley. New York : AMS Press, 1976. 2. Fei Hsiao-Tung and Chang Chih-I, Earthbound China: A Study of Rural Economy in Yunna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49 . (二) 論文 1. Fei Hsiao-Tung, “Peasant and Gentry: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and Its Chang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2.1: 1(July 1946), 9. 三、 其他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Edmund Burke,何兆武、許振洲與彭剛譯,《法國大革命反思》,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2. 卜凱(J. Lossing Buck)主編,《中國土地利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翻印,1971年。 3. 千家駒、李紫翔編著,《中國鄉村建設批判》,上海:新知書局,1936,《國民叢書》翻印,第四編16。 4. 千家駒主編,《中國農村經濟論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民國叢書翻印,第二編,V.35。 5. 成漢昌,《中國土地制度與土地改革:20世紀前半期》,北京市:中國檔案出版,1994。 6. 艾愷,《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7.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鳞──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1995。 8. 吳文藻,〈功能派社會人類學的由來與現狀〉,《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9. 吳相湘編,《晏陽初傳:為全球鄉村改造奮鬥六十年》,台北:時報出版,1981。 10. 吳景超,《第四種國家的出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11. 李景漢,〈序言〉,《實地社會調查方法》,北平:星雲堂書局,1933,《民國叢書》翻印。 12. 李景漢編著,《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北平: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33。 13. 李新總主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大事記(1945-1946)》(第十一、二卷),北京市:中華書局,2011。 14. 杜贊奇著,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15.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1990。 16. 金沖及,《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2。 17. 韋伯(Max Weber),張漢裕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台北:協志工業出版,1989。 18. 韋伯,康樂、簡美慧譯,《支配社會學》,台北:遠流,1993。 19. 馬林諾斯基(B. Malinowski),丁嘉雲譯,《南海舡人: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土著之事業及冒險活動報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20.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2001。 21. 張仲禮,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5 。 22. 張冠生,《鄉土先知》,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3. 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上海:中華書局,1933),《民國叢書》翻印,第四編14。 24. 章元善、許仕廉編,《鄉村建設實驗(一)》,上海:中華書局,1934.4,《民國叢書》翻印。 25. 章元善、許仕廉編,《鄉村建設實驗(二)》,上海:中華書局,1935.9,《民國叢書》翻印。 26. 章元善、許仕廉編,《鄉村建設實驗(三)》,上海:中華書局,1936,《民國叢書》翻印。 27. 莊孔韶、林宗成譯,《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28. 許倬雲,《求古篇》,台北:聯經,2003。 29. 郭德宏,《中國近現代農民土地問題研究》,青島:青島出版社,1993。 30. 陳介玄,《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北:聯經,1994。 31. 陶希聖,《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長沙:岳麓書社,2009。 32. 陶希聖,《潮流與點滴》,台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33. 馮和法編,《中國農村經濟論》,上海:中華書局,1934,民國叢書翻印,第二編,V.35。 34. 楊清媚,《最後的紳士:以費孝通為個案的人類學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35. 董天民譯,《費孝通傳》,河南:河南出版社,2006。 36. 董時進,《中國農業政策》(文史叢書),重慶:商務印書館,1943。 37. 德里克(Arif Dirlik),翁賀凱譯,《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起源,1919~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8. 潘乃谷與王銘銘主編,《重歸「魁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9. 燕大社會學系編輯,《派克社會學論文集》,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1933。 40. 蕭錚,《蕭錚回憶錄:土地改革五十年》,台北市:中國地政研究所,1980。 41. 閻明,《一門學科與一個時代:社會學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二)論文(依照筆畫)
1. 〈社會學界消息〉,《社會學界》,2(北京,1928.6),頁311-312。 2. 〈發刊詞〉及〈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會的初步主張〉(附錄),《新路》,1:1(北平,1948.5.15),頁2。 3. 〈燕京大學社會學面面觀〉,《社會學界》,1(北京,1933),頁345。 4. Burton Pasternak,〈走在人類學路上:費孝通教授答客問(上、中、下)〉,《當代》,36-38(台北,1988.4-6),頁106-124:114-123;117-129; 5. 千家駒,〈中國的歧路〉,《中國農村經濟論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35),《國民叢書》翻印,第二編35),頁37-57。 6. 中國月刊資料室,〈費孝通論知識階級〉,《中國月刊》,10(台北,1972.2),頁29-37;費孝通,〈個人、群體、社會: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香港社會科學學報》,3(香港,1994),頁117-129; 7. 王振勳,〈費孝通的人文教育思想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8:2(台中:朝陽科技大學,2010.12),頁1-31。 8. 史靖,〈紳權的繼替〉,《觀察》,4:17(1948.6.19),頁12-13,19。 9. 布朗講詞,吳文藻編譯,〈對於中國鄉村生活社會學調查的建議〉,《社會學界》,9(北京,1936),頁81。 10. 全慰天,〈記陳達教授〉,《觀察》,2:8(上海,1947.4.19)頁19-20。 11. 冰心,〈我的老伴〉,收入:吳文藻,《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頁7。 12. 江沙,〈在荷澤解放區所見〉(上),《觀察》,4:1(上海,1948.3.6),頁13-15,18,19。 13. 江沙,〈在荷澤解放區所見〉(下),《觀察》,4:2(上海,1948.3.13),頁12-13,17,。 14. 何永佶,〈論中國的代議制度〉,《觀察》,4:11(上海,1948.5.8),頁5-7。 15.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激進與保守〉,《猶記風吹水上鱗》(北台:三民,1991),頁202,220。 16. 吳晗,〈再論紳權〉,《時與文》,3:9(1948.6.11),頁5-7。 17. 吳晗,〈論士大夫〉,《時與文》,2:21(1948.4.4),頁2-3、 18. 吳晗,〈論皇權〉,《觀察》,4:6(1948.4.3),頁6-8 19. 吳晗,〈論紳權〉,《時與文》,3:1(1948.4.16),頁2-3、 20. 吳淑鳳,〈走不出的「第三條路」——以《觀察》周刊撰稿人對戰後中國出路的探討為例〉,《一九四九: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館史,2000),頁191-210。 21. 吳景超,〈中國手工業的前途〉,《經濟評論》,1:12(上海,1947.8.16),頁4-7。 22. 吳景超,〈論耕者有其田之後〉,《新路》,1:2(北平:1948.5.22),頁2-5。 23. 李純青,〈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中國建設》,6:3(上海:中國建設出版社,1948.6.1),頁6。 24. 李景漢,〈中國社會調查運動〉,《社會學界》,1(北京,1927),頁80。 25. 李景漢,〈北京拉車的苦工〉,《現代評論》,3:62(北京,1926.2.3),頁185。 26. 李景漢,〈住在農村從事社會調查所得的印象〉,《社會學界》,4(北京,1930),頁1。 27. 李景漢,〈序〉,《定縣社會概況調查》,頁3-4。 28. 李紫翔,〈中國農村運動的理論與實際〉,收入千家駒、李紫翔編著,《中國鄉村建設批判》(上海:新知書局,1936),《國民叢書》翻印,第四編16,頁3。 29. 李福鐘,〈費孝通與中國農村發展之路〉,《歷史月刊》,209(台北,2005.6) 30. 杜正勝,〈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特從理論、方法與資料、課題論〉,收入於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1991),頁27-28。 31. 周炳琳等48人,〈我們對于政府壓迫民盟的看法〉,《觀察》,3:11(上海:1947.11.8),頁3。 32. 孟殊,〈「鄉土重建」讀後〉,《世紀評論》,4:13(上海:世紀評論出版社,1948.9.25) 頁14。 33. 林滄白,〈中國土地改革的初階〉,《時與文》,3:3(上海,1948.4.20),頁6-7; 34. 林滄白,〈如何實現「耕者有其田」〉,《時與文》,3:5(上海,1948.5.14),頁4-6。 35. 秦柳方,〈土地改革與農業生產:與董時進先生論土地分配問題〉,《時與文》,3:15(上海,1948.7.30),頁1-6。 36. 姜慶湘,〈中國經濟會崩潰?〉,5:1(上海:中國建設出版社,1947),頁4-9。 37. 姜慶湘,〈再論「城」「鄉」對立的經濟關係〉,《中國建設》,5:5(上海:中國建設出版社,1948.2.1),頁35。 38. 施復亮,〈中間派在政治上的地位與作用〉,收入時代文化出版社編,《中國往何處去(上)》,(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1949.2),頁72-92。 39. 施復亮,〈中間派的政治路線〉,收入於《中國往何處去》(上冊),(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1949.2),頁3-13。 40. 施復亮,〈廢除剝削與增加生產〉,《觀察》,4:3(上海,1948.3.20),頁7-9。 41. 施復亮,〈論自由主義者的道路〉,《觀察》,3:22(上海,1948.1.24),頁3-5。 42. 胡慶鈞,〈從保長到鄉約〉,收入於吳晗與費孝通主編,《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1948),頁144-146。 43. 胡慶鈞,〈費孝通及其研究工作〉,《觀察》,4:24(上海,1948.8.7)頁23。 44. 胡慶鈞,〈論保長〉,《觀察》,3:17(上海,1947.12.20),頁11-13。 45. 胡慶鈞,〈論紳權〉,吳晗與費孝通編,《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1948),頁119-120。 46. 孫本文,〈文化失調與中國社會問題〉,《社會學界》,3(北平,1929),頁19。 47. 晏陽初,〈序〉,《定縣社會概況調查》。頁1。 48. 袁方,〈論商賈〉,3:19(1948.1.3),頁12-14。 49. 袁翰青,〈知識青年的道路〉,原刊處《北大半月刊增刊》,又刊載〈觀察文摘〉,《觀察》,4:13(上海:1948.5.22),頁19。 50. 馬林諾斯基,〈江村經濟 序〉,收入:戴可景譯,費孝通著,《江村經濟:長江流域農村生活的實地調查》,頁5。 51. 國史館中華民國史學術志編纂委員會編,〈社會學〉,《中華民國史學術志(初稿)》(台北市:國史館,1996),頁190。 52. 張東蓀,〈告知識份子〉,《觀察》,4:14(上海,1948.5.29),頁19。 53. 張東蓀,〈我亦追論憲政兼及文化的診斷〉,《觀察》,3:7(上海,1947.10.11),頁5。 54. 張東蓀,〈和平何以會死了?〉,《觀察》,2:6(上海,1947.4.5),頁25。 55. 張東蓀,〈知識份子與文化的自由〉,《觀察》,5.11(上海,1948.11.6):4。 56. 張東蓀,〈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與文化上的自由主義〉,4:1(上海,1948.2.28),頁3-5。 57. 張東蓀,〈追述我們努力建立「聯合政府」的用意〉,《觀察》,2:6(上海:1947.4.5),頁5。 58. 張東蓀,〈經濟平等與廢除剝削〉,《觀察》,4:2(上海:1948.3.6),頁3-5。 59. 張東蓀,〈增產與革命:寫了「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以後〉,原刊於《中建》第三卷第四期,轉刊於「觀察文摘」,《觀察》,4:24(上海,1948.8.7),頁26-27。 60. 梁漱溟,〈略論中國政治問題〉,《觀察》,3:14(上海:1947.11.29),頁9-11。 61. 梁漱溟,〈預告選災、追論憲政(上)〉,《觀察》,3:4(上海,1947.9.20),頁7。 62. 梁漱溟,〈預告選災、追論憲政(下)〉,《觀察》,3:5(上海,1947.9.27),頁10。 63. 笪移今,〈論當前的土地問題〉,《觀察》,4:6(上海,1948.4.3),頁3。 64. 許仕廉,〈一個市鎮調查的嘗試〉,《社會學界》5(北京,1931),頁110。 65. 陳翰笙,〈現代中國的土地問題〉,收錄於馮和法編,《中國農村經濟論》,頁208-213。 66. 陶孟和,〈序〉,《定縣社會概況調查》,頁1。 67. 賀欣〈地方的興起與「政治雙軌」的淤塞:重讀費孝通的《鄉土重建》〉,《香港社會科學學報》,27(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4),頁27-40。 68. 馮契,〈知識份子的徬徨〉,《時與文》,2:24(上海,1948.3.26),頁5。 69. 楊人楩,〈自由主義往何處去?〉,《觀察》,2.11(上海,1947.5.10),頁3-6。 70. 楊清媚,《在紳士與知識份子之間》,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論文,2009。 71. 董時進,〈土地分配問題(上)〉,《經濟評論》,3:10(上海,1948.6.12),頁4-5。 72. 董時進,〈土地分配問題(下)〉,《經濟評論》,3:10(上海,1948.6.12),頁5。 73. 趙承信,〈社區調查與社區研究〉,《社會學界》9(北京,1936.6),頁157-165。 74. 劉能譯,費孝通著,〈《雲南三村》英文版「導言」與「結論」〉,收入於劉興豪編,《江村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頁486-522。 75. 樊弘,〈只有兩條路!〉,《觀察》,4:7(上海,1948.4.10),頁3-4。 76. 樊弘,〈與梁漱溟張東蓀兩先生論中國文化與政治〉,《觀察》,3:14(上海,1947.11.29),頁5-8。 77. 蔡錦昌,〈從論社會科學研究的語言與意識問題:評介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思與言》,21:5(台北,1984.1),頁93-96。 78. 儲安平,〈中國的政局〉,《觀察》,2:2(1947.3.8),頁8。 79. 謝美娥,〈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問題的論爭:以J. L. Buck、費孝通、R. H. Myers以及黃宗智為中心的比較〉,《史耘》,9(台北:師大歷史學系,2003.9),頁85-108。 80. 韓明謨,〈中國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發展的三個里程碑〉,收入謝立中主編,《從馬林諾斯基到費孝通:另類的功能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223。 81. 關國煊,〈費孝通〉,《傳記文學》,519(台北:傳記文學,2005.8),頁132-152。 82. 觀察通信版,〈沈默中的潘光旦、費孝通〉,《觀察》,1:1(上海,1946.9.1),頁24。 83. 馮蓀,〈評中共「土地法大綱」〉,《經濟評論》,2:22(上海,1948.3.6),頁3-4。 四、 其他英文部分 (一) 專書 1. R David Arkush, Fei Xiaotong and Soci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81. 2. Robert P. Hymes,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E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二) 論文 1. Robert Hartwell,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1982):365-442. 五、 報刊(依日期) 1. 燕鳴軒,〈論基層行政的僵化:讀費孝通言論後的補充意見〉,《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7.10.19 2. 黃明正,〈從經濟角度看基層行政的僵化〉,《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7.11.16。 3. 王惠珍,〈我也談農村復原〉,《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2.26。 4. 〈土地問題(本報第十七次時事座談會)〉,《大公報》(上海版),第三、四版,日期:1948.4.12。 5. 殷憂,〈一篇鄉土報告:並給費孝通先生作鄉土論著參考〉,《大公報》(上海版),日期:1948.4.16。 6. 漆琪生,〈土地改革面面觀〉〔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三版,日期:1948.4.18。 7. 汪馥蓀,〈資本.鄉土工業.工業化〉(星期論文),《大公報》(上海版),第二版,日期:1948.5.30。 8. 朱學勤,〈費孝通先生訪談錄〉,《南方週末》,2005年4月28日。 六、 網址 1. 劉緒貽,〈憶先師吳文藻和師母謝冰心〉,網址:http://www.aisixiang.com/data/detail.php?id=15572,日期:2011.2.11。 2. 林耀華、陳永齡與王慶仁,〈吳文藻傳略〉,網址:http://wenku.baidu.com/view/755e038002d276a200292e6b.html,時間2012.4.29; 3. 瞿同祖、趙利棟,〈為學貴在勤奮與一絲不苟——瞿同祖先生訪談錄〉網址:http://www.artx.cn/news/43696.html,時間:2012.4.29。 七、 政治大學圖書館〈民國38年前重要剪報資料庫〉 網址:http://enterprise.lib.nccu.edu.tw.ezproxy2.lib.nccu.edu.tw/38clip/
1. 〈吉遼解放區人口增至五百萬 土地改革進行中〉香港《華商日報》,日期:1047.11.2。 2. 賀昌群,〈現代中國政治社會的大矛盾〉(星期論文),《大公報》(重慶版),1946.4.15。 3. 〈中國土地會議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華商日報》(香港),日期:1947.10.15。 4. 〈中共土地會議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香港《華商日報》,日期:1947.10.15。 5. 〈中共現階段之「土地改革」運動〉(社論),《武漢日報》,1947.11.21。 6. 〈土地法在蔣區影響很大.蔣美極為震撼.美報承認人民支持中共〉,香港《華商日報》,日期:1947.12.7。 7. 葉青,〈土地問題在中國政治中之地位〉,南京《和平日報》,日期:1948.1.2。 8. 地政與民主政治——地政局長蕭訓二十三日晚廣播詞〉,湖南《中央日報》,日期:1948.2.14。 9. 〈中國土地改革協會宣言〉,《申報》(上海),日期:1948.3.21。 10. 〈有人晏陽初積極參與 美援蔣新陰謀 撥援蔣款交晏推行「鄉建」南京御用教授又有新把戲〉,香港《華商日報》,日期:1948.3.22。 11. 〈戰士授田與耕者有其田〉(社論),《中央日報》南京,日期:1948.3.31。 12. 〈如何實行土地改革〉(社評),《大公報》(上海版),日期:1948.4.13。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5153019 100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153019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019101.pdf | | 354Kb | Adobe PDF2 | 1799 | View/Open | 019102.pdf | | 193Kb | Adobe PDF2 | 1548 | View/Open | 019103.pdf | | 11087Kb | Adobe PDF2 | 355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