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2)。「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2012年1月11日,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7。 王天佑(2002)。「比較原漢國中學生家庭背景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模式」。社會文化學報,14,101-130。 王文娟、李華夏、吳惠林、鄒繼礎(譯)(1997),貝克(Gary S. Becker)著。「家庭論」。台北市:立緒文化。 王光宗(2003)。「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妙如(2005)。「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私立明道管理學院教育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1999)。「階層化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台北:台大社會學系。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台北:台灣社會學社。 王珮琳(1988)。「母親離婚後生活調適其學齡子女自我觀念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臺灣教育,626,25-31。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大陸及外籍子女學校適應狀況調查報告」。 台南縣政府教育局(2002)。「新移民女性子女進入小學後所遭遇的問題調查報告」。 石培欣(1999)。「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玉玲(2002)。「澎湖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進財(1991)。「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實施九年一貫國教成效差異評估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2)。「100年12月台閩縣市原住民族人口-按性別族別」。2012年1月30日,取自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0C3331F0EBD318C2ED356DDA807B4BA2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b)。「99年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2011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19F6DD25969C101D&DID=0C3331F0EBD318C2CC5DDCF19C1274AE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c)。「99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2011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C5FBC20BD6C8A9B0&DID=0C3331F0EBD318C2808308C8D244806C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林慶信(2004)。「漢學童之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較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37-55。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明麗(2010)。「台灣新移民國小學業的學業成就:微觀與宏觀資料的連結」。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李建興、簡茂發(1992)。「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台北:教育部研究委員會。 李連珠譯(2003)。Ken Goodman原著,「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信誼。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以TEPS資料庫資料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1-48。 李瑞娟(2006)。「外籍配偶子女國小一年級國語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新竹縣竹北市、竹東鎮為例」。私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湘琳(2003,2月26日)。「遠嫁寶島 語言是最大障礙」。中國時報,13版。 官孟璋(2003)。「原住民高中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原之社』的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1976)。影響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分析與探討。高雄師院學報,4,167-221。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佑星(2007)。「影響國民小學新住民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忠仁、賴金河(2004)。「台北縣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就讀國小時語文程度調查研究報告」。北縣成教,24,31-53。 林松齡(1999)。「母親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文化資本、經濟資源、與監督角色的比較」。台大社會學刊,27,71-105。 林清標(1998)。「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關聯性-以台東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男(1988)。「國小學生家庭背景、父母參與及學業成就的關係」。輔導學報,11,95-141。 林義男(1993)。「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與學業成就的關係」。輔導學報,16,157-212。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如芬(2009)。「探究低年級『新台灣之子』的英語學習—以雲嘉南地區的學童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8,71-99。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希勇(2004)。「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永寶(1995)。「原住民學生學習現況調查研究」。國教園地,51,54-71。 凌平(2001)。「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曉娟(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季刊,39,45-92。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19, 95–139。 翁毓秀(2004)。「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5,109-115。 翁毓秀(2004)。「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5,109-115。 高國欽(2004)。「對於外籍配偶及子女增加問題,我國教育因應方法之研究」。載於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211-232,花蓮:花蓮師院。 張京媛(1995)。「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 張芳全(2006)。「影響數學成就因素在結構方程式模型檢定:以2003年台灣國立生TIMSS資料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163-195。 張建成(1994)。「教育擴展過程中台灣土著的教育成就」。教育研究資訊,2(3),23-37。 張建成、黃鴻文、譚光鼎(1993)。「少數民族教育的理論與實際」。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張琇喬(2000)。「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張善楠(1997)。「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關係-台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台東師院學報,8,27-52。 張善楠、黃毅志(1997)。「原漢族別、社區與學童學業成績關聯性之因果機制」。少數族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收錄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張惠芬(2008)。「原住民學生課業輔導與文化傳承:奇拿富社區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張慧貞(2005)。「外籍配偶子女數感表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統計處(2011a)。「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2011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教育部統計處(2011b)。「99學年原住民學生概況分析」。2011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莊文連(2009)。「宜蘭縣外籍配偶子女與原漢學童之國語文學力測驗成績差異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 許綺婷(2002)。「探討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英語科之表現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添財、陳星貝(2006)。「新台灣之子教學變革新思維」。台灣教育,37-46。 陳玉娟(2006)。「臺灣地區外籍配偶子女教育政策及其執行之研究-以國民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陳伶姿、游宗穎、周振和(2005)。「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輔導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陳作忠(2003)。「屏東地區原住民族國中生家庭因素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和貴(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及易犯錯誤類型之比較研究-以屏東縣多元文化族群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07)。「台灣地區國中生背景因素及中介因素與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陳怡靖(1999)。「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 師苑。 陳枝烈(2001)。「文化差異與兒童學習的關係」。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師範學院多文化教育研究所。 陳芸鍾(2010)。「不同背景學齡前幼兒之減法原則的理解與認數能力」。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志(1998)。「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生作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新(2007)。「影響台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因素之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及原漢學童差異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9-104。 陳梅嬌(2009)。「雲林縣國小低年級學童英語學習環境、學習興趣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新移民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碩士論文。 陳順利(1999)。「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源湖(2003)。「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探析」。教育部社教司『九十二年全國外籍新娘成人教育研討會』手冊,75-85。 陳樹城(2002)。「國中學生人格傾向、休閒活動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嘉誠(2001)。「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正(2003)。「從文化脈絡中的教育主體談原住民學生之學習適應-以蓮邊國中的德魯固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琴(2008)。「馬祖地區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龍永(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教養方式、親師溝通方式對學童學習適應、學業表現之影響-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比較」。私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雪萍(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校外英語補習之背後因素與對英語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文彦(2004)。「英語補習與國小學生英語學業成就關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艾俐(2003)。「台灣變貌:下一代衝擊-新台灣之子」。天下雜誌,271,101-102。 楊宜芳(2010)。「新移民學童家庭因素對其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的影響-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肅棟(1999)。「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聯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肅棟(2001)。「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東縣國小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創刊號,209-247。 楊慧美(2002)。「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自然科之表現的關係」。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溫明麗(2006)。「我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 葉明芳(2005)。「原漢國小學童補習行為與學業成績的差異之探討-以台東縣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 劉永元(1988)。「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美倫(1999)。「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子女的學習障礙及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毓智(2002)。「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蔡榮貴、楊淑朱、賴翠媛、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外籍與大陸配偶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9-240。 蔡鴻琦(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私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淵全(1997)。「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婚姻與生活初探-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彩琴(2005)。「台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保禎(1993)。「家庭環境診斷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建成(2009)。「台南市國小學生文化資本與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敏志(1990)。「單親兒童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秋季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亞恆(2004)。「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孟穎(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季宏(1973)。「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1-258。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敏娥(2006)。「探討影響國小二年級漢原族群學童的加減運算學習成就之因素及其解題錯誤類型之分析」。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光鼎(1997)。「原住民教育的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6,36-44。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蘇筱楓(2005)。「台灣、中國與東南亞新娘之子女的國語文能力與學業表現」。私立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重發(2003)。「家庭教育介入外籍新娘子女學前發展模式與策略」,幼兒教育年刊,12,189-205。
二、西文部分 Astone, N. M. & Mclanahan, S. S.(1991). Family Structure, Parental Practices and High School Complet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6, 309-320. Bernstein, B.(1977). Class, codes and control(vol.1):Theoretical studies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Coleman, J.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of Sociology,94, 95-120. Fan,C.Cindy & Yougin Huang(1998).Waves of Rural Brides :Female Marriage Migration in China . A.A.A.G88(22), 227-251. Felson, R. B., & Trudeau, L. (1991).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4, 113-126. Fossett, M. A. & Kiecolt, K. J. (1991).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the sex ratio:Alternatives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3(4), 941-957 Lynch, J. (2002). Parents’self-refficacy beliefs, parents’ gender,children’s reader self perceptions,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gender.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5(1), 54-67. Marsh, H. W., Byrne, B. M., & Shavelson, R. (1988). A multifaceted academic self-concept: It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 366-380. Stevenson, D. L., & Baker, D. P.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6), 1639-1657. Teachman,J.D.(1987).Family Background,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2(4),548-557. Tasi, S. L. & Walberg, H. J. (1983).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productivity i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5), 265-272. Upadhyay, R. R. (1987). Socio-economic and background factors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 educationalcase study of Birgarj, Nepal. The University ofConnecticut, PHD. Harris, C. R. (1993). Identifying and serving recent immigrant children who are gifted [Electronic version]. Retrieved August 27, 2004, from ERIC Digests [E520]. Wong, R., & Sin, K. (1998).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es of family environment in education:The case of socialist czechoslovakia.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 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