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37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92/144379 (79%)
造访人次 : 51209669      在线人数 : 9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375


    题名: 媒介消費與網路主動學習: 以YouTube網路舞蹈學習為例
    Media consumption and internet active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youtube dance learning
    作者: 王安妮
    Wang, An Ni
    贡献者: 黃葳威
    Huang, Wei Wei
    王安妮
    Wang, An Ni
    关键词: 傳播模式
    媒介消費
    數位學習
    自我效能
    Communicative models
    Media consumption
    Online learning
    Self-efficacy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30 10:54:18 (UTC+8)
    摘要: 本研究為個案質化訪談,欲了解小明這位青少年。他特別重度使用電視電腦、天生無法學習,且家中無父母陪同關心,但卻能夠持續使用網路消費與學習;其中的原因,令人感到興趣。

    研究參照布爾迪的建議,同時分析網路環境與青少年個案主體。研究發現,網路文本設計了多樣具有消費與流行意涵的元素,吸引小明願意來學習。另外,小明雖然本身無法學習文字,但是從網路舞蹈的世界中,找到了認同感;這正向學習的出口,使他不僅是花費時間在電腦上,而能提升他的學習認知與自我效能。他在學習認知領域上,從基本的知識階層提升至綜合應用;在自我效能面向,他能享受網路學習情境,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步調,創意展現自己,找到社會模仿對象,甚至培養了正向的人生觀。
    This case study is an individual depth inter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is teenager--Ming. He uses TV and computers heavily, has an inborn inability to learn, and when he comes back home, there are always no parents accompanying. However, he continues to use a computer to consume and learn things, and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interesting.

    This study consults Bourdieu`s suggestion, analyzing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the teenager him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 texts of Net design contain multiple elements of consumption and fashion, which draws Ming to learn. More, though Ming himself can`t learn written languages, he finds a sense of identity in the world of online dance learning, and this positive way of learning makes him not only just spend time on the Net, but also enhance his cognitive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former, he elevates his learning from knowledge to integration; in the latter, he enjoys the online contexts, masters his way and pace of learning, shows himself creatively, finds out his models from the society, and even develops a positive outlook o lif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e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2011)。取自網頁http://eteacher.edu.tw/About.aspx
    〈大學通識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2009)。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140.113.75.124/Ch.1/c.html?Act=35
    王梅玲等編著 (2002)。圖書館使用實務。台北縣:空大,頁19。
    王日宏 (2008)。《台東縣高中生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與學習網路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威翔 (2008)。《探討線上影音分享網站之使用行為意圖研究-以YouTube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博士班論文。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分眾導覽-國小/國中〉(2011)。取自教育部網頁
    http://www.edu.tw/populace.aspx?populace_sn=2
    〈白絲帶關懷協會2010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取自媒體探險家網頁
    http://www.mediaguide.nccu.edu.tw/
    〈布魯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2012年7月2日)。取自網頁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51109796
    朱全斌 (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台北:遠流。
    李美華 (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 台灣青少年收看偶像劇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飛龍 (2007)。《2000-2006年排灣地區有關數位學習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偉 (2010)。《數據會說話? PTT大聯盟球迷觀看方式的鬥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思慧(2008)。《布希亞的文化消費理論: 以宗教迎神活動為例》。淡江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姿漫 (2010)。《MyYouTube:根據影片的評論者與使用者的喜好推薦YouTube影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朱華瑄譯 (2005)。《迷文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Matt Mill, ﹝2002﹞. Fan Cultures. Routledge.)
    吳翠珍、陳世敏 (2009)。〈媒體素養:傳播教育通識化的途徑〉,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編),《台灣傳媒再解構》,頁396。台北:巨流。
    林富美 (2002)。〈台灣媒體工會意識與集體行動之初探〉,《新聞學研究》,73:63-94。
    林美賢 (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多元評量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
    林富美 (2003)。〈試論名聲基礎與專業自主的弔詭:類型、產製常規與權力分析〉,「傳播研究與台灣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木柵。
    林家瑩、徐富珍校訂,邱泯科等譯 (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原書 Earl Babbie, [2002].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Singapore: Wadsworth. )
    林婉菁 (2008)。《反思Web2.0併購現象與商品化問題-以『Google併購YouTube』為例》。國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娛百新聞- 羅志祥拍攝愛的主場秀MV 大手筆進攻紐約歌劇院〉 。取自YouTube網頁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rWFNrx6Cw
    梁家玉 (2011)。《自我效能對網路合作學習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電資學院學程碩士班論文。
    柯錦玲 (2011)。《跨國網路交流對偏鄉國小學生學習之影響評估》。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 。
    張淑綺 (2000)。《我是誰? 以青少年的再現—以平面媒體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
    張義輝 (2009)。《大學圖書館應用YouTube影音分享網站行銷之研究》。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教育部大專院校通識課程「資訊素養與倫理」數位教材推廣及教學應用計畫〉。取自網頁 http://ile.cs.ccu.edu.tw/View.aspx?page=2,1,102
    陳芸芸譯 (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Denis McQuail, ﹝2000﹞.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Inc.)
    陳芸芸譯 (2002)。《媒介、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James Lull, ﹝2000﹞.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Policy Press.)
    陳德懷、黃亮華 (2003)。《邁向數位學習社會》。台北:遠流出版。
    陳玉箴譯 (2005)。《媒介與傳播研究法指南:質性與量化方法論》,台北縣:韋伯文化。(原書Klaus Bruhn Jensen, ﹝2002﹞. A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outledge Inc.)
    陳年興、楊錦潭 (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縣:博碩文化。
    陳慶民 (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遊戲使用行為與電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科技班碩士論文。
    陳詩螢 (2008)。《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行為研究-以YouTube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心儀 (2009)。《從哈利波特現象論媒介建構與文化商品消費》。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亭瑜 (2010)。《歌唱選秀節目素人明星的產製與消費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齡儀 (2008)。《電視新聞影像素養研究:社會符號學的觀點》。中華傳播研究2008年研討會論文。
    曾淑賢 (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台北:文華圖書。
    曾鼎雲 (2011)。《非刻意語言學習:透過歌詞學習字彙》。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
    黃光玉等譯 (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台北:風雲。(原書:Arthur Asa Berger. [2004]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London, UK: Sage.)
    黃佳琳 (2007) 。《學習者在網路教學環境中自我效能、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秋翰 (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能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楟惠 (2010)。《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資訊素養、資訊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黃菁菁 (2010年3月25日)。〈日本俊男美女,流行嘟個鴨嘴〉,《中時娛樂電子報》。取自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 -news-cnt/0,5020,110511+112010032500001,00.html
    葉韻蘋 (2010)。《高中生參加小論文比賽資訊素養差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愛的主場秀〉(2011年6月8日)。取自YouTube網頁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E7MUkY83Q&feature=related
    〈YouTube創意夢想家〉(2012年1月20日)。取自YouTube網頁
    http://www.youtube.com/creators/index.html
    〈YouTube廣告〉(2012年1月20日)。取自YouTube網頁
    http://www.youtube.com/advertise/
    〈YouTube統計資料〉(2012年1月21日)。取自YouTube網頁
    http://www.youtube.com/t/press_statistics
    〈YouTube與Google合賣的商品〉(2012年1月20日)。取自YouTube網頁
    http://www.google-store.com/index.php?cPath=31
    〈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網〉(2011年3月2日)。取自網頁http://medialiteracy.tw/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3&Itemid=150
    趙培華 (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偉妏譯 (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台北:韋伯文化。(原書:Featherstone M.﹝2007﹞.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UK: Sage.)
    蔡佩瑜 (2010)。《Youtube病毒行銷不病毒行銷不? 探討Youtube平台上影響口碑宣傳與品牌偏好平台上影響口碑宣傳與品牌偏好因素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宇君 (2004) 〈逃逸Sassure語言系統之外: 能指與所指的結合、瓦解與再結合〉,《中華傳播學刊》,6:35-5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取自網頁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php
    鍾佩君。(2010)《有影無隱?影音傳播隱私管理測量研究:以影音社交網站YouTube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東昇。(2010)《在YouTube之大提琴自學系統》。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藍毓仁譯 (2008)。《研究法系列:質性研究方法》,台北市:巨流。(原書Jane Ritchie, Jane Lewis, ﹝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ies and Researchers. Sage Pub.)
    羅世宏等譯 (2008)。《質性資料分析 文本、影像及聲音》。台北:五南。(原書: Martin W. Baucer &George Gadkell. [2000].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Text, Image and Sound, a practical handbook. London, UK: Sage.)
    《攝影課程講義》(2002)。取自http://woa.mlc.edu.tw/viewitem.jsp?itemid= 00000000004716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6453001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300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300101.pdf2421KbAdobe PDF2139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