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26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37210      Online Users : 9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264


    Title: 1990年後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政治局常委建構之分析-
    The Study of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al succession after 1990 - construct analysis for the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Authors: 王似華
    Wang ,Szu Hua
    Contributors: 朱新民
    Zhu, Xinmin
    王似華
    Wang ,Szu Hua
    Keywords: 制度化
    政治繼承
    Institutionalization
    political succession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0:31:46 (UTC+8)
    Abstract: 自從十五大以來人事佈局,中共已形成政治局常委屆齡不尋求連任的慣例,退休年齡也從十五大的70歲降到十七大的68歲,此將對派系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中共亦透過「梯隊接班」模式來長期培養中青年幹部的方法,避免現任領導人死亡或解職後出現權力真空的狀態,並有效降低派系使用暴力手段解決政治繼承問題,有助於政局穩定。
    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1990年以後政治局常委之政治繼承,並就其年齡限制、任期制、梯隊接班與集體領導等制度面向觀察,以及分析影響中共政治繼承制度化之因素,來評估中共政治繼承是否進一步深化與制度化,並希望透過本論文的探討,據以窺測中共領導階層之政治繼承未來可能之走向與發展趨勢。
    Since the big 15th personnel arrangement , the CPC has b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age is not seeking re-election practices.In addition, the CPC through the "echelon succession" model to long-term culture method of middle-aged cadres,to avoid death or dismissal of the current leader of the state of the power vacuum,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ctions to use violent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itical succession,contribute to politic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1990 after the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Political inheritance and the age limit, the tenure system, echelon succession and collective leadership system-oriente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influenced the CPC`s political inherit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o asses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al succession whether to further deepen and institutionalize .And hope that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in this thesis, to look into the depths of the political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leadership possible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ends.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時期文獻資料選編(一),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二室1987年編。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檔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檔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林彪事件原始檔彙編(臺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1974年。
    「政治體制改革資料選編」編寫組,政治體制改革資料選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
    2009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印,2009年。
    Andrew J. Nathan著,何大明譯,中國政治變遷之路(臺北:巨流,2007年)。
    丁望,十六大與後影響力(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3年)。
    丁望,北京跨世紀接班人(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1997年)。
    丁望,胡錦濤與共青團接班群(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5年)。
    丁望,曾慶紅與夕陽族強人(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0年)。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臺北:新新聞化事業公司,2002年)。
    中央軍委法制局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法選編(1949~199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文獻選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
    中共「十五大」評析專輯,中共研究雜誌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全兩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全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全兩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198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讀(全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992年、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全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全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全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1997年、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陳雲論黨的建設(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鄧小平年譜(全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第5卷(1976~1988)(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1921-1997) (附卷一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主編,黨的組織工作大事記1978-198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初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中國共產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課題組,黨政領導幹部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課題組,黨政領導幹部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中共黨政軍組織人事表解(臺北:法務部調查局,1991年)。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6日通過(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版)
    中國共產黨黨章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國共黨主義青年團章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中國組織別人名簿(China Directory)(Japan:Radiopress,1982年至2010年各版)。
    仁慧文,中南海跨世紀領導層(香港:太平洋世紀研究所,1998年)。
    天兒慧,黃英哲、張明合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臺北:草根出版社,2001年)。
    王年一,1949-1989年的中國-大動亂的年代(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健民,「共產主義之移植」,中國共產黨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王健康、曉書、石謙主編,中國黨政制度全書(吉林:吉林攝影出版社,2003年)。
    王德祥、徐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註釋(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年4月)。
    北京大學法律系憲法教研室、資料室主編,憲法資料選編(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頁309。
    任知初,跨世紀接班班人-胡錦濤,(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任華一,第六代中共末代接班群,(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朱光磊著,李炳南主編,中國政府與政治(臺北:揚智文化,2004年)。
    朱新民,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一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臺北:永然出版社,1991年)。
    何思因、陳德昇、耿曙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與成果(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何若涵,江澤民和他的時代(臺北:月旦出版社,1993年)。
    吳仁傑,2005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8月)。
    吳仁傑,2006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6年8月
    吳仁傑,2007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7年8月)
    吳仁華,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Alhambra,加州:真相出版社,2009年)。
    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10月)。
    吳國光,趙紫陽與政治改革(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11月)。
    吳國光、王兆軍,鄧小平之後的中國:解析十個生死攸關的問題(臺北:世界出版社,1994年3月) 。
    吳鳴,李克強與團派群英(香港: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
    吳稼祥,角力十六大(香港:明鏡出版社,2002年)。
    李光平,政治共識與政治穩定(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巨流出版社,2007年)。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辨證。(臺北:生智文化,2003年)。
    李英明、關向光編著,中國研究的多元思考。(臺北:巨流出版),2007年。
    李壽初,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翠賢主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發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初版)。
    李鐵映,論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
    阮銘,中共人物論(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年)。
    宗多吉,六虎相爭十八大,(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林尚立,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初版),
    林嘉誠、朱宏源編著,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圖書,1994年3月)。
    林蘊暉、範守信、張弓,1949~1989年的中國:凱歌行進的時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武國友,交鋒與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版社,1999年)
    南雷,太子黨天下(香港: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9月)
    姜華宣、張蔚芹、蕭蛙主編,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紀事(1921-2001)(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初版)
    姜華宣、張蔚萍主編,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紀事(1921~2001)。
    施九青,當代中國政治進行機制,第二版,(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胡偉,政府過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夏禹龍、顧肖榮主編,20年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
    夏禹龍、顧肖榮主編,20年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
    夏飛、楊青溪,十八大中央爭角,(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夏飛、楊韻、白曉雲著,十七大之變,(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夏飛、楊韻、白曉雲著,太子黨和共青團-習近平PK李克強(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徐斯儉、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臺北:五南,2007年4月)。
    恩格思,反杜林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6月)。
    浦興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馬建中,政治穩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8月)。
    馬畏安:《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
    高皋,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上下兩卷):趙紫陽回天乏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火與血之真相: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紀實(臺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1989年)。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10(臺北:五南,2010年)。
    張友漁、王叔文,法學基本知識講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
    張文正編,黨的領導概論(修訂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9年)。
    張全景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教程(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1997年)。
    張良,中國「六四」真相(上冊) (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年)。
    張京育主編,自由之血民主之花:中國大陸民主的坎坷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9年)。
    張樹軍、齊生主編,紅色決策-中國共產黨八十年重大會議實錄(上下兩冊)(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張靜如主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史叢書-從一大到十七大(北京:萬卷初版公司,2007年)。
    張鑫,「法律觀念在中國大陸」,翁松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曹志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制度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章家敦(Gordon G. Chang)。《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侯思嘉、閻紀宇譯。臺北:雅言文化,2002年。
    第五屆中、美、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臺北:政大國關中心,1976年)。
    莫里司,邁斯納(Maurice Meisner)著,杜蒲、李玉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中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月)。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四版(臺北市:中國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與政大東亞研究所,1982年)。
    郭華倫主編,中共問題論文集,增訂本(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2年)。
    郭道暉,法的時代精神(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年)。
    郭德宏、張湛彬、張樹軍主編,黨和國家重大決策的歷程(第五卷),(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年)。
    陳一諮、嚴家祺,趙紫陽與中國改革,(香港:明鏡出版社,2005年)。
    陳小雅,天安門之變:八九民運史(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6年)
    陳小雅,天安門之變─八九民運史(臺北:風雲時代,1996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黨革命七十年(全兩冊),《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二版二刷)。
    陳瑞生、龐元正、朱滿良編,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政治體制改革卷(大連:大連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陳麗鳳,中國共產黨領導體制的歷史考察(1921-200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頁297。
    曾慧燕,中國大陸學潮:1986~1987 (臺北:萬盛出版公司,1989年)。
    覃玉民,第五代中共十八大主角,(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
    楊中美,中國即將發生政變─解析政變前後的九大關鍵(台北:時報出版社,2011年6月)。
    楊中美,新紅太陽:中共第五代領袖(臺北:時報文化,2008年5月。
    楊中美,中共跨世紀接班人:胡錦濤(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9年1月)。
    楊中美,江澤民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9月)。
    楊中美,胡耀邦評傳-一位急進中共改革派領袖的傳奇生涯(香港:奔碼出版社,1989年3月)。
    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開煌,新政-胡錦濤時代的政治變遷(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7月。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臺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6月)。
    趙博、樊天順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大事紀(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初版),
    趙博主編,中國共產黨章程辭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1年10月)。
    趙博主編,中國共產黨章辭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1年10月)。
    趙紫陽,改革歷程(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3年8月)。
    趙紫陽,國家的囚徒(臺北:時報出版社,2009年6月)。
    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劉軍寧,權力現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劉烈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哈爾濱出版社,1988年)。
    劉智峰,中國政治-當代中國政治若干問題分析(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潘錫堂,「看『江』影隨行的胡錦濤時代」,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新聞經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初版)。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制改革和民主化前景」,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臺北),2000年。
    鄭永年,江朱李下的中國─改革、轉型與挑戰(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年)。
    黎安友著,柯洛譯,蛻變中的中國:政經變遷與民主化契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9月)。
    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出版社,1991年)。
    謝慶堂、楊鳳春、燕繼榮著,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2月)。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韓泰華等編著,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五大(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下冊),修訂新版(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蘇喜宏著,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臺北:永然文化出版,1992年)。

    二、期刊
    丁偉,「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中國大陸研究(臺北),39卷2期,1996年2月,頁12。
    丁樹範,「1990年代以來的中國黨軍關係」,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46卷,第2期,2003年2月,頁59。
    文馨,「『五中全會』前後共軍高層人事異動研析」,中共研究,第30卷第3期(1996年3月),頁71~80。
    方君歸,「匪黨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及其中央領導機構成員之分析」,匪情研究,第20卷第9期(1977年9月),頁71~80。
    王一程,「對發展黨內民主問題的若干思考」,政治學研究,2005年第2期,頁20~25。
    王官德,「中共領導人的權力繼承與鞏固」,源遠學報,第12卷,2000年11月,頁78。
    王春璽,「鄧小平對民主集中制的解讀及其時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11期,頁30~31。
    包淳亮,「江核心的建立-職務分配模式的觀點」,中國事務季刊(臺北),第1期,2000年7月,頁11~20。
    包淳亮,「當代中共權力繼承的制度限制」,東亞季刊,第3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5~47。
    石之瑜,「中共派系政治鬥爭本質之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2年11月),頁5~16。
    任大立,「黨的領導核心新老交替的歷程和經驗」,中國共產黨(北京),2003年6月第6期,頁16~17。
    「全國培養選拔培養年輕幹部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新華月報(北京),2000年6月第6期,頁42~43。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在京舉行,曾慶紅在會上要求做好面向新世紀的組織工作」,新華月報(北京),2000年2月第2期,頁23。
    何思慎,「改革開放與中共意識形態」,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民國82年1月,頁21~27。
    吳仁傑,「中共省級黨委換屆特點及意含」,中共研究,第36卷第6期(2002年6月),頁26~39。
    吳仁傑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3260503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5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East Asi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50301.pdf18524KbAdobe PDF2835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