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erence: | 一、中文部份 王建穎 (2008),影響網路廣告效果因素之研究-以手機王網站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
 王瑾瑜 (2011),廣告外溢效果對廠商區位選擇之影響,國立高雄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王瀅惠 (2003),資訊式廣告內容線索、廣告訊息涉入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王鵬凱 (2011),品牌聯盟外溢效果之衡量─ 聯合分析法之應用,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呂宛諭 (2001),產品類別與廣告訴求於廣告層級效果之影響:以橫幅廣告為例,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東方線上市場調查E-ICP 2011。
 林倩如 (2002),品牌知名度、產品涉入程度與自我監控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唐琪珮 (2002),影響台灣媒體代理商購買方式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徐玉榮 (2010),不同性別運動員代言人對消費者可信度、廣告效果及購買意圖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
 徐靜儀 (2002),廣告訴求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網頁廣告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翁婉如 (2004),網路廣告設計呈現方式對廣告價值,廣告效果的影響-以產品涉入與廣告涉入為干擾效果之探討,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許博洋 (2001),瀏覽動機與呈現方式對橫幅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陳志豪 (2009),廣告主對網路廣告使用滿意之研究-目標族群式廣告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彭菀汝 (2011),影響品牌延伸關鍵因素之實證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湯宗泰 (2010),創新採用行動加值服務接受模式的路徑比較,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 Vol.13, No.1。
 黃馨瑤 (2000),內容網站型態與橫幅廣告表現方式對廣告效果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酷比專訪 (2009),企業的99%網路廣告投資可能無效?動腦Brain.com全民報新聞。
 劉柄良 (2004),影響網路廣告效果之因素結構關係研究-以電腦產品為例,國立勤益技術學院流通管理系。
 蔡佩珊 (2004),網路廣告效果評估方式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蕭富峰、張佩娟、卓峰志 (2010),廣告學,聖智文化。
 賴姿穎(2010),聯結強度、產品置入位置與品牌知名度對廣告聯結效果之影響,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
 閻秀樺 (2006),品牌知名度對消費者對品牌聯盟態度與外溢效果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謝昌明 (2010),衡量網路置入性行銷之效果,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Google (2011),2010年線上廣告點擊率下降 廣告型態影響大,Yahoo!奇摩網路趨勢專題。
 
 二、英文部份
 E. K. Strong, (1925), Theories of Sell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9, pp.75-86.
 E. K. strong, (1925), The Psychology of Selling, New York: McGraw-Hill, p.9
 Fishbein & Ajzen, (1975),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Hovland, Janis & Kelley, (1953),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New Heaven.
 Janiszewski, C. (1998), The influence of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n visual exploratory search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December), 290-312.
 Lavidge, R. J. & G. Steiner, (1961). A Model for Predictive Measurement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5(4), 59-62.
 MacInnis, D. J, C. Moorman, and B. J. Jaworski, (1991), “ Enhancing and measuring consumers’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to process brand information from ads, ” Journal of Marketing, 55(4), 32 –53.
 Rogers, E. M. (1962),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1st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tewart Shapiro, Deborah J MacInnis, Susan E Heckler. (1997), The effects of incidental ad exposure on the formation of consideration se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24, No.1,pp.94-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