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份
1.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年年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年年報。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年年報。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年年報。
5.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www.cbrc.gov.cn。
6. 中央銀行網站,http://www.cbc.gov.tw/mp1.html。
7. 王果(2008),銀行跨國併購:動因、績效與政策協調,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論文。
8. 毛澤盛(2006),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影響的實證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博士論文。
9. 朱浩民、廖四郎(2008),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在中國發展經驗之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0. 朱浩民(2010),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初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呂青樺、沈中華(2010) ,「影響大陸地區銀行獲利能力與風險的因素」,中國大陸研究,49:3,119-142。
12. 李紀珠(2001),「台灣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的機會與挑戰」,國政研究報告。
13. 李桐豪(2010),兩岸銀行業務開放對大陸台商及國內銀行之影響及政府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14. 李樑堅、陳雅琳(2009),「台灣的銀行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策略與合作機制」,台灣銀行季刊,第六十卷第三期。
15. 韋顏秋(2010),外資併購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與穩定性影響研究,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論文。
16. 翁嘉禧、楊惠淳(2005),「由全球化觀點論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投資策略」,第二屆中山學術與社會科學研討會。
17. 葉欣(2006),「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財經問題研究,第2期(總第267期),61-66。
18. 羅暐程(2006),台灣金融業突破兩岸瓶頸邁向下一個成長機會,中央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1. Classens, S., Demirguc-Kunt, A. and H. Huizinga(2001), “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891-911.
2. Lensink, Robert and Niels Hermes(2004),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s: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8, 553–568.
3. Martinez Peria, Maria Soledad and Ashoka Mody(2004), “How Foreign Participation and Market Concentration Impact Bank Spreads: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 3210.
4. Martinez Peria, Maria Soledad and Robert Cull (2007), “Foreign Bank Participation and C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128.
5. Olusoga, S. Ade(1993), “Marker Concentration Versus Marker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MN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0(2), 40-59.
6. PricewaterhousesCoopers(2010), Foreign Banks in China.
7. 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 Foreign Banks in China.
8. Slager, Alfred(2005),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nks: Strategic Patterns and Performance,” The European Money and Finance Forum,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