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26667      Online Users : 8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37


    Title: 中國大陸新安全觀之研究
    A study of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Authors: 陳建進
    Contributors: 姜家雄
    陳建進
    Keywords: 新安全觀
    大國外交
    國家利益
    上海合作組織
    六方會談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2-10-24 16:42:54 (UTC+8)
    Abstract: 冷戰結束後,中國大陸所處之國際環境發生很大變化,1996年中國大陸官方及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場合呼籲建立新安全觀,迄2002年7月31日中國大陸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中,提出了〈中方關於新安全觀之立場文件〉更全面闡述中國大陸在21世紀之安全觀念與政策主張。
    安全觀之形成與外交政策之制定是相互關聯的,基礎皆來自於對國家利益與國際環境之認知,中國大陸從1996年提出新安全觀後,在其外交政策中,可察覺到受新安全觀思維之影響,包括「維持不結盟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推行大國外交」、「睦鄰政策」,以及積極參與區域與世界性之國際組織活動如「上海合作組織」、「六方會談」等,檢視中國大陸新安全觀由理念發展到實踐層次,是否可行,為本篇論文研究之目的。

    關鍵詞:新安全觀、大國外交、國家利益、上海合作組織、六方會談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專 書
    (一)臺灣地區
    丁瑜洲主編,2004。《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4-2005》。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朱蓓蕾主編,2005。《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翁明賢,2003。《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
    張亞中、孫國祥,2002。《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張亞中,2003。《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秋龍,2004。《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法務部調查局。
    趙明義,2005。《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慶生、許競任,2004。《國家安全概論》。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民90,期2。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民88,期2。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11月。
    (二)大陸地區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2002。《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2002。《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2003。《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2/2003》。北京:時事出版社。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2004。《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3/2004》。北京:時事出版社。
    王逸舟主編,1999。《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逸舟主編,。《樹立世紀之交的國家安全觀》。瞭望,1999,期37。
    王逸舟主編,《論綜合安全觀》。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期4。
    朱斤昌,新世紀中國安全戰略構想,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期1。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4。《2004: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朱陽明,《亞太安全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胡鍵、文軍,2002。《網路與國家安全》。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陸忠偉主編,2003。《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閻學通,1999。《中共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社會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
    蘇 浩,2003。《亞太合作安全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孟祥青,跨世紀戰略,樹大安全觀念─論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安全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9,3月。
    嚴亞平,從冷戰到多極化和全球化,中國大陸中央黨校學報,2001,期3。
    二、期 刊
    (一)臺灣地區
    于有慧,2001/2。(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頁57-60。
    朱蓓蕾,2003/9.10(兩岸交流衍生的治安問題: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概念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5期,頁21-53。
    朱蓓蕾,2003/11.12(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頁75-108。
    林碧炤,1999/10(臺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頁1-15。
    黃秋龍,2004/4。(非傳統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頁11-22。
    劉復國,1999/2。(綜合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21-37。
    (二)大陸地區
    王逸舟,1998/4。(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頁23-26。
    王逸舟,1999/9。(樹立世紀之交的國家安全觀),《暸望新聞周刊》,第37期,頁23-24。
    楊萬明,2005/5。(論綜合安全觀),《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頁1-5。
    廖文義,2003/2。(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2期,頁69。
    唐永胜,1997。(關於綜合安全),《亞洲》第3期。
    李洪波,2004。(試析綜合安全觀指導下中國對外政策選擇),《大平洋學報》,第7期。
    張藴岭,2000。(綜合安全觀及對我國安全的思考),《當代亞太》第1期。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
    三、報 紙
    1《中央日報》,臺北。
    2《人民日報》,北京。
    3《青年日報》,臺北。
    4《聯合報》,臺北。
    四、網際網路
    (全球化下的國際安全),《軍事文摘》,〈http://web.foshan.gd.cn/hawk.Digest/d4.htm〉。
    1999/3/27。(江澤民闡述中國的新安全觀)。《中新社》,〈http://www.future-china.org.tw/spcll-rpt/tsr.ts1999032701.htm〉。
    2000/9/4。「人類安全與21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symposium/2001-09/2001-09-14.html〉。
    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http://www.eurasian.org.tw/policy/3.htm〉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網站:〈http://iir.nccu.edu.tw〉。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新華社》,〈http://www.xinhuanet.com〉。
    中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rc.gov.cn〉
    中國人民日報網站:〈http://www.popledaily.com.cn〉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五、論文集
    邱坤玄,2002/12/18(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中共十六大之後內部暨國際環評估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
    王群豪,〈後冷戰時期中共之亞太安全戰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景台,〈中共的新安全觀:從理念到實賤〉,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貳、英文部分
    一、專 書
    Buzan, Barry Ole Waever & Jaap de Wilde,1997. Secur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Brown, Seyom.World Security: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1998.
    Swaine, Michae lDand Ashiey J.Tellis.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RAND, 2000.
    Kim,Samuel S. “Environmental Security in Chinese Global Policy.” in The Foeign Relation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y, Thomas Robinson, ed.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2000
    Gurtov, Mel, and Byong-Moo Hwang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Lynne Rienner,1998.
    Draguhn, WemerandRobert Ash China’s Eaonomic Security. New York: St. Martin’s, 1999.

    二、期刊論文
    Bornwski, John. “NATO Beyond 2000A New Flashpoint for European Scurity” European Scurity9 (Summer 2000): 1-12
    Barry, John. “A New Pacific Strategy Washington is Evolving a Deterrence Theory For China”Newsweek (May 2001): 7.
    Wan, Ming. “Chinese Opinion on Human Rights.” Ortis 42 (Summer 1998):361-374.
    Valencia, Mark J. “Energy and Inseurity in Asia.” Survial39 (Autumn 1997): 85-106.
    Guehenno, Jean-Marie. “The Impack of Globalization on Strategy.” Survial40 (Winter 1998-99): 5-19.
    三、報 紙
    The China Pos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sia Wall Street Journal
    四、網際網路
    http://www.washingtogpost.com/
    http://www.rand.org/
    http://www.defenselink.mi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3981020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81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